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常识(每小题3分,共27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前不久,金庸先生去世时70后和80后集体(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则让90后和00后感叹一个时代的( )。不得不说,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两代人热衷的文化符号产生了变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烙印,文化符号也在代际间( )。尊重与理解,平等地交流是互联网时代文化消费的基础。

A.怀念落幕更迭B.怀念谢幕变迁

C.缅怀谢幕更迭D.缅怀落幕变迁

2.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自然而然的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郁达夫《故都的秋》)

① 向院子一坐

② 泡一碗浓茶

③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④ 在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⑤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⑥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A.①③⑤④⑥②B.①②③⑤④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②①④⑥③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但不断开创出更加和谐优美的境界,而且获得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B.最新出版的《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注重实用性和规范性,贴近汉语学习和应用的实际需求,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和广大中小学师生使用。

C.《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

D.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是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重要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客观反映了其中的热点、焦点和亮点问题,至今已评选16届。

4.下列选项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B.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C. 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

D.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赳赳地胡说,眼睛却怯懦不敢平视对方。

5.成语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下成语对联不恰当的一组是( )

A.上联:守株待兔下联:缘木求鱼

B.上联:流芳百世 下联:遗臭万年

C.上联:平分秋色 下联:大相径庭

D.上联:情深义重 下联:志同道合

6.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和它们的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所咏节日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

②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

③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

④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

⑤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

⑥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

⑦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⑦/③④⑥/⑤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⑤/③④⑥/⑦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桂棹(zhào)踯躅(zhú)肄(sì)业 方枘(ruì)圆凿

B.猗(yī)郁 夹(jiá)袄一椽(chuán)溘(kè)然长逝

C.蕈(xùn)菌敛裾 (jū)庐冢(zhǒng)蓊蓊郁郁(wēng)

D.匏(páo)樽荫(yīn)庇愆(qiān)期否(pǐ)极泰来

8.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秋日边马思,武夫不遑宁。(鲍溶《秋思》)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

C.自名为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D.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送魏万之京》)

9.下列有关教材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来只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B.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叙议结合、前后照应、以叙为主。如,开头记叙仆碑之上“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但今音谬言“华”,结尾议论“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汉代《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木兰诗》称“乐府双璧”。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做的诗也称“乐府诗”。

D.《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蔡元培先生先是简短开场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提出三点要求,结尾点明自己的计划,结构清晰,中心突出,是演讲辞的典型范文。

二、书写题(6分)

10.朱熹《诗集传》有云:“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请将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书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美观;标点占一格。(6分)

三、默写题(8分)

11.请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8分)

(1)《卫风•氓》中 “ ”两句写女主人公每天辛勤劳作,操持家务。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4)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是:“ ”。

四、古诗文阅读题(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7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生查(zhā)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西岩为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②偃蹇(yǎn jiǎn):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 下阙先写高天的明月由山头下来,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后写明月是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打动吸引而来,并用月影代替月亮,解释生动巧妙。

C. 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明月,青山貌似傲慢却充满情意,明月高洁又善解人意,他们是词人独居时的知心朋友。

D.这首词意境开阔,音调悲怆。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包含的意思却极为丰富、深刻,可以说是言近旨远,辞浅意深。

13.结尾两句“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14-17题。(17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1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颓然就醉 颓然:衰败

B.穷山之高而止 穷:穷尽

C.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终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

15.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B.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缘”“斫”“焚”等动词,准确传神地表现了作者的急切之情。

B.甲文以客观的笔调再现了作者游西山过程中所见到的卓尔特立的西山形象。

C.乙文以苏子答客展开,表现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D.乙文中有不少四、六字句,句式整散结合,注意押韵,体现了文赋的特点。

17.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8-20题。(15分)

白玉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白玉盅”为题,点出写作对象,突出表现了苦瓜的外在特点,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文章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指苦瓜是美和苦的结合。第⑩段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则是感悟到了人生的美苦并生。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C.文章托物言志,写苦瓜外表之美难以形容切开也是美的,意在告诫人们做人要追求外表与内在的和谐统一。

D.文章语言清新淡雅,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中蕴含着作者细腻的情感,由厌吃到苦瓜到嗜吃苦瓜的转变反映出对人生世事苦乐相杂的感悟。

19.文章围绕“苦瓜”展开,请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20.作者在第②段是如何表现苦瓜之美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六、写作

21.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一篇记叙文。(40分)

世间万物皆有温度。大地山川,鸟兽虫鱼,一种手势,一个眼神……甚至文字也是有温度的。温度让人世间感知冷暖,体验百态,领悟人生的况味。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