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原創專欄|《內經》的“內經”是什麼?


原創專欄|《內經》的“內經”是什麼?


《黃帝內經》開篇第一句便說“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這話聽起來相當過癮,黃帝生下來就與眾不同,不到七十天(弱的本義是不到七旬)就會說話,小時候就智慮敏捷,長大了敦厚誠實而勤勉,最後登天成仙而去。但這段話不是《內經》的首創,《史記》的開篇也是類似的幾句話“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史記》只說“成而聰明”,而《內經》是“成而登天”,人總是越往後越神,司馬遷是儒者,不語怪力亂神,《內經》則是道家,黃帝成仙是必須的。至於這段話是司馬遷首創,還是他也別有所本,我是沒能搞明白,好事者不妨考證之。

提起“黃帝”這位人文始祖,讀者諸君莫不是肅然起敬,因為他老人家統一宇內、開疆拓土、訂曆法、置百官、定禮樂、造文字,做衣裳…,幾乎無所不能,這並不足奇,因為事是同志們乾的,但功勞是要歸功於領導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訂曆法的是羲和,造字的是倉頡,養蠶的是黃帝的夫人嫘祖,做衣裳的肯定是某個裁縫,跟黃帝都沒關係。但領導他們的就是黃帝,所以黃帝英明!不要以為這是對黃帝的貶低,最英明的天子就該是讓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發揮人的最大才能,所以說領導就是有水平!

《內經》被公認為現存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它奠定了整個中醫學的基礎,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內容也絕不是黃帝岐伯君臣的成果,而是託名於黃帝,這一點也毫無疑問。但我們查黃帝的功績時,還有人把《黃帝內經》也作為黃帝的功績之一,吃驚不?顧頡剛說中國人也沒有嚴肅的史學觀念,乍一聽不忿,其實他說的正是諸如此類的問題!

為什麼會託名於黃帝?這也是一個挺複雜的學術問題。

學術界一般認為《內經》是黃老學派的代表作,加上根據出土文物整理的《黃帝四經》,《管子》等,這些可謂是存世的黃老學派的代表著作。而黃老學派就是道家的一個分支,它的主要觀念都來自《老子》,而它的興起卻是與當時齊國的“稷下學宮”有密切關係的。黃老道家之所以抬出黃帝作為精神領袖,據學者考證,這與田氏代齊後的政治需要有關,田氏是黃帝的後裔,“稷下學宮”的先生們吃人家的嘴短,替人家的祖先戴些光環,美言幾句,也是人之常情。何況中國從來就沒有脫離政治的學術,而黃老道家恰好也是被人稱為“君人南面之術”。

一、《內經》的“內經”是什麼?

我們經常說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結晶,受中國哲學影響至深,那麼中國文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影響了中醫?這個看似多餘的問題其實至關重要,也是令筆者思考研究了好多年,至今仍在探索的一個問題。

筆者在學醫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的特別關注了這個問題,也愛好這個問題的思考。因為對當前的學術界來說,《內經》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已是定論,但對於其產生的具體年代,仍有較大的爭議,主流教材都把其產生的年代定在先秦時期,有人甚至認為更早,也有折中者認為大部分在先秦時期,少部分在西漢。

那麼究竟產生在什麼時代呢?當然,斷定它的確切年代是不容易的,但大概年代還是可以斷定的,筆者認為《內經》的主要篇章正是產生在西漢中期以後,《靈樞》中有的篇章甚至是東漢時期的作品,《內經》的主要篇章不可能產生於先秦時期。

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呢?依據就在那些說《內經》產生在先秦時期的各個專家們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即《內經》中的各種基本概念如精氣神、陰陽、五行、病機觀、疾病觀等最基本的概念大多來自於中國哲學。

而哲學思潮在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基本概念,如對“心性”的研究興盛於戰國中期孟子莊子的時代,我們既然不能從《內經》本身研究其生成年代,那就換個思路,研究它的基本概念出現的年代,不也是一條路嗎?研究了這些基本概念的年代,就可以大致推測《內經》出現的時代,因為《內經》只能在基本概念已經普遍流行後,才可能被採用入醫學領域。

而前代中醫研究者因為對中國哲學知識的貧乏或者是因為唯物主義哲學等政治因素對學術的干擾,他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中醫基本概念的產生年代,而是近於憑空猜測《內經》的產生年代了,當然,這也有一種在現代醫學強大壓力下的自卑心理作祟,自認為不如西醫,所以就把自己的老祖宗說的越早,自己就越覺得光榮。

但今天的我們,為中醫自豪,為中醫驕傲,即便是晚在西漢,一點也不耽誤《內經》的偉大,再者當代的學術環境大大開放了。而且據當代學者根據出土文物等做的最新研究可以知道,中國哲學中一些重要概念及相關書籍的大致年代先後順序,這對我們的研究至關重要。

譬如“精氣”的概念,在哲學上是戰國中後期稷下道家的特產,在此之前是沒有此說,在更晚的《繫辭》中又有所發揮。而《內經》中的精氣學說已是相當完善,據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內經》的有關精氣學說的篇章不可能早於稷下道家,更不會早於《繫辭》。因為一種哲學從提出理念,到影響到具體學科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正如後世理學家產生在北宋,而中醫受此影響產生滋陰學派及命門學說等是在金元以後一樣。其它的證據還有很多,另有專篇論述,此處不談。

但斷定《內經》的大概年代只不過是我研究中國哲學對中醫的影響的一個副產品。研究哲學是為了給具體學科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指導。

那麼研究中醫產生的理論基礎究竟有什麼益處呢?有人會說“哲學無用”,哲學並不能為我們提供具體的知識,因而不能為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任何具體的幫助,也不能幫我們獲得實際的利益。就中醫人來說也可以說我不懂哲學,只要會用方子照樣能治病。是的,他可以,但他未必明白他還是在運用哲學,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哲學的作用就是無用之大用。

哲學無用論錯誤的根源就是因為他們混淆了哲學與科學的功能,為人提供對象的具體知識是科學的功能。但哲學的作用卻是指導人的一切活動,包括自然科學的研究。因為它透過物質的表象來思考總體屬性和規律,儘管這種屬性是潛在的,但卻可以具體影響你的思維和行動。

就中醫來說,一個臨床醫生會用古人傳下來的方子治病也差不多了,但學有餘力的話,能不能思考一下更深層次的問題呢?就像我們說《內經》產生在漢代,但這並不是否認中醫有很多治病的方子和方法可能會來源於很早的時代,因為《內經》是在把中醫的具體操作內容理論化,而技術性的東西往往是先行的。但這些無系統的技術方法被《內經》用哲學的思維加以整理闡釋,也就形成了一門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這樣中醫才能流傳至今,要不然也會和其它民族如埃及、巴比倫、希臘等的醫學一樣早歸於消亡,你說哲學重要嗎?

面對中醫的基礎理論,我們要不要徹頭徹尾的知道它的源頭?先賢們是如何看待人體的?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看待?他們為什麼會選擇這些方法治病?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嗎?

這些疑惑,僅靠看《內經》是不夠的,《內經》只是把鴛鴦繡了出來而沒有告訴你繡鴛鴦的針法,我們最好是知道《內經》所依據的思維又是什麼?是誰的思想影響了《內經》的作者們,讓他們如此來看待人體、分析疾病、處方用藥,只有這樣,你的用方才能和千載而上的古人接上軌,你才不會覺得自己的東西似是而非,你才會明白你的每一次運用承載了先賢們多少的困惑和辯論、思考和總結。

真正清楚了中醫的哲學來源,你會為自己的祖先感動驕傲,你會對先人們選擇這樣的醫療模式頂禮膜拜,你會發現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只能形成這樣的醫學,而且這種醫學是如此的自成體系,即使在今天所謂的西方醫學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你也不會覺得自己的醫學落後,甚至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先賢們創制的醫學還是可以傲視醫界,甚至說句不客氣的話,現代醫學的思想水平離中醫還有很遠。

搞清楚中醫的思想源頭,你就可以思接千載,就會堅定地站在自己的醫學領地上,堅信自己的醫學,你的思想裡灌注了古聖先賢的精神動力,也激活了你思想基因裡被“封印”了的思維方法,你會徹底明白中醫學不是落後,而是太早熟了,你會對中醫信心百倍。這就是哲學會帶給你的影響,還有什麼比生起信心更重要的呢?

相反,如果不清楚中醫的哲學來源,你不可能高屋建瓴的看待問題,就如同沒有人生觀的人面對紛繁複雜的世間只能隨波逐流一樣,這樣的中醫也會在萬千具體問題上歧路百出,無所適從,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大變局下,百家爭鳴,各執一詞,補瀉寒熱,各個不同,你怎麼去選擇識別?這是需要慧眼的,前一陣還有一位記錄中醫者,用八年的時間不停的採訪記錄中醫,但最後的結論卻是對中醫的無限失望。為什麼他會這樣?根本原因怕是他缺少這種慧眼去分析判斷中醫的種種現象與問題,如果肯聽一句勸告:何不靜下心來,跳出中醫的圈子來看看中醫呢!

二、道家思想是中國醫學的基礎

中醫的體系內充滿著哲學的觀念,這毫無疑問,甚至可以說中醫就是哲學。哲學可分為自然哲學(存在論、規律論)、認識哲學(認識論、知識學、美學)、社會哲學(倫理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經濟哲學)、人生哲學等,但它們之間又沒有絕對的界限,一個成熟的思想家在這各個領域一定是一以貫之的。

由於中醫研究的是人體和自然界的關係,毫無疑問它受自然哲學的影響比較深,但這種觀念在中國哲學中也是一以貫之的,從天道到人事是融合為一的。那麼中國的哲學或者說自然哲學是從哪裡來呢?這也是定論,從道家學說來的,所以中醫與道家有著天然的密切的關係。

道家哲學不只是老子和莊子,在此之後還有稷下道家的黃老學派,當今學者一般把老學、莊學和黃老學派稱為道家的三大流派,記住一點,我們談的是道家。而不是東漢以後的道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國哲學的最高範疇,那麼只有一個——道,這個道正是道家的特產,其它諸子百家也得這麼說,老子創立了這個最高範疇。

而且從戰國中後期稷下學宮建立後到西漢獨尊儒術之前,這幾百年時間都是黃老道家之學佔主流的時代,這個時代正是中國哲學基本定型的時代,所以中國哲學的血液裡充滿了道家的精神。

道家的發展也有三大演變,從老子的君人南面之術到莊子的關注個人心靈的逍遙,再到黃老道家的“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在宋明理學匯通儒釋道三家之前,黃老之學本身也是在匯通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直到《易傳》確立中國哲學的基本範疇,《呂氏春秋》、《淮南子》這樣的黃老道家集成之作出現,這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熟知的百家人物,特別是道家的人物,都對這個哲學的建立貢獻過自己的力量。

有人可能會認為《周易》是中國哲學的源頭,這話不假,但前提是《周易》本身就分“經”和“傳”兩部分,期間有七八百年的距離,《易經》並不是《易傳》,而《易傳》才是中國哲學的彙總集成。前人所謂的孔子作“十翼”的說法已為當代學者多方考證所否定,《易傳》的主要思想就是來源於道家。

哲學哪是什麼大聖人一拍腦門就想出來的,它是一代又一代人消磨了層層心血,反覆思考、辯論、總結、提高,終於成為一種被最廣泛接受的學說,古人沒有什麼個體概念,是把自己看成與天地一體的,一個學派的所有思想結晶都歸於一個人名下,而這個學派又往往要“高遠其所從來”,如道家託名黃帝,儒家必提堯舜,都是一種對先人的“肯定之肯定”的繼承發揚,弟子都是肯定併發揚老師學說。這一點也大不同於西方哲學的“否定之否定”,弟子往往是否定老師的學說。

知道這個就知道《內經》跟黃帝和岐伯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過託名之作,與中醫關係最大的是道家人物,特別是老莊,老莊才是中醫的祖師爺,但他們功成名遂身退,神龍見首不見尾了,神人身上的塵垢秕糠,反而用來陶鑄堯舜,浮名就留給世間的帝王們來享用吧。

三、道家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中醫

道家對中國哲學的主要影響在中醫中處處都是,本書擬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以探討。

01

道家的宇宙論,從無到有的宇宙創生說,對《繫辭》的道論和太極說產生了重要影響。道家“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維方法,用天人合一的視角,把形而下的物質世界和形而上的道的世界連通起來,人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人的生命也是由無形的精神和有形的形體共同構成的,而且兩者相互關聯,密不可分。《內經》中闡述人體的文章必然把人體和天地四時結合起來,原因正在於此。

02

天地陰陽為萬物之母的觀點來自道家,至《彖傳》明確提出“天地感而萬物化生”,這個思想直接影響了《內經》的法天則地、陰陽為綱的人體生命觀。

03

道家所提出的精氣神不但成為哲學的主要命題,而且完全被醫家借來構建人體生理病理,形成了完善的醫學體系。

04

道家的氣化流行觀認為萬物都是由一氣而來,變化流通不息,終而復始。這樣的觀念深深影響了《內經》,醫學中的六十甲子的運氣學說、十二經絡的如環無端、陰陽的極則反覆、五行的循環往復都是這種觀念的產物。

05

道家重視趨時、變化,認為“無時而不移”、“與時消息”、“應時而變”,這些觀念對中醫的根據季節養生、治病、處方、用藥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傷寒雜病論》的“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論治也可以說是對時的重視。

06

稷下道家的《黃帝四經》、《管子》、《文子》中崇尚陽氣,《文子·上德》篇言“陽滅陰,萬物肥,陰滅陽,萬物衰。故王公尚陽道則萬物昌,尚陰道則天下亡”,這種思想在《內經》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07

道家對“知幾”的論述,也直接影響了《內經》的“病機”等概念的產生。

接下來的篇章就是以此為綱,對這些具體問題逐項展開討論,以期讀者能明瞭中醫學的大框架。

· 本文為道濟軒中醫老師原創,首發於中醫家。歡迎喜愛傳統文化和傳統醫學的讀者交流、分享,也希望大家尊重知識和勞動,轉載請註明出處。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