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話說快樂如詩,寂寞如詞,如何看?有無快樂或寂寞的詩詞分享共賞?

午夜聽風雨


一、大的歷史背景

大唐之所以稱為盛世,與自上而下的積極進取有關,終唐之世對外基本都持積極開拓態度,對周邊民族採取羈縻政策。文治武功都處於領先地位,少數民族政權對唐王朝多是服從和敬仰,以師侍之(也有例外,少)。宋朝前期也積極收復故土,比如燕雲十六州,但在幾次大的對外作戰失利後,從宋太宗開始直到南宋滅亡,基本處於守勢,甚至以錢財買和平、以土地割讓換取政權存續。少數民族政權與宋王朝兄弟、父子相稱,少數民族政權為兄為父。久居人下,心懷故舊,又如何會快樂呢?

二、人民生活

因為文化、制度和武功的自信,唐朝人多向往沙場建功。“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等等,這些詩都體現了唐朝人任俠豪氣的風骨。再返過來看宋朝,南宋岳飛抗金,想著光復舊土、迎回二帝,竟然不是死在與敵人對戰的沙場,而是死於統治階級的齷齪算計。到後來,敢言戰事者皆以罪論處!宋朝可謂先天不足,後天畸形。

從民眾生活來講,都說宋朝是中國最富庶得朝代、文化最輝煌的時代、科技發明最多的時代,可是沒有唐朝的珠玉在前,宋朝不可能平地起高樓。宋朝經濟、人口確實遠勝唐朝,唐朝因為前期戰亂,人口凋敝,可也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盛世景象。宋朝是富而不強,唐朝也是富而強。

鑑於唐朝和五代的藩鎮割據、武將奪國,宋朝“抑武重文”。因為武功一途被封鎖,又鼓勵科舉和文化創作,所以宋詞多關注現實生活和個人志趣,因此在精神自足方面走的就比較遠,感慨寂寞的詞作也就佳品迭出。

三、也不絕對

快樂如詩,寂寞如詞。也只是說了大勢,並不絕對。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很快樂啊!李白更是寫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以“快樂如詩,寂寞如詞”是人們在觀賞完唐詩宋詞後的大概性總結。

四、詩詞分享

寫寂寞的高手很多,杜甫、辛棄疾、李清照等等都是。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宋 ]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 ·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揚州慢·淮左名都 》

宋 ·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唐詩中寫快樂的僅舉杜甫的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也是杜甫所有詩作中難得的暢快之作。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個人見解,希望有所裨益於見聞者。


久住青山Lee


話說快樂如詩,寂寞如詞,如何看?有無快樂/寂寞的詩詞分享共賞?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話題。

想理解快樂如詩,寂寞如詞首先要知道快樂和寂寞涵義。

1,快樂,就是內心感到滿足、愉悅、舒服、美妙,沒有煩惱、痛苦、埋怨,高興時猶如在鮮花盛開,蝶飛鳳舞的春風裡。在人間滄桑裡和不完美的現實社會里用文字寫出詩詞來表達自己當時的美妙感受。

比如:被後人稱為“詩仙”詩壇天才李白,在最快樂的時候,面對當時的此情此景,酣暢淋漓地寫下七絕名篇——《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整首詩把詩人的愉悅心情江山壯麗多姿的畫面展現在了世人年前。讀者心情也無比快樂!

2,寂寞,從客觀上講,寂寞是源於心裡的一種無奈,當個人離開群體以後,氛圍、環境清淨產生的不習慣的狀態,更多的時候是惆悵。當寂寞來臨之際,它就像一頭訓不服的野馬,無法駕馭時讓人空虛發狂。所以在古代許許多多的不得志人士,在寂寞時來到文字的港灣,尋找平衡,在文字的港灣裡解脫寂寞。激發出一首首千古絕唱的詩詞。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再比如:千古詞人蘇軾的絕句

事世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些詩句雖然落寞,但讀起來自帶灑脫,如春一般美麗,如秋一般動人。

以上是我對快樂如詩,寂寞如詞的看法。願大家都生活在如詩如畫的快樂世界裡!

最後分享幾首快樂和寂寞的詩詞。

快樂如詩兩首

一,元日

[ 宋·王安石 ]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二,《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寂寞如詞兩首

一,《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二,《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謝謝大家的分享!





媚芝3


古人作詩是以文字為基礎,關係不著普通話,"古有古音",今有俗音,普通話是規範各民族、各地區的方言,要想融合發展必須有統一的文化語言,無論什麼民族、什麼地區學普通話有利於溝通。

古詩離不開漢字文化,古詩是唐代以後指區別於近代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有四句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形式所組成,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不一,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

律詩興盛於唐初,這種詩歌格律比較嚴,每首八句,二、四、六、八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律,每句五個字的叫五律,七個字的叫七律。

古人寫詩是以文字的拼音聲符為基礎,分平聲,仄聲。比如:天:二聲平、地:四聲仄、山:二聲平、海:三聲仄。

迎:二聲平、接:一聲平、收一聲平、贈:四聲仄、呈:二聲平。根據音律的高低進行平仄,



用戶春華745944080186


人常言,詩情畫意,難免總會把詩和快樂連在一起聯想。而實則不然,詩也有快樂憂愁之分,悲壯纏綿之別,而非悲樂所能分。

詞和詩是一樣的,也是以事而分,以物而別,以情而異。或悲哀憂鬱,或纏綿悱惻,或喜樂滿懷,悲情注之於筆端,歡樂溢之於言表,而非悲樂所能別。

至於描繪快樂之情的詩歌,書寫寂寞之意的詞章,則不勝枚舉。

登科後,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人生之喜樂,莫過洞房花燭,金榜題名,孟郊的這首《登科後》,把主人公神采飛揚的喜樂之情描繪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寂寞莫過於獨處而又夜長難寐。詩人以深秋長夜,深院梧桐,獨處西樓,殘月如鉤幾個意象,把主人公的寂寞之情化為剪不斷,理還亂的萬千愁緒,整夜纏繞著主人公,讀來使人難免唏噓惆悵。

這裡抄來一詩一詞,與諸君共賞。


黃土情愫


快樂來自與心態。快樂的人心胸開闊,有情懷,有詩意。

宋,曾幾《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解;梅子黃透了,天氣晴朗,乘小舟沿著小溪飄流,到了小溪的盡頭,改走山路前行,山路上蒼翠清幽,深林叢中傳來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的心情又添加了些幽趣。

唐,孟郊《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譯解:先前生活上的困惑和煩惱都不在了,今朝金榜題名,心裡歡愉暢快,策馬奔馳在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快,一天就把長安的花看遍了。

寂寞也來自於心態,遠離紅塵埃埃,獨自沉浸在自已的靈魂深處,與真實的自已對話,讓思緒安寧,心靜如水。

清,納蘭性德《採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一闕悲歌淚暗零。

須知秋葉春花促,點鬢星星。遇酒須傾。莫問千秋萬歲名。

譯解:花開飄香的時節,人怎能在寂寞中渡過呢?心裡空落,禁不住彈唱一曲,悲歌低吟,競引得淚水而流。

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解: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放,無心過問,此詞以梅花自況,以抒懷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坎坷和失意。


用戶言午澤群


但說起詞中的寂寞,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應該算是詞中寂寞裡的寂寞了。陸游,這位宋代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多次主張收復中原而屢遭保守派的排斥。一生鬱郁而不得志,而年輕時代與表妹唐婉那一段刻骨銘心的情感糾葛,更使得晚年的陸游鬱鬱寡歡。一邊收復中原無望,一邊對往日愛情的愧疚,詩人就彷彿是驛外風雨中飄曳的梅花一樣,獨自一人經歷著悽風苦雨,慢慢地咀嚼著人生的寂寞。或許,只有在它零落成塵碾做泥的時候,人們才能領略得到它那高尚的品格和它那怡人的芬芳。




大清遺民


我覺得不是。

詩也有寂寞的,詞也有快樂的。為什麼會有快樂如詩,寂寞如詞的感覺呢?我想是因為詞重在營造意境,意境能夠烘托出感情,文人大多會在失意的時候創作,所以讓人感覺寂寞。詩重在直抒胸臆,直接明瞭,文人喜歡用詩來歌頌理想,理想通常飽含激情,所以讓人覺得歡快,加上詩讀起來朗朗上口,詞念起來涓涓細長,更讓人有了快樂如詩,寂寞如詞的假象。


詩有歡快,也有淒涼

  • 詩有歡快,就像是李白筆下的美酒。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 詩有歡快,就像是杜甫眼裡的江畔。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 詩有歡快,就像是胡令能偶遇的稚童。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 詩有歡快,就像是王安石心中憧憬的美好人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詩有淒涼,就像是杜牧筆下的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詩有淒涼,就像是元稹眼中的傷哀。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 詩有淒涼,就像是李商隱聆聽的雨聲。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詩有淒涼,就像是黃庭堅隻身風雨的感時傷懷。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詞有寂寞,也有輕快

  • 詞有寂寞,就像是蘇軾筆下的亡妻。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詞有寂寞,就像是李煜眼裡的故國。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詞有寂寞,就像是李清照解不了的離愁。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詞有寂寞,就像是辛棄疾放不下的家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 詞有輕快,就像是晏殊筆下的春宵。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 詞有輕快,就像是秦觀眼裡的田園。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 詞有輕快,就像是歐陽修忘不了的西湖。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 詞有輕快,就像是周邦彥記憶中的清荷。

燎沈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蜀地的寧靜能讓杜甫寫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的喜悅,戰亂的流離也能讓他寫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悲情。

一時的得意能讓孟郊寫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意氣,接連的失意也能讓他寫出"死辱片時痛,生辱長年羞。"的愁悶。

少女的天真能讓李清照寫出"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嗔,分別的相思也能讓她寫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愁苦。

夏日的鄉野能讓辛棄疾寫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歡愉,戰場的驚心也能讓他寫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悵惘。


所以,是文人們所處的時代,生活的環境,經歷的故事共同決定了他們作品的情感。也許是大唐的繁華,讓唐代的詩多了些歡愉,也許是大宋的飄搖,讓宋朝的詞多了種惆悵。

總之,有快樂的詩,也有寂寞的詩,有寂寞的詞,也有歡樂的詞。


書野


快樂如詩,寂寞如詞?

有此一說,亦有一定的道理。心情好,豪興大發,口占一絕,抒拓胸懷,詩,是首選的取項;事情不順,心緒不佳,欲委婉表達,詞,是較為合適的載體。但也不盡然,憂鬱詩,豪放詞,也多了去了。只是相對而言,也沒有什麼統計對比的數據。

本題不擬將古詩詞中快樂與寂寞的名句引摘評述,大家所論良多矣。我今謹將以前寫的一首重陽節的詞曬一下。這是展示自己憂鬱無奈的心情的,算作是對題義的一個詮釋吧。

水龍吟

重陽歸意

又逢一度清秋,遠喜近憂輪為繼!

凝神縱目,收斂浮虛,屏卻躁氣。

淮左遷客,江東文士,漂零遊子。

把誠心付了,財力使盡,時未顧,天無意。

休念板鴨滋味,過重陽,蟹黃豐美。

風寒水冷,漁舟唱晚,芑不思歸?

謂嘆經年,愁風苦雨,值當如此?

趁無人,暗取溫軟巾紙,拭英雄淚。

這是常年在工程領域艱難堅守的離人心境,其寂寞壓抑之情,溢於言表。

見笑了。


江東艾


七律•天佑真情

/董善崗

山南彌霧雲遮日,

水北清風雨洗窗,

路上行賓撐竹傘。

車中坐客唱秦腔,

情人後殿求仙佛,

僧侶前堂打木梆,

許願三生同白老,

神期一世共成雙。


人間十三香


詩中也有描寫孤獨寂寞或者是為了尋求一份寧靜意境的佳作,比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老先生只用了短短二十個字,特別是絕、滅、孤舟、獨釣等字詞,就描繪了一幅幽靜清冷的畫面,展示了天地之間是如此純潔而寂靜,是如此孤曠而蕭涼,彷彿時間已經靜止,萬籟遁跡失聲。或許漁翁已經看破俗世、看淡生死,遠離塵世的喧囂,只願尋求內心的那份寧靜,與天地渾然一體,他釣的不是魚,也不是雪,而是對晚唐衰敗的無奈與譴責,對自我靈魂的提醒與執著,大有“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