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鄭親王端華被慈禧賜死,為何賜死的白綾會出現在千里之外的蘭州?

leejq1985


鄭親王端華是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顧命大臣之一,咸豐皇帝駕崩之後八位顧命大臣因為權力分配的事情與慈禧太后為首的帝胤集團發生了激烈衝突,衝突的最終結果是發生了改變清朝政局的辛酉政變,包括端華在內的八位大臣被盡數罷免,八大臣之首肅順被問斬,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因為是世襲罔替的皇室宗親,所以被賞了全屍賜自盡。端華死後,鄭親王王爵被廢,原本其王位的承襲者被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鄭親王一脈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政治迫害,紛紛逃離北京,其中一支就逃到了今天的蘭州,並在此定居下來,直到清朝滅亡。

鄭親王一脈的歷史淵源:

鄭親王的王爵全稱為和碩鄭親王,是清朝十二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之一。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鄭親王家族都是非常顯赫的,尤其是順治一朝以及道光、咸豐兩朝,當時的鄭親王在朝堂之上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第一代鄭親王是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之子濟爾哈朗。濟爾哈朗在努爾哈赤生前深受重用,即便在其父因為反叛努爾哈赤被圈禁至死後,年輕的濟爾哈朗依舊沒有受到牽連,仍然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濟爾哈朗被封為和碩鄭親王,這就是鄭親王王爵的由來。

鄭親王一脈傳襲到端華時已經是第八代鄭親王了,端華是濟爾哈朗的七世孫,也是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之一。當時的八位顧命大臣,排名第一的是怡親王載垣,排名第三的是咸豐帝寵臣肅順,而鄭親王端華則位於載垣之後肅順之前。鮮為人知的是,端華實際上與大名鼎鼎的肅順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的父親是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端華是烏爾恭阿第三子,是嫡子,所以在烏爾恭阿死後承襲了鄭親王的爵位,肅順是烏爾恭阿第六子,為庶出,兄弟二人在咸豐一朝時相互倚重,烜赫一時。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琦就是端華的女婿,孝哲毅皇后因此實際上是端華的親外孫女,也因為有著這樣一層關係,阿魯特氏終其一生被慈禧太后所厭棄,最終在同治帝駕崩後不久便自盡殉夫。

道、鹹兩朝兩度成為顧命大臣的端華:

端華的政治生涯起於道光初年,從最初的一個三品侍衛逐漸晉升為頭等侍衛,之後先後被道光皇帝提拔為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道光中期又被皇帝任命為重要的授兵部右侍郎。之後又轉任調戶部右侍郎。道光二十六年的時候,端華承襲和碩鄭親王王爵,並受賞賜在御前行走,同時加恩賞帶三眼花翎,授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道光皇帝晚年端華又被授予御前大臣,此時的端華已經位列道光朝的中樞,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宗室親貴,道光三十年,六十九歲的道光皇帝的病重,臨終前道光皇帝任命端華為顧命大臣,命其輔佐新君。咸豐皇帝即位後,端華竭盡所能輔佐年輕的咸豐皇帝,和很多晚清遊手好閒闇弱無能的皇室宗親不同,端華有著很強的政治能力和決策力,對於朝廷面臨的問題和積弊,端華總是有著清醒的認識,整個咸豐年間,端華與其同父異母第肅順,兩人互相扶持,推行改革。

太平天國等農民起義如火如荼的佔據了清廷的半壁江山,清政府派去鎮壓的八旗兵和綠營兵屢戰屢敗,一觸即潰,端華和其弟肅順這時清醒的看出滿洲官兵的腐化墮落,因此向還在猶豫不決的咸豐皇帝進言請求任命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地方官員為將領,給予統兵權,讓其替焦頭爛額的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事實證明端華等人的建議是很英明的,曾國藩等人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清廷失望,太平天國這場一度讓清廷束手無策的農民起義最終在曾國藩等漢族地主的打擊下走向覆滅,實際上,這裡有這端華和肅順的功勞。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行將就木的咸豐皇帝在臨終前任命了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繼道光帝臨終前選其為顧命大臣之後,端華再次成為皇帝臨終前選定的顧命大臣。端華深受兩朝皇帝信賴和重用,由此可見一斑。

辛酉政變後鄭親王一脈的最終結局:

咸豐皇帝死後,肅順、載垣、端華為首的八大臣與小皇帝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后因為權力分配的問題不斷髮生激烈的衝突,慈禧太后一直妄圖參與政事,並想實行清朝前無古人的垂簾聽政,而八大臣針鋒相對,以“垂簾聽政不符合本朝祖制且沒有先例為由”嚴詞拒絕,實際上就是等於不給慈禧太后參政掌權的機會。最終慈禧太后聯合咸豐皇帝中宮皇后慈安,又援引遠在北京的恭親王為外援,在兩宮迴鑾的路上將八大臣一網打盡,八大臣之首肅順被以把專權跋扈罪問斬於北京菜市口,端華和載垣專擅跋扈罪賜死。端華被賜死後,鄭親王爵位被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鄭親王端華被賜自縊。慈禧和恭親王為了以絕後患決定以賜白綾讓他們自縊而死。端華的後代,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政治迫害,因此紛紛逃離了北京,其中有一支向西奔逃,投靠蒙古親戚,從而在蘭州定居了下來,遠離京師是非之地。而正是這一支保留著當年端華被賜死的白綾子。


歷史課課代表


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病重,彌留之際將權力託付給八位顧命大臣,具體頭銜叫做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年僅六歲的同治皇帝載淳。

這八位託孤大臣分別是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就在八大臣摩拳擦掌要大幹一番的時候,一個不到30歲的女人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帝國的命運。

她就是慈禧太后,當時還年輕,但政治手腕卻已經非常毒辣了,她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政變,八大臣猝不及防,被全鍋端。

這就是慈禧太后發動的第一次政變,史稱“辛酉政變”,縱觀這老太太一生,發動政變總是能成功,也是有幾把刷子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順利了,八大臣成了待宰的羔羊,慈禧首先要幹掉的,還是其中身為皇族的肅順,以及兩大鐵帽子王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

肅順在押送咸豐皇帝靈柩至密雲時被捕,然後被斬於菜市口,兩位王爺也難逃厄運,被白綾賜死。

剩下五位非皇族大臣也被罷黜官位,慈禧太后完勝,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正式開始。

而作為鄭親王濟爾哈朗一支的後人的肅順和端華,就這麼死在了這場政變裡。

不過端華的後人在其白綾賜死之後,逃離了京城是非之地,投靠了蒙古親戚,在蘭州定居下來。

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他們保留了端華自縊時的那條白綾。在訴說自己家事的同時,也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血腥的歷史。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咸豐匆匆昇天快,一場政變就拉開。慈禧、奕訢奪政權,從此政制改“垂簾”。肅順被斬在菜市,端華、載垣賜縊死。賜死之綾現蘭州,箇中緣由待考究。不是白綾無腿飛,我現詳解而娓娓。

愚才歪詩一首,以作總括。自知必將引來大咖們嘲笑,切望見諒,權當娛樂輕鬆開場。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

咸豐帝避戰亂於“熱河”

1860年,英法聯軍圍攻北京。於是,咸豐於8月初八帶著少數親信和王公大臣倉促逃往熱河。

而在留京的王公大臣看來,咸豐此舉無疑是拋棄江山社稷、宮廷太廟,只顧自己性命。甚至有人大肆宣揚要殺死贊成此舉的端華、肅順、載垣等人。

留京大臣們為求自保,希望早日與侵略軍訂立城下之盟。奕訢作為清迋代表,與英法侵略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留京王公大臣們把奕訢當做了“救星”。

由於咸豐對時局悲觀,意志消沉,身體每況愈下,於1861年7日17日死於承德避暑山莊。

慈禧、奕訢密謀政變

當時,太子“載淳”年方6歲,無法執掌大權,咸豐臨終前便命肅順、端華等八位大臣丁義“贊襄政務王大臣”,輔政載淳(同治帝)。這樣,清王朝的最高決策權一下子就落入了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之手。

奕訢之前身受排擠,但代表清廷簽訂了《北京條約》,自認有功,於是力圖改變自己的處境。他分析了幾個對自己有利的因素:

①留京諸臣對肅順回京既恨又怕。怕的是:肅順等人迫切希望掌權,曾打擊貪贓枉法者,施酷行。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唯恐哪一天大難臨頭。恨的是:肅順等人為咸豐出謀劃策,忽戰忽和,從而造成一場災難,使國家陷入危機。他們把列強入侵的責任歸咎到肅順等人頭上。總之,基於各種心理,出於各種原因,他們都聚攏在“恭親王”奕訢的周圍。

②當時清廷兩支嫡系武裝,分別控制在僧格林沁和“勝保”手中。而這兩人都與肅順有很深的積怨,自然會無條件地選擇站在奕訢一邊。


③由於奕訢與外國侵略者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時,採取屈膝和迎合的態度,所以外國侵略者也表示默許和支持。

④而慈禧也不想再做閒居後宮的女人,她對權力有著極度的貪婪。作為皇太后,她要垂簾聽政。於是慈、奕二人密謀,一拍即合。

十月初六,肅順被立斬於菜市口;賜端華、載恆白綾自縊,穆萌充軍,匡源、杜翰、焦佑灜革職,景壽革職,但保留公爵及額附品級。



十月初九,小皇帝舉行登極大典。6歲的載淳高坐御座,在他的背後,屏風後並排端坐著“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從此,“垂簾聽政”開始了。

後代保留端華被賜自縊的白綾,是作為歷史的見證。

端華被賜死後,家產亦被查抄。在當時,王府和王莊被認為是國家的,所以,鄭親王府也被“內務府”收回。

但是,由於端華是“鐵帽子王”,其爵位可以“世襲罔替”(被承襲的爵位不會更替和廢除,即世襲次數無限,且不會降低等級)。

所以,鄭親王的爵位還是能“世襲”。同治三年,朝迋降旨由第一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八世後裔(但不是端華的後裔)“承志”承襲王爵。

但是,被內務府收回的鄭王府在之前就已經分給了鐘王“奕詥。所以,承志雖世襲了爵位,但並沒有住進鄭王府。

不久,承志因事被查辦,革去爵位。同治十年,爵位又被端華的堂弟“慶至”承襲。此時,原來住在鄭王府的奕詥已過世,奕訢將次子載瀅過給他。爵位由“王爺”降為“貝勒”,另迂他處。

這樣,爵位算是回到了端華堂弟的手中。但端華的後代卻是已各奔東西,再也不會去世襲王爵了。

但是,為了保留對祖先的一份念想,或許是在向世人訴說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或許是要提醒後人:“牢記血淚仇”。總之,端華的後代始終保留著當年端華被賜自縊的那條白綾。就象傳家寶一樣,世代相傳。

各奔東西的端華的後代,有一支投靠蒙古的親戚,從此在蘭州定居下來。而當年端華被賜自縊的白綾,就保留在這一支。

這樣,端華被賜自縊的白綾為什麼會出現在千里之外的蘭州,便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