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兰州“小西湖”

兰州“小西湖”

今日雨丝细腻,温婉,但不优柔。尽管西北少雨,大一点的雨似乎更能解西北之渴,但今天这样的细雨,最宜人宜物宜心。来到兰州小西湖公园,看着飘飘雨丝洒下,让我想起远在杭州的西湖美景。人们常说:“杭州西湖是人间仙境,风景迷人。”但在这“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西北边城兰州,也有一处西湖美景,即左宗堂同乡杨昌浚修建的小西湖。

清光绪七年(1881年),杨昌浚撰写“小西湖记”,以隶书形式写就,刻成碑,立于兰州小西湖龙王庙,现存兰州碑林。碑通高226厘米,宽86厘米,厚14厘米,圆首,镌两螭龙腾飞于海涛祥云之间,拱护篆额“小西湖碑记”。碑文凡19行,满行36字。碑下部稍有剥落。

此碑记述杨昌浚重修莲花池,命名为小西湖的经过。

杨昌濬(1825年—1897年),字石泉,号镜涵,别号壶天老人,晚清军事将领,湘乡县神童乡丰乐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西阳镇)人。咸丰十年(1860年),左宗棠帮办两江军务的时候招揽杨昌濬复出,任知县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储运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等职。任浙江巡抚七年,亦曾因杨乃武、小白菜(葛品连夫妇)的著名冤案被革职,又因措置失当革职留任,旋开缺回籍。光绪四年(1878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杨昌濬在帮办军务中再次崛起。先后担任甘肃布政使、署理陕甘总督、漕运总督、闽浙总督兼福建巡抚、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官至太子太保。

小西湖在兰州城西三里处,元代为莲荡池。明肃王聚神泉水为湖,辟为园林,明末毁。清康熙、乾隆时,陕甘总督刘斗、吴达善重修。同治间毁于兵燹。光绪四年(1878年),杨昌浚在莲花池边辟桑园二处,劝导民众植桑。光绪六年兼护理陕甘总督令修复社稷坛,竣工时与甘肃按察使魏光焘(午庄)视察,看到莲花池淤塞,荒秽不堪,即命兵丁浚池,筑堤、植柳、种荷,布置亭台楼阁,成为一郡胜迹。杨昌浚曾任浙江巡抚,来陇上思念杭州西湖美景,因命莲花池为小西湖。

据史料所载,从明、清两朝代至民国初年间,曾由官府投银修建的古兰州小西湖,其景致在当时曾是“水深鱼识游而乐,春去花留过后香”的上好地方,属兰州盛名的八景之一。古志上记载小西湖盛夏之际“花木畅盛、鱼鳖充盈,供其游憩赏玩”。

兰州“小西湖”

小西湖里的不少建筑,将北方与南方的建筑特点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北方的豪放大气,又兼备南方的精致秀雅,既有北国的简洁明朗,又有南国的曲意含蓄。

兰州小西湖不仅景色宜人,其久远的文墨匾额也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映入眼帘的当属悬于入门牌楼上的“小西湖”三个醒目大字,这是当时的陕甘总督杨昌浚用颜体正楷挥毫题写的,显示着这位来自南方的高官,对自己浙江故土美丽西湖的深情怀恋。另外他还题写了“山明出云作霖雨,楼台倒影入池塘”和“寻似冷泉正蓬判事余间红藕花中吹笛生,地饶水石最爱携樽独往乳鸠声里濯缨来”的楹联。此后多人纷纷应合,园内的楹联、牌匾、碑刻及有关的诗赞、礼记、志书等文墨展露的含意,多以杭州风光比照,着意提高这个北方“小西湖”的形象品位和人文气息,如“数行杨柳、十里烟波,载酒寻诗、不减苏堤韵事,北塔抽簪,南屏拥翠,浓妆淡抹,依然西子风流”,“印来明月三潭,青霭冥冥此地上通星宿海、傍看大河九曲、黄水滚滚出门如见浙江潮”。

兰州“小西湖”

陇上名人刘尔的“每从杨柳阴中放浆游、偶趁清风来世外,安得获芦深处移家小住不须流水到人间”等力作,每联都是一番赞美与夸张之词。再细看明末肃王朱识的七言诗,“河堤雨过拥新沙,夏序清和景物赊;野岸垂柳犹落絮,池塘蝌蚪半成蛙;沧浪白石宜渔父,绿树青旗有酒家;断续水风吹玳席,棹歌声里日初斜”。晚清进士王写出的“群鸥尽在漩涡中,卓立鹭鸶不同;柳岸渔人闲指点,看随波浪若乘风”,及五言诗“柳堤秋向晚,孤雁入寒云;高树参山色,微风起水纹;鸥盟谁可结?蛙鼓寂无声;曾作西湖主,荒祠念旧勋”。还有他人另作“春风桃花艳,芦苇苍翠深;别出幽静地,和风入禅门”,“北风冰湖坚如铁,龙王庙前孤行人;远望高峰耀银色,踏雪一路留双痕”等等不少抒发心境的古体诗,加上“古柏参天、阴雨如伞,沉郁宁静……”的散文章句,让人读后觉得,眼前似出现一幅“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夕阳无限,彩云缥缈”的人间佳境,将心绪引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情景。

兰州“小西湖”

兰州“小西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