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明趙士楨發明的掣電銃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燧發槍嗎?

西湖邊的耕田人


首先,掣電銃是火繩槍,不是燧發槍,不要看百度百科說的天花爛墜的,這個東西在趙士楨的《神器譜》的記載上來看怎麼都是火繩槍,而且書中繪圖裡面掣電銃的扳機龍頭,很明顯是鉗火繩的,而不是夾火石的。

掣電銃的優勢在於結合了魯密銃的遠距離射擊和佛郎機的快速發射頻率,一把掣電銃長6尺,重6斤,配有5個子銃,每個子銃都插有一個引信,這樣一來就省去了銃床上的藥池。溜筒上配有準星和照門。子銃長6寸,重10錢,開有火門,能裝2.4錢的火藥和兩錢重的彈丸。裝入子銃後,母銃上有一個銅盤可以蓋住子銃,防止煙氣洩露燻灼射手的眼睛。

可以說,掣電銃的原理已經涉及到後裝步槍的理念,的確是很先進,但是和同時期的一些歐洲火繩槍比,還算不上有多麼優秀。其實早在16世紀末,歐洲人就已經率先嚐試過後裝火繩槍的製作,但要麼就是氣密性無法保證,要麼就是保證了氣密性但是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在沒有蒸汽機器生產的條件下單靠人力那成本簡直高的離譜。所以說,理念先進不代表就實用。

再者說了,掣電銃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發現實物,估計是趙士楨自己都覺得不好做。總之現在是沒有明軍有裝備這種火器的記錄,倒是更大一號的鷹揚銃,還在薊州和遼東有過使用記錄,其威力不亞於小型大將軍炮。


火器工坊


趙士楨的掣電銃,還是火繩槍!並不是燧發槍。中國最早的燧發槍是趙士楨之後的1635年明朝火器專家畢懋康參照西式燧發槍改裝的而成的。

什麼是火繩槍

火繩槍是使用火繩來點燃槍膛的火藥從推進彈丸發射的滑膛槍。


什麼是燧發槍

燧發槍是利用金屬片與燧石互相撞擊點燃槍膛火藥擊發彈丸的自發槍。

火繩槍與燧發槍的區別

火繩槍需點燃連接槍膛火藥的火繩,火繩燃燒時端槍瞄準等待燃燒的火繩點燃槍膛的火藥才能擊發彈丸,很浪費時間,而且火繩槍還受天氣的影響,風大了難以點燃火繩,下雨了不但點不著火而且很容易潮溼火藥。

相比之下,燧發槍就很具優越性,士兵不用攜帶點燃火藥的火具,端槍瞄準後隨時可擊發,節約了寶貴的時間而且還提高了射擊的準確度,而且還不受天氣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清軍在和明軍的戰爭中,從明朝工匠那裡學會了製造火繩槍的技術,遂大量生產和裝備火繩槍,火繩槍成了清軍火器營的主力火槍。


野釣魚倌


這問題問得好。

實際上火槍確實是中國明朝趙士楨發明的。不好意思,再糾正一下,燧發槍……換句話說,燧發槍已經基本算現代槍械的雛形了。如果當年再加以發展,估計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將會在明朝出現。

根據史實,努爾哈赤建立清朝後,無意之中抄揀內務府,結果發現了一道關於建議發展火器部隊的奏摺,當時把努爾哈赤嚇壞了。直接命令把這道疏徹底銷燬了。

其實這道疏表達的意見很簡單,就是嚮明朝皇帝奏明今後的戰爭肯定是以火器為主,訓練一名使用刀劍的士兵需要半年左右,但訓練一名使用火槍的士兵最多半個月,所以建議皇帝大力支持發展火器部隊。

據說努爾哈赤當時看到這道疏後,嚇得面如土色,連稱僥倖,如明皇帝真接受了這個建議,估計再多的八旗兵也無用。

中國古人其實是很有創造力的。明朝無疑是使用火器的先驅者。但實話說,明皇帝確實錯過了領先一步的機會,仍然停留在刀劍階段。

我分析了一下,估計皇帝擔心這種高效的新式武器大量列裝部隊,今後反叛就更不容易平息了,所以把這一劃時代的科技束之高閣,也不是說明皇真的昏聵到這種地步。

燧發槍,主要是劃時代的將前膛裝填革新到後膛裝填,大大提高了裝彈效率,也減少了裝彈步驟,由於不需要再用通條壓緊彈藥,大大提高了士兵的戰場生存率。

所以有時候看歷史,真心覺得憋屈,要是當年的皇帝們英明一點,估計征服世界的就是天朝了,真是煮熟的鴨子都飛了


善良之子86


掣電銃和燧發槍是兩個概念,不能相提並論,趙士楨的掣電銃比燧發槍更有科技含量,更先進。趙士楨在鴻臚寺經常接待外國使節,接觸到國外火器。他認為土耳其進貢的魯密銃魯發射的機關在床裡,捏一下火燃。前捉託手,後掖床尾。床尾有鋼刀,敵人逼近可作斬馬刀用。放時,前捉託手,後掖床尾,只捏發機,沒瞄準時手不能動,準星和眼睛對準稍遠處,初發煙起不致燻目,但重達七八斤,長約六七尺。

葡萄牙的佛郎機大炮由炮管、炮腹、子炮組成,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能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但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大,容易造成火藥氣體洩漏。

於是趙士楨綜合魯密銃和佛郎機的優點,製造出了掣電銃,又名火繩槍,長 6尺,重5斤,採用後裝子銃,子銃6個,去掉了魯密銃的藥池,改在子銃上插入藥捻,擊錘上夾燧石,扣板機龍頭下壓,因彈簧的作用與燧石摩擦發火。不但克服了風雨對射擊造成的困難,而且不須用手按龍頭,射擊精度更為準確,隨時都可發射。子銃預先裝填好,輪流裝入槍管發射。據史料載射手每分鐘可發射2--3發子彈,射程大約100--200 米。火繩槍是現代步槍的原型,人類的戰爭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從冷兵器時代步入到熱兵器時代。

趙士楨是明末傑出的火器研製者,1602年趙士楨改進的迅雷銃可連發18彈,他發明的火器在當時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他在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神器譜》《神器雜說》《神器譜或問》《防虜車銃議》等,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給予高度評價。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這種武器是比馬克沁機關槍還要先進,這種火器的功能類似於星球大戰中的激光槍,一般只要十把就能稱霸銀河系,至於稱霸地球只需要兩把。但是這種火器沒能大規模裝備明軍,責任完全在清朝皇帝身上,他們阻止百年前的明軍裝備這種先進的武器,可恨啊,可恨,真是太可恨了!!!!!


哀公問宰我


再先進的技術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李自成農民軍打得國破家亡,關鍵還是要看用技術的人行不行,


游龍叫獸


有兩位大神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我看了看我比專業,所以我不準備講數據。

說點我的看法吧。

這具火銃從技術性來講,是當時比較先進的單兵手持火器,如果實戰效果達到了設計者的紙面數據的話,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銃了。

後裝彈,仿製佛郎機炮的子母結構,預先裝填好子藥在一個鐵管裡,射擊時只需更換子藥管,可以做到快速射擊。問題是手工打造的零件之間的氣密性問題。

簧輪擊發,也就是燧發槍的擊發裝置,與火繩槍比起來可以不懼風雨,還是那個問題,手工打造的零件質量參差不齊,零件所用的材料性能也是千差萬別,導致擊發裝置時靈時不靈。

這掣電銃可以說非常先進了,如果沒有滿清和闖軍,明代軍事說不定真的會進入近代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