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明赵士桢发明的掣电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燧发枪吗?

西湖边的耕田人


首先,掣电铳是火绳枪,不是燧发枪,不要看百度百科说的天花烂坠的,这个东西在赵士桢的《神器谱》的记载上来看怎么都是火绳枪,而且书中绘图里面掣电铳的扳机龙头,很明显是钳火绳的,而不是夹火石的。

掣电铳的优势在于结合了鲁密铳的远距离射击和佛郎机的快速发射频率,一把掣电铳长6尺,重6斤,配有5个子铳,每个子铳都插有一个引信,这样一来就省去了铳床上的药池。溜筒上配有准星和照门。子铳长6寸,重10钱,开有火门,能装2.4钱的火药和两钱重的弹丸。装入子铳后,母铳上有一个铜盘可以盖住子铳,防止烟气泄露熏灼射手的眼睛。

可以说,掣电铳的原理已经涉及到后装步枪的理念,的确是很先进,但是和同时期的一些欧洲火绳枪比,还算不上有多么优秀。其实早在16世纪末,欧洲人就已经率先尝试过后装火绳枪的制作,但要么就是气密性无法保证,要么就是保证了气密性但是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在没有蒸汽机器生产的条件下单靠人力那成本简直高的离谱。所以说,理念先进不代表就实用。

再者说了,掣电铳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实物,估计是赵士桢自己都觉得不好做。总之现在是没有明军有装备这种火器的记录,倒是更大一号的鹰扬铳,还在蓟州和辽东有过使用记录,其威力不亚于小型大将军炮。


火器工坊


赵士桢的掣电铳,还是火绳枪!并不是燧发枪。中国最早的燧发枪是赵士桢之后的1635年明朝火器专家毕懋康参照西式燧发枪改装的而成的。

什么是火绳枪

火绳枪是使用火绳来点燃枪膛的火药从推进弹丸发射的滑膛枪。


什么是燧发枪

燧发枪是利用金属片与燧石互相撞击点燃枪膛火药击发弹丸的自发枪。

火绳枪与燧发枪的区别

火绳枪需点燃连接枪膛火药的火绳,火绳燃烧时端枪瞄准等待燃烧的火绳点燃枪膛的火药才能击发弹丸,很浪费时间,而且火绳枪还受天气的影响,风大了难以点燃火绳,下雨了不但点不着火而且很容易潮湿火药。

相比之下,燧发枪就很具优越性,士兵不用携带点燃火药的火具,端枪瞄准后随时可击发,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还提高了射击的准确度,而且还不受天气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在和明军的战争中,从明朝工匠那里学会了制造火绳枪的技术,遂大量生产和装备火绳枪,火绳枪成了清军火器营的主力火枪。


野钓鱼倌


这问题问得好。

实际上火枪确实是中国明朝赵士桢发明的。不好意思,再纠正一下,燧发枪……换句话说,燧发枪已经基本算现代枪械的雏形了。如果当年再加以发展,估计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将会在明朝出现。

根据史实,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后,无意之中抄拣内务府,结果发现了一道关于建议发展火器部队的奏折,当时把努尔哈赤吓坏了。直接命令把这道疏彻底销毁了。

其实这道疏表达的意见很简单,就是向明朝皇帝奏明今后的战争肯定是以火器为主,训练一名使用刀剑的士兵需要半年左右,但训练一名使用火枪的士兵最多半个月,所以建议皇帝大力支持发展火器部队。

据说努尔哈赤当时看到这道疏后,吓得面如土色,连称侥幸,如明皇帝真接受了这个建议,估计再多的八旗兵也无用。

中国古人其实是很有创造力的。明朝无疑是使用火器的先驱者。但实话说,明皇帝确实错过了领先一步的机会,仍然停留在刀剑阶段。

我分析了一下,估计皇帝担心这种高效的新式武器大量列装部队,今后反叛就更不容易平息了,所以把这一划时代的科技束之高阁,也不是说明皇真的昏聩到这种地步。

燧发枪,主要是划时代的将前膛装填革新到后膛装填,大大提高了装弹效率,也减少了装弹步骤,由于不需要再用通条压紧弹药,大大提高了士兵的战场生存率。

所以有时候看历史,真心觉得憋屈,要是当年的皇帝们英明一点,估计征服世界的就是天朝了,真是煮熟的鸭子都飞了


善良之子86


掣电铳和燧发枪是两个概念,不能相提并论,赵士桢的掣电铳比燧发枪更有科技含量,更先进。赵士桢在鸿胪寺经常接待外国使节,接触到国外火器。他认为土耳其进贡的鲁密铳鲁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火燃。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床尾有钢刀,敌人逼近可作斩马刀用。放时,前捉托手,后掖床尾,只捏发机,没瞄准时手不能动,准星和眼睛对准稍远处,初发烟起不致熏目,但重达七八斤,长约六七尺。

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由炮管、炮腹、子炮组成,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但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大,容易造成火药气体泄漏。

于是赵士桢综合鲁密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制造出了掣电铳,又名火绳枪,长 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子铳6个,去掉了鲁密铳的药池,改在子铳上插入药捻,击锤上夹燧石,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摩擦发火。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随时都可发射。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据史料载射手每分钟可发射2--3发子弹,射程大约100--200 米。火绳枪是现代步枪的原型,人类的战争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从冷兵器时代步入到热兵器时代。

赵士桢是明末杰出的火器研制者,1602年赵士桢改进的迅雷铳可连发18弹,他发明的火器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神器谱或问》《防虏车铳议》等,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给予高度评价。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这种武器是比马克沁机关枪还要先进,这种火器的功能类似于星球大战中的激光枪,一般只要十把就能称霸银河系,至于称霸地球只需要两把。但是这种火器没能大规模装备明军,责任完全在清朝皇帝身上,他们阻止百年前的明军装备这种先进的武器,可恨啊,可恨,真是太可恨了!!!!!


哀公问宰我


再先进的技术有什么用,还不是被李自成农民军打得国破家亡,关键还是要看用技术的人行不行,


游龙叫兽


有两位大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看了看我比专业,所以我不准备讲数据。

说点我的看法吧。

这具火铳从技术性来讲,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单兵手持火器,如果实战效果达到了设计者的纸面数据的话,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铳了。

后装弹,仿制佛郎机炮的子母结构,预先装填好子药在一个铁管里,射击时只需更换子药管,可以做到快速射击。问题是手工打造的零件之间的气密性问题。

簧轮击发,也就是燧发枪的击发装置,与火绳枪比起来可以不惧风雨,还是那个问题,手工打造的零件质量参差不齐,零件所用的材料性能也是千差万别,导致击发装置时灵时不灵。

这掣电铳可以说非常先进了,如果没有满清和闯军,明代军事说不定真的会进入近代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