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媒體“走基層”活動走進華廈眼科醫院集團

□ 萊 文

8月25日,由中國行業報協會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組織的媒體走基層活動,走進廈門華廈眼科醫院集團總部。由22家中央及行業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參觀走訪了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五緣灣新院區,真切感受到了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始終堅守“不論富貴貧窮,都要服務好每個病人,讓每個人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的企業使命。

華廈眼科集團董事長蘇慶燦說:“讓更多人擁有眼健康,是我們不變的初心。這些年來,我們秉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始終倡導集團‘誠信守法’、員工‘愛崗敬業’,致力實現病人滿意、員工滿意、同行認同、社會認同、政府放心的多贏目標。”有優秀的企業內部文化,才會孕育出優秀的企業人才。華廈眼科的發展,離不開一支大醫精誠、甘於奉獻的醫療隊伍。多少個節假日,甚至除夕夜,當別人在享受天倫之樂時,他們依然堅守在臨床一線。像“眼外傷急救隊”,一年365天,全天24小時隨時待命;小兒眼科,同樣全年無假日;還有吳國基業務院長,曾一邊綁著繃帶,一邊堅持給患者看病。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蘇慶燦是廈門公立醫院改制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03年8月,經廈門市政府批准,廈門眼科中心面向國內外公開進行改制招標,蘇慶燦積極參與投標,最終成功入主廈門眼科中心。面對國內外巨大的醫療服務差距,他認為,社會辦醫可以通過競爭促進服務,用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設備,一定能為群眾提供好的診療服務,成為公立醫院的有效補充,中國的醫療改制也可以做的很好。

在當時“一切以醫生為中心”的大趨勢下,他克服重重阻力,把醫生的診室改小來擴大候診區,設立福建省首家醫院客服中心,實行24小時熱線諮詢,同時進行病人滿意度調查、把服務由院內延伸到院外……儘管改革過程是艱辛的,但在堅守下,改革獲得成功,廈門眼科中心逐步從一家區屬二級醫院發展成為國家三甲醫院、廈門大學附屬醫院,從一家單體醫院發展成為擁有53家醫院的大型眼科醫療集團,發展速度和成績令人矚目。

據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副總裁張昊志介紹,華廈眼科十分重視人才培訓和科教體系的建設,他們通過不斷完善的規範化、標準化臨床培訓管理,提高臨床醫務人員的診療業務水平;利用特設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教學平臺,進行顯微手術技能培訓。據介紹,培訓中心使用與人眼結構相似的豬眼為假體,可以滿足學員對眼前段和後段包括角膜眼表手術技術、白內障手術技術、玻切手術在內的眼科顯微手術訓練需求,讓年輕醫師積累更多的手術實操經驗。同時,針對邊遠山區診療條件不足問題,專門安排眼科專家送業務下鄉,在山區當地進行診療服務和培訓。由華廈眼科發起的“中國眼科醫師明日之星計劃”已覆蓋全國19個省市,安排52名醫師學員進入培訓基地,並完成了專業學習,截至目前,這52名學員累計完成總手術量超過20000眼。

多年來,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始終熱心公益事業,成立公益基金,累計為患者減免金額達2億多元。華廈眼科醫院集團副總裁、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執行院長李曉峰從“公益基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公益實踐”到“醫療精準扶貧防盲治盲”三個層面詳細介紹了華廈眼科在履行社會責任、踐行慈善公益的發展情況。他們每月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為來自全國各地、城市和農村的貧困患者進行義務診療。義診足跡遍及全國,包括西藏、寧夏等邊遠地區。曾受中國駐外使館邀請,先後8次前往緬甸、尼泊爾、柬埔寨、斯里蘭卡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慈善光明行,為國際光明事業貢獻力量。2014年9月,華廈眼科光明行醫療隊全體成員在斯里蘭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隨後11月,中方將斯里蘭卡贈送的國禮——10枚眼角膜,轉贈集團本部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這份珍貴的“國禮”最終讓12名角膜病患者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

本次採訪活動是為落實中宣部、中國記協部署的“開展綠色發展、綠色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道活動”而實施的具體行動,活動期間還舉辦了“踐行公益·愛心有我”主題座談會。中國行業報協會以“走基層”系列活動為契機,著力提升正確引導輿論、回應社會關切、服務百姓生活的能力,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職責。

《中國國門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