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价格是怎么定的?

李超贤



一方面,农民种粮是有成本的,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柴油、水电、机械费、人工费、租地费等等,虽然只有人均一亩多点,当然各地并不相同,但每一样投入都不能少,而且最后还要看老天的“眼色”,风调雨顺就能多收个“三五斗”,遇到灾害天气多又重的年份,收成就不能保证了。从这几年的气候变化来看,随着天气的变暖,厄尔尼诺、拉尼娜天气经常看到,也导致了自然灾害呈现出多发重发的态势,像小麦收获期连续几年阴雨天,南方台风等等。

但尽管如此,农民在卖粮的时候,议价权是最低的,也可以说对很多小农小户来说,并没有议价权,别人卖什么价,粮贩子给什么价,大差不差就卖了。然后赶紧外出打工,所以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资性收入占了绝大部分,这与经济发展有关,也与粮食收入满足不了生活的需要有关。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对粮食实行调控,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经历了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等等,从90年代末逐渐要放开粮食市场,搞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但实际上步伐很慢,而且从2004年开始又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国家对粮食收购价定了个最低价,到目前为止,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在进行中。根据发改委的解释,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制定,重点参考了对农民种植成本的调查,当然也结合了其他很多因素,让农民卖粮有个最低的收益保证,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所以,要说这十几年来农民卖粮的价格怎么定的,很简单,参考国家公布的最低保护价,然后在收购期,粮食经纪人以比最低收购价低的价格,一般低上每斤5分左右,受灾年份因为粮食品质下降,会更低一些,从农民家中或田间地头收走后,集中卖给粮库或加工企业,从中挣几分钱的差价。


粮小咖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也是来自农村,从小跟着父母去地里干活,基本上北方农村地里的活儿我都干过。比如,春天时候,耕地,种花生,栽红薯,那时候老家人们还种植烤烟,也去地里栽烤烟。到了夏季,就该收麦子,种玉米,然后夏季没什么别的活儿了,可是还要每天去地里,因为要去玉米地里,花生地里除草,要去红薯地里翻红薯蔓,也要除草。


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快乐又忙碌的日子。玉米要先赶着收,因为还要种麦子。花生也要赶着收,因为收的晚了,花生就脱离花生棵,掉到地里去,还要费劲找挖出来。收获红薯最累人,因为你要一直弯腰把红薯从地里拿起来。

所以,农民确实是非常辛苦的。可是农民的收益却不高。因为什么呢,因为农产品价格不高。随着物价上涨,粮食上涨的不大,可是化肥农药等成本上涨很快,农民种地的成本很高,所以种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少了。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关注才对。


有来有去


粮食现在的价格还是市场来决定的,大家都知道国家有粮食最低收购价这样一个政策。目的就是为了使老百姓种地能挣到钱,让他们安心的种地,不要有后顾之忧。


去年随着国家取消玉米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的价格让市场去调节,结果玉米的价格下跌的很严重,很多的农民损失惨重。很多的农民都放弃了今年种植玉米的计划。还有我们那里去年的水稻收购价格也不是很好,很多的农民家里都囤积了很多水稻。

虽然有最低收购价的政策,但是我们哪里的农民多数还是把农产品卖到贩子的手上,价格跟最低收购价相差还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去年的价格波动还是很大的。现在国家的粮库多数都是饱和的状态,价格一交给市场就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就像在贩子手中一样,他们占主导权的,挑毛病压价钱。使得农民很受伤。



现在的农业应该向着精品农业发展,打造地域农业品牌,让高品质的农产品去赢得市场的欢心。不能再出现低价伤农的事情了,还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


无吴五


我是“小吴说农村”,专注回答关于农村领域的问题,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中国粮食的价格其实是国家市场驾驶,国家掌舵的这么一个情况。每年的粮食价格确实是由市场来定的,但是如果持续走低那么就会出现国家干预的政策。

其实国家的干预,目的就在于保护农村的基本利益。题主说,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似乎可行。但是如果价格很高,农民大量种植,那么这么多的粮食国家将如何处理,最终将会打破整个市场的平衡,那么就不仅仅是粮食价格提高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问题。国家有宏观、微观的政策去调节,就是为了整个环境的良好运行。

如果把粮食全部推向市场,也就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国家不予保护,那么最终吃亏的还是农民,某种粮食贵了,第二年大家都去种植,那么价格会低很多,农民可能连最基本的保本都做不到。


小吴说农村


现在中国也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所以主要还是要靠市场来决定价格的,但是粮食又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决定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出现价格上涨的太多,或者跌价太厉害,这样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社会动荡。所以说粮食的价格除了市场的因素,还需要依靠国家政府来宏观调控。这样的话就能很好地使粮食价格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当然国家的控制也不是随意,最主要的也是需要依靠市场来决定的,指定每年最低的收购价格,这样能够保证种粮的还有消费者都能接受吧。产量太多,那么就需要控制最低价格,让种粮的人不能亏得太多,产量太低的话,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进口来维持价格了。

目前来说其实不光是老百姓,还有很多教授学者都在呼吁粮食涨价,连袁隆平教授也是呼吁粮食最低收购价要涨到2块,但是现在的粮食价格还是没有上涨,这样的价格其实已经维持很多年了,没有太多的变化,每年的收购价格要么上调几分钱,要么下调几分钱,分到每亩地的话,最多也就几十块钱的差距,关键还是现在的粮食价格确实有点低了,现在已经打击到种粮人的积极性了,所以我觉得现在来说还是可以上调一点粮食的价格了,但是今年是没有希望了,今年的玉米,稻谷都已经收的差不多了,价格也是没有上涨的。就看明年的价格了。


三农帝国


  你好,专注悟空问答的谢二先生为你提供靠谱回答!

  我国是市场经济,粮食价格有市场决定。你是知道的,由于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光靠市场决定价格,注定会使粮食价格一路走低,造成“谷贱伤农”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保证农业种粮积极性,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

  粮食最低收购价是柄双刃剑。按照你说的,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但另一方面,水稻、小麦价格上去以后,粮食加工企业的成本就提高了,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要转嫁给我们所有人。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也希望粮食价格能再涨涨,但粮食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全盘考虑的。

  

  尽管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但由于大多数粮库都是满的,农民的粮食其实大多卖给了贩子,最低收购价并没有惠及到农民。目前,我国的粮食价格现在已经远高于国际价格,如果还是持续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的话,那么我们的粮食将毫无国际竞争力。粮食供大于求,最终卖给谁,又会伤到谁?

  另一方面,今年的农资成本上涨幅度较大,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均比2017年有所下调,农民种田收益减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谢二先生拉呱


粮食种植一直是我们农村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们农民生活保证的基础,一直以来,尽管我们年年丰收,可粮价却不见涨,导致种了一年地还不如出门打工。



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粮食价格也是跟着市场供求来定价格,当求大于供粮价就涨,当供大于求就会降,由于粮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须品,生活安定的基础,所以国家就出台收购保护政策来稳定农民收入,但是我们国内人口众多,土地分布零散,不能规模化种植,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粮价高于国际粮价。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去进口国外粮食。



国家粮食储备压力过大,由于近年连年丰收,又实行了保护收购价,国家临储粮食过多,慢慢的会把粮食市场开放,去年国家就试点取消了玉米收购,以后粮食价会有市场说话。

以上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观注评论!


赊店有机种植


粮食市场开放以后,其价格就走向市场定价。


过去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单产低;机械化水平低,耕地经营人力投入高;化学除草技术不行,管理难度大。基于以上原因,粮食总产量低与需求量存在差距,人们考虑的是吃饭问题。吃饱饭就是头等大事。

而现在产量高,吃饭问题不再是头等大事。特别入世以后国外大量农产品进口,低价冲击中国粮食市场。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国外相比水平落后,成本高效益低,造成农民种地不挣钱。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链中农产品属于基础产品,位于经济建筑的底层,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简单提高农产品价格,就会造成各方面有关生产成本和生活消费上涨,致使社会经济


不稳。另外世贸经济市场就是市场价格,不能向过去一样直接由政府出面调控,只能给予农民以适当的差价补贴。


赶牛车逛街


粮食的价格都是市场来定的,但是近几年价格浮动有变动,此时也不得不影响农民伯伯的收益。


为促进粮食生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于04年首先出台,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公布,其后玉米 土豆 菜籽也实行了临储收购。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有效的保证的种粮的收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慢慢的就出现了年年的丰收。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调动农民种地积极性。但另一方面,水稻、小麦价格都上去以后,粮食制作的成本就提高了,这部分成本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出。就农村人而言,我也希望粮食价格能再涨一涨,但粮食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需要全面考虑。尽管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但是粮食充足的情况下,粮食有卖给了贩子,国家优惠政策并没有让农民享受到。 就目前我国粮食的价格已经高于国际价格,现在已经没有竞争力了,这种无市无价的情况有将发生。随着年年的物价上涨,成本提高,渐渐农民的收益越来越少,有将面临难关。

最终粮食价格该怎么定,这有是个深思的问题,毕竟国家有宏观 微观调控政策。怎样才能保证粮食的生产平衡以及农民的收益了?


农村南哥


直观地看,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分别在交易行为中的供给和需求博弈决定,即讨价还价,但这么说过于宽泛粗疏,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都有很多,它们会调节供需两方面从而间接影响交易价格的最终形成。从供给方来说,最终交易的卖出价格可以粗略分成两部分:即成本和利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资金成本、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等等,利润即交易达成后供给方扣除成本后的收益部分。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从需求方来说,最终购买的价格也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即基本价值和附加价值。需求方购买产品就是看中了产品的价值愿意出钱购买以实现其价值,基本价值就是购买方认可的该产品可满足自己需要的基本部分,附加价值则是购买方同样认可的该产品可以实现基本价值之外的其他附加部分。这个稍微复杂点。

就农产品来说,从供给方也就是农民立场来说,其成本主要是土地、种子、农药、肥料、人工等成本,而利润就是农民卖出粮食等农产品后除去成本能落下多少钱。因为这里面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或者说就单个农户或每亩耕地的期望利润相对提供的产品来说也不低,就决定了农产品的最终售价不可能很低,与国际粮价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从需求方也就是农产品最终购买方来说,看重的主要还是农产品满足热量摄入等人类的基本需求和一部分工业原料,对于农产品的附加值比如绿色概念有机概念什么的不是很看重,尤其是大田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