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山东济宁那么多资源,为什么偏偏重点开发运河文化?

在路上143099174


济宁境内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三孔和大运河。曲阜三孔经过多年开发保护,早已名声在外。而运河文必随着漕运的衰落却长期被冷落。事实上,元明清三代,由于漕运的兴盛,济宁一度成为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和漕运总督署所在地。济宁境内的东大寺、竹竿巷、慈孝兼完牌坊、南阳古镇、分水龙王庙等古建遗址都见证了这段辉煌历史。如今,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沿岸城市都在发掘保护运河文化。作为历史上的运河之都及现实中京杭运河通航的北端起点城市,济宁有什么理由不去发展运河文化呢?诚然济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除了三孔,只有大运河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最具世界影响力,自然应该优先发展。更何况济宁的水浒文化、宗教文化、梁祝文化、微山湖等都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依托大运河得以广泛传播,发展运河文化也可以带动其他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讲,运河文化的广度和影响力完全不输于济宁之前一直倚重的以曲阜三孔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风雨青程


济宁下辖12县市区,10个区县各个比济宁出名,东有曲阜、泗水、兖州、邹城,南有微山、鱼台、金乡,西有嘉祥、梁山,北有汶上。孔孟文化、梁山文化、微山湖文化、汶上佛文化等等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这些文化哪个拿起来分量都不清。济宁要想拿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还真不容易。

就像全国人民都知道曲阜却没人知道济宁一样,当然,这次疫情把济宁给带火了,真心希望以后济宁能因为正面的新闻出名。跑题了,言归正传。既然要发展本地市的特色文化,那就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寻找,因此选择运河文化无疑是正确的,济宁因运河而兴,近代济宁的兴盛完全都是以来京杭大运河的。

从济宁的小吃饮食就能知道运河给济宁带来了什么。一提到山东,大家就想到了馒头,可是在济宁,大米也是很重要的主食,不是因为鱼台产米,而是因为济宁在清明时期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在现在的南门口以南更是设有运河衙门。南来的北往的商船络绎不绝,也带来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江南的大米饮食习惯因此引入。我是土生土长的济宁市区人,从小吃米长大,反而不是很喜欢吃馒头。再举个例子,济宁最具特色的小吃甏肉干饭,这个其实是融汇南北特色的一个小吃,其中甏肉做法和杭州的东坡肉非常像,口感上没了东坡肉的甜,却是咸而不腻,颇具异曲同工之妙啊,配上大米真是一绝,这是典型南方饮食到济宁后与当地饮食融汇的结果。类似的四面八方的饮食融汇例子还有很多,胶东的煎饼、西北的烧饼、河南的胡辣汤,新疆的羊肉串,天津的煎饼果子等等等等,在济宁的传统美食中,你能看到全国南北各地美食的影子,这全都是运河文化带来的。

因此我觉得开发运河文化,是发扬济宁传统文化的关键,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运河文化中才能找到济宁文化的真正内涵。


清风龙海


济宁有梁山文化也可以说水浒文化,还有孔孟文化,这两个文化都是重量级文化。

梁山水浒文化:我用比较狭隘的眼光来说一下,水浒文化虽然说是比较出名的,水泊梁山也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让我们充分认识了它,但是梁山英雄好汉毕竟是一个造,反北宋政府的一个组织,所以发展这个文化可能会有阻碍,政府不阻碍,但是绝对不会支持,这也是梁山水泊分家的原因吧。

孔孟文化:孔孟文化算是在中国都是重量级文化,在济宁的下面县市曲阜市,离济宁市中心稍远,济宁刚把兖州划为区,还没实力把曲阜划为区,所以孔孟文化只有曲阜市自己发展先,毕竟济宁现阶段发展还是要优先发展市区的。

为什么要发展运河文化,在运河文化上,江苏的扬州、淮安、徐州都占领一席之地,但是他们却没有把他们发展成特色文化,扬州还好把运河穿过城中的一段发展成了景区。

扬州大运河景区

淮安则偏爱于淮河,徐州因为运河还在承接南北货运,所以比较繁忙,下面县市邳州和新沂则稍微发展了一些运河文化,徐州市区更偏爱于两汉和彭祖文化。

那么为什么济宁偏爱于运河文化,济宁又称为“运河之都”(江苏淮安表示不服),是因为运河和兴的城市,很多关于运河的古建筑和自然景观都存在。济宁的老城区就在运河的边上,现在三线城市都在大规模的棚改,老城区投资发展一个景区,对棚改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能够重新建立起老城区新的市区面貌,同时也有政策支持济宁建设运河景区,彰显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作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符号。所以济宁大运河建设不是心血来潮,突然做的决定,而是有统筹发展的规划。

济宁运河文化规划图

所以现在和济宁争“运河之都”称号的淮安,在运河文化建设方面落后了,但具体情况还要看济宁建好之后的发展。

不过济宁发展运河文化、建设运河景区也得到了济宁东边几个县市的埋怨,因为东边几个县市发展强劲,兖州、邹城、曲阜三市都希望济宁向东发展,特别是兖州也已经成为济宁的一个区,需要尽快与济宁主城区融城发展,而曲阜又有重量级的孔孟文化,也需要济宁支持,但是济宁却向西发展大运河,所以东边三县市的市民很不解,很迷惑。济宁在经济文化发展上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大运河文化建设成功将成为济宁市的一张新名片,希望大运河特色文化能够让济宁更好、更快的发展吧。

欢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有错误请指正。

(关注城市发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城市观察员Real陈


只有发展运河两岸,济宁才有前途,曲阜虽有圣人,旅游还赶不上梁山,微山,一味的发展曲阜,曲阜人争气了吗?,曲师大在曲阜没有发展起来,大部分跑到了日照,曲阜排外严重,总感觉没有我曲阜,济宁什么都不是,我不是说曲阜不行,只是要有眼光,利用资源,一个曲师大带来的收入,是三孔跟不上的,还有济院,多少教师,学生在曲阜天天消费啊,这种资源,在济宁其它地方是没有的,作为旅游,曲阜应该往想留住人着想,去过曲阜的回头客基本没有,而运河两岸发展就不同了,有山,有水,有文化,运河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


shouxuan


1、从地理位置看,大运河济宁段处于中枢位置(南旺分水岭是古运河的制高点)。目前新老运河仍偎依在城市圈内。

2、从历史上看,明清时期运河河道总督衙门设在济宁,这是除北京、天津之外的沿河城市无法比拟的。

3、从文化氛围和地域看,济宁地区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五大圣人诞生地。

4、从前期工作看,济宁市委市政府早在2003年就已经把济宁市的城市名片定义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着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

5、从国家队大运河保护利用的决策部署看,有关领导多次强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化是主线、是灵魂。

据此,济宁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传承利用上有着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优势,当然要大力打造,用心推进。


洪楼过客


每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都有一条自己的‘母亲河’。济宁紧靠大运河,河运道路发达,得天独厚的条件一直没利用好,聊城打造的运河文化,江北水城,城市发展起来了。台儿庄古城也依靠打造运河文化建造了古城,现在也是如火如荼。

济宁文化特色是‘孔孟之乡,运河故都’。孔孟已经发展起来了。不过离济宁市区太远,济宁只有打造运河两岸,发展运河文化,才能发展城市特色,运河文化是济宁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特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自动自发402


因为全国只有济宁有运河!别的省没有运河!


罗军小老头


今天看了篇 写运河的文章,觉得不错,转发下:

--为什么会有黄泛区--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移居北京,通过京杭运河向北京运输物资的漕运工作就变成了维持统治,补给京城的第一要务。黄河自然地势,北岸较南岸为低,所以此前黄河若起水患,基本由北岸自然决口入海,泄洪通道相对固定,受灾区域小,本是将灾害至最小的泄洪方式。

只是黄河一旦北决,运河北段会通河段则会被洪水冲毁而不能通行,京城官大人的衣食住行自然会受到影响。一旦官人们的生活被影响,漕运自然被提升为“治国第一要务”。为了阻止黄河北泛而保漕运,明政府花费巨量人力物力在黄河北岸修筑绵延数百里之太行堤,人为逼黄河洪水南下。漕运虽然无虞,泛滥的洪水则肆虐黄河以南,开启此后数百年黄河夺淮出海之祸端。

人为维持如此的长度的运河通行,存在沿途联通的河流水位不一致问题,所以船闸+人工提升水位就成了历代漕运治理者唯一的选择。蓄水,势必淹没沿岸农田,但对于运河沿线的官员来说,民生问题相对于朝廷的“天庾正供”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KPI,所以明朝官员对运河的态度都是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哪怕治地内洪水滔天,也不能官场上洪水滔天。毕竟死几个Pi民不要紧,京城的大官们不高兴自己的乌纱帽就要飞了。

清政府在漕运沿线修建的水利工程,同样为“但知治漕,不顾淹民”,使这些地区的水患频发。如山东南部的微山湖,本是无名小湖,地势较运河为低;但为了蓄水保漕,清政府硬把微山湖改造成蓄水池,水深从一尺涨至七尺,淹没良田万顷;干旱年份为保水位,又“滴水不得用于灌溉”,导致鲁南地区涝则逾涝、旱则逾旱,民不聊生,日后诞生铁道游击队。

“中国第一大人工湖”洪泽湖的形成也是出于类似的情况。洪泽湖高家堰修筑完毕后,淮河水无处宣泄,中游以下水患频发。除去黄河大灾,顺治年起其余大小河道改道就多达百起,加之每年漕运前后,均要落闸蓄水、开闸放水,运河东西两侧始成为有规律的蓄洪、行洪区,乃至每当雨季涨水,朝廷便迫不及待的抢先“放水保漕”,任听洪水泛滥自流,多少繁华市镇、多少良田被淹没水底。如今经常在考古节目中看到的洪泽湖下淹没的村庄,哪一个不是这一地区人民刻骨铭心的灾难。更有甚者,道光年间两淮盐场亏空上千万两白银,还出现了盐务官员勾结漕运官员,连续两年以洪泽湖水大涨为由,故意开闸放洪淹没盐场以掩盖亏空的行径。

南北漕运,历数百年而不息。朝廷吃上了天庾正供,漕吏靠走私受贿中饱私囊,地方官也大发治水横财。唯有鲁南、苏北、皖北地区的老百姓,只知有黄河水患天灾,殊不知大部分是漕河人祸。一条漕河,彻底摧毁了我国东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打开京杭大运河地图,我国东部贫困带几乎和大运河同路而行。本是江淮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明清之后却动辄饿殍千里,十室九空,流民四方,最终被戴上“大叫驴”、“苏北人”、“白完”、“井盖”之类的帽子任人歧视至今。这些地方的人民又有多少会想到,自己被歧视了上百年的起源,正是历史书本上教育他们引以为傲的千年大计——京杭运河呢。



小黄人还不老


对外宣传孔孟之乡,一个在曲阜一个在邹县,济宁就显得位置很尴尬,所以宣传时硬要凑成孔孟之乡,运河之都。


海川金属容器


再不转变思想,向东发展四城溶合,济宁会越来越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