07.06 天呐!《西游记》中的瞌睡虫真的存在,而且就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说起病原微生物,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陌生,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就是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我们今天就先从一个“瞌睡虫”的故事讲起。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瞌睡虫是西游记里孙悟空变出来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真碰到过一回。

曾经有一个在非洲务工的患者,在户外被昆虫叮咬,其回国以后出现了头痛、皮疹和反复发热等症状,到华山医院看病。就在医生简单询问病史这么短的时间里,他居然睡过去了十多次。

医生取患者的骨髓在显微镜下鉴定,查出导致患者感染的真凶--布氏锥形虫。布氏锥形虫有冈比亚锥形虫和罗得西亚锥形虫两种,而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瞌睡虫”的用药截然不同。

天呐!《西游记》中的瞌睡虫真的存在,而且就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当时,华山感染科泰斗,著名感染病专家翁心华教授看过患者,分析患者在加蓬被咬,而加蓬位于中非,根据流行病学患者感染布氏冈比亚锥虫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还需要科学方法确认到底是哪种虫子。所以华山医院就同时把样本给华大基因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进行鉴定。

结果,跟翁教授猜的一样,寄生虫所鉴定布氏冈比亚锥虫抗体为阳性,华大基因检出布氏冈比亚锥虫的基因,两家单位几乎同时确认布氏冈比亚锥虫就是真凶。

但是这种病只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不仅华山医院没有治疗药物,国内其他医院也没有常备药物。

后来当时通过各方努力,紧急召开电话会议,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紧急调用了治疗药物。从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到感染确诊,再到药物调用成功,仅仅花费72小时,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战狼。

当时的这场跨国救治,真可谓惊心动魄。听完这个故事,相信你对病原微生物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可以导致人类患病,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揪出”诸如瞌睡虫这样的病原体,帮助临床医生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感染,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不同的病原体会导致不同的疾病,比如我们常说的肺结核,就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流感就是与普通感冒不同,是由甲、乙、丙三种流感病毒引起的,还有比如有些人喜欢生吃螺肉,也会吃入一些寄生虫,比如广州管圆线虫。总之,有成百上千种可以导致人类患病的微生物。

天呐!《西游记》中的瞌睡虫真的存在,而且就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既然病原微生物有这么多种,那我们是怎么揪出这些病原体,找到真凶的呢?

同人类一样,DNA也是微生物的遗传密码,当感染人体时,这套遗传密码也就存在于患者的身体内。当我们遇到疑难危重患者,不知道患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发烧头痛时,我们就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等感染部位的标本,使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病原体的DNA,这样致病微生物就被我们“捕获“啦。所谓宏基因组测序,就是将某个环境中的全部微生物的DNA序列测定出来,然后再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普通的感冒发烧,没有必要使用这种“高大上”的检测方法。目前,这项技术主要针对危重感染患者或疑难感染患者。比如,发烧超过2周却没查明病因的宝宝,或者是一些虽然确认了是感染,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病原体导致的疾病,无法针对性用药的危重症患者。这些患者都可以使用这项技术来寻找真正的病原微生物。

目前,这项技术虽然尚未普及,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有机会让它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得到应有。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科技可以更好地控制感染,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