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小时候我喜欢集邮,就经常到邮电大楼买邮票。那时候里面可热闹了,每次去都是人山人海、推搡不动。我的第一部BB机也是在那儿买的,那时候BB机一响,整个人就变得又兴奋又焦急,开始找周围哪有公用电话,然后飞速冲过去对照BB机按下号码。”

和楼下的谢阿姨提起在微博上看到电信大楼要翻新加固的消息时,她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稍上些岁数的福州人,一提起东街口的邮电大楼,回忆都会有些泛滥,话语里尽是美好的童年与原乡,人也坐上了时光机,仿佛回到了过去。

2011年地铁1号线开挖,东街口人行天桥随之拆除,现在看或许就已经是一个预示。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2015年底,邮电大厦商家陆续搬空,楼体也被围了起来,白天路过也能听到里面工人在施工的声响。有人行天桥被拆在前,很多人就猜测是不是邮电大楼也要拆了,一时间众人开始感怀昔日与它的种种交集,抒发遗憾。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所幸之后有关人员说只是加固,因为大楼出现了严重的开裂,并没有要拆。

作为一个2011年后才来到福州这座城市的人,常去的商场是万达、爱琴海、宝龙、万象城、泰禾。邮电大楼与东百、钟楼三足鼎立的东街口,曾经也是福州名副其实的市中心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很遗憾,只能从别人口中听闻一些它辉煌的过去。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那是来福州后的第一次出游,和朋友一起坐公交去三坊七巷。车子停下来等红灯的一个空档,朋友指着窗外一处施工现场说:这里就是福州很有名的东街口啦,你看那个被围栏围起来的楼,它以前可是福州第一高哦。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当时看着车窗外破败不堪的景象,我心里本能地犯起嘀咕:真的假的。

我所看到的,就是位于东街口1号的电信大厦,以前叫邮电大楼,建于1964年,也算是历史悠久了。如果你曾经生活在以前的鼓楼,或许你就在这个全省邮电管理枢纽——东街口邮电大楼寄过信、打过电话。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1981年出版的《福建交通手册》的封面图,图中是东街口邮电大楼。

从建国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还处于邮电时代。全国电话普及率不到0.38%,不及世界水平的1/10,电报和信件仍是主流的通讯方式。一封电报22个字约8角钱,而一封信的邮费只要8分钱,所以信件更为大众化一些。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如文章开头阿姨所述,寄信和寄明信片是当时邮局最主要的业务,你只要花上不多的邮资,几张薄纸就可以带着你绵绵不绝的情意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远方的人手里。而邮票作为邮资凭证,也被很多人当作藏品来收集。六七十年代的国民识字率并不高,所以那时甚至还有专门替人写信的先生。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70年代末的邮电大厦。

八十年代初,福建省邮电管理局在国内首先引进了日本F-150万门程控交换机,引发全国各地引进热潮,自此我国逐渐进入电话时代。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1987年,中国第一个移动商用网络投入运营,“大哥大”成为一种象征着身份与财富的联系工具。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那时很多人也还是用BB机,里面一般都是本地号码,有人呼就赶紧到电话亭打回去。而如果要打长途电话,谢阿姨说虽然外面私人的食杂店也可以打,但她还是会到邮电大楼去,心里总觉得邮电大楼是公家的,正规、不会乱计费。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后来方便起见,正在与阿姨谈恋爱的叔叔还攒钱为她买过一部全球通手提电话,比大哥大小一些,在当时要一万多块。

小学时,同学间互留联系方式,很多都还是座机号,手里玩着电话线跟小伙伴通电话的画面还留存在脑海里。

高中在寄宿学校念书,规定不允许带手机,所以很多同学都是买电话卡,每周在电话亭跟家人通话,现在大街上似乎电话亭也很难见到了。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上了大学,也会饶有兴致地跑去买邮票、信封、信纸,跟散落祖国各地的高中好友互寄明信片、写信,但是那个新鲜劲儿一过,好像就再也没有想起过。

前几年概念书店流行起来,倒是把明信片又带火一回,写明信片变成了一种十分文艺的行为。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智能手机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快捷通讯,早已令寄信、打电话的地位不复存在。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曾听大人讨论,在他们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谁谁的亲戚为了把儿子搞进邮局工作,甚至让他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因为这样就算捧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短短三四十年,邮电系统已不复当年,邮电大楼也早已让出第一高楼的头衔。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社会快速更迭变换,人们行色匆匆,许多陈旧的记忆似乎也随之弥散在钢筋楼宇间了。不禁想是否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被遗忘的老城区,城区内每一座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深藏功与名。

毗邻三坊七巷,往西有左海公园、西湖公园、金牛山,往北有温泉公园、金鸡山,坐落于昔日商业中心的东街口,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建设浪潮中,邮电大楼似乎已经成了角落里被遗忘的老者。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地铁2号线修起来后,东街口与宝龙万象苏宁距离缩短,或许昔日的王者这次能搭乘现代的列车再放异彩。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当有一天你也开始怀旧,只需挑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出门走两步,而不是仅剩历史记载里的只言片语留给你去找寻温度,这真是难能可贵的幸福。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关心、默默祝福。

楼在,历史就在,记忆也还在。

老楼存在的意义,或许就是存放一代人的记忆,让所有老去的灵魂都能找到它们最初以及最终的归属地。

文 | 草 履

图 | 网 络

- END -

没看够?继续点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闭关中的福州曾经第一高楼,藏着中国半部邮电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