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马幼渔与大栅栏西街


马幼渔与大栅栏西街


大栅栏西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明代称观音寺,因街西端原有观音寺而得名,清代称观音寺街,20世纪初又改回观音寺,后再次改为观音寺街。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其在大栅栏以西,改为今名。

胡同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起煤市街,西至铁树斜街,位于八大胡同的北部也就是八大胡同“纲”的位置。这一带曾经名人云集,像青云阁内的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步云斋鞋店、富晋书社等众多的老字号,都留下了如鲁迅、沈尹默、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人的足迹。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也经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

马幼渔(1878—1945),浙江鄞县人,名裕藻,字幼渔,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是考古学家马衡之兄。1903—1910年,马幼渔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在日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学习文字音韵学。回国后,马幼渔来到北京,1913年起在北京大学执教25年,其中任国文系主任20年。

1913年,马幼渔与许寿裳、鲁迅、钱稻孙、陈睿共同具名朱希祖起草的“注音字母方案”,一直使用至1958年。1919年11月,朱希祖、马幼渔、胡适等人上书教育部,提出“请颁布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该议案于次年2月通过并实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