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文 | 百川


臧文仲,男,汉族,约公元前718年生,寿命102岁。属相鼠,星座约为处女座,山东曲阜人。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论语·公冶长》记载“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臧文仲和孔子是老乡,比孔子大约167岁。他们都担任过鲁国副国级的司寇,主管治安刑狱。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河南上蔡的蔡国,产一种大龟。春秋时代国家有大事难以决断时,就用龟甲来占卜。臧文仲祖上三代,都是鲁国的掌龟官员。用于占卜的龟有六种,按照周礼的规定,六种龟各藏一个屋子。由专人掌管。


到了臧文仲的时候,他就扩大了藏龟屋的规模和档次。在龟屋顶,精心雕刻山形的节拱和画有水藻的梁柱。这本是国君应该有的庙饰,而臧文仲却加以擅用,是违反礼制的,这样做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的第五篇,共有28章,主要谈论仁德。名句有“朽木不可雕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


《论语·卫灵公》记载“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批评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取官位,不举贤任能的官迷吧!他明知道柳下惠贤良,却不推荐他当官。”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论语·卫灵公》是《论语》的第十五篇,共有42章,主要论述君子与小人。名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


孔子多次指名道姓批评的臧文仲,究竟是何许人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公元前666年冬天,鲁国的大城市都发生了饥荒,没有面米等吃的。


时任鲁国正省部级正卿的臧孙辰,也就是臧文仲,主动请缨到齐国买粮。籴,即买进粮食。臧文仲带着鲁国的国宝——鬯圭,国礼祭祀时用以盛酒的玉器,还有珍贵乐器——玉磬,去见齐桓公。


臧文仲说鲁国的灾情十分严重:“饥馑荐降,民羸几卒”,形势非常危急。言辞恳切,说到动情之处,涕泪俱下,深深感动了齐桓公。博得齐国上下的一致同情。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臧文仲还说,齐鲁两国为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唇亡则齿寒。如果鲁国因为饥荒而发动动乱,齐国必然受到影响,不但灾民会一哄而入,而且兵匪也会相应而来。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一向以济弱扶倾示天下。再加上臧文仲有理有节的游说,他立即同意借粮给鲁国,并且不要鲁国的任何抵押。臧文仲又带着国宝玉器完璧归赵,他的勇气和能力赢得鲁国人的尊敬。


《国语·鲁语》记载臧文仲出使齐国前的一段豪言壮语“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圣贤之人,要把急病困难留给自己,将舒服方便让给别人。当官的遇到事情应该不逃避困难,尤其身居高位,要体恤人民忧患,这样国家才能安定。


如今,我不出使齐国,就不是争当危难了。处于上位而不体恤百姓,当了官而又懒于理事,不是臣子侍奉国君所该做的。臧文仲辅政鲁国庄、闵、僖、文四代君主四十余年, 是鲁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左传·庄公十一年》记载“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通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公元前683年秋天,宋国遭遇了水灾, 宋闵公罪己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降下了灾难。”臧文仲听说后评论:“宋国要兴盛了!大禹商汤认错,国家兴旺,夏桀商纣暴戾,国家灭亡。”


国学名篇《千字文》有言“府罗将相”,直译为王公贵府出将相。臧文仲在鲁国属于顶级的贵族门阀,其地位应该和孔子时代的季孙氏相似。而孔子正是因为季孙氏的排挤,被迫辞职,从此绝缘政治。


孔子同情的柳下惠,也是成语“坐怀不乱”的那位。当年齐孝公率师伐鲁,臧文仲请柳下惠以文辞退兵,柳下惠却认为不合礼法,断然拒绝。气得臧文仲大喊:“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任何有利于拯救国家的办法,都可以实行,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而柳下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哪能理解臧文仲的救民于水火的急迫心情呢?


孔子的处境和柳下惠非常相似,受到季孙氏权贵的打压,自己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所以他只有通过同情柳下惠,批评臧文仲,来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可他又不好明说,这就是所谓的羡慕嫉妒恨。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现代)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孔子在《论语》中,为何多次批评臧文仲,羡慕嫉妒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