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晚年独居的张爱玲,身后事是如何办理的?

【阅读准备】

张爱玲系出名门,其祖母乃是

李鸿章之女,幼年父母离异,与父亲和后娘生活,或许这是导致张爱玲的爱情和她的小说都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回到上海,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是她的成名作,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

晚年独居的张爱玲,身后事是如何办理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晚年张爱玲在美国过着隐居的生活,但她仍然无法摆脱生活中“咬啮性的小烦恼”,因为跳蚤(虫患),她多次搬家(迁居,为了行动方便,东西全扔光),甚至住在酒店里。晚年张爱玲怕与人来往,怕接电话,怕写回信,即使姑姑的来信,也积压了好长时间才拆阅。

  一位女作家晚年的寂寥时光,被牙病、皮肤病、头痛、脚肿等疾病缠身。张爱玲的晚年,她不断地放弃人生中多余的东西,用减法捍卫自己的尊严。

晚年独居的张爱玲,身后事是如何办理的?

张爱玲美国移民“绿卡”

1992年2月14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立了一份遗嘱,内容十分简单,只有三项:

“第一,我去世后,我将我拥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给宋淇夫妇。

第二,遗体立即焚化—不要举行殡仪馆仪式—骨灰撒在荒芜的地方—如在陆上就在广阔范围内分撒。

第三,我委任林式同先生为这份遗嘱的执行人。”

1995年9月8日中午,12点30分,林式同刚刚打开一份报纸,忽然,电话响了。

打电话来的是一个伊朗姑娘,她慌慌张张地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

打电话的是张爱玲的房东,这个公寓是林式同帮张爱玲租的。

他成了见过张爱玲最后一面的唯一一个中国人。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唯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腿都很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很安详,只是出奇的瘦,用来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法医说张爱玲死于心血管病。林式同根据平时所知和眼前所见判断,她一直有牙病、眼病、皮肤病,特别爱感冒,身体长期受这些病患折磨,没料到她还有心血管疾病,这才是要命的病。她不爱自己烹煮食物,也不爱上馆子,尽用些罐头、牛奶等方便食品果腹,体质衰弱,免疫力下降,常常几天不吃东西,人都瘦干了。一遇大病,就毫无抵抗能力了。

她死前即已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清醒地整理了各种重要证件和信件,装进手提包,放在靠门的折叠桌上。她就这样清清白白又冷冷清清地走了。在为张爱玲清理房间时,林式同考虑到这是一位女士的房间,因而请了一位姓朱的小姐来帮忙。房内的地上摆放着许多纸袋,床前的地上放着电视机,她用成天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方式来忘却病痛和饥饿,甚至靠着电视的声音催眠。对门朝北的窗前,堆着一叠纸盒,这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她坐在地毯上写作,旧信封、买菜单、收据、报纸上都留有她的字迹。除了她自己的作品和台港寄来的报刊外,没有任何别的书籍。墙上也是空空如也,没有挂置任何装饰。

在林式同的安排下,张爱玲终于得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告别人世。就像林式同在《有缘得识张爱玲》中所说:

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这点要求我认为已经做到了。

从去世到火葬,除按规定手续需要时间外,没有任何耽误。

她不要葬礼。我们就依她的意思,不管是在火化时还是海葬时,都没有举行公开的仪式。

她又要把她的骨灰撒向空旷无人之处。这遗愿我们也为她做到了。

最后她要我把她的遗物,包括银行的存款,全部寄给宋淇夫妇。这差事我也由律师协助,顺利完成。

她在遗书上写的几点,我都替她办到了,她如在天有灵,想来也会点头称许了。

晚年独居的张爱玲,身后事是如何办理的?

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给宋淇夫妇的张爱玲遗物清单

【张爱玲的独居指南】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围困,中断学业的张爱玲回到上海。父亲的家,她是回不去了,于是只好和姑姑一起,住到爱林登公寓的6楼65室。

张爱玲和姑姑一起住,一切都是AA制。

写信的时候,一面写,一面喝茶,信上滴了一滴茶,墨水洇开来成为一个大圆点。姑姑看见了,就笑话她,说要是被妈妈看见了,“还当是一滴眼泪”。张爱玲想要再抄一遍,姑姑“知道是她一句玩话说坏了,也有三分不快,粗声道:‘行了,不用抄了”。

最终还是没有抄,张爱玲说:“为三姑现在这样省,不好意思糟蹋一张精致的布纹笺,方才罢了。”

有一次,她着急到阳台上收衣服,膝盖磕到玻璃门上,流了血,直溅到脚面上,涂上红药水,更是渲染得可怖。她给姑姑看,姑姑弯下腰,匆匆一瞥,知道不致命,就关切地问起玻璃,张爱玲赶紧去配了一块。

单身的时候还好,等到和胡蘭成谈恋爱,则更加窘。两个人在房间坐着,胡兰成习惯性关门,俩人聊天忘了时间,张爱玲心里便想,姑姑肯定要生气。

后来关系公开了,留胡兰成在家里吃饭,添菜“不过是到附近老大房买点酱肉与‘铺盖卷——百叶包碎肉”,都不是胡兰成爱吃的,但张爱玲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她是跟着三姑过,虽然出一半钱,但要留神不能喧宾夺主,只能随随便便的,还照本来的生活方式。

到了后来,她真的成了空巢人士,只不过,那时候已经不是青年了。

但祖师奶奶给了我们一套规范的空巢青年自救指南。

第一,要有自己的娱乐爱好。

张爱玲确实很适合空巢生活。她很喜欢睡觉,“没事总躺着”;她也喜欢看电视,关心辛普森案,说“那是社会上的电视连续剧,是侦探故事,很有趣”。

第二,要学会断舍离。张爱玲对待自己的私人物件,是很能断舍离的。林式同后来帮张爱玲整理遗物,发现“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货,一搬家能丢的就丢了”。

第三,要学会租房。要租房,就不要添置太多大件物品。张爱玲的租房要求是这样的:

1.单人房(小的最好)——一个人住,从经济角度考虑,没必要大。

2.有浴室。

3.有冰箱(没有也行)。

4.没炉灶——不需要做饭,节省时间。

5.没家具(有也行)。

6.房子相当新,没有虫。

7.除海边(避虫蚁)外,市区、郊区也行。

8.附近要有公交车——交通一定要方便。

9.不怕吵(有噪音、车声、飞机声最好)。

最后一条“不怕吵”,那恐怕是张爱玲知道,作为空巢青年,最难抵抗的是寂寞。

第四,祖师奶奶说,你要选一个靠谱的遗产执行人。

张爱玲选的是林式同。

林式同并不是张爱玲的粉丝,他甚至没有读过张爱玲的文章,更确切地说,他甚至不是一个文学青年。

然而,他却是由张爱玲的真爱粉庄信正推荐而来的。他对和张爱玲的关系,拿捏得特别准。

那就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来,不需要我的时候绝不打扰。

林式同帮张爱玲租房子,给张爱玲找医生看皮肤病,也给张爱玲做司机(尽管张爱玲很少麻烦他)。1994年地震,林式同第一时间给张爱玲打电话,为的是确认她的安全。张爱玲没接电话,不过给林氏夫妇寄了一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谢意。

林式同对张爱玲不接电话的行为不以为意。他体谅她,并且说,她打来电话的时候,他保证都在。

这对空巢青年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来源于公开资料 仅供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