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汉景帝为何将汉文帝时期的宠臣邓通给饿死?

凌云露


因为汉景帝觉得恶心。

不要觉得偏激,请往下看。

邓通有一个典故,叫做不名一钱。



我们先看看他是谁,他跟汉景帝有什么关系。


邓通,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

我们常说一些普通人有大抱负是白日做梦,但邓通,确实是做梦来的富贵。这个梦不是一般人做的,是汉文帝做的梦,梦见自己要登天,但是上不去,这个时候有个黄头郎从自己的身后扶了自己一把,汉文帝记住了这个黄头郎的装扮。

醒来之后汉文帝就派人作这个黄头郎,一找正好还找到了。他就是邓通。

邓通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再加上天生一副伺候人的好手段,从此平步青云,成为了汉文帝的专职男宠。

汉文帝找了当时最有名的神相许负给邓通看相。许负看了看邓通说:“以后会贫困饥饿而死。”

邓通怂了,因为许负看的一向很准。

文帝不高兴了,小邓通是我的人,你说他能饿死穷死就饿死穷死?这不是象征性说我没钱?

所以汉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矿赏赐给了邓通,还授予了邓通铸币的权力,从此“邓氏币”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自己可以造钱,这让邓通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后来汉文帝生了病,邓通帮文帝口吸脓血,文帝就感慨了,说天下谁最爱我?邓通啊!邓通就说:“那是太子最爱您啊,我比不上太子的” 这马屁拍的。

然后太子来了,文帝也让太子帮他口吸。。咦。。。

太子不乐意了,可毕竟是父皇啊。君命难为,还要表现得很享受,很愿意。 此时的太子脸上笑嘻嘻,心里已经把邓通蹂躏了千万遍。


后来汉文帝驾崩了,太子上台了也就是汉景帝。对于让他帮文帝吸脓血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于是他开始报复,开始找寻邓通的罪状。

邓通作为一个暴发户,有点问题很正常了。然后就被汉景帝派人抓住了把柄。于是邓通被抓了,然后邓通的财产全被充公,这还不够,邓通还欠了朝廷很多钱。

汉景帝没有杀他,毕竟是先皇宠臣,杀了对先皇不敬。他有更绝的。

邓通从腰缠万贯到不名一文还是转瞬之间的事了,穷的连饭都吃不起,看到他如此可怜,长公主就赏赐和邓通钱财让他不要活的如此屈辱,也有人说是因为她记得汉文帝说过,绝不会让邓通穷饿而死。

不过汉景帝当时的心态是比较极端的,他就是要让邓通遍尝羞辱而死。所以长公主发钱我就收钱,一个子也不给你留下,你不是有邓家钱,现在一个子都不是你的。长公主没有办法,就安排手下人只给邓通提供衣食,不敢给他任何钱财,邓通寄居在他人门下,最后,邓通还是贫饿而死。

神算子还是神算子。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讨好别人的时候别太恶心其他人。嗯,想想就恶心。

以下是《史记.佞幸列传》原文:

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听见也。召向其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 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华丽的分割线-------

以上史实来自史记,部分填补来自不良君。

如果觉得有意思,左上关注点赞走一波喽~

【子不良】


子不良


邓通是汉文帝时期最宠幸的臣子,因为汉文帝宠幸他,所以,对他的事情是事无巨细,照顾的格外的好,就连汉文帝死后,怕邓通受到冷落他都想到了。

他想了解邓通的命运会如何?

所以他就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邓通算了一卦。

结果算命先生告诉汉文帝,邓通这个人命不好,汉文帝很纳闷,我可是皇帝,全天下最富有的人,我的人怎么可能命不好呢?

算命先生告诉汉文帝邓通最终的命运,会因为流落街头而饿死。

这种话汉文帝当然是不相信了,但是为了堤防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他还是给邓通开了一个绿灯,那就是赏给他一座铜山,允许他制造钱币。

这也就意味着,汉文帝让邓通开了一个印钞厂。

汉文帝想的是邓通有钱了,那肯定就不会饿死了。这样的话算命先生的话就不能应验了。

可是,令汉文帝没有想到的是,邓通是因为得罪了太子刘启,所以,才有后来那么凄惨的结局的。

下面我们说说邓通是如何得罪太子的?

这还要从汉文帝晚年说起,在汉文帝执政的晚年,他身上长了一个瘤,这个瘤经常会向外流脓,而且还带着恶臭的味道。

为了怕汉文帝流脓的疮口受感染,邓通就用嘴巴把汉文帝身上的脓给吸干净了。

汉文帝大受感动,他就有感而发的问邓通,你说天底下到底谁对我最好?

邓通说当然是您的儿子太子刘启对您最好了。

汉文帝记住了这句话,他想试试,看看他这个儿子对他到底怎么样?

到了汉文帝见了刘启之后,就让太子刘启给他吸浓,像邓通那样吸。

太子刘启当然不愿意吸了,但是父皇的命令他又不敢违背,反正是刘启是极不开心的做完了这件事。

事后太子是恶心了好几天,这几天他一直在捉摸到底父皇为什么要让他亲自吸浓?

经过他听,太子刘启了解到原来都是邓通在里面做文章。

好你个邓通,等我做皇帝后,有你好果子吃。

结果在汉文帝死后,刘启继位了,他就是汉景帝。

汉景帝找到邓通,把他的家产全部给抄了。还把邓通给赶到了街头,最终邓通就是饿死在街头的。

你看那个算卦的话果然灵验了吧。很多事是人算不如天算的。


史学达人


首先亮出我的答案:汉景帝活活饿死邓通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汉景帝刘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寻机报复邓通。其二“饿死邓通”为了成全古代第一女相师许负的美名。

首先说说第一个原因,汉景帝是不是一个心胸狭窄和小肚鸡肠之人?

汉景帝刘启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是汉文帝刘恒之子,历史上"文景之治",说的是二人治理的国家还比较不错的意思。换言之,爷爷刘邦创下的基业,儿子和孙子守业很成功。由此看来,汉景帝不是昏君。

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汉景帝有一样不好,就是不是大度之人,我举个例子,汉景帝年少时,和堂弟刘贤(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时,由于刘启悔棋二人起了争执,一怒之下刘启用棋盘砸死了堂弟刘贤。由这件事,可看出景帝的性格。


(汉景帝刘启)

回到本题,汉景帝是因为一件小事,嫉恨报复邓通饿死了他,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邓通是景帝老爸的男宠,邓通很讨文帝刘恒的喜欢,文帝赏赐他金银珠宝无数,甚至还恩赐他有铸钱的权利,同时赐他一座铜矿,如此看来,邓通可谓富可敌国了吧。文帝如此厚爱邓通有两个原因,其一是邓通把男宠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其二是想改变女相师许负对邓通相面得出的结论。

相师许负为邓通相面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我们先看看许负何许人也?许负是秦末汉初的女相师,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相师,比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李淳风早出道近千年。在汉初很有名气。

有一次,汉文帝想让许负为邓通相相面,许负奉旨来到了文帝宫里,当时在场的有:还是太子的景帝和河内郡太守周亚夫(降侯周勃之子),当然邓通肯定在场。请来许负主要为他看相的。

许负还没等文帝开口,她看到邓通和周亚夫二人后很惊讶,乍一看,二人将来都是大富大贵之人,然而从五官来看,二人最后都是被饿死的面相。


(汉文帝和邓通)

许负对二人端详了许久,然后肯定的对文帝说:"二人将来会是大富大贵之人,邓通三年内家财万贯,五年后富可敌国,再过三年会被饿死。然后转身她对周亚夫说,你三年后封为条侯,封侯后八年后就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不过再过九年你会饿死。

周亚夫觉的许负说的没道理,于是笑着说,我哥哥周胜之早就继承了父亲的侯爵了,就算哥哥死了,不是还有他儿子吧,怎么说是我封侯呢?再者说了,如您所言,我能极其尊贵,又怎么说会饿死呢?

许负听后笑笑说,时间会验证一切,最后看结论吧。

随后许负说,你的嘴巴旁边有道横纹,你俩的面相都一样,她指了一下邓通,接着说道,『口有横纹』这在相书上是饿死的面相,众人听了都笑笑,只当做是笑谈。只有文帝记在了心里,因为他知道,许负相术十分了得,当年他母亲薄姬就是听她之言,带着他避祸太原,远离吕后的迫害,最后吕后杀光了刘邦的后代,只有他这个代王是唯一躲过劫难的人,最后没有异议的被陈平和周勃拥立为帝。

景帝因为一件小事,称帝后报复邓通,为了应谶语活活饿死了邓通。

当时许负看相,在场的人都没在意,唯独文帝刘恒为了"心上人"有个好的归宿,向邓通的命运叫板,力图改变邓通的未来。于是才做出了让邓通有钱,让他铸钱,给铜矿等等一切有力措施,极尽可能的改变邓通的命运。

有一次,文帝生病了,长了一个脓疮,在古代,没有很好治疗方法。邓通都是用嘴把脓一点点吸出来,这让文帝很感动,于是问邓通:你说谁对朕最好呢?"当然是太子了。"邓通说是太子刘启。文帝摇摇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太子也来问病情,文帝对儿子说,我的疮也好不了,你给我往外吸吸脓吧。

文帝是为了试探下儿子,儿子老大不愿意了,想想都恶心,但障于父子情,于是就表示了一下,吸了一口,文帝得到了答案挺满意,也就没让他再吸。


(汉文帝刘恒)

刘启回到了太子宫,急忙又是漱口又是消毒,还恶心的吐了几口。他恨死了邓通,不知道这丫怎么想出来的用嘴吸,他吸也就算了,连累我也吸了几口。我让你得瑟,等我继承了皇位,好好出口气。非把丫活活饿死不行。

公元157年6月9日,文帝驾崩,景帝刘启继位,继位的第二天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矿,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可敌国的邓通,一旦落难,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也应谶了许负的话,饿死在街头。



(题外话:由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削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了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周亚夫继承爵位,所以周亚夫成了侯爵,这也应谶了许负之言。景帝继位后,实行削藩政策,爆发七国之乱,周亚夫拜为大将军,用了仅三个月,周亚夫就平定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三年后,周亚夫被封为丞相。后因其子私购御用物品,受牵连被下狱,竟绝食而死。最后他也应谶了许负之言)


秉烛读春秋


汉文帝崇尚节俭,几乎达到吝啬的程度,不仅生前从不营建宫室,就连自己身后的陵墓规格、陪葬物标准也同样坚持“低配”,实行最大限度的薄葬。不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这么一位极度“抠门”的皇帝,在打赏起弄臣邓通来却是大手笔、不惜血本,让后者成为富甲全国的大富豪。


然而邓通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等到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后,便迅速沦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最终竟穷饿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家中颇有些钱财,因性情谨慎、擅长划船,在宫中捐了个黄头郎来做。文帝某天做梦,梦到背后有个黄头郎推着自己登天,醒来后感觉很奇怪,便四处寻找“梦中人”,可巧发现邓通很符合标准。文帝见邓通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性情恭谨温和,也很懂得侍奉主子,所以心中非常高兴,便把他收为男宠(西汉皇帝都有收男宠的传统),对他的亲近感一日胜似一日。


文帝既然宠幸邓通,便时常跑到邓家跟他玩耍,至于游戏内容,大家可以自行脑补。邓通没有别的本事,只懂得一套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本领(“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但就是因为有这个“神通”,邓通在文帝那里非常得宠,几乎到了片刻不能分开的程度。



文帝时不时脓疮发作,邓通常用嘴为皇帝吸吮脓水解毒,每每使得文帝龙心大悦(“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引文同上),一高兴难免会重赏邓通。虽然文帝在大多数场合是出了名的“吝啬皇帝”,但在赏赐邓通方面却是不遗余力,不仅封他做上大夫,而且前后赏赐他十几次,累计有亿万钱之多(“於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引文同上)。


某日闲来无聊,文帝将当时最有名的相士召来(或是许负,此处存疑),让他帮邓通等人相面,已做玩笑之乐。相士在详细地看完邓通的面相后,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这个面相非常不好,命中注定会因穷困饥饿而死。”文帝听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笑着对相士讲:“简直是胡说八道,只要邓通跟着我,就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怎么可能会穷死呢?”



为证明自己能使宠臣终身富贵,文帝不仅加码赏赐邓通,还把蜀郡严道县的整座铜山都赐给他,特许他铸造钱币。邓通铸造的钱币因为光泽鲜亮、质量上乘,极受官民工商喜欢,在全国得到大规模的流通,邓通也由此成为国内首富,个人资产难以计数。


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於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引文同上。


可世事难料,等到文帝驾崩、景帝即位后,邓通的命运马上便迎来“三百六十度大转弯”,由天堂一下子便被抛入地狱。原来文帝健在时常患脓疮,为考验太子刘启(即景帝)是否真的孝顺,便让他替自己吸吮脓水解毒。太子觉得这事过于恶心,所以面露难色,迟迟不肯答应。事后,太子听说邓通经常这样做并得到皇帝的嘉许,心中既惭愧又愤恨,渐渐地便把他视为“眼中钉”。



所以等到一即位,景帝马上便把邓通免职,不久又追夺铜山并籍没其全部家产,让他彻底地不名一文。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可怜邓通,暗中便赠给他一些财物,结果很快便被办事人员没收。公主无奈,只好改赐邓通一些饮食、衣服,再不敢赏赐钱给他。邓通穷困潦倒,最终病死在别人家中,一如当年相士的预言。


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文史砖家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让女人只能充当成功者的雨伞,能扬名立万的凤毛麟角,封侯拜相的更是少而又少,史书中有记载的女人封侯有五六位,其中就有汉初的鸣雌亭侯许负。


许负是活跃在汉朝初的女相士,精于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测神准,被刘邦封为鸣雌亭侯,比较有名的是准确预言了周亚夫封侯拜相而横死,天下首富邓通被饿死的事。邓通是汉文帝刘恒的男宠,文帝梦黄头郎邓通应梦,由此青云直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邓通也把吹捧拍马功夫发挥到淋漓尽致,文帝身上长痈疮,邓通经常为他吮吸脓汁,减轻痛楚,文帝很感动,一次要太子后来的景帝刘启为他吮脓,太子面有难色,而邓通却随传随到吮脓,文帝据此认为天下只有邓通最爱他,便命许负为邓通相面,许负说“潦倒饿死的面相”。文帝说,我能让他富甲天下,怎么可能饿死?


便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私人铸钱,邓通从此富可敌国,人称“富埒天子”,可与皇帝匹敌。当时有“吴、邓钱布天下”的说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吴指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当时吴王国内有煮盐业,邓就是邓通。

几年后文帝去世,刘启继位为景帝,想起吮脓往事,话也不多说,以过境采矿的罪名,把邓通革职抄家,追夺铜山,邓通流落街头为乞丐,最后饿死,应了许负的预言。


景帝在历史上有忌刻的评价,刻薄寡恩,下一局棋打死吴王的儿子,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被猜忌逼死,邓通得罪他当然没有好下场。但邓通身无才学,以溜须拍马上位至富甲天下,终被饿死,也很好阐述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南方鹏


文|小河对岸

在《水浒传》中“王婆贪贿说风情”一回,王婆对西门庆言道:但凡捱光(偷情)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此五件,唤作‘潘、驴、邓、小、闲’。五件俱全,此事便获著。而这其中的“邓”,是指要似邓通有钱。

邓通是西汉初期的人物,为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西汉的皇帝大多兼爱男风,据《汉书·佞幸传》记载: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孝武时士人则韩嫣,宦者则李延年;孝元时宦者则弘恭、石显;孝成时士人则张放、淳于长;孝哀时则有董贤。

汉文帝有三位男宠,分别是邓通,赵谈,北宫伯子,而最受宠幸的是邓通(史载:赵谈者,以星气幸,北宫伯子长者爱人,故亲近,然皆不比邓通)。赵谈与北宫伯子,尚有一技之长,而邓通却并无其他才能。然而,邓通善於谄媚奉承,故特别能讨汉文帝的欢心。汉文帝经常到邓通家里玩,给邓通的赏赐极为丰厚,赏钱巨万的都达十多次,还让邓通官至上大夫。

有一天,汉文帝让人给邓通看相,看相的人却说邓通的面相不好,以后会贫饿而死。汉文帝很不快心,而说道:邓通的富贵在於我,怎么会贫饿死?于是,汉文帝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让邓通可以自己铸钱。自此,邓氏钱通行天下,邓通富甲天下。

然而,邓通的命运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虽然邓通很是低调谨慎,但还是得罪了其得罪不起的人。汉文帝患痈(脓疮),邓通便常为汉文帝吸吮脓疮。汉文帝闷闷不乐,从容问邓通道:谁是天下最爱我的人?邓通回答道:应该没有人能超过太子(即汉景帝刘启)。其后,太子入室问候病情,汉文帝想起邓通的话,便让太子为自己吸吮脓疮,而太子面有难色。事后,太子得知邓通经常为汉文帝吸吮脓疮,内心很惭愧,由是深恨邓通。

汉文帝去世之后,太子继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将邓通免官居家,不久,又有人状告邓通私出塞外铸钱。邓通因此被治罪,不但其家产被尽数没收,还欠钱数十万。长公主(馆陶公主,汉景帝长姊)可怜邓通,给其一些赏赐,也随即被官员没收以充赃,连一根簪都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只得令人给邓通一些衣服与食物。邓通终不能有一钱,最终死在了被寄居者的家中。

邓通之所以遭汉景帝痛恨,乃因其犯了忌讳。庄子说:喜不过生父,悲不过孝子。邓通虽受汉文帝宠幸,但其与汉文帝的关系却敌不过汉文汉景的父子之亲。而邓通对汉文帝的谄媚恭敬,却逾越了父子之亲,以至於汉景帝都觉得自己都有违孝道。

参考史籍:《史记》、《汉书》等等;


有知社


邓通从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宠臣到最后以贫饿而死的悲惨际遇收场,都源于他跟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之间的“断背之恋”,也与当时的货币战争不无关系。

邓通和汉文帝的关系很是暧昧,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弥子瑕之事”来指代。弥子瑕是卫国的大夫,和卫灵公是一对好基友。古代著名的基友隐语“分桃断袖”中的分桃,便是指弥子瑕之事。说的是有一天弥子瑕和卫灵公游桃园,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桃子吃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就随手递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感动,心想:“他是多么爱我啊!都忘了是自己吃过的了,还要给我吃。”

根据《史记》的记载,邓通本人和汉文帝刘恒的相遇就很有缘分,汉文帝梦见自己上天,上不去,有一个船夫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上去了。在梦里,汉文帝还记住了这个船夫的一个特点:衣带结是系在后面的。

(影视剧里的汉文帝形象)

第二天,汉文帝在未央宫边的水池旁猛然发现了邓通,面目模样与梦中的船夫一样,更重要的是,衣带结也是系在后面的!这种记载,明眼人一看便知,当是汉文帝和邓通早就互相看对眼了,俩人商议以衣带结系在后面为暗号,汉文帝装着寻找梦中之人,以此塞天下人之口罢了。

如果邓通就是一个宠臣,汉文帝多赏几笔钱也就是了,但是邓通能够获得蜀郡的铜山,不能不说是汉文帝很妙的一招棋。当时的吴王刘濞在豫章郡有铜山,以当时的开采能力,几乎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铸币来源。而对货币发行权的控制,主要是吴国和中央政府在掰手腕,而这场对阵,中央政府不能输也输不起。

中央政府的铜虽然不足以发行全国,但却一定要在与其他郡国的竞争中扮演一个很强势的角色,最好能成为其他郡国的避险天堂货币,——如美元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一样。更重要的是,负责管理铸币以及发行的这个人,一定要是汉文帝本人很信任并且能够直接操纵的,否则万一被其他的诸侯国收买了,中央政府再失去了对蜀郡铜山的控制,那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汉文帝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邓通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没什么大才干,但是对皇帝安排的事情都很上心,在朝廷中也没有什么基础,就是一个宠臣,完全不用担心失去控制。那么如何把邓通推到前台呢?汉文帝和邓通又唱了一出双簧:

有一天,当汉文帝带着一帮内臣近侍,在邓通家饮酒作乐的时候,有一个相士上门了。平日里谨小慎微的邓通,并没有让人把这个相士撵走,反而叫住了他,让他给自己看相。

这位相士端详了半天,说:“足下是贵人之相,但恐怕会贫饿致死,不得善终啊!”邓通佯装吃惊地说:“啊,怎么会,你再看看?”那相士又反复端详邓通的脸,仍是坚持同样的说法。

这时旁边的汉文帝说话了:“朕是皇帝,想让谁富谁就富,爱卿如何能饿死?听说蜀郡严道的铜山储铜颇多,就赐给邓卿家铸钱吧!”

皇帝一句话,这邓氏铸钱厂就算成立了。而邓通在接到任务之后,也确实做得不错,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出来的钱质量为当时全国之冠,到现在都是珍贵的收藏品。

(文帝时期的半两钱)

邓钱铸出之后,因为其上好的质量和国营的名头,迅速抢占了关中的市场,并且关东大量的商户、农家也更愿意接受邓钱而非吴钱。在高端市场,邓钱全面压倒了吴钱,而吴钱胜在量大并且质量也还可以,仍然在函谷关以西的广大领域具有国际货币的地位,但是正在崛起的吴国被汉文帝这么当头一棒,吴钱充当大汉朝通用货币的美梦破灭了,而吴国发展的势头也随之缓慢下来。

汉文帝这一手可谓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扶持并控制了一个国有铸币厂,保持中央政府自己铸币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也给了自己所亲近的邓通无比多的财富。古往今来都说汉文帝是三代以下第一仁君,而从这件事情上来看,其心思之缜密程度与举重若轻的政治手腕历代却少有其匹。


那么邓通结局到底如何呢?


在分桃的故事里,弥子瑕的结局是悲惨的,弥子瑕“色衰而爱弛”,一日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竟恨恨地说:“这家伙当年居然把自己吃过的桃子给我吃!”不得不让人感慨。

汉文帝显然比卫灵公更有情有义,终其一世,邓通宠遇不衰。但是汉文帝管得了生前管不了身后,汉景帝刘启对邓通的忌恨由来已久。

试想,一方面,父皇是同性恋,在古代本就是讳莫如深的事,作为皇子(直男),对这种事肯定是极其厌恶,但又敢怨不敢言;另一方面,父亲对邓通的宠爱本就让刘启心生不爽,加上“吸吮脓液”这事更是雪上加霜。

刘启继位之后,没有给邓通任何好眼色。有人看邓通失势,便告发他偷偷在汉朝边界之外铸钱,有里通外国的嫌疑,汉景帝正好将他下狱,家产全部充公,后来果然贫饿而死,正应了相士当年之言。


经史通义


对于邓通这个人,我的看法是逢迎谄媚之臣都会有这个结局,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能臣干吏皇帝换了似乎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宠臣来讲就是末日到了,如乾隆皇帝去世之后,嘉庆皇帝立即就收拾了乾隆的宠臣和珅。民间有和珅扳倒嘉庆吃饱的说法,主要原因就是嘉庆收拾了和珅,和珅的家产变成了国家所有,国库一下子就充实了。


富可敌国,因财取祸

邓通的情况差不多,由于汉文帝刘恒的宠爱,让邓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财神,搞掉邓通就可以充盈国库,皇帝自己不需要钱,但是治理天下控制百官,对外征伐都需要钱,邓通对不起了,你这头羊太肥了,现在刚好下嘴。


冒犯天威,必无善果

邓通得罪了汉景帝刘启,有一次孝文帝刘恒生了恶疮,邓通用嘴帮刘恒把脓血吸出来吐掉,而刘启做这件事就没有邓通那样自愿,汉文帝就评价说最爱自己的还是邓通呀!这点让汉景帝刘启一直怀恨在心,认为邓通是在离间自己父子之间的感情。



饥寒交迫,居无定所

步骤是汉景帝认为搞经济的邓通手脚不干净,于是派遣的官员去彻查此事,结果把邓通抓了个现形,证据确凿百口莫辩,按照大汉律历没收全部财产,由于得罪了天子,谁都不能收留他,不让一同论罪,于是邓通成为了一名没人施舍的乞丐,在饥寒交迫下饿死街头。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邓通是西汉文帝时期的巨富,即后来的“潘驴邓小闲”的邓,比喻有钱。但最终却饥饿而死。邓通的财富和汉文帝分不开,他和汉文帝相遇颇具传奇色彩,只能用运气来解释了。

邓通是西汉蜀郡南安人,其父邓贤生逢西汉开国初年,家道殷实,在有了三个女儿后终于有了儿子。因所居村北有南阳郡到汝南郡的官道,经常驿骑飞驰、四方辐辏,于是就为儿子起名叫“通”。

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在本郡做小官吏,不计财产;一条是大官府指名征召,需有高才大名。一条是做郎官,家有中等财产(财产十万钱以上,汉景帝改为四万),自备车马服装生活费,可以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的使用。

各郡县推举孝廉、秀才是汉武帝时的事。

邓通长大后,有些财产的邓贤于是置办车马服饰,送邓通去长安等机会。

邓通到长安后因其性情诚谨,擅长摇船划桨,就被选到宫里当了御船的水手,因为当时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所以称黄头郎。

汉文帝刘恒虽是明君,但喜好信鬼神、好长生、梦登天。一次文帝做梦登天,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这时有一个头戴黄帽的人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看到推他的人穿了一件横腰的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

醒来后觉得奇怪,便去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游玩,暗中观察黄头郎中间有没有像梦中那样打扮的人。

结果看见只有邓通的衣带在背后打着结,和梦中的一样,叫过来一问姓氏,黄头郎姓邓,名通,随即意会“邓”者“登”也,“通”者“达”也。是帮助自己登天的人,彼时登天是吉兆,于是十分喜欢邓通。邓通也是个生性老实谨慎的人,不喜欢对外交往,就连汉文帝放他休假准许外出,他都不出去。

汉代的君主多双性恋,汉文帝也不例外,也好男宠。当时宦人赵同、北宫伯子,常为文帝参乘。

认识邓通后文帝见他侍奉自己尽心,赏赐他巨万以十数(巨万,韦昭解释说:“巨万,今万万(亿)”),官至上大夫。不仅如此,文帝还时时去邓通家游玩。但邓通不能以自身特殊地位向皇帝举荐人才,只是谨慎的讨好侍奉皇帝,所以没有官员受其恩惠,为以后败落埋下了伏笔。

有一次汉文帝让善长相面的许负给邓通看相,结果许负断言邓通“当贫饿死”。汉文帝听了后不以为然,道:能使邓通富贵在我,有我何愁不富贵。于是将蜀郡严道铜山赐予邓通,并破例允许邓通拥有与同姓诸候王相同的特权——可以自行铸造钱币。

于是邓通被人称为“富埒天子”,时“吴、邓钱布天下”。吴,指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当时吴国可以在王国内铸钱、煮盐。

汉文帝曾经得过病痈,也就是长脓疮,疮口化脓,当时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一般是将红肿溃烂处的脓血不断吸吮出来,减轻患处的疼痛,另外也可将毒血吸出便于医治。邓通就经常给汉文帝吸吮脓疮。

有次文帝闷闷不乐平静地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老实作答:“应该没有比太子更爱您的了。”后来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进宫问候文帝的病情,文帝要他吸吮患处,太子吸时却面露为难神色。回去后听说邓通经常为父皇吮吸脓血的事,不觉羞愧起来,羞愧过后就开始怨恨邓通。

汉文帝死后,太子即位后就将邓通免职回家。不久有人告发邓通私自出边界外铸钱。下狱一问,果然有这回事,于是办成铁案,尽抄邓通家产,尚亏朝廷数巨万。

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念及邓通对汉文帝的忠谨,赏赐了一些钱物给邓通。钱物一到,就被监督邓通的官吏随即全部没收抵债,就连邓通身上的发簪也给搜走了。

长公主只好用“借”的办法接济邓通一些衣服、食物,以维持邓通一些日常生活。但邓通仍然一分也得不到,最后果然被活活饿死。

邓通出身低微,不过是个划船的奴仆,皇帝对他好,他对皇帝好,想法很朴素,从情理上来讲,没有什么可说的。皇帝问他天下谁最爱自己,他回答是太子,也是说实话。

得罪太子实非其本意。

即便不是得罪太子,他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他得做高官,但实质是不过是皇帝的男宠。为士大夫们所不齿,所以《史记》和《汉书》都把他写入《佞幸传》。

然后一介男宠不仅得到了皇帝丰厚的金钱赏赐,又获得了高官,朝野早已侧目,一旦后台倒塌,肯定下场不妙,即便不得罪后来的汉景帝,估计也不好善终。

比如当时的丞相申屠嘉就一直找机会教训他。某次汉文帝正在上朝,邓通的仪态有些失当,申屠嘉终于等到机会,就私下对汉文帝说,邓通虽然是陛下宠爱的人,陛下可以富贵他,但是朝会毕竟是严肃的事,不能由他放肆,必须处罚。汉文帝不答应。

于是散朝后申屠嘉就命人将邓通传到丞相府来,并说如果邓通不来,就将杀了他。邓通非常害怕,他知道申屠嘉一向为人正直,汉文帝非常器重他,真可能杀了自己,于是就找汉文帝出主意。汉文帝知道申屠嘉不过是教训一下邓通,出出朝臣们的怨气,就对邓通说你自去,多对丞相说句好话,有我在,丞相不会把你怎样。

于是邓通就只好硬着头皮丞相府,对申屠嘉非常恭敬,申屠嘉半天没理他,最后吓唬他道:你不过皇帝宠幸,我堂堂大汉的朝堂上怎能让你不顾体面,今天非杀你不可。邓通跪地求饶了半天,直到汉文帝派使者将其召回宫去。

相者抑或不是早早看到了邓通的结局而判定其将饿死?何况后来拥有类比诸侯王的经济特权,更是给自己带来危机。


赵燕云


新皇帝继位是最高权力的转移,必然会触及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的利益,促使他们串联对抗新生的最高权力,这个时候新皇帝就会选择杀一个有分量的组织者立威,远的有汉景帝杀邓通、汉宣帝诛霍家,近的有崇祯杀魏忠贤、康熙擒熬拜、嘉庆杀和坤都是如此,就是新皇帝向所有人宣告,现在他说了才算,一切都要听他的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