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最终是要被朝廷招安的,招安之后,又去攻打与他们一样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方腊义军,沦为朝廷“鹰犬”。这是我们目前能读到的“水浒传”的故事,由此,“水浒传”必定要成为一部宣扬投降的反面教材。招安“大计”的总设计,忠实的执行者,梁山第四任寨主宋江,也必定要承担起投降、招安,让梁山堕落为鹰犬打手的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因而,宋江被戴上“投降派”的高帽,一点都没有冤枉他。

这一点,似乎并无争议,自“水浒传”刊印流传至今,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持如此观点。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也实锤了宋江上梁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安。

然而,《水浒传》的招安,与“水浒传”的招安,恐怕不一定是一回事。我们现在都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两部书的不同之处,恰恰就在宋江及梁山好汉的招安过程。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预设的伏线表明,梁山好汉的招安过程,应当与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完全不一样。

其实,过程重要,结果更加重要,过程的不同,也将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从《水浒传》文本中留下的蛛丝马迹,探轶宋江及梁山好汉的招安过程,是一件十分有趣甚至有益的事情。至少,可以弄清楚宋江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招安,招安之后又干了些什么,还梁山好汉们一个公道,还《水浒传》一个清白。

那么,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宋江及梁山好汉是如何完成招安大计,他们为什么要投降招安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宋江欲买凤城春色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降绡笼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这首词题为《念奴娇·天南地北》,是宋江在某年的元宵节时,留给李师师的,出自“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原液闹东京”。假若不是在特点的故事场景中来理解这首词,恐怕就是一个失意之人的“买春”艳词。因其出自宋江之手,词的含义意境当然就大不一样了。

宋江以“狂客”自况,要以水泊梁山为代价,换取李师师的“春色”。这首词是宋江二进李师师家留下的,第一次没讲上几句话,便有人报知宋徽宗来了。李师师不敢相留,但却相约宋徽宗驾幸上清宫的那天再相会。李师师为何要避开宋徽宗,单约宋江呢?

大概是燕青此前放了大话,说咱家员外愿意以千百两金银送与宅上。虔婆贪财,便请出了李师师。师师估计也得了虔婆的话,出来见了宋江、燕青等人。然而,这回的生意没做成,自然那千百两金银也就没赚到。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李师师是冠绝京师的角妓,色艺双全,全靠春色求取富贵。师师愿意卖,宋江当然得投其所好。第二次见面,燕青果然取出那火炭也似金子两块,总共一百两,终于买动了春色,李师师正式的接待了宋江。

然而,宋江本意并非要买李师师的春色,其用意是要拿“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所谓“凤城”,并不是指现在的辽宁丹东凤城市,所指应当是“东京”。此处,也有宋江“奉承”的意思,李师师不过就是个卖唱的歌妓,岂可以“凤”称之。不过因为李师师与宋徽宗的丑闻,宋江便把她当做了“凤”。“水浒传”如此写宋江,简直是丑态百出,还是梁山上与朝廷作对的天魁星吗?

宋江见李师师,完全是先附凤再攀龙。也就是说,宋江要以梁山为代价,买宋徽宗的“春色”。词中讲到,一百两黄金不过是买李师师一笑,李师师若是笑了,往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所以,词的下片就露骨的道明了宋江要出卖梁山,换取“金鸡消息”,让六六三十六、八九七十二条梁山好汉都脱离“醉乡”。

那么,宋江又是如何动了汴京“买春色”的念头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却说梁山好汉完成一百单八将聚义之后,施耐庵《水浒传》的故事便到此结束,“水浒传”继续往下写。这一年看看到了年终,宋江因为莱州城几个灯匠进京去参加元宵灯会,路过梁山时勾起了宋江前往汴梁观灯的心思。于是,便带着一帮人来到了东京。到了东京,柴进摸进禁院,在宋徽宗的“睿思殿”屏风上御书的四大寇名单,分别是: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柴进心想,我们在梁山作乱,扰乱国家,皇帝时时记在心上,写在了这里。于是,便用刀割下“山东宋江”几个字,出了禁院便交给了宋江。宋江得知宋徽宗将自己列入四寇之中,叹息不已,大概也与柴进一样,心中深刻检讨,不该在梁山作乱,让圣上忧心了。

宋江大约是闷闷不乐吧,便与一行兄弟在东京大街小巷中游玩观灯。书中写道,正月十四日这天黄昏,宋江一行御街上,这里却是个烟月之所,书中写道:

来到中间,见一家外悬青布幕,里挂斑竹帘,两边尽是碧纱窗,外挂两面牌,牌上各有五个字,写道:“歌舞神仙女,风流花月魁。”

这个所在,正是李师师家。宋江打听了一番,得知李师师与今上打得火热,于是,一条“妙计”涌到心头,决定借山东烟水寨,买来凤城春色。

续书非常明确的交代了宋江要通过李师师,把自己愿意为宋徽宗效忠的,将包天义胆、盖地忠肝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今上”,以买来“凤城春色”。续书这样写,合理吗?能不能够承接《水浒传》的故事,正确表达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书中隐含的主题思想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谁曾凤城买春色

《水浒传》写道梁山大聚义之后,便被腰斩,以下都是续书了。绿野老道曾经以唐圭章先生主编的《全宋词》,探轶《水浒传》版本及梁山好汉的结局。其中讲到,梁山大聚义之后,有一段故事叫做“菊花会”,宋江填词《满江红》,诉说自己迫切招安的愿望。这首词一经乐和唱出,立即招致武松、李逵、鲁智深的强烈反感与反对,梁山就此分作招安派和造反派。这段故事,大约就是现在的梁山“阴谋论”的始作俑者。

唐圭章先生没有将这段故事中的《满江红·喜遇重阳》词收录进《全宋词》,最主要的原因是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一定没有这个故事,是后来塞进去的。

从本文第一节的分析来看,也可以认定,“菊花之会”大概是唐圭章编纂《全宋词》之后才有的,时间界限是1940年。

梁山确实也是以招安为行动目标,宋江也多次提到招安。但是,却没有如此之迫切,大聚义刚刚完成,宋江“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的心愿才了,正准备与朝廷官军大干一场,又怎么会忽然去巴结李师师,迫不及待的要投降招安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施耐庵不会这么写,“水浒传”也不会如此不顾文本逻辑,陡然生出一个急不可耐的宋江来。因而,续书在安排情节时,还是有其比较严谨的逻辑的,比后来的“菊花之会”、征辽、征田虎、王庆要强得多。宋江约见李师师,试图通过这位与今上打得火热的角妓,向宋徽宗摇尾乞怜也不是毫无由头的。因为柴进簪花入禁院,见到了宋徽宗在屏风上所书的四寇名单中有宋江的大名,这才把招安的愿望进步催化。这样的文本逻辑,似乎也能够与前七十回书相衔接,毕竟,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十分主张招安的。

既然续书这样的写法符合文本逻辑,又能够顺接前七十回故事,甚至似乎暗合了施耐庵的主题思想,是不是说宋江与梁山好汉就是这般招安的呢?其过程诚如“水浒传”所云,是通过李师师,然后得到了宋徽宗的免罪诏书,全伙投降被朝廷招安了呢?要解读这个问题,首先得解读宋江是不是见了李师师,施耐庵是不是会安排这样一场颇有点“春色”的相会。

《水浒传》故事蓝本主要是《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作者确实写了李师师的故事,而且,一如“水浒传”中所表述的那样,李师师与今上打得火热。

据这部野史说,北宋六贼之一杨戬有一天启奏宋徽宗,蛊惑皇帝去“市廛”游玩,一阅民间春色。宋徽宗大喜,换了便服,在高俅杨戬的引领下,私离禁阙,在汴京城里串长街逛短巷,游玩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等繁华花锦田地。看看时辰已暮,君臣三人便来到了金环巷,在一处挂着“周秀茶坊”牌额的民宅外听到屋内一声咳嗽,宋徽宗便往屋里看了一眼。当时,宋徽宗一眼就瞧见了这座民宅中的一位绝色美女,便挪不动脚步了。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宋徽宗打听到,这个佳人,是两京酒客烟花帐子头京师上停行首,姓李名做师师。于是,便进了茶坊,自称是殿试秀才,一坐下就撂下七贯长钱。李师师一见这个客人出手大方,便动问客官居住在哪里,姓甚名谁。宋徽宗便把自己所住皇宫、管着四京十七路,五霸帝王等情况都给李师师介绍了一遍,还说自己名叫“赵八郎”。李师师一听,吓得魂不附体,知道是当今皇上驾临,于是,小心服侍。当晚,宋徽宗君臣就留宿在周秀茶坊。此后,宋徽宗经常幽会李师师,还与李师师的结发贾奕争风吃醋,极尽丑态。

按照《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原来,在凤城买春色的人竟然是宋徽宗。

早期的续书,作者还是很有水平的,宋江见李师师的这段故事,基本上与“记载”相仿。细读“水浒传”与《大宋宣和遗事》,其中竟然有多处细节“雷同”。这样,也就很能够骗过一些颇有学识的读者。金圣叹先生就曾以《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故事,来指责宋江。这很有点像当今评《三国演义》,总有人搬出《三国志》说事。

那么,“水浒传”把宋徽宗凤城买春色的故事移植,或者以此来写宋江凤城买春色,是不是符合施耐庵的创作本意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施耐庵岂能凤城买春色

上文讲到,宋徽宗见李师师时,自称赵八郎。这个信息,确实也出现在了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第一回书“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就是“九纹龙”史进。史进的这个绰号大有讲究,隐含的是北宋九代皇帝。

金圣叹批注的贯华堂本《水浒传》“楔子”这回书中,施耐庵从赵匡胤写起,总共写了北宋七代皇帝。那么,第一回书中出现的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北宋的第八代皇帝——第八条龙、赵八郎。

然而,施耐庵在此是隐写,并没有照搬《大宋宣和遗事》。但是,也有一处仿照“赵八郎”这个符码,写了一个“宋三郎”。文本故事中,宋三郎就是宋江,文本深处隐写的故事里,“宋三郎”却是暗射宋徽宗。据《宋史·徽宗本纪》记载,端王赵佶在宋哲宗死后,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但是,按照礼律,赵佶是做不了皇帝的。在端王之前,有哲宗最年长的兄弟申王赵佖,同母兄弟简王赵似,其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应当是简王。皇太后却以端王“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 ”为由,力排众议,错误的选择了端王,是为宋徽宗。

《宋史》总编纂脱脱在《徽宗本纪》中这样评价北宋王朝的这次皇位更迭:“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脱脱认为,导致北宋亡国的正是宋徽宗,倘若当初没有选择立端王为帝,就不会有宋金海上之盟,金国也不敢征伐北宋,北宋王朝也不会灭亡得这么早。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脱脱的观点得到了史学家非常一致的赞同,以宋徽宗时期为主要时代背景的《水浒传》,施耐庵当然不可避免的要对宋徽宗有态度。施耐庵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黑三郎”、“孝义黑三郎”。宋徽宗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继承皇位,按照《大宋宣和遗事》“赵八郎”的写法,就把宋徽宗暗写成“宋三郎”,而且,此人是“黑”的。

施耐庵在介绍宋江这个人物时,很突兀的说他在家中排行第三。施耐庵为何不写宋江上头有两个哥哥,不仅没交代宋江有哥哥,连早夭的哥哥也没有。即便是宋江上头有早夭的哥哥,施耐庵忘记写这一笔了,说到底还是在黑宋徽宗。赵佶原本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赵煦是第六子,赵煦做皇帝时,前面的五个哥哥都早亡了。宋哲宗死的时候,宋徽宗前面又死掉了三个哥哥,所以才成了“宋三郎”。

按照施耐庵《水浒传》的架构来讲,“楔子”故事中所呈现的七个皇帝,哪朝都是“天下太平,四方无事”。虽然这有点夸张,北宋王朝虽然十分繁盛,但外患从来就没有断过。而且,自宋神宗熙宁变法以来,朝廷党争爆发,内忧也日益凸显。施耐庵之所以写前面七个皇帝是“天下太平”之世,目的是要表达《水浒传》的主题,抨击宋徽宗的失道,摆明了是要“黑”宋徽宗。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除了“九纹龙”、“黑三郎”这样的符码外,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书中,把很多故事置诸历史大背景中,反映宋徽宗时期的乱象,揭露这个王朝的种种弊端。尤其是江湖豪杰,乃至朝廷将官纷纷投奔梁山,深层次原因就是宋徽宗朝的失道。

《水浒传》的主题是反皇帝的,而续书一上来就让柴进忏悔,让宋江陡生不惜梁山水寨,不惜出卖梁山兄弟而买凤城春色,施耐庵绝对不会这样写。

那么,施耐庵所表现的“招安”,又将是怎么回事?宋江没有买凤城春色,那他将如何完成梁山招安大计,实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终极目标呢?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梁山谁愿买凤城春色?

上文讲到,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是反皇帝的,至少是反宋徽宗的。宋江上了梁山后,不断的发起对官府的作战,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大破连环马、聚义打青州、火烧翠云楼、荡平曾头市(金国与北宋官府勾结的榷场)……战事不断的升级,到兵打东平府、东昌府时,梁山势力非常强大,竟然到了以赌注的程度。

在连续不断的征战故事中,施耐庵暗伏了《水浒传》反皇帝的思想主题。如果说打高唐州只是在高俅头上烧了一把火,表达的是反贪官主题。那么,宋江两番袭扰青州,最终打下这座城池,秦明棒杀慕容知府,则是直接向宋徽宗宣战,《水浒传》反皇帝主题表露无遗。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宋徽宗的舅哥,他的妹妹身为贵妃,地位很高,也应当很得宠。宋江根本就不管这一套,接到孔亮报信后,毫不犹豫的亲率大军,拿下城池,打死国舅。

续书反转了《水浒传》,竟然让宋江去向“黑三郎”买春色。即便是宋江愿意买,慕容贵妃难道不记仇,宋徽宗还愿意卖吗?说白了,《水浒传》之所以被腰斩,让宋江如此不顾廉耻的向李师师买春色,还摇尾乞怜的向“仇家”乞降招安,就是要给宋徽宗翻案。为宋徽宗翻案,就是站在皇帝立场上说话。大明王朝虽然与北宋毫不相干,但皇帝们都是“天子”,一家人自然会维护自家的声誉。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其实,《水浒传》中还隐藏着大明王朝的一段秘史,绿野老道曾经在以《全宋词》解读《水浒传》时,揭秘施耐庵有可能点破了明成祖以靖难为由,造反称帝的鬼把戏。“敢笑黄巢不丈夫”的人,正是燕王朱棣。所以,《水浒传》在永乐初年完成,直到百年之后的嘉靖年间,才以“水浒传”刊行于世。

由此,就不难理解宋江为何要向一个妓女买春色,梁山的命运竟然需要一个角妓来拯救,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施耐庵岂能如此低俗,《水浒传》岂可如此亵渎。

还有一处细节,也是十分搞笑的。宋江乞求李师师买春色,起因是柴进取回了“山东宋江”。书中说,柴进见了屏风上“四寇”的名单,十分愧疚:“国家被我们扰害,因此时常记心,写在这里。”《水浒传》中的柴进是这样的吗?

柴进本名应当叫“郭进”,他是五代后周世宗的后代,正宗的皇室血统。因为赵匡胤兵变抢了后周天下,便让柴氏一门恢复本姓。后周世宗本姓柴,但是,他早已做了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养子,做了郭氏王朝的皇帝,肯定得改姓郭。恢复柴家本姓,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柴家合法的继承地位,后周天下已非郭氏天下,姓赵的同样有资格坐此江山。通过恢复柴氏本姓,赵匡胤巧妙的洗掉了“篡位”的黑历史。然而,施耐庵却没有放过这段历史,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陈桥让位”等反话正说,揭露历史真相。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因而,《《水浒传》中的小小旋风柴进不服。于是,在高唐州做高唐梦,他的叔叔叫“柴皇城”,皇城中有一座花园,柴进说,这里是“禁城之地”。柴大官人的故事中,满满的皇家气象,对赵宋的不服跃然纸上。续书有可能没有读透这一点,或者深刻领会了施耐庵的“曲笔深意”,便故意让柴进潜入禁院,对宋徽宗进行忏悔。

不得不说,这样的反转实在是很高明的。所以,金圣叹先生十分气愤,在第七十回卷首总评中批道:“笑杀罗贯中横添狗尾,徒见其丑也。”余万春也深恨罗贯中的续书,立志作续书《征四寇》以“破他伪言,提明真相”。

这两位先生气愤得非常有道理,续书确实是以伪言欺世,合当怒骂、黑掉、腰斩。但这件事应当与罗贯中无关,说罗贯中是施耐庵门人的,极有可能是一个虚幻的“王道生”造假的施耐庵墓志铭。即便是罗贯中参与了续书编写,也只能写到招安、征方腊这里,破大辽、征田虎、王庆,则是在罗贯中死后若干年才出笼的。无论续书是谁写的,续书反转《水浒传》的手段高明,伪言必须破掉。

柴大官人不可能对宋徽宗忏悔,梁山好汉也不可能任由自己被整体打包,供宋江去买凤城春色。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招安非为买春色

梁山好汉非常的拥护宋江,得知宋江在晁天王死后做了临时寨主,全山寨“尽皆欢喜,拱听号令”。宋江率领这支虎狼之师所向披靡,无人不听号令,无人不勠力向前。假如宋江就是个欺世盗名之徒,能将一百零七人全部欺诈而无人识破?倘若这样,那还叫什么梁山好汉,岂不是一堂木偶草人?

因而,宋江主张招安,必定是符合梁山好汉集体意愿的。宋江在梁山所提的招安,早就有伏线,武松、杨志均抱定“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的人生志向,这样的理想,正是梁山“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招安目标。

“替天行道”的口号,并非施耐庵首创,也并非梁山头一个举起这样的义旗。《老子》中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

“天道”就是自然法则,老子所言,天道是削减多余的来弥补不足,这样才能达成自然平衡。人道则恰恰相反,是攫取不足而侍奉富余。人道与天道背离,世道便不公平。所以,“替天行道”的本义就是追求天道,改正人道。老子的朋友秦佚作文悼念老子时说:“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因而,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就是追求公平正义。这一点,在《水浒传》梁山好汉的行为中,便有十分突出的表现。

同时,施耐庵在“楔子”中强化、引申“替天行道”含义,把《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解读为结束战乱,迎来天下太平。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损有余而补不足”,达成替天行道的目标。在施耐庵的笔下,宋江及梁山好汉更为精准的把“替天行道”定位为“保境安民”。这个定位,符合结束五代战乱的北宋开国理想,因而,施耐庵说北宋七代皇帝都是“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宋徽宗这朝便出了大事,出了内忧不断,朝廷党争之祸愈演愈烈,奸党为患,“损不足,奉有余”的邪恶现象不断。金兵压境,王朝面临崩溃灭亡的危机。战乱降临,疆界不保,百姓便不得安宁,天道受损。宋江及梁山好汉高举“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义旗,又有什么不对呢?

一定要说宋江及梁山好汉买凤城春色,也是在“保境安民”的事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谁又会反对呢?续书倒好,竟然违背天道,让宋江摇尾乞怜,“替天子行道”,不顾廉耻的出卖梁山利益,为自己买来凤城春色。

那么,梁山好汉又是如何被招安的呢?招安之后,宋江及梁山好汉们还有故事吗?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水泊春色非买来

《水浒传》是一部隐藏历史的大书,续书却脱离历史背景,胡编滥造,把宋江与梁山好汉集体抹黑。宋徽宗则彻底咸鱼大翻身,成了一个豁达、包容,体恤下情的好皇帝。这个好皇帝不计梁山攻城略地、斩杀朝廷官员之仇,更不理会慕容贵妃的杀兄之恨,在李师师家中现场办公,赐予燕青一纸赦免令,一笔勾销了恩怨情仇。

原来,道君皇帝是“有道”之君,他完全是被奸臣们蒙蔽的。续书作者十分奸诈,抬出宋徽宗自封的“道君皇帝”,把“替天行道”与宋徽宗的“道”混为一谈,宋江及梁山好汉就得替天子行道了。

所以说,最反《水浒传》的续书不是《荡寇志》,恰恰就是“水浒传”。

《宋史·徽宗本纪》似乎也不答应“水浒传”这样歪写,关于宋江招安的事情,是这样记载的: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宋江明明是“淮南盗”,怎么在续书中变成了“山东宋江”呢?这段记载中,哪有宋江摇尾乞怜,以梁山为代价来买凤城春色的文字啊?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与《徽宗本纪》相印证的,还有《宋史·张叔夜传》,其中就比较详细的记载了宋江的投降过程: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据《大宋宣和遗事》说,宋江在梁山聚齐了三十六人之后,便打出梁山,四处出击。按照晁天王遗言,去东岳烧香还愿。这一行人到达海州时,被张叔夜擒获。

《宋史·张叔夜》的记载,与《大宋宣和遗事》所言很接近,这段历史也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中。这是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的情节。少华山副寨主陈达因为要借道史家村,前往华阴县借粮,却被史进活捉。寨主朱武无奈,只好率杨春行苦肉计,向史进投降。

朱武的计谋固然拙劣了点,但他为了义气,甘冒风险。而且,史进也是义气深重之人,接受了朱武的苦肉计。前文讲到,史进身上有帝王符码,这段故事应当就是宋江战败,副将被擒,不得已学习朱武的苦肉计,投降朝廷。这是义气的表现,施耐庵整部书讲的都是义气,宋江这等大仁大义,必定是表达主题的最好题材,施耐庵能弃而不用?

因而,宋江投降,绝非是去凤城买春色,而是以血的代价,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救兄弟而被迫屈辱投降的。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金圣叹斩掉续书后,为让《水浒传》匆忙煞尾,编造了一段梁山好汉惊恶梦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过程与《宋史·张叔夜传》相仿,但结局却不是这样的。史籍中讲得非常明白,张叔夜是奉旨招降,擒获宋江之后,岂敢抗旨私自将这伙人斩杀?

所以,《大宋宣和遗事》中说,张叔夜擒获宋江三十六人后,朝廷予以招安,然后封爵,去征讨方腊了。平定了方腊,宋江等人再次进爵,然后就没有故事了。而据当时在大名府附近任元城尉的李若水《捕盗偶成》记载,梁山好汉一定是北上去攻打幽州,经过大名府时,引来了士女围观。

打方腊在前,攻辽在后,这是历史的顺序,施耐庵绝对不会颠倒。续书却一股劲的瞎写,说宋江打完方腊,已经是宣和五年九月了。查一查《宋史·徽宗本纪》,这一年的五月,幽州已经搞定,宋徽宗在金国的帮助下,“实现”了复燕大业。而“水浒传”却说,宋江破大辽是在宣和四年。颠倒历史不说,破大辽与征方腊这两件事在一年之内完成,梁山好汉哪里还有时间去征田虎、王庆?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梁山好汉参加攻打幽州,是有历史记载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就讲到“招安巨寇”杨志在种师道手下任“选锋首”,后来,金兵南下,杨志又转到种师中麾下继续担任先锋敢死队队长。李纲在《梁溪集》中也有相应记载,说杨志抗金有功,请求予以嘉奖。

梁山好汉抗金的事迹,在《水浒传》中同样有预伏故事,这便是对曾头市的战斗。曾头市是金国人开设的榷场,这个榷场不干别的事,专门阻止马匹从北地进入宋境。施耐庵隐喻,这是北地采取的一贯策略,控制马匹,等于限制了北宋国防实力。宋江荡平曾头市的意义,就在于扩大梁山战力,继续与朝廷作对。同时,打赢这场战斗,意味着梁山好汉抗金将有所作为。上面提到的李纲为杨志请功,应当就是夜打曾头市故事,以及有可能写到梁山好汉抗金故事的史料支撑。

宋江及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必定会得到施耐庵的正面书写,绝不会如续书那样,变节屈膝,做了可耻的投降派而遗臭万年。


谁来凤城买春色——揭秘《水浒传》宋江投降招安真相


假如施耐庵的原著能完整的流传下来,梁山英雄的故事将更加壮丽,水泊春色也将更加秀美。这等春色不从凤城买来,而是靠着一百单八将“一刀一枪”搏杀而得——《水浒传》是一段悲壮的历史,英雄的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