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一次突擊,丟掉一個王爺、一位公主、一員大將,外加一個重要據點

一次突擊,丟掉一個王爺、一位公主、一員大將,外加一個重要據點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輕鬆讀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68)

竇建德被李世勣的襲擊激怒,‘還攻黎陽,克之。虜淮安王神通、李世勣父蓋、魏徵及帝妹同安公主,唯李世勣以數百騎走渡河。

看來李世勣和所有名將一樣,有在亂軍中逃脫的特殊的本領。不過王爺公主都弄丟了(王爺可以理解,這同安公主還真不知道怎麼會在這裡,旅遊兼看熱鬧嗎),罪責不小。再加上老爹也落到竇建德手裡。在外面混了幾天,沒辦法又回去自首。

建德以李世勣為左驍衛將軍,使守黎陽,以其父蓋自隨為質。以魏徵為起居舍人。

’這一戰,竇建德收穫不小。

所以丘孝剛一個衝動,唐失去一個王爺、一位公主、一員大將,外加一個重要據點。更慘的是,原本東西雙線、夾擊王世充的完美計劃就此破滅。以後,小李子只能指望自己了。

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一切軍事行動都要服從政治大局。叫你打,一分把握也要上;不讓打,十分把握也不能上。丘孝剛不懂這個道理,自己丟了性命,集團戰略部署也跟著泡湯。為什麼強調軍隊要講政治,就是這個道理。

竇建德接連佔領黎陽、滑州、衛州,就是現在河南浚縣、滑縣、淇縣。這一帶連接山東、河南、河北三地,位置重要。不遠處兗州的徐圓朗感覺不妙,也望風歸附。這種情況下,李世勣提出建議:‘曹、戴二州,戶口完實,孟海公竊有其地,與鄭人外合內離。若以大軍臨之,指期可取。既得海公,以臨徐、兗,河南可不戰而定也。

李世勣這個提議,史書的解釋是:他準備迴歸大唐,要利用這一計劃將竇建德引來河南,然後藉機下手。

對這個說法,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李世勣想跑也是事實。翟讓死了,他投李密;李密死了,改投李淵;現在又投竇建德,那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李世勣以忠義聞名,這樣三番五次地換領導,不成第二個單雄信了嗎?所以揣測他的心理,起碼在李淵完蛋之前,是不願再改換門庭的。

另一方面,這也是李世勣構思已久的一條妙計。

第一,李世勣剛有跑的念頭時,和底下一個叫郭孝恪(kè)的商量。郭建議:“我們剛剛投降,老竇對咱們看得很緊。最好先幹出點業績,慢慢獲取信任,然後再作打算。”於是出兵打了幾個勝仗,劉黑闥(tà)就是這時候被俘,進入竇建德陣營的。所以,獻計的目的是獲取信任。人家竇建德又不是傻的,你隨便弄個昏招能糊弄得了他嗎?

第二,李世勣此計還有後手。他的打算是等竇建德到河南後,找機會幹掉他,‘冀得其父並建德土地以歸唐。’所以獻計的初衷不是同歸於盡,而是把地盤做大後取而代之。

李世勣自李密時代起,就在黎陽這一帶混(617年9月受李密派遣攻克黎陽倉),至今已兩年有餘。前有宇文化及,後有王世充、竇建德,強敵環伺,他不可能不考慮自己的生存發展。周邊形勢、進退之道在他心中籌劃已久。他又本是名優秀的將領,實在同時代高手太多,差那麼口氣就自己當頭了。所以李世勣的這個形勢判斷,應該是靠得住的。

現在具體看李世勣的建議:曹、戴二州,就是現在山東的定陶、成武一帶,緊挨著河南,當時被一個小軍閥孟海公佔據。這裡再往東,就是徐圓朗的兗州;往南,是王世充佔據的徐州。徐圓朗已經表示歸附,只要大兵壓境,孟海公的投降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一次突擊,丟掉一個王爺、一位公主、一員大將,外加一個重要據點

到這裡,和我們提的方案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打山東、獲取戰略後方。

再往下就不一樣了。李的方案沒有繼續東進、攻佔整個山東半島(那裡現在被王薄等農民軍佔領)。而是南下,取王世充的徐州。

李世勣的理由是:‘河南可不戰而定也。

這個理由恐怕比較牽強。

河南的核心是洛陽。洛陽近邊,偃師啊、河陽(孟州)啊,新安、宜陽啊這些地方是要地;遠一點,滎陽、鄭州,汝州等地是重點。要不然李密、王世充、李世民這些人,都可以稱得上軍事家的,老盯著這些地方幹什麼呢?沒聽說過他們在徐州爭得你死我活吧。

一次突擊,丟掉一個王爺、一位公主、一員大將,外加一個重要據點

盯徐州,李世勣其實是站在唐的角度,考慮將來攻打江南。

大家都知道徐州是戰略要地。徐州之‘要’,要在‘地控南北’。辛亥革命時黃興有個評價:“南不得此,無以圖冀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

李世勣長期在黎陽這個地方守著糧倉,誰都虎視眈眈盯著他。他思考來思考去,要生存要發展,最佳路徑是‘奪徐兗二州,南下以窺江東。’他現在提這個計策,不過是希望借竇建德之手,實現自己長久以來未竟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