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马云不招清华北大的人?断章取义太可怕了!

毫无疑问,马云是被“断章取义”黑的最厉害的一个,前不久,马云再次出现在自媒体公众号各个频道,因为他说:阿里巴巴不招清华北大的,因为我们觉得北大清华的学生更应该去中小企业!

于是各种公众号来了,考上北大清华又如何?这与之前马云的“读书无用论”如出一辙。

当年马云说:读书如同加油,得知道去哪,装得太多就成了油罐车。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他的意思是希望每个人能明白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来学习,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浪费时间瞎读书,但是却被曲解成“读书无用”。

而这次,马云是去以色列接受采访时候说,阿里欢迎名校的同学,但是更希望清华北大同学去中小企业,因为如果名校同学都一股脑往大企业挤,小企业就抢不到人才,永远竞争不过大公司。

看,又被断章取义的媒体骗了吧,马云明明是说点客气话,每年校招,阿里可是没少招北清复交的高材生,尤其是大企业,他们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往往要比中小企业更强烈,同样的,越优秀的学生,越愿意进入大型企业去,一个好的平台,能帮助他们拓展视野,给自己的人生的规划更完善。

之前看过一个评论,认为名校毕业生心高气傲,不服管理,总是理论性强动手能力差,不如那些普通院校学生一样勤勤恳恳。一般而言都是过来人的口吻,当时的情况如何又有谁知道?比如该学生的上级领导是怎样的脾性,公司的规划是如何的,名校生所处的岗位是怎样的,都会有所不同。

马云不招清华北大的人?断章取义太可怕了!

之前有3个在校大学生,因学了国际注会的原因,被推荐到了一家500强企业实习,他们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贴发票,对数据,复印文件。

暑期结束前,我前往那家企业了解那3个学生的实习情况,有2个学生对这家企业的实习工作非常满意,他们觉得虽然工作很简单也很琐碎,但是他们非常喜欢企业的交流文化和工作流程,并且还掌握了一些能精确速度完成工作的方法以及行业的信息和发展,并表示毕业后肯定要进入大企业,学习更多的知识。

但是有一个女生,则对这家企业非常不满,认为每个人很虚伪,看似和蔼可亲实则冷漠无情,工作也非常无趣,以后毕业绝对不会进入500强企业。

回去后我看了看那三个学生的简历,对企业满口赞誉的,就读于内地一所985大学,而那个对实习不满的,就读于江浙一所普通两本院校。

当然,这只是个案,也许那个两本院校的女生,更喜欢创业公司的氛围,但是另一个方面看出,名校学生,进入工作实习,哪怕是最基础的工作,都是怀揣着热情去学习和了解的。

后来接触学生多了,发现名校学生,对实习是否满意来自于实习是否有足够的工作量,曾有两个学生在一家事务所实习,恰逢那段时间没有什么项目,也没人管他们,尽管给实习工资,但是他们都表示强烈不满,觉得这样的实习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而非名校学生,则倾向于实习工资,是否轻松,离家远近,工作环境等问题。

我接触到的一些名校生,非但没有网上所传的那种“心高气傲”,而是非常乐意去学习,增加技能,他们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快,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若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无法满足名校生对自己未来的期待,那么他们的流失率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些大型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职业规划路线,就财会生而言,每年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几乎都是名校中的佼佼者,四大无论多累多忙,都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么就事务所一路干到合伙人,要么就积累资源经验跳到券商或者咨询公司,或者达到一定程度直接去企业担任财务经理或者财务总监。

也许有个别眼高手低的名校生,但是这类往往就会被拿出来做文章,让普通院校的学生觉得,出来工作后,名校生清高自傲,自己勤恳稳定肯定能完胜他们。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就会满足于自己的惰性。

如果你再看到类似于“名校毕业学生名企不愿意收”或者“名校学生眼高手低缺乏能力”之类的,笑笑即可,万不可当真,在这世上,更多的是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而名企则是一边985/211大学定点校招一边说: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

要不,问问阿里巴巴今年打算招多少个名校高材生?

申明:本文由Wendy撰写,系美都教育团队汇编作品,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