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棒奔霸


西门观点:很有道理。

“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其实,后面还有一句“90不留坐”。这几句话里的“交”意思是“争”。

“50不交钱”,意思是人活到50岁就不要再因为钱与别人争了。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就活明白了,金钱如粪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争来争去,白天一间房就够了,晚上一张床就够了,死了一副棺材就够了,现在连棺材也没有了。是你的谁也拿不走,不是你的争也争不来。

“60不交言”,意思是人活到60岁,就不要再与别人争辩和争论,尤其是不要再与人争吵了。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教育年轻人时,往往会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意思是说我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你必须听我的。

这话的确有些道理,但现在的年轻人可不吃你这一套,会说你倚老卖老,根本不听你的。不过,话说回来,老经验往往有些过时,我们老男人的观念的确跟不上时代,有些事可以凭经验,有些事却不行,年轻人毕竟观念新,视野宽阔,有开拓精神,老年人也要学习,至少不要过多干涉。

“70不留宿”,意思是人活到70岁,身体各个功能都在衰退,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和不测。一个是70岁老人一般不要在别人家留宿,一个是不要留70岁以上老人在你家过夜。以免给别人造成麻烦,也避免给自己造成麻烦。

“80不留饭”,意思是人活到80岁,吞咽和消化功能已经衰退,弱化,一口吃不对,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80岁老人一般不要再别人家吃饭,自己一般也不要强留80岁老人在自己家吃饭。一旦发生不测,即便是朋友和亲戚,也会反目成仇。

“90不留坐”,意思是人活到90岁,已经是高龄老人了,胳膊腿都不听使唤了,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已经老化衰退了,经不起一点折腾,如果强行留坐,一旦做下去起不来了,你就摊上大事了。所以90岁高龄老人,家属一定要看管好,不要到别人家里闲聊,自己一般也不要留90岁老人在自己家坐着闲聊。

以上都是农村老人留下来的人生箴言,很有道理,希望大家对照自己,修正以前不妥行为,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西门白甫


农村俗语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农民为人处事、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句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道理呢?

“50不交钱”,意思是人到50多岁,就不要随便跟别人有金钱上的往来,尤其是不要把钱借给别人。

在过去,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年过半百,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也大不如前,已经过了创业、挣钱的最佳时期。人到了这个岁数,就不要再拿钱去投资或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

因为人生过半,赢得起输不起。万一前半生的钱打了水漂,再想翻盘,已经比较困难了。

50多岁的人,有一定的积蓄的话,最好不要把钱借给别人。

因为人到了50岁,自己面临着养老的问题,要给自己储备一定的应急钱,以免身体出现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而且50多岁的人,如果父母还健在的话,大多也七、八十岁了。这个岁数的老人,不但需要人照顾,而且也应该为他们备下足够的养老钱,以备不时之需。

再者,50多岁的人,儿女也才二、三十岁,有的还没有成家,父母也需要为儿女准备婚房,婚车等。

如果儿女有事父母不出钱,却把钱借给亲戚朋友,儿女知道了,肯定会埋怨父母,影响两代人的关系。

可见,50多岁的人还是要把自己的钱财合理规划,预留下父母和自己的养老钱,以及为儿女置办必要“大件”的钱。

如果再有节余,再去帮助那些诚信、有偿还能力的人,也是可以的。

“60不交言”,意思是不要跟60多岁的人有过多的言语交谈与冲突。

当然这句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过去讲究“六十还甲子”,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是完成了一个“纪年”,完成了一个较大的人生轮回。人到了这个岁数,甚至觉得活一天赚一天。

因此,这个岁数的人,往往有点“倚老卖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如果你跟他讲话,容易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再者,人到了60岁,大部分开始出现“三高”症状,是不能着急上火的。

如果跟这个岁数的人发生言语上的冲突,老人很可能因为情绪激动,突发脑血栓、心脏病等,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因为跟老人发生言语冲突,老人发生意外,也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就太不值得了。

网上曾有一篇报道。前年5月的一天,杨某乘坐小区内电梯,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电梯内吸烟,于是进行劝阻。老人嫌年轻人多管闲事,二人发生争执,老人情绪激动。

后在物业人员的劝说下,杨某离开。几分钟后,老人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事后,老人家属将杨某告上法庭,要求赔偿40余万元。

法院一审判决,杨某赔偿家属15000元。家属不服还在上诉。

年轻人本来是怀着一颗公德心对老人进行劝阻,没想到可能方法不对, 引发老人反感,进而发生意外,也给自己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及麻烦。

其实“60不交言”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人到了60岁,逐渐闲下来,爱聚在一起聊一些东家长西家短。

如果聊村里一些是非,容易传到人家耳朵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因此也奉劝这些老人,“闲谈莫论人非”。

“70不留宿”的意思是,不要随便留70多岁的老人在家过夜。

以前说“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人能活到70岁,就已经很长寿了。人到了这个岁数,身体各项机能都比较差,反应也慢。

如果留70多岁的老人在家过夜,他可能本来就有慢性病,而且像心脏病等说发作就发作。

或者因为换了环境,老人不容易睡着。休息不好,也容易引发各种病症。另外,他起夜时,因为不熟悉环境,也容易发生意外。

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到时候老人出了事,难以分清责任,还会伤了亲戚的感情。

邻居老杜搬了新家,请亲戚朋友来家里“暖房”。老杜乡下的大姨七十岁了,也坐车随儿女们来凑热闹。老杜的母亲就想让她留下来,多住几天,姐妹也好叙叙旧。老杜的表哥说,也好,过几天再开车过来接母亲。

没想到,老杜的大姨住下的当晚,因为去卫生间,被隔断的门槛绊倒了,老人摔在地上,骨盆骨折,头也碰破了。因为此事,表哥难免对老杜有怨言。

老杜虽然出钱出力为大姨医治,但是也落下不少埋怨。

可见,不留70多岁的老人在家过夜,是十分有道理的。

“80不留饭”意思是最好不要留8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饭。

人到了80岁,已到耄耋之年,生命如灯头火,更经不起风吹草动。这个岁数的老人,一般牙口、肠胃都不好。

如果留这个岁数的老人在家吃饭,往往不知道他们的饮食习惯,而老人又不好意思挑三捡四。如果他们吃下一些以前不怎么吃的饭食,或者见待客的饭食好吃,多吃了一些,再闹个肠胃病,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病症。

因此,出于谨慎的考虑,还是不要留8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饭。

大新的大伯80多岁了,跟随儿子来城里检查身体,中午来到大新家。

大新的媳妇做了一些适合老年人吃的清淡稀软的饭菜,又觉得家里来客人了,怎么也得做点“硬菜”,于是炖了排骨,烧了鸡块。大伯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忍不住吃了两块排骨。

可能当天大伯路上着点凉,再加上吃了点排骨肉,回家以后,就开始呕吐,喊胃疼。

幸亏医治及时,老人才转危为安。但是大新后来还是听村里其他亲戚说,堂哥为此抱怨大新媳妇做饭不照顾老人的口味。大新两口子对堂哥也有了不满。

看来,留80多岁的老人在家吃饭,真的是一件比较冒险的事情。

“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其实是在提醒人们,要尊重生命应有的规律。凡事多一分小心,就少一分麻烦。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负责。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面对不同年龄的老人,要切切实实为他们的身体着想,应当多些细心的照顾,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以便老人们快快乐乐度过晚年时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千百年来,我国民间流传下许多民俗,都是老百姓在常年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做法。在农村就有“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座”的说法,我给大家解答一下。


“50不交钱”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农村人以种庄稼地为主,干的是重体力活,但是到了50岁之后,体力衰退,重活、累活干不动了,这时候孩子也长大了,于是家庭的结构就开始发生改变。

曾经当家长的父母不再当家,家里的财权和一切事务就移交给儿女,老人退居二线,手头少了经济来源也就不愿再和他人有什么经济纠葛。


“60不交言”:我国历来把60岁称为“花甲”,并规定60岁为退休年龄,所以60岁以上的人在农村统称为老人。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一般以家为主,没有更多的应酬和活动,也不会主动去交朋友,再加上农村人很信奉“祸从口出”的警句,所以老人们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自家事情不多言”的原则,不多事,不多言,只管安心养老。


“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座”:这几个数字很直白地说明老人70岁之后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用我们农村人的话说就是“黄土已经埋到脖子以上了,去留只在一瞬间,说不定一夜、一顿饭或者站起身的功夫人就没了”!


再加上农村老人“叶落归根”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农村老人上了70岁以后就不太喜欢外出,即使有事必须去不管多晚都要赶回家,心里才踏实。最记得我嫂子的母亲在农村,70岁以前经常被嫂子接来城里小住,后来就不怎么来了,即便勉强接来也不再家里过夜,再后来连吃顿饭都请不来了。

问及原因,只有一条,就是怕一不小心死在外面,按农村的风俗死在外面的人是不能进家门的,所以老人就想守了一辈子的家,自己死后也要从家里按传统风风光光的发送、下葬,而不愿做个野鬼。

所以这就是好多农村老人70岁后不愿外出,更不愿在外逗留太长时间,怕给晚辈增添麻烦,更怕自己一不小心死在外面。


当然,如今随着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一些习俗也慢慢消失,但是不可否认好多农村地区的老人仍然还有很多担心和忌讳,这就要求我们要善待老人、孝顺老人,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你说对吗?


花腰妹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农村的很多俗语,都是有很有道理的。

什么是有道理呢,意思就是很多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

话说五十不交钱,意思就是到了五十岁,就不要管钱了,尤其是一些财务方面的往来,就不要过多去牵扯了。因为到了五十之后,一般都会走向事业的终点,退休后工资收入也会减少,如果牵扯太多的经济往来,可能会陷入财政旋涡而无法自拔,因此后人会说:五十不交钱。过了五十,最好少有金钱方面的来往。

六十不交言,就是说过了六十,就应当少说点了,毕竟时代在发展,老一辈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所以还是少说点,言多必失,同时也防止年轻人生厌。

七十不留宿,这个不难理解,人过了七十,身体各项机能退化,有点像老化的机器,说不定哪天就出了问题,所以留这样的老人在家里过夜是很危险的,万一出个什么事情,算谁的责任呢?所以为了少惹麻烦,还是不留宿的比较好。

八十不留饭,也很好理解了,到了八十岁的年龄,吃个东西都比较费劲了,万一吃个饭出什么身体问题,也是比较麻烦的。谁知道是身体本来的问题,还是餐饭的问题呢?

这些老话,无不是经过惨痛的教训的,每一句都是有活生生的纠纷实例在的。所以这些劝戒类的话语,还是听一听,提高警惕的比较好。


更多河南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农村俗语是千百年来农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俗语一般都是大量经验的总结,是经得起验证和推敲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俗语作为座右铭,时刻惊醒我们远离是非,和谐生活。比如“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就是寓意深刻的一句农村俗语,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说说“50不交钱”。这里的“交”是交往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一旦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就不要想着与人合伙做生意了,为什么呢?农村还有一句俗语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而到了50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如果在这个年龄和人合伙做生意,不管生意好坏,都会造成不愉快,生意好了合伙人之间互相提防,生意差了合伙人之间互相埋怨,如果碰上一个品质败坏的合伙人,弄不好就会倾家荡产。仔细想一下,这个年龄还能折腾得起吗?一是身体吃不消,二是一旦失败就没有了翻身的机会。

再来说说“60不交言”。人一旦到了60岁,预示着身体已经开始变老了,过去的一切都成过往云烟了,如果你以前没有交到过心底的挚友,而在这时候还要尝试着交几个“知心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岁月已经把一切都磨得没有棱角了,有的只是圆滑和世故。在这时候如果你“知无不言”,相当于把过去的隐私都赤裸裸地交给了别人。再加上这个年龄一般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比较多,你把对子女的不满挂在嘴上,很容易被传递出去,从而造成家庭不和。

那“70不留宿”是什么意思呢?人到了70岁,是最容易狐疑和健忘的年纪,这个时候如果留宿客人,如果客人离开后老人忘记了某件东西的去处,就会怀疑客人拿走了家里的东西,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另外,人到了70岁,身体状况已经是非常不好了,如果留宿的是一些心怀不轨的人,这些人一旦起了歹心,老人是无法抵抗的,所以,在这个年龄尽量不要留客人在家过夜。

最后说说“80不留饭”。人到了80岁,已到了风蚀残年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不管是老人的心智、体力以及个人卫生都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在这个年龄留客人在家吃饭,一是老人要张罗着买菜做饭,身体吃不消;二是有的客人会嫌弃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老人留客吃饭,吃把感觉不舒服,不吃吧又感觉拂了老人的一片好心,所以会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农村的好多谚语如果你仔细品味,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这些谚语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大自然的变化的掌控,是非常值得收藏和学习的。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谚语的含义,会绕过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而使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智慧。


故事堂


农村的俗语涉及面特别广泛,有的是说农事节气的,有的是说夫妻如何相处的,有是教大家怎样为人处事的。“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俗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五十不交钱。这里的“交钱”是指和别人有金钱上的往来。50岁的人,年过半百,该折腾都已折腾,身体开始走下坡路,再没有过去的那股活力,挣钱的想法和能力锐减,尤其是农民,上有需要照顾的父母,下有需要结婚的孩子,正是需要钱的时候。再不要想着拿钱去投资或干其他的事,要考虑万一打了“水漂”怎么办?也不要轻易去借别人的钱,想想自己有无偿还的能力?如果与他人发生经济纠纷,说不准还殃及到孩子;更不能借钱给别人,还不上钱了,不是多添一个仇人吗?

六十不交言。“交言”有几层意思:有些60多岁老人性格会变得孤 僻,不喜欢喧闹的气氛,就连自己的言语也少了,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或事,知道什么话不该讲,什么话该说;有些老人却害怕孤独和寂寞,变得婆婆妈妈妈,啥事都要念叨,还要去管。对这些老人就不要有啥话就给讲,尤其是家务事,弄不好还会出现家庭纠纷;这个年龄的老人不会再有故交,大都是乡里乡亲的一块晒晒太阳,聊聊天。就这聊天,也不要说东家长道西家短,这闲话说得多了,就会惹来事非的;有的人会有老愈犯糊涂,也许因一两句不中听的话争吵起来。其实,实属不该。气大伤身,何况都是60多岁的人了,吵来吵去,会让晚辈笑话的。


七十不留宿。70岁也算高龄老人了,行动很不方便,有的早已疾病在身,若串个门或做客他家了,即使老人有住一晚的想法,最好还是把老人送回去。要知道这个年龄的老人,心血管等病说发作就发作,摔倒或晚上掉下床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最怕万一,到时难以说清,还会伤了亲戚的感情。

八十不留饭。80岁可是真正的高龄老人了,这些老人是从苦日子一路走来,身体素质很差,吃饭也很少,有的自己都不能进食,需要别人去喂。别人不知道老人喜欢吃啥,禁忌吃啥,能吃多少?若由着老人性子去吃,不忌口被噎着,或有平时家里生活不好,权当“解谗”,出点意外,这责可担不起。


“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俗语说得是有道理的。人一旦上了年纪,要自己把握好自己。不能做的事绝不能去做,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着想。


为生活而提神


对于我这个打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老人们口中常见的一些俗语也是略有耳闻,老人们有时候随便说出的一句话,里面其实蕴含着很大的哲理,所以要多学习多分析老人们所说的这些话。今天我们来说一下“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这句俗语。

50不交钱:

总所周知农村医疗条件差,人们平均寿命低,所以也有“五十而知天命”这种说法,这个时候的人们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劳动能力跟随身体状况急剧下降,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们要少碰钱,避免身体原因影响导致欠钱。

60不交言:

在古时候,60岁的人们已经是高寿了,这个时候的人们阅历很高,所以这个年龄的老人们应该享福,所以一定要避免掉和别人争吵。

70不留宿:

古代,60岁都算是高龄了更别提70岁了,这个时候的人身体各项技能都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差的阶段,而且很多老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所以一般不要留宿在别人家中,防止出现问题。

80不留饭:

80岁的老人吞咽能力均有下降,而且一个不顺畅就会出现不可逆的后果,所以超过80岁的老人如果不想在你家吃饭一定不不要强留,防止出现问题,到时候后悔都晚了。

老人们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也是人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起来,所以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少走一些弯路一定要听从这些老人们流传下来的俗语。

十年老书虫


有一些农村俗语,是有一定的使用条件的,其实也是等于,可能现在来说,已经过时,不合时宜。如“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这句话呢,也是用在以前会比较合适合理,现在来说,句子里有些就也实在是淘汰了。

在四五十年前吧,包括再远的古时候。医学技术不是很发达,因为呢,有一句话是大家非常认可的。这句话就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讲我们人啊,能活到70岁,那都几乎算高寿了,因为很少有人活到这个岁数。那时候的人,通常在50岁左右,就是老人了,显得老态龙钟,皱纹皱成一把。

所以,当人活到50岁了,就像现在话说,退休了。耳不聪眼不明,记忆力已经减退,好多事情呢,都也是交给子女去打理了。那这时候呢,若是和金钱有关的事情呢,就不跟他交接了,不然恐生误会。

60岁的老人,已经是自顾不暇了。那有什么要交代他做的呢?几乎不合适了,因为甚至老糊涂了啊,未必记得住。

70岁呢,是古稀老人,能还活着,就算是天大的造化。这样的老人家,一般是已经不远行了,也不走亲戚了。万一什么时候不得已走亲戚了,那一般也不敢留宿。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口气上不来,就这样走了呢。

80岁的老人,更加稀有。偶尔真的去亲戚家走一趟的话,人家也很怕的,饭都不敢留老人家吃。这点貌似不和清理,但仔细想来,也是情理之中。这样的老人家,怎么可能随便走亲戚串门呢?串门必有因由,必有急事。事情紧急,吃不吃饭就是小事了,还是重要的事情要紧了。

这样讲起来,大家也就理解了,都也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本人命理师陈一宏,欢迎关注交流。


命理师陈一宏


农村俗语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50不交钱”,这里的“交”指的是来往、借的意思。

“50不交钱”的意思是:

人到了50岁时,就不要借别人的钱或者借给别人钱了。为什么呢?

50岁的人基本进入了衰老期,身体各种机能急剧下降,在农村想挣大钱有点不现实了,自己存的小钱儿留着以后慢慢花,毕竟还有一段时间的老年期,如果有人向你借钱直接说“不”。




现在是“借出去容易要回来难”,50岁的人了,在农村靠力气挣钱,自己想想还能干多久?说实话你借出去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半条命。

50岁的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借钱必定要还的。50岁的人挣钱不易,如果你借来的钱投资打了水漂,你拿什么来还?

总而言之就是说50岁了就不要和钱打交道了。能挣个最好,不能挣守着自己那点儿积蓄度过余生吧,这个年龄不是奋斗的年龄了。

“60不交言”的意思是:

这里的“交”指的是交谈,交流之意。人到了60岁乃花甲之年,古代到了六十才能做寿,之前没有资格办寿宴。在宋代有“六十不死就活埋”的说法,言外之意就是说到60岁还不死就成精了。



对于60岁的人最好不要和他交谈,为什么呢?60岁的人经历了世间的风风雨雨,已经达到了百毒不侵的地步。没有人能够劝说60岁的人改弦更张,他爱怎样就怎样吧。

假如你非要和60岁的人交流或者沟通,如果他不高兴骂你几句也得听着,你能把他怎样?不是坏人变老了,而是老人由于环境、脾气等因素改变了性格。这时候最好不要和他交谈。

“70不留宿”的意思是: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不要留70岁的老人在家里过夜,当然自己的父母除外。有一句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的老人,今天晚上脱了鞋,明天早上不见得能穿上。

假如你留一个70岁的老人在自己家里过夜,死在你家这算谁的责任呢?老人的子女会善罢甘休吗?前些时报道不是有一个卖淫的女人留宿一个70岁的老头,老头死在了妓女的身上,妓女没拿到钱还倒贴了钱。这都是血的教训。对于70岁的老人最好敬而远之。



“80不留饭”的意思是:

对于80岁的老人你就不要强留他吃饭了,一方面是因为老人吃饭习惯了自家的口味。另一方面就是老人已经80岁了,说句难听话就是这会儿能端起饭碗,也许下一刻饭碗就端不起来了。这正应了那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这不是危言耸听,我邻居有一个爱玩麻将的女人,还没到80岁,在牌局上胡了一把,也许是心情激动,大笑了一声,然后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下死了。

假如你强留80岁的老人在你家吃饭,老人突然去世会给你家造成很大的麻烦。还是那句话,对于老人还是敬而远之吧。


秉烛读春秋


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说的是过去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俗语的观点应该要改变。

为什么说农村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说的是过去式,在古代直至解放前,我们的社会处于在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徘徊,农村民众生活清苦,能够解决温饱就是非常不错了,习惯各人自扫门前雪,所以就会出现“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的俗语。什么意思呢?

五十不交钱,这里的“钱”字是有经济往来的意思,在古时农村,五十岁的人,是知天命的人了,身体在走下坡路,上有老下有小。说的明白点就是一不要拿钱去投资冒风险了,二不要借别人的钱,三不要借钱给别人。也就是说要抓紧钱袋子不放,才能维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和睦。

六十不交言,在古时农村,六十岁的人算是老人了。人一老性格会变得孤僻,不喜欢喧闹的气氛,就连自己的言语也少了,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或事。对于这个变化多端的年龄,所以俗语说“六十不交言”,意思是不要跟60多岁的人有过多的言语交谈与冲突,以免发生意外。

七十不留宿,在古时农村。“人生七十古来稀”已变成了口头禅,也就是说,人能活到70岁,就已经很长寿了。人到了这个岁数,身体各项机能都比较差,反应也慢。如果留70多岁的老人在家过夜,由于老人身体的原因,突发意外的可能性加大。所以俗话说:“七十不留宿”意思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要随便留70多岁的老人在家过夜。

八十不留饭,在古时农村,八十人的人,已到耄耋之年,生命如灯头火,更经不起风吹草动。这个岁数的老人,一般牙口、肠胃都不好。即便是吃一顿饭,也会发生风险。所以俗话说“八十不留饭”意思是最好不要留8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吃饭。

这些都是老黄历了,在古时候的农村,各人为了不给自己找麻烦和各人自扫门前雪,出于自保的想法,这个俗语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用的,起码告诫人们:自己没有能力去关照这些老人,就要守诺这个俗语所说,起码不给自己找麻烦。

在现在,时代不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到2018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而且,不管是古代和现代,老人都是弱势群体,都希望得到关爱和照顾。所以农村以前的那句用于自保的俗语“50不交钱,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已经不合时宜了。拿现在来说,是没有道理的了。

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进步科学发展的前提,只有人类的思想纯正了社会才能健康的发展,所以关爱老人并不单单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事,而是需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共同努力!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老人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

所以要拼弃以前农村的老黄历,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和供养老人,爱护和抚育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子女要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给予老人以照顾、安慰,在社会上要形成大家关心、爱护老人的良好的道德风尚,认真办好敬老养老的社会公益事业。

2019年9月4日于艾墨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