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你怎麼看?

曹大河


在這個拼父母的年代,大部分的人們都會覺得只有父母努力,孩子才有可能有好的未來,所以現在的父母都在拼命,就想為孩子打拼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延安一村民一家出4個清華北大的娃,無疑是給這些人狠狠的打了一巴掌,給寒門無法出貴子的理論徹底的反擊。


在我國農村,很多人都認為“讀書無用處”,還不如讓孩子趁早出去打工掙錢,小編的表姐就是這群人中典型的代表。


表姐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孩,表姐對他們不報任何希望,認為女孩遲早要嫁人,孩子初中畢業後就讓他們跟她一起去上海的工廠打工,因為這件事我曾和表姐爭論過,表姐反駁我,雖然大學畢業了,可是掙的錢還沒有他兩個孩子在工廠裡掙的多,我被她迂腐的思想驚呆了!在很多農村人的心中,讀書就是為了能認識字,找到家門即可,沒必要讀太多的書,早點出門掙錢才是正理,我很慶幸我的母親在我年少時,堅持讓我讀書,我的母親因為年幼是家裡貧窮,兄弟姐妹眾多,她讀到小學就輟學在家帶弟弟,她一身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繼續讀書,所有她曾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可以多長寫見識,不至於像她一樣是文盲,我們把她的話牢牢記在心中。


所以延安農民一家出4位清華北大的學子,正式給那麼迂腐思想的人們一給巴掌,給農村想讀書孩子們一些希望,再加上政府都獎勵了30萬元,說明政府是重視人才,扶持人才,珍惜人才的。讀書讀的好,一樣也可以掙錢,不光掙錢,還給家人臉上貼光!


決勝網



默默93982夢中的旅行


哇,這個家庭太牛了!首先,對這個“一門四清華(北大)”的家庭表示由衷地欽佩和祝賀!其次,對政府獎勵他們家30萬元的舉措表示讚賞!

如今的農村,包括我的農村老家,“讀書無用論”甚是流行,大多數孩子,都是初中畢業就早早出去打工掙錢了。比起我們上學那時候,家家戶戶拼命掙錢供孩子讀書的景況來,現在家鄉讀書的氛圍很差。很多父母都說,上了大學也不包分配了,甚至都找不到工作,還得靠父母養活,還不如省下錢,早早出去掙錢,成家立業。

但是,村子裡的情況出現了兩極分化。即大多數家庭的孩子早早輟學,或者只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但是少數的家庭和孩子,極其重視教育,還是信奉“知識改變命運”,事實也證明了,論起有出息來,還是要數上了大學的孩子前途更好。知識與學歷對人的影響,或許不會立竿見影地體現出來,短期內看,或許剛畢業的大學生,掙錢還沒有打工的多,但是,再過上十年你再看,還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更能平穩持續地上升。

咱們來看看這個一門四清華(北大)的家庭,幾個孩子的情況:

2015年6月,大兒子吳雲峰(老大)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開始備考,準備邁進清華或北大的校園,將一家人的夢畫圓。


所以,真正農村有見識的父母,決不會讓孩子早早走上社會。而像吳家這樣,四個孩子上北大清華這樣的一流名牌大學,另一個孩子本身也是好學校畢業,畢業後工作也很好,但為了實現和兄弟姐妹一樣的願望,也辭職衝刺北大清華,這樣你追我趕的可喜局面,真是值得大家伸大拇指讚賞的。

我們仔細來看,這吳家的四個孩子,其實讀的不是北大清華的學士學位,而是北大清華的碩士或博士學位。這就證明他們在上了大學之後(不管他們的學士學位是在北大清華還是其他院校讀的),並沒有懈怠,而是繼續在追夢的路上拼搏,而老三也是放棄了很好的工作(省婦幼保健院的工作),繼續追夢,向兄弟姐妹們看齊。

一對農民夫妻,培養出了五個高級知識分子,將來就是五個高知家庭,這對夫妻很偉大!這五個子女也非常自覺自強,堪為當代學子的榜樣!


小作家起跑線


99隨便語:祝賀延安吳氏家族,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陝西有個著名的地名,叫作吳起鎮,是當年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的地方,從吳起鎮往東100公里,是延安市安塞區真武洞鎮五里灣村。

村民吳治保,初中只上了一年學便輟學回家耕地。

妻子胡治愛,沒有上過一天學。

吳治保夫妻倆,共育有5個子女,網上沒有具體信息,只是根據2017年的新聞介紹,5個子女都是90後,也就是出生於1990年至1999年之間。

那時候不是實行計劃生育嗎?

著名導演張藝謀原籍也是陝西,網傳在2014年,因為被查實有三個孩子,分別生於01年,04年和06年,屬於嚴重“超生”,最終被罰款748萬元。

延安吳氏家族的清華北大傳奇,最先由香港鳳凰網報道。

三年!奇蹟發生!

(1)2015年,大兒子吳雲峰(老大)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2)2015年,小兒子吳天峰(老五)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3)2017年6月27日,大女兒吳大燕(老二)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4)2017年6月27日,二兒子吳青峰(老四)收到北京大學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連頭連尾僅有三年,這個家庭裡的五個子女中的四個,全部進入清華或北大,成為博士或者碩士!

那麼唯一剩下的那個,怎麼沒被清華或北大搶去呢?

原來,小女兒吳改燕(老三)的工作非常好,她雖然僅僅畢業於西安醫學院,但卻進入了陝西省婦幼保健院工作,據媒體介紹“收入相當不錯”。

但即便如此,據媒體介紹,“端著鐵飯碗”的吳改燕已經在去年決定辭職,準備像其他姐姐妹妹一樣當碩士,當博士。

唯一不知道的是,到底清華還是北大,可以搶到她。

第一,有人說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牛,碩士博士不稀奇,那不對。

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當然很牛,就拿陝西省舉例。

今年清華北大在陝西省的錄取投檔線分別是697分和699分,對應的全省排名,分別是第64名和第47名。

全省31.9萬名考生中,考到前64名以內!

據媒體介紹,清華北大每年在陝西招生200+人,但你如果想考入清華北大,需要考到全省30多萬名考生的前64名以內,每一萬名考生中僅有2人。

你說牛不牛?

當然了,清華北大的碩士生同樣也很牛。

據介紹,清北這樣的著名高校,本校本科生如果想保送本校研究生,成績需要達到同一屆學生的前80%,也就是100名學生中,你必須排進前80名。

至於其他學校本科生想考入清華北大讀研,同樣很難,通常情況下,你必須是其他985高校的優等生。

【可以這麼說,假如是正常考入清華北大讀研的,那也是很牛的存在,基本屬於985高校本科生的中上層次,211或普通一本本科生,基本沒戲。】

清華北大的博士生,反而有點說不清了。

國內考博士,最主要不是你成績好,而是有博導願意收你,通常,一名博導每年僅能收一名博士學生,這個讀博的名額是非常稀少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的。

第二,一家五個子女,四個上了清華北大的博士碩士,剩下那個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也準備去清華北大讀研讀博,只能說奇蹟。

記得前幾年廣東出了位著名的“狼爸”,叫作蕭百佑。

此人喜歡上綜藝節目,還寫書介紹自己的“教子經驗”,有段時間成了網紅。

“狼爸”有四個孩子,他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而且他的四個孩子真的都成才了,其中三個進了北大,一個進了中央音樂學院。

太牛叉了!

相比之下,廣東“狼爸”的成就,比延安吳氏更牛,因為,“狼爸”的四個孩子,正兒八經上了北大和中央音樂學院的本科,不是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碩士博士。

但後來,“狼爸”的秘密露餡了。

原來,“狼爸”是個商人,娶的妻子是香港人,於是他的孩子們,全都是擁有香港身份證的香港正式居民,人家要想上北大,不是參加國內高考,而是所謂的“聯考”。

哈哈!原來如此!

結束語:再次祝賀吳氏家族完成奇蹟。但我還想說,我等普通人對於這種奇蹟,仰望仰望就算了,不要以為你也能複製奇蹟。


99隨便


延安是“革命聖地”,村民一門出四個清華北大,的確有點“神聖”了,不容易,甚至可以說是奇蹟了!

寒門出俊傑,家門幸甚!拿開玩笑的話說,真的是祖墳葬的好啊。



一門四個清華北大,這種奇蹟還是第一次聽說。為什麼一門能出如此多的天之驕子呢?

1、我想首先父母應該是聰明人,起碼在農村智力是上等。畢竟讀書來說,智商遺傳還是要的。

2、最關鍵的我想是這一家父母身上有著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遇到困難不言放棄,做事有恆心,有韌勁,並且家庭關係和諧。正因為父母身上有著良好的品質,言傳身教,孩子們身上也有那種追求極致,永不言棄的品質。

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能的情況是,老大考取了清華北大,弟弟妹妹們本來成績都非常優秀,有了榜樣的激勵,弟弟妹妹們有了更明確的目標,奮鬥的動力更強了。這也是他們接二連三考取名校的因素之一。



現在,城鄉教育差別巨大,農村孩子要考取清華北大的確是更難了,作為一門能有如此多的俊傑,政府獎勵也是應當。

我相信,政府此舉能激勵更多的寒門學子為自己目標前進,相信此舉之後,會有更多的人才出現。



恭賀此家庭,你們創造了奇蹟!祝賀延安,你們的重視才是學習們不懈奮鬥的動力!


文軒閣


延安一村民家裡5個娃4個考進清華北大,獲政府30萬元獎勵,你怎麼看?

這真是“昔日安塞腰鼓名天下,今日安塞才子揚四海”!

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就有4個子女考入清華北大就讀。7月16日,延安市安塞區專門舉行隆重的頒獎大會,該區區委書記高飛代表區委區政府給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讀家庭”吳治保家庭頒發了30萬元獎勵資金。這一新聞引發了輿論和網友的熱議及好評。

(下圖為安塞區隆重舉行頒獎大會給吳治保夫婦頒獎時的情景):



(下圖為吳治保夫婦與兒女子孫的全家福合影照片):

那麼,吳治保的4個子女是什麼時候考進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呢,請看下面圖片:

我們應該怎樣來看待這件可喜可賀的事呢?談3點感想:

第一、這個家庭4子考進清華北大,是對當今社會上存在的“讀書無用論”的最好反擊

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至今還有一部分人存在著“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於是乎,在對待孩子們的學習上,不少家長本著放任自流、放任不管的態度,只管幹活掙錢,而對孩子的學習教育管的很少。對比延安市安塞區吳治保家庭在對待孩子們的學習教育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借鑑和學習的經驗。

第二、吳治保夫婦善於吃苦耐勞,而且教子有方,值得當今時代的家長們學習借鑑

吳治保夫婦生活在西北地區,生有三子兩女,儘管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夫婦倆在孩子的教育上卻捨得花費心思,捨得付出辛勞,捨得花錢投入,體現了夫婦倆具有長遠眼光的思維,具有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具有不培養子女成才不罷休的決心和意志。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感動的精神,是一種多麼令人敬佩的精神,是一種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見下面吳治保夫婦的心裡話):

第三、為安塞區委區政府在教育事業上的這個舉動表示大大的點贊!

可以說,在西北地區經濟發展還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安塞區委區政府能一次性拿出30萬元來獎勵一個家庭,充分體現了該區區委區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體現了該區區委區政府在營造“讀書有用”“知識就是力量”的良好環境上動真格、有魄力。因此,應給予大大的點贊!


潤友


看來那邊的計劃生育工作做的真的很不好。說實話,這種事真的是世間少有,除了用祖墳冒青煙了,上輩子積了德了等等這樣的解釋以外,我還真的不能用其他例子來解釋。


事件回顧:陝西延安安塞的吳治保和妻子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兩人育有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2015年,大兒子吳雲峰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軟件工程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同年,小兒子吳天峰也被保送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攻讀碩士學位。

2017年6月27日,吳大燕(老二)和吳青峰(老四,分別收到清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和北京大學電子通訊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小女兒吳改燕(老三),從西安醫學院畢業後進入陝西婦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辭去工作,準備備考進清華或者北大,圓一家人夢圓。

7月16日,區委書記代表區委區政府給一門四清華(北大),五子皆才俊的吳治寶家庭頒發了30萬獎勵資金。

詩詞公寓觀點:又是傳說中的別人家優秀的孩子,而且這次是一家人,五個孩子四個不是北大就是清華,驚不驚奇?意不意外?神不神奇?

平常農民家庭想考進北大清華,那真的是百里甚至千里挑一一點也不為過,但你看看人家家裡,去清華北大就跟去親戚家一樣的隨便,對此,我只想說,你們這樣,考沒考慮周圍鄰居家孩子和家長們的感受?還真的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要不然小女兒都工作,看到四個哥哥姐姐們不是北大就是清華的,心裡這種落差感啊我的媽呀肯定好大的,都是同一個爸媽生的憑什麼他們能上北大清華,我就不能?所以你看,小兒女也辭職準備備考清華北大了。

不過區政府的獎勵也算是雪中送炭吧!畢竟家裡這麼多北大清華的,每年這筆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也希望政府和一些社會愛心人士能伸出他們的援助之手,持續幫助他們度過難關。這也是一種社會正能量。


情感公寓


四個清華北大才給了三十萬,太少。我覺得一個就得給三十萬。因為這樣的事對激勵後學,改變社會風氣作用很大。



考清華北大的難度

除了部分省市,考清華北大的概率就是萬分之五到九,能考上的自然是人中龍鳳。屬於出類拔萃的人。多獎勵一點,讓他們熱愛家鄉,以後有機會造福桑梓。這比風投強多了。



獎勵後學的意義

現在有的農村青年沉迷遊戲,崇拜社會大哥,玩互聯網賭博,互聯網借貸。有的女孩竟然崇拜夜店姐姐。

這是一個朋友調研的結果,讓我很震驚。本質上就是拜金主義盛行。



拜金主義本身是中性的,由於認知有限,有的人走上極端拜金,紙醉金迷的道路,如上。

如何改變這種呢?教育引導是必須的。

但教育出現效果的週期巨長,許多人自然看不到那麼遠,或者看到了也不去做。我讀了這麼多年書,連房子都沒有,自然經常困惑,讀書為了什麼。



所以呢,簡單見效就是現金鼓勵,

給一個清華的獎三十萬,復旦的獎十萬。211的兩萬,一本的一萬。

實實在在看到回報。這在很大程度上會起到正向引導作用,自然激勵更多年輕人投入學習。掌握更多知識。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青少年犯罪。

總結

名校獎勵是必要也是必須的,要加大力度,社會意義重大。

我寫東西一般不會基於道德角度談,會把利弊扒開了分析。也期待和更多朋友討論。


一枚明粉


很多人都問這樣的孩子是怎麼生的,怎麼養的?其實在農村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大學生往往“成窩”出現!一個家庭往往能出幾個大學生,而其他家庭則很難出大學生,尤其是在以前。當然即便是現在,一個家庭5個孩子能夠出4個清華北大,甚至還可能會是5個,儘管他們都不是本科考入的(題外話,本科考入這種概率基本為0),但是這也是一個傳奇的家庭了。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往往會在一個家庭裡成堆出現?究其原因,有三點:

一、堅信知識改變命運!

5個孩子的家庭,在農村基本上就算貧困家庭了,其實這個家庭不是一般的困難,因為父母沒有其他收入,靠的是母親挑擔子賣蘋果來攻讀。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父母早已經動搖,因為5個孩子成年後,不上學就會變成勞動力,不僅不花錢,還能增加家庭收入,這種現象在農村很普遍,所以,這個家庭的父母很偉大,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們供上大學,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二、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沒文化,不代表不懂教育!很多時候,教育真的和文化水平沒有必然的聯繫,否則也不會出現那麼多高教家庭教育失敗的案例了。你如果不想上,那就回家和父母一起種地、幹農活,感受沒有知識帶來的苦果。就是這種簡單的理念,同樣能夠造就成功的教育。

三、兄長的傳幫帶作用!

這個是一個家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一個家庭的老大特別重要,尤其是在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時候,老大做好了,後面的弟弟妹妹都會跟著做,所以,這也是一個家庭出幾個大學生比出一個大學生容易的原因。

對於政府的這種行為,我覺著大家應該都會給點讚的!

30萬,在當今社會確實不多,而且現在這個家庭也已經過了最需要錢的時候了,但是這30萬,是一種導向,是對“讀書無用論”的回擊!


贏在高三


曾經我們都相信知識就是力量,讀書改變命運,然而現在“讀書無用論”塵囂而上,影響了很多人的想法。這種想法對不對,大家各有各的認識,辯來辯去也沒個所以然。

而延安這一戶農家的幾個娃卻用自己的努力驗證了什麼是知識就是力量,他們是如何通過學習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了更加廣闊的舞臺,而那些仍然信奉讀書無用的人需要反思的是,是不是自己沒有讀好書?

而任何一個成功的案例其實都不是偶然的,考上清華北大實現逆襲,他們除了自己勤奮好學,也離不開父母的絕對支持。正是這一對沒有上過學,吃了沒文化的苦的父母認定了讀書的這條路,不計自己的辛苦和付出,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這樣的家庭氛圍也讓孩子們在讀書這件事上更加義無反顧,感恩父母。

其實再換個角度說,讀書到底有用無用,判斷的標準很多,有的人通過讀書上了大學,找到了好的工作,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這是一種“有用”。有的人通過讀書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開拓了眼界,這也是一種“有用”。有用無用,分為很多類別,無須太過狹隘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