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棒奔霸


西門觀點:很有道理。

“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其實,後面還有一句“90不留坐”。這幾句話裡的“交”意思是“爭”。

“50不交錢”,意思是人活到50歲就不要再因為錢與別人爭了。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歲就活明白了,金錢如糞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爭來爭去,白天一間房就夠了,晚上一張床就夠了,死了一副棺材就夠了,現在連棺材也沒有了。是你的誰也拿不走,不是你的爭也爭不來。

“60不交言”,意思是人活到60歲,就不要再與別人爭辯和爭論,尤其是不要再與人爭吵了。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教育年輕人時,往往會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意思是說我的經驗比你豐富得多,你必須聽我的。

這話的確有些道理,但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吃你這一套,會說你倚老賣老,根本不聽你的。不過,話說回來,老經驗往往有些過時,我們老男人的觀念的確跟不上時代,有些事可以憑經驗,有些事卻不行,年輕人畢竟觀念新,視野寬闊,有開拓精神,老年人也要學習,至少不要過多幹涉。

“70不留宿”,意思是人活到70歲,身體各個功能都在衰退,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和不測。一個是70歲老人一般不要在別人家留宿,一個是不要留70歲以上老人在你家過夜。以免給別人造成麻煩,也避免給自己造成麻煩。

“80不留飯”,意思是人活到80歲,吞嚥和消化功能已經衰退,弱化,一口吃不對,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80歲老人一般不要再別人家吃飯,自己一般也不要強留80歲老人在自己家吃飯。一旦發生不測,即便是朋友和親戚,也會反目成仇。

“90不留坐”,意思是人活到90歲,已經是高齡老人了,胳膊腿都不聽使喚了,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已經老化衰退了,經不起一點折騰,如果強行留坐,一旦做下去起不來了,你就攤上大事了。所以90歲高齡老人,家屬一定要看管好,不要到別人家裡閒聊,自己一般也不要留90歲老人在自己家坐著閒聊。

以上都是農村老人留下來的人生箴言,很有道理,希望大家對照自己,修正以前不妥行為,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網絡圖片與內容無關)


西門白甫


農村俗語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涉及農民為人處事、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其中有一句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道理呢?

“50不交錢”,意思是人到50多歲,就不要隨便跟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尤其是不要把錢借給別人。

在過去,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醫療條件相對落後,人的平均壽命比較短。年過半百,身體開始走下坡路,精力也大不如前,已經過了創業、掙錢的最佳時期。人到了這個歲數,就不要再拿錢去投資或去做一些冒險的事情。

因為人生過半,贏得起輸不起。萬一前半生的錢打了水漂,再想翻盤,已經比較困難了。

50多歲的人,有一定的積蓄的話,最好不要把錢借給別人。

因為人到了50歲,自己面臨著養老的問題,要給自己儲備一定的應急錢,以免身體出現問題可以得到及時救治。

而且50多歲的人,如果父母還健在的話,大多也七、八十歲了。這個歲數的老人,不但需要人照顧,而且也應該為他們備下足夠的養老錢,以備不時之需。

再者,50多歲的人,兒女也才二、三十歲,有的還沒有成家,父母也需要為兒女準備婚房,婚車等。

如果兒女有事父母不出錢,卻把錢借給親戚朋友,兒女知道了,肯定會埋怨父母,影響兩代人的關係。

可見,50多歲的人還是要把自己的錢財合理規劃,預留下父母和自己的養老錢,以及為兒女置辦必要“大件”的錢。

如果再有節餘,再去幫助那些誠信、有償還能力的人,也是可以的。

“60不交言”,意思是不要跟60多歲的人有過多的言語交談與衝突。

當然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過去講究“六十還甲子”,意思是人到了60歲,就是完成了一個“紀年”,完成了一個較大的人生輪迴。人到了這個歲數,甚至覺得活一天賺一天。

因此,這個歲數的人,往往有點“倚老賣老”,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如果你跟他講話,容易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再者,人到了60歲,大部分開始出現“三高”症狀,是不能著急上火的。

如果跟這個歲數的人發生言語上的衝突,老人很可能因為情緒激動,突發腦血栓、心臟病等,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如果因為跟老人發生言語衝突,老人發生意外,也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就太不值得了。

網上曾有一篇報道。前年5月的一天,楊某乘坐小區內電梯,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正在電梯內吸菸,於是進行勸阻。老人嫌年輕人多管閒事,二人發生爭執,老人情緒激動。

後在物業人員的勸說下,楊某離開。幾分鐘後,老人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事後,老人家屬將楊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40餘萬元。

法院一審判決,楊某賠償家屬15000元。家屬不服還在上訴。

年輕人本來是懷著一顆公德心對老人進行勸阻,沒想到可能方法不對, 引發老人反感,進而發生意外,也給自己帶來了經濟上的損失及麻煩。

其實“60不交言”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人到了60歲,逐漸閒下來,愛聚在一起聊一些東家長西家短。

如果聊村裡一些是非,容易傳到人家耳朵裡,引發不必要的糾紛。因此也奉勸這些老人,“閒談莫論人非”。

“70不留宿”的意思是,不要隨便留70多歲的老人在家過夜。

以前說“人到七十古來稀”,意思是人能活到70歲,就已經很長壽了。人到了這個歲數,身體各項機能都比較差,反應也慢。

如果留70多歲的老人在家過夜,他可能本來就有慢性病,而且像心臟病等說發作就發作。

或者因為換了環境,老人不容易睡著。休息不好,也容易引發各種病症。另外,他起夜時,因為不熟悉環境,也容易發生意外。

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到時候老人出了事,難以分清責任,還會傷了親戚的感情。

鄰居老杜搬了新家,請親戚朋友來家裡“暖房”。老杜鄉下的大姨七十歲了,也坐車隨兒女們來湊熱鬧。老杜的母親就想讓她留下來,多住幾天,姐妹也好敘敘舊。老杜的表哥說,也好,過幾天再開車過來接母親。

沒想到,老杜的大姨住下的當晚,因為去衛生間,被隔斷的門檻絆倒了,老人摔在地上,骨盆骨折,頭也碰破了。因為此事,表哥難免對老杜有怨言。

老杜雖然出錢出力為大姨醫治,但是也落下不少埋怨。

可見,不留70多歲的老人在家過夜,是十分有道理的。

“80不留飯”意思是最好不要留8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飯。

人到了80歲,已到耄耋之年,生命如燈頭火,更經不起風吹草動。這個歲數的老人,一般牙口、腸胃都不好。

如果留這個歲數的老人在家吃飯,往往不知道他們的飲食習慣,而老人又不好意思挑三撿四。如果他們吃下一些以前不怎麼吃的飯食,或者見待客的飯食好吃,多吃了一些,再鬧個腸胃病,很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病症。

因此,出於謹慎的考慮,還是不要留8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飯。

大新的大伯80多歲了,跟隨兒子來城裡檢查身體,中午來到大新家。

大新的媳婦做了一些適合老年人吃的清淡稀軟的飯菜,又覺得家裡來客人了,怎麼也得做點“硬菜”,於是燉了排骨,燒了雞塊。大伯看到這麼多好吃的,忍不住吃了兩塊排骨。

可能當天大伯路上著點涼,再加上吃了點排骨肉,回家以後,就開始嘔吐,喊胃疼。

幸虧醫治及時,老人才轉危為安。但是大新後來還是聽村裡其他親戚說,堂哥為此抱怨大新媳婦做飯不照顧老人的口味。大新兩口子對堂哥也有了不滿。

看來,留80多歲的老人在家吃飯,真的是一件比較冒險的事情。

“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其實是在提醒人們,要尊重生命應有的規律。凡事多一分小心,就少一分麻煩。這既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別人負責。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面對不同年齡的老人,要切切實實為他們的身體著想,應當多些細心的照顧,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以便老人們快快樂樂度過晚年時光。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千百年來,我國民間流傳下許多民俗,都是老百姓在常年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做法。在農村就有“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座”的說法,我給大家解答一下。


“50不交錢”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農村人以種莊稼地為主,乾的是重體力活,但是到了50歲之後,體力衰退,重活、累活幹不動了,這時候孩子也長大了,於是家庭的結構就開始發生改變。

曾經當家長的父母不再當家,家裡的財權和一切事務就移交給兒女,老人退居二線,手頭少了經濟來源也就不願再和他人有什麼經濟糾葛。


“60不交言”:我國曆來把60歲稱為“花甲”,並規定60歲為退休年齡,所以60歲以上的人在農村統稱為老人。這個年齡段的老人一般以家為主,沒有更多的應酬和活動,也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再加上農村人很信奉“禍從口出”的警句,所以老人們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自家事情不多言”的原則,不多事,不多言,只管安心養老。


“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座”:這幾個數字很直白地說明老人70歲之後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用我們農村人的話說就是“黃土已經埋到脖子以上了,去留只在一瞬間,說不定一夜、一頓飯或者站起身的功夫人就沒了”!


再加上農村老人“葉落歸根”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農村老人上了70歲以後就不太喜歡外出,即使有事必須去不管多晚都要趕回家,心裡才踏實。最記得我嫂子的母親在農村,70歲以前經常被嫂子接來城裡小住,後來就不怎麼來了,即便勉強接來也不再家裡過夜,再後來連吃頓飯都請不來了。

問及原因,只有一條,就是怕一不小心死在外面,按農村的風俗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能進家門的,所以老人就想守了一輩子的家,自己死後也要從家裡按傳統風風光光的發送、下葬,而不願做個野鬼。

所以這就是好多農村老人70歲後不願外出,更不願在外逗留太長時間,怕給晚輩增添麻煩,更怕自己一不小心死在外面。


當然,如今隨著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一些習俗也慢慢消失,但是不可否認好多農村地區的老人仍然還有很多擔心和忌諱,這就要求我們要善待老人、孝順老人,他們養我們小,我們養他們老!你說對嗎?


花腰妹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是有很有道理的。

什麼是有道理呢,意思就是很多經驗教訓總結出來的。

話說五十不交錢,意思就是到了五十歲,就不要管錢了,尤其是一些財務方面的往來,就不要過多去牽扯了。因為到了五十之後,一般都會走向事業的終點,退休後工資收入也會減少,如果牽扯太多的經濟往來,可能會陷入財政旋渦而無法自拔,因此後人會說:五十不交錢。過了五十,最好少有金錢方面的來往。

六十不交言,就是說過了六十,就應當少說點了,畢竟時代在發展,老一輩的一些觀點已經過時了,所以還是少說點,言多必失,同時也防止年輕人生厭。

七十不留宿,這個不難理解,人過了七十,身體各項機能退化,有點像老化的機器,說不定哪天就出了問題,所以留這樣的老人在家裡過夜是很危險的,萬一出個什麼事情,算誰的責任呢?所以為了少惹麻煩,還是不留宿的比較好。

八十不留飯,也很好理解了,到了八十歲的年齡,吃個東西都比較費勁了,萬一吃個飯出什麼身體問題,也是比較麻煩的。誰知道是身體本來的問題,還是餐飯的問題呢?

這些老話,無不是經過慘痛的教訓的,每一句都是有活生生的糾紛實例在的。所以這些勸戒類的話語,還是聽一聽,提高警惕的比較好。


更多河南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農村俗語是千百年來農民智慧的結晶,這些俗語一般都是大量經驗的總結,是經得起驗證和推敲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把一些俗語作為座右銘,時刻驚醒我們遠離是非,和諧生活。比如“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就是寓意深刻的一句農村俗語,這是什麼意思呢?

先來說說“50不交錢”。這裡的“交”是交往的意思,也就是說,人一旦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就不要想著與人合夥做生意了,為什麼呢?農村還有一句俗語叫“生意好做,夥計難擱”,而到了50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如果在這個年齡和人合夥做生意,不管生意好壞,都會造成不愉快,生意好了合夥人之間互相提防,生意差了合夥人之間互相埋怨,如果碰上一個品質敗壞的合夥人,弄不好就會傾家蕩產。仔細想一下,這個年齡還能折騰得起嗎?一是身體吃不消,二是一旦失敗就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再來說說“60不交言”。人一旦到了60歲,預示著身體已經開始變老了,過去的一切都成過往雲煙了,如果你以前沒有交到過心底的摯友,而在這時候還要嘗試著交幾個“知心朋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歲月已經把一切都磨得沒有稜角了,有的只是圓滑和世故。在這時候如果你“知無不言”,相當於把過去的隱私都赤裸裸地交給了別人。再加上這個年齡一般都是家長裡短的事情比較多,你把對子女的不滿掛在嘴上,很容易被傳遞出去,從而造成家庭不和。

那“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呢?人到了70歲,是最容易狐疑和健忘的年紀,這個時候如果留宿客人,如果客人離開後老人忘記了某件東西的去處,就會懷疑客人拿走了家裡的東西,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另外,人到了70歲,身體狀況已經是非常不好了,如果留宿的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這些人一旦起了歹心,老人是無法抵抗的,所以,在這個年齡儘量不要留客人在家過夜。

最後說說“80不留飯”。人到了80歲,已到了風蝕殘年的年齡,在這個年齡,不管是老人的心智、體力以及個人衛生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在這個年齡留客人在家吃飯,一是老人要張羅著買菜做飯,身體吃不消;二是有的客人會嫌棄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老人留客吃飯,吃把感覺不舒服,不吃吧又感覺拂了老人的一片好心,所以會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

農村的好多諺語如果你仔細品味,是非常耐人尋味的,這些諺語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對人生的感悟和對大自然的變化的掌控,是非常值得收藏和學習的。如果你掌握了這些諺語的含義,會繞過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從而使人生變得更加精彩和智慧。


故事堂


農村的俗語涉及面特別廣泛,有的是說農事節氣的,有的是說夫妻如何相處的,有是教大家怎樣為人處事的。“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俗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五十不交錢。這裡的“交錢”是指和別人有金錢上的往來。50歲的人,年過半百,該折騰都已折騰,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再沒有過去的那股活力,掙錢的想法和能力銳減,尤其是農民,上有需要照顧的父母,下有需要結婚的孩子,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再不要想著拿錢去投資或幹其他的事,要考慮萬一打了“水漂”怎麼辦?也不要輕易去借別人的錢,想想自己有無償還的能力?如果與他人發生經濟糾紛,說不準還殃及到孩子;更不能借錢給別人,還不上錢了,不是多添一個仇人嗎?

六十不交言。“交言”有幾層意思:有些60多歲老人性格會變得孤 僻,不喜歡喧鬧的氣氛,就連自己的言語也少了,因為經歷了太多的人或事,知道什麼話不該講,什麼話該說;有些老人卻害怕孤獨和寂寞,變得婆婆媽媽媽,啥事都要念叨,還要去管。對這些老人就不要有啥話就給講,尤其是家務事,弄不好還會出現家庭糾紛;這個年齡的老人不會再有故交,大都是鄉里鄉親的一塊曬曬太陽,聊聊天。就這聊天,也不要說東家長道西家短,這閒話說得多了,就會惹來事非的;有的人會有老愈犯糊塗,也許因一兩句不中聽的話爭吵起來。其實,實屬不該。氣大傷身,何況都是60多歲的人了,吵來吵去,會讓晚輩笑話的。


七十不留宿。70歲也算高齡老人了,行動很不方便,有的早已疾病在身,若串個門或做客他家了,即使老人有住一晚的想法,最好還是把老人送回去。要知道這個年齡的老人,心血管等病說發作就發作,摔倒或晚上掉下床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最怕萬一,到時難以說清,還會傷了親戚的感情。

八十不留飯。80歲可是真正的高齡老人了,這些老人是從苦日子一路走來,身體素質很差,吃飯也很少,有的自己都不能進食,需要別人去喂。別人不知道老人喜歡吃啥,禁忌吃啥,能吃多少?若由著老人性子去吃,不忌口被噎著,或有平時家裡生活不好,權當“解讒”,出點意外,這責可擔不起。


“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俗語說得是有道理的。人一旦上了年紀,要自己把握好自己。不能做的事絕不能去做,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著想。


為生活而提神


對於我這個打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老人們口中常見的一些俗語也是略有耳聞,老人們有時候隨便說出的一句話,裡面其實蘊含著很大的哲理,所以要多學習多分析老人們所說的這些話。今天我們來說一下“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這句俗語。

50不交錢:

總所周知農村醫療條件差,人們平均壽命低,所以也有“五十而知天命”這種說法,這個時候的人們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勞動能力跟隨身體狀況急劇下降,所以這個時候的人們要少碰錢,避免身體原因影響導致欠錢。

60不交言:

在古時候,60歲的人們已經是高壽了,這個時候的人們閱歷很高,所以這個年齡的老人們應該享福,所以一定要避免掉和別人爭吵。

70不留宿:

古代,60歲都算是高齡了更別提70歲了,這個時候的人身體各項技能都已經處於一個比較差的階段,而且很多老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所以一般不要留宿在別人家中,防止出現問題。

80不留飯:

80歲的老人吞嚥能力均有下降,而且一個不順暢就會出現不可逆的後果,所以超過80歲的老人如果不想在你家吃飯一定不不要強留,防止出現問題,到時候後悔都晚了。

老人們根據自己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人們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總結起來,所以想在以後的生活中少走一些彎路一定要聽從這些老人們流傳下來的俗語。

十年老書蟲


有一些農村俗語,是有一定的使用條件的,其實也是等於,可能現在來說,已經過時,不合時宜。如“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這句話呢,也是用在以前會比較合適合理,現在來說,句子裡有些就也實在是淘汰了。

在四五十年前吧,包括再遠的古時候。醫學技術不是很發達,因為呢,有一句話是大家非常認可的。這句話就是“人生七十古來稀”,講我們人啊,能活到70歲,那都幾乎算高壽了,因為很少有人活到這個歲數。那時候的人,通常在50歲左右,就是老人了,顯得老態龍鍾,皺紋皺成一把。

所以,當人活到50歲了,就像現在話說,退休了。耳不聰眼不明,記憶力已經減退,好多事情呢,都也是交給子女去打理了。那這時候呢,若是和金錢有關的事情呢,就不跟他交接了,不然恐生誤會。

60歲的老人,已經是自顧不暇了。那有什麼要交代他做的呢?幾乎不合適了,因為甚至老糊塗了啊,未必記得住。

70歲呢,是古稀老人,能還活著,就算是天大的造化。這樣的老人家,一般是已經不遠行了,也不走親戚了。萬一什麼時候不得已走親戚了,那一般也不敢留宿。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口氣上不來,就這樣走了呢。

80歲的老人,更加稀有。偶爾真的去親戚家走一趟的話,人家也很怕的,飯都不敢留老人家吃。這點貌似不和清理,但仔細想來,也是情理之中。這樣的老人家,怎麼可能隨便走親戚串門呢?串門必有因由,必有急事。事情緊急,吃不吃飯就是小事了,還是重要的事情要緊了。

這樣講起來,大家也就理解了,都也是非常淺顯的道理。本人命理師陳一宏,歡迎關注交流。


命理師陳一宏


農村俗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50不交錢”,這裡的“交”指的是來往、借的意思。

“50不交錢”的意思是:

人到了50歲時,就不要借別人的錢或者借給別人錢了。為什麼呢?

50歲的人基本進入了衰老期,身體各種機能急劇下降,在農村想掙大錢有點不現實了,自己存的小錢兒留著以後慢慢花,畢竟還有一段時間的老年期,如果有人向你借錢直接說“不”。




現在是“借出去容易要回來難”,50歲的人了,在農村靠力氣掙錢,自己想想還能幹多久?說實話你借出去的不是錢,而是你的半條命。

50歲的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錢必定要還的。50歲的人掙錢不易,如果你借來的錢投資打了水漂,你拿什麼來還?

總而言之就是說50歲了就不要和錢打交道了。能掙個最好,不能掙守著自己那點兒積蓄度過餘生吧,這個年齡不是奮鬥的年齡了。

“60不交言”的意思是:

這裡的“交”指的是交談,交流之意。人到了60歲乃花甲之年,古代到了六十才能做壽,之前沒有資格辦壽宴。在宋代有“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說法,言外之意就是說到60歲還不死就成精了。



對於60歲的人最好不要和他交談,為什麼呢?60歲的人經歷了世間的風風雨雨,已經達到了百毒不侵的地步。沒有人能夠勸說60歲的人改弦更張,他愛怎樣就怎樣吧。

假如你非要和60歲的人交流或者溝通,如果他不高興罵你幾句也得聽著,你能把他怎樣?不是壞人變老了,而是老人由於環境、脾氣等因素改變了性格。這時候最好不要和他交談。

“70不留宿”的意思是:

這句話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說不要留70歲的老人在家裡過夜,當然自己的父母除外。有一句話叫做“人生七十古來稀”。70歲的老人,今天晚上脫了鞋,明天早上不見得能穿上。

假如你留一個70歲的老人在自己家裡過夜,死在你家這算誰的責任呢?老人的子女會善罷甘休嗎?前些時報道不是有一個賣淫的女人留宿一個70歲的老頭,老頭死在了妓女的身上,妓女沒拿到錢還倒貼了錢。這都是血的教訓。對於70歲的老人最好敬而遠之。



“80不留飯”的意思是:

對於80歲的老人你就不要強留他吃飯了,一方面是因為老人吃飯習慣了自家的口味。另一方面就是老人已經80歲了,說句難聽話就是這會兒能端起飯碗,也許下一刻飯碗就端不起來了。這正應了那句話,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福禍。

這不是危言聳聽,我鄰居有一個愛玩麻將的女人,還沒到80歲,在牌局上胡了一把,也許是心情激動,大笑了一聲,然後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下死了。

假如你強留80歲的老人在你家吃飯,老人突然去世會給你家造成很大的麻煩。還是那句話,對於老人還是敬而遠之吧。


秉燭讀春秋


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說的是過去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俗語的觀點應該要改變。

為什麼說農村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說的是過去式,在古代直至解放前,我們的社會處於在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徘徊,農村民眾生活清苦,能夠解決溫飽就是非常不錯了,習慣各人自掃門前雪,所以就會出現“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俗語。什麼意思呢?

五十不交錢,這裡的“錢”字是有經濟往來的意思,在古時農村,五十歲的人,是知天命的人了,身體在走下坡路,上有老下有小。說的明白點就是一不要拿錢去投資冒風險了,二不要借別人的錢,三不要借錢給別人。也就是說要抓緊錢袋子不放,才能維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和睦。

六十不交言,在古時農村,六十歲的人算是老人了。人一老性格會變得孤僻,不喜歡喧鬧的氣氛,就連自己的言語也少了,因為經歷了太多的人或事。對於這個變化多端的年齡,所以俗語說“六十不交言”,意思是不要跟60多歲的人有過多的言語交談與衝突,以免發生意外。

七十不留宿,在古時農村。“人生七十古來稀”已變成了口頭禪,也就是說,人能活到70歲,就已經很長壽了。人到了這個歲數,身體各項機能都比較差,反應也慢。如果留70多歲的老人在家過夜,由於老人身體的原因,突發意外的可能性加大。所以俗話說:“七十不留宿”意思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不要隨便留70多歲的老人在家過夜。

八十不留飯,在古時農村,八十人的人,已到耄耋之年,生命如燈頭火,更經不起風吹草動。這個歲數的老人,一般牙口、腸胃都不好。即便是吃一頓飯,也會發生風險。所以俗話說“八十不留飯”意思是最好不要留80歲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飯。

這些都是老黃曆了,在古時候的農村,各人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和各人自掃門前雪,出於自保的想法,這個俗語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用的,起碼告誡人們:自己沒有能力去關照這些老人,就要守諾這個俗語所說,起碼不給自己找麻煩。

在現在,時代不同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壽命也越來越長。到2018年,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而且,不管是古代和現代,老人都是弱勢群體,都希望得到關愛和照顧。所以農村以前的那句用於自保的俗語“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已經不合時宜了。拿現在來說,是沒有道理的了。

關愛老人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類進步科學發展的前提,只有人類的思想純正了社會才能健康的發展,所以關愛老人並不單單是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事,而是需要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共同努力!

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盡孝心,使父母衣食豐足,身體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話,老人生活幸福,自己難道不會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嗎?

所以要拼棄以前農村的老黃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和供養老人,愛護和撫育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子女要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方面給予老人以照顧、安慰,在社會上要形成大家關心、愛護老人的良好的道德風尚,認真辦好敬老養老的社會公益事業。

2019年9月4日於艾墨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