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

说文谈史

“道”在我看来就是“规律”。得“道”了就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提到了“道”的特点,比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就是说事物的规律就是物极必返,应在事物的初期阶段进行应用。就是说事物都有一个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过程。《道德经》中充满了对立统一的变化发展的哲学思想。整体道德经中运用了大量的相反、相对比的词语,来说明万物对立统一的观点。例如:

将欲得之,必固与之。欲弱之,必先强之。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

就是用思辩的精神去思考世间万物最“大”的规律。这个大规律可以用在治国、平天下等大事上,也可以用在个人事业和为人处事的修炼上。因为我国的古哲学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与万物一理。

举个例子:怎么样做一个好管理者?

很多人会以为要大有作为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道德经》中却指出无所做为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道理很简单,做为一个领导你越忙,付出的却多,越努力,越说明你的团队越差嘛。否则需要你那么累做什么?

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样子,他应把功劳都记在下属身上,他应把利益都留给员工,他应当自认自己没有做什么贡献,一切都是大家的努力——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艺术才是最高级别的管理才能。做管理者的要表现出“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如果一个领导能轻松的(无为管理)管理好自己的团队,即便他推掉所有的荣誉。上级领导也会认为他非常优秀,他自然就会得到晋升,而官运亨通。

怎么样才能做到无为而治呢?

就是要做到大思维、大胸怀去考虑去做事情。“大”到这个事件中没有管理者的个人利益的程度。也就是“后其身,而身先”,自然就会达到外其身而身存的目的。

“道”是一种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办事自然会得道到助而无往不利。


孟可的思想空间

《道德经》的来历

老子,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洛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曾做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兼档案馆馆长。道家开山始祖,著道家经典《老子》,分为上、下篇。

上篇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

下篇第一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故后人取上篇“道”、下篇“德”字,将《老子》称为《道德经》。《道德经》,五千言,震烁古今,使老子一举成为中国古代圣人之一,跻身世界文化名人。太宗李世民也不得不攀亲沾故,说自己是老子的后代。

《道德经》经庄子发挥,被法家、儒家不同程度“剽窃”,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均产生过深远而重大影响。《道德经》远涉重洋,同样受到青睐。这已超出本题范围,恕不展开。

老子首次提出了“道”的概念。正如问题所问:

“道”是什么?

“道”是宇宙中唯一而绝对的物质存在,不会随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力作用而改变。

“道”是万物之本源、“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后寓于万物,滋润万物。

“道”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道”虽然恍恍惚惚,却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具有“恒”长的规律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的特性是自然无为,不对万物干预,让万物顺应自然,而非约束和强制。

“道”自身独立、永恒、变化、运动,“道”不以外因作用而改变。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道”致虚守静,柔弱不争。所以道家隐居山川,远离世间纷争,回到虚静状态,保持内心平静。

最后一点很重要

“道”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也未必说得清。

故《道德经》会形成魏晋玄学,促成本土道教,受到几千年神秘文化的顶礼膜拜。

“道”消极么?我看未必。汉初、唐朝的发展和兴盛是为证据。

不是静水忽悠人,而是文辞简约的《道德经》的确句句玄机,旨意微深,却又无上智慧。

读《道德经》,静水则推荐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


静水笑沧笙



老子,名老聃,春秋时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从无到有,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外,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他的核心哲学思想。



他的名著《道德经》里头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万物抱阴而附阳。”等句子比比皆是,充满了辨证思维。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后世的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都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今天看来,老子和孔子宣传的思想不一样。孔子学说,是让世人入世,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政治主张。



而老子是告诉世人,要“遁世”,进行所谓的修为,这种观点我认为太消极。这种消极因素影响非常大的。比如“小国寡民,鸡犬之声想闻,老死不相往来。”“清净无为”“我不与人争,天下莫之能争”这些躲避社会,远离世俗的思想,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讲究人要入世,要积极参与社会的竞争,要勇于改造社会。


老衲侃春秋

谢谢相邀。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

老子没用文学知识理论或我们习惯于听到的明明确确的给道下个定义,使我们有个标准可依,来判定是否入道。

这个问题老子不是不想这么做,但对于一个开悟大道的人来说,他明明白白知道这做不到!不能也无法做到!

所以老子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文字语言把大道的一些特征特点讲出来,用例子事例旁敲侧击的体现大道的特性,为后来人指明悟道的一个方向。

所以呢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讲明:道可道非常道!(关于道可道非常道的释意其它问答里我有答,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一观)。言明了"老子我"也正在做同样的事,说一下道德五千字,仍是一部"非常道"!

真常须在"非常道"里寻,在"非常道"里悟。开悟了得的是"真常道",不开悟仍是得个"非常道"!

真常一说即变味道,变成非常味!佛家也有"拈花微笑"的典故,是讲世尊拿着金婆罗花微笑不语,独有摩诃伽叶尊者见之开悟,就是指的一切文字语言都多余,都靠边站,不需要文字语言这个传令兵,不立文字,直接心心相印,中间一点隔阂没有,直达大道本来意。

我们世人没这个慧根,所以听闻经法需要语言文字作中间介质,要有个传令兵,所以我们拿到手的是第二手资料,是间接资料,是文以载道,是中间隔了一层文字知识障碍,文以载道不是文就是道!需要悟出所载的真常道!文字知识只不过是个非常道!是个变了常味的非常!

专家学者世间学问大家读道德经得出的仍是非常道!

能悟真常的凤毛鳞角,这其中牵扯一个叫"明心见性"的讲法。见性前所得皆非常!见性后才摸得到大道真常的门槛!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了大道的些许特性:清静无为性,恒常不变性,无仁义礼智信性,万物平等性,如水至柔性,不为天下先性,慈俭性,不自生自彰自显自居功性,无处不在性,无名无姓性,无相无形性等等来指明其方向!


一路修行

老子《道德经》的道是什么,这很难下定意,第一句就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是说,道的概念是无法用语言表迖出来的,如果能用语言表迖出来的话,那就不是永恒之,道,的真实概念了。道无形无相又无声,人无法看到或听到或触到它,所以说不出它是什么样子来,那么人怎么知道呢?第一章这句,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炒,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就是当人能保持没有意识的欲念时,才能够感知到无概念之,道,的本质奥妙,如果人经常有意识认知欲望,那只能观察到,道,交感:于人体所形成的音响似的外在生命表象。老子《道德经》就是一部告诉人们怎么用心感悟修道的结晶,老子《道德经》很多章节题到清静无为,无欲无念,就是放掉一切欲望,使内心对金钱,权力,美女名望地位之身外之物不追求贪念,这样内心才能清静,才能迖到无欲无念,才能与道相同一。才能亲身体悟到,道,的真实承在來。无为而治,有的理解为统治者对国家佰姓无为而治,自古以来那个朝代都用法家而不是用道家来治理天下,发展到现在还是用法家的依法治国,要不然天下不是大乱了。在这里是指人修道对身体心理的无为而治。


手机用户5922688855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这个提问很好!限定在"道德经"中论述的"道"来避免用别的地方的"道"来混淆视听!"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道德经开篇就自述的导读!后面还有提醒"名可名,非常名。"可不要只是见到"名称"相同就将其不加思索地混为一团地约?这是道德经自带的导读铺垫!得遵循道德经自带的导引才有可能读的是道德经的本意而不是另外的人的意思!甚至变成自己的意思去道德经中找证明自己伟大或者不管道德经在表述什么只要不合自己心意就用棒杀方式来抬高自己!已经有不少人将道德经圈囿进哲学中了!朴素的哲学挺盛行就是不知道是否真的读过思考过实践验证过了的认知还是望空圈囿出来的东西!"道"的观念被推向公众视野的是道德经却不是道德经的首创而是比道德经问世古不知有多少岁月就存在的概念!那道指什么呢?什么情形下有道存在呢?有共同才有道!换句话说"共同与道有因果关系"!用道德经中观念描述就是"共同与道有互根关系!尽管"道"与道路中的道都是相同的字而道德经中的是非常道却又与道路中的道有几分相似。如在荒野中原本没有道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有共同会踩踏出一条道路来的。这只是有几分相似绝非相同而道德经中的道应用更广变化无常大尽管无形无实质性的东西可以直接看到却可以借助事的变化或物的变化及各种各样的运动携带出那种意思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运动意味着有什么样的道理蕴含其中在发挥作用!如宇宙中众多星球的共同作用生成天道!地球的众多物质与众多的无形作用生成地道!集体的共同生成集体的运行之道!国家共同生成国家运行之道!家庭的共同生成家的运行之道!个人还有独行其道!那是因为"行"是共同作用之故!


公议

《道德经》是我国古圣先贤老子所写的,全篇5000言,就是为了解释清楚这一个字---道。

“道”主要有三种含义:

1.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

2.指宇宙万物的发生、存在、发展、运动规律;是总法则总规律。

3.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准则、标准。道不依赖人类而存在,可以独立于人类之外,但人类离不开道。


《道德经》的第一章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是第一个含义,指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它可以感知但不可见,无影无形却又是真实存在着的;它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确定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而它本身却是永恒不变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又是玄同妙有的。

第二个道,是动词,描述,表达的意思。道,是老子的专用名词和核心概念。在道德经5000言中出镜率是最高的字数之一,74次,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德经的开篇第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有人会说道德经是一首韵律诗,这一句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句。


“道”这种东西,如果用语言表述出来了,就不是永恒的那个“道”了。“名”也可以说出来,但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那个“名了。意思是说我们给它赋予一个名称和说法的同时,已经说明他本身不是这个名称和表现了。

宇宙间的真理只有一个,老子把它称呼为道,道的表现形式无穷无尽,当在描述一个道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同时到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说出来的道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表现形式了。


假如你听说:祈求上苍,可以获得十倍的利益,然后焚香祝告,那么未来结果就不会以十倍的利益显象。在没有听说这句话之前,是一片真心,听说了这句话以后,心念起了变化,那么道就不会以这种形式表现了。


汉字在人间

道德经里的道讲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一个规律,一个法则。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法则来行事,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它无形无相。无法用语言将它描述出来。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又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大到宇宙的规律,小到日常生活。只要我们为人做事违背道的规律,就注定要失败。这个法则简单的说,就比如交通规则。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出现交通事故。如果违背了,那那么必定会有灾祸。

道德经当中有很多章节都是对道的诠释。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在我们人类身上一样存在着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那么人得一会怎样呢?第六张诠释了,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竭。


遵循道的规律去做事,就有所收获,这个收获就是德。厚德载物,是贯穿整个道德经的根基。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遵循这个法则,这就是德。

最终道归于何处,我们将何去何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和庸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十四章)

新风堂堂主 2017-03-16 13:27:55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十四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视 之 不 见 名 曰 夷 ,听 之 不 闻 名 曰 希 ,搏 之 不 得 名 曰 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无 物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继续表述“道”的意象。

真实存在你却看不见,叫夷(平坦无阻);

真实存在你却听不见,叫希(大音希声);

真实存在你却摸不到,叫微(大象无形)。

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是真正的存在。这三者不可致诘,彼此在混在一起,不可分割。存在于万物中间,就在你我身边。向上,不受宇宙最纯真光明的影响;向下,不受尘世晦涩物质的影响。看起来迷迷糊糊断断续续实则彼此相连不可分割,似有似无、不断不续。真实存在,但是表象为无物之状。

恍惚,在现在的语境中,是形容一个人精神不集中,晕晕乎乎。但是在读古文的时候,它的意思可能不是这样。就字面意思看,“惚”,心,忽忽然然不可名状,“恍”,心,光亮明澈。合在一起,应该是人的心似明非明、似亮非亮、似愚非愚,似道之状,不可明说。“以经注经”则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走到跟前,看不到它的头,跟在后面,看不到它的尾。

古,不是古时候的古,而是无始之始。妄言一句,盘古开天辟地,名字中这个古,有点这个意思。好像是开始,但是其实不是开始,只是将此刻表述为开始。

用上古之道,来表述现今之象。没有具象,难以表述“道”。还是一以贯之的“有与无”,“名与实”之表述。

十三章在入世的问题上阐述,十四章再回过来重新表述一下“道”的理。论述过程中相互解释阐述,为老子行文的高妙之处。妙,不可言。


新风堂堂主

道是世界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万物世界;一个是不老世界。万物世界与不老世界的“隔离层"或“保护层”也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的道法自然也即虚极无形,静笃无声把“万物世界"与“不老世界"隔离开来、区分开来,保护起来的贵族世界。道究竟是什么?道就是不老不死的超凡脱俗的贵族世界。诸如佛也是世界。佛的世界也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众生世界;一个是乐极世界。众生世界与乐极世界的“隔离层"或“区分层"也就是死亡和消灭而轮回转世的普度众生世界。佛是轮回转世的普度世界;道是不老不死的高贵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