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5 一次突击,丢掉一个王爷、一位公主、一员大将,外加一个重要据点

一次突击,丢掉一个王爷、一位公主、一员大将,外加一个重要据点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轻松读史之——大唐三百年”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68)

窦建德被李世勣的袭击激怒,‘还攻黎阳,克之。虏淮安王神通、李世勣父盖、魏征及帝妹同安公主,唯李世勣以数百骑走渡河。

看来李世勣和所有名将一样,有在乱军中逃脱的特殊的本领。不过王爷公主都弄丢了(王爷可以理解,这同安公主还真不知道怎么会在这里,旅游兼看热闹吗),罪责不小。再加上老爹也落到窦建德手里。在外面混了几天,没办法又回去自首。

建德以李世勣为左骁卫将军,使守黎阳,以其父盖自随为质。以魏征为起居舍人。

’这一战,窦建德收获不小。

所以丘孝刚一个冲动,唐失去一个王爷、一位公主、一员大将,外加一个重要据点。更惨的是,原本东西双线、夹击王世充的完美计划就此破灭。以后,小李子只能指望自己了。

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一切军事行动都要服从政治大局。叫你打,一分把握也要上;不让打,十分把握也不能上。丘孝刚不懂这个道理,自己丢了性命,集团战略部署也跟着泡汤。为什么强调军队要讲政治,就是这个道理。

窦建德接连占领黎阳、滑州、卫州,就是现在河南浚县、滑县、淇县。这一带连接山东、河南、河北三地,位置重要。不远处兖州的徐圆朗感觉不妙,也望风归附。这种情况下,李世勣提出建议:‘曹、戴二州,户口完实,孟海公窃有其地,与郑人外合内离。若以大军临之,指期可取。既得海公,以临徐、兖,河南可不战而定也。

李世勣这个提议,史书的解释是:他准备回归大唐,要利用这一计划将窦建德引来河南,然后借机下手。

对这个说法,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李世勣想跑也是事实。翟让死了,他投李密;李密死了,改投李渊;现在又投窦建德,那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李世勣以忠义闻名,这样三番五次地换领导,不成第二个单雄信了吗?所以揣测他的心理,起码在李渊完蛋之前,是不愿再改换门庭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李世勣构思已久的一条妙计。

第一,李世勣刚有跑的念头时,和底下一个叫郭孝恪(kè)的商量。郭建议:“我们刚刚投降,老窦对咱们看得很紧。最好先干出点业绩,慢慢获取信任,然后再作打算。”于是出兵打了几个胜仗,刘黑闼(tà)就是这时候被俘,进入窦建德阵营的。所以,献计的目的是获取信任。人家窦建德又不是傻的,你随便弄个昏招能糊弄得了他吗?

第二,李世勣此计还有后手。他的打算是等窦建德到河南后,找机会干掉他,‘冀得其父并建德土地以归唐。’所以献计的初衷不是同归于尽,而是把地盘做大后取而代之。

李世勣自李密时代起,就在黎阳这一带混(617年9月受李密派遣攻克黎阳仓),至今已两年有余。前有宇文化及,后有王世充、窦建德,强敌环伺,他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生存发展。周边形势、进退之道在他心中筹划已久。他又本是名优秀的将领,实在同时代高手太多,差那么口气就自己当头了。所以李世勣的这个形势判断,应该是靠得住的。

现在具体看李世勣的建议:曹、戴二州,就是现在山东的定陶、成武一带,紧挨着河南,当时被一个小军阀孟海公占据。这里再往东,就是徐圆朗的兖州;往南,是王世充占据的徐州。徐圆朗已经表示归附,只要大兵压境,孟海公的投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一次突击,丢掉一个王爷、一位公主、一员大将,外加一个重要据点

到这里,和我们提的方案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打山东、获取战略后方。

再往下就不一样了。李的方案没有继续东进、攻占整个山东半岛(那里现在被王薄等农民军占领)。而是南下,取王世充的徐州。

李世勣的理由是:‘河南可不战而定也。

这个理由恐怕比较牵强。

河南的核心是洛阳。洛阳近边,偃师啊、河阳(孟州)啊,新安、宜阳啊这些地方是要地;远一点,荥阳、郑州,汝州等地是重点。要不然李密、王世充、李世民这些人,都可以称得上军事家的,老盯着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没听说过他们在徐州争得你死我活吧。

一次突击,丢掉一个王爷、一位公主、一员大将,外加一个重要据点

盯徐州,李世勣其实是站在唐的角度,考虑将来攻打江南。

大家都知道徐州是战略要地。徐州之‘要’,要在‘地控南北’。辛亥革命时黄兴有个评价:“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李世勣长期在黎阳这个地方守着粮仓,谁都虎视眈眈盯着他。他思考来思考去,要生存要发展,最佳路径是‘夺徐兖二州,南下以窥江东。’他现在提这个计策,不过是希望借窦建德之手,实现自己长久以来未竟的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