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感覺年齡越大親人之間反而更疏遠了呢?

雙勤講學



s劉老大



夢臻


你說的不全面,我母親今年九十歲了,臘八二十九那天,讓我開車拉她去看我倆個舅舅,大舅八十五,小舅八十一,姐弟見了面有說不完的話,母親還把舅當孩子,給舅壓歲錢一千。你說這不是親情麼?這不是越老越親嗎?看到三位老人相聚,我心裡感慨萬千。


Ajiang171


父母在的時候,親戚之間還是親人。父母不在的時候,親戚就真成了親戚了。我家姊妹們平時也很少走動,都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一年之中坐一起聚會也就兩三回。有什麼事另當別論!再說現在的人都很現實,包括親戚。有的條件好,有些條件差。不是一個圈子的人,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碰上有些勢力的親戚,還狗眼看人低。所以,只是有層親戚關係在哪維繫著,親情其實已經很少了。有時候對自己傷害最大的,還都是那些所謂的親戚乾的。


淑萍平安


錯!年齡越大,應該越懂得親情的珍貴!小時候,我和弟弟們經常打仗,甚至有一次我一失手,將二弟的頭打破了,看著流了滿臉血的二弟,我也嚇哆嗦了,為此還捱了爸爸的一頓暴揍。可長大後,小時的怨恨全忘了,剩下的則是滿滿的親情。現在我和二弟都老了,每次見面分別時,都依依不捨的。其實,我們心裡都知道,下次還能否再見面,都很難預料啊!這就是割不斷的親情!骨肉親情!


想想88665


歲數大了不願意動了,年青人沒這個體會,往年還行,今年就感覺吃力,告訴親朋和小輩的過年自己在家好好過不要給我送禮,送禮還的往回返禮,折騰不起,舊的規矩改一改,平時沒事的時候吃點飯喝點小9聊聊家常多好,這是我個人的想法,不同意的不要噴


老漁翁64247581


絕大部分情況是:

一、年輕時來往多的原因是因為親情與父母的庇護。就像小獅子在母親的照顧下,天天在一起,打鬧嬉戲,無憂無慮。年齡大了,都有了自己的一家人,要為自己及家人負責。沒時間或者沒心情或者覺得沒必要再和小時候一樣來往那麼多。

二、年輕時雖然在一起比較多,但是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幾個關口或很重要的事彼此沒有共同面對或參與,少了血與火的考驗,少了心靈的交流,雖是親人,卻只有親情,並未走進彼此的內心,相互之間沒有心靈交流的想法。在大的事情上,也不會相互商量,自然就減少了來往,僅僅維持在禮節性的親戚關係層面。

三、在彼此經歷的重要事情時,溝通不夠,彼此認為對方不幫忙,沒達到自己內心的要求,一方失望,另一方還以同樣態度。慢慢積累了誤會,成為難以化解的矛盾。自然也就來往不多。

四、年齡越大,一般來講,經歷越多。對人生對生活都有了成熟,實際的看法與理解,為人行事更為穩重。有許多人,朋友之間,親人之間,不管距離遠近,看起來走動不多,來往不密切,沒有流於形式的人情世故,顯得很生疏。但是彼此卻把對方放在心上,好好地疼著,愛著,關注著。只要對方需要或者知道了對方辦大事一定會站在一起,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情真意切的關懷和彼此視為依靠的心靈需求。形式上的表現不能真正反映出實際情況。


雲胡蕭然


你說的不對。兄弟姐妹,年齡越大越親近,只不過由於他們的行動不便,或某些原因,他們的內心是相通的,怎麼也改改變不了,那就是最親近的人,只不過他們經過歲月滄桑的洗禮太多了,沒有表達出來,他們之間不親你,那是錯覺,我的小姨父的二哥臨死前非要見我小姨父一面,可這老哥倆,由於家庭的歷史原因,40多年見面都不說話,好像深仇似海,其原因我們不清楚,但他最後為什麼要見一面呢?他為什麼這時候想到我的小姨父?這或許是懺悔,畢竟是親兄弟,乞求原諒而已,在看他們見面的那種表情,盡在不言中,這就是兄弟情。因此,我感覺到提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我不認同他的觀點。


用戶6437122708354遇


在過去,人與人之間感情純真質樸.可親可愛,毫無半點虛假。如今,金錢至上。人的感情已經變了味,再也找不回那種親的感覺。似乎都是在為了利益自私的爭奪。有利於人親朋滿座,落迫窘況難有傾訴之人。嘆的是人生能有幾人親?好好珍惜眼前人,和和美美度一生。教育兒孫做善人!勝於爭權奪利人。


無言141802207


為什麼年齡越大,越覺得親情淡薄?我個人體會原因1,代購更深。2,兒女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自己也是老人了,越來越沒有能力了。一個八九十歲老人的兒女都七十多歲了,仍然肩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實際上已經無力承受。如果再疾病纏身,給兒孫添麻煩,家庭關係緊張,每天活的一點意思沒有,哪有能力和精力去和上面的老人親?所以沒有特殊待遇的百姓,高壽實際是兒孫的累贅,未必是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