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喬布斯大學上一半就退了,在自家車庫研究出了APPLE I,他從哪裡來的專業知識呢?

燕派獵魔人希裡雅


蘋果公司不是喬布斯一個人的公司,它是有聯合創始人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同名,都叫斯蒂夫)就是蘋果的聯合創始人,Apple I和後來的Apple II,都是沃茲尼亞克發明的。

喬布斯愛好藝術,對電腦的瞭解和興趣僅限於能用它做什麼,能賺到多少錢,換句話說,他的天賦和專長在銷售,對晶體管、電路和代碼等了解不多。

現在,喬布斯幾乎就是蘋果公司的化身,實際上,在創業早期,沃茲尼亞克的作用舉足輕重,沒有他就沒有Apple I和Apple II,也就沒有蘋果公司。

沃茲尼亞之所以早早淡出公眾視野,主要和他的個性有關。他這人長得矮矮胖胖,還有點兒駝背,不愛出風頭,和英俊瀟灑的喬布斯站在一起,是不折不扣的背景牆。

喬布斯回顧蘋果公司剛創辦時放映的幻燈片,圖中戴眼鏡者為沃茲尼亞克。沃茲尼亞克熱愛電子技術,如果把晶體管和美麗的姑娘放在一起,他一定會選擇晶體管。由於有點兒社交障礙,Apple I在展會上展出時,沃茲尼亞克甚至沒有勇氣站到電腦前介紹功能。


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就像硬幣的正反面:

  • 喬布斯喜歡虛張聲勢,沃茲(沃茲尼亞克的暱稱)則很害羞,有點兒社交障礙;

  • 喬布斯有時像惡魔附身,對人刻薄,沃茲則老實善良,像天使的孩子,對人真誠;

  • 喬布斯是銷售天才,對技術瞭解不深,沃茲則很有電子設計天賦,但不善於和人打交道;

蘋果公司創立時,沃茲和喬布斯的股份相同,都為45%(另外10%的股份由另一個聯合創始人持有)。

對待朋友上的巨大反差也可以一窺兩人性格的差異。

1980年12月底,蘋果公司的估值達到17.9億美元,300個人因此變成百萬富翁,但丹尼爾.科特基卻是個另外。科特基是喬布斯的摯友,兩人一起上大學,一起去印度朝聖,一起在團結農場共度苦悶時光。而且喬布斯在車庫創業時,科特基就在為蘋果公司工作,但一直到IPO(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前夕,他也沒有得到一份股票期權。

科特基找喬布斯討說法,被斷然拒絕;許多員工也勸說喬布斯給科特基股票期權,喬布斯依然拒絕。

喬布斯(左),約翰.斯卡利(中),沃茲尼亞克(右)


相反,沃茲則在IPO前夕,將自己期權中的2000以極低的價格賣給了40名中層員工,這些人因此賺到了足夠買一套房子的錢。後來,沃茲不忍科特基等員工受到不公正待遇,又把自己的部分股份贈送給了他們。

1985年初,沃茲在感覺自己對公司不再重要之後,平和地離開了公司。

可以說,在蘋果公司上市之前,沃茲一直是蘋果公司的技術骨幹,他在電子學方面的專業技能和喬布斯的商業天賦結合(正好彌補了喬布斯專業知識的短板),使得蘋果公司通過Apple II順利挖到第一桶金。


魔鐵的世界


一、先說幾點事實:

  • APPLE I不是在車庫裡研究出來的,而是在沃茲尼亞克工作的惠普公司格子間以及他的家裡。

  • 沃茲尼亞克與喬布斯是合夥人關係,他們倆共同創建了蘋果公司。

  • 用現在的話說,沃茲尼亞克更像個研發工程師,喬布斯更像個產品經理。

  • APPLE I獲得訂單後,是在喬布斯家的車庫裡組裝生產的。


二、好,現在來回答,喬布斯的專業知識來自哪裡:

我們必須明白一點:一個人具有哪些專業知識,與他上什麼學校、讀什麼專業沒有必然關係。這是結論,不展開解釋。

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是在20世紀70年代創立的蘋果公司。那會兒他倆也就20歲出頭。

20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尤其是西海岸,也就是硅谷所在的加州地區,流行嬉皮士文化,這是一種倡導叛逆、自由、反對等級制度的反主流文化,但是這些人又同時是科技的狂熱者,希望把科技作為工具,去建立一種尚不存在的理想世界。

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集嬉皮士信仰與計算機力量於一體的人。


必須要重點提及一下的是,喬布斯對於思想與科技融合的認知,啟蒙於Stewart Brand創立的雜誌《全球概覽》,這本雜誌的創刊詞放到今天來看都不過時,摘錄給大家:

一個關乎私密的個人力量的領域正在蓬勃發展--這樣的力量可以讓個人實現自己的教育,找到自己的靈感,塑造自己的環境,與任何感興趣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全球概覽》的宗旨就是尋找和推廣可以協助這一發展進程的工具。

有沒有感覺到?這段話套到微信、抖音、頭條、悟空上,也完美適用,但我們要知道,這本雜誌的創刊時間是1968年,那時候喬布斯還在上中學。

很多人對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所作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演講印象深刻,而“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這句話,其實是引用自《全球概覽》的停刊詞。

《全球概覽》的創立者Stewart Brand本人將喬布斯視為該雜誌致力於頌揚的那種混合文化的最完美化身。他說:

史蒂夫喬布斯就處在反主流文化與科技的交匯處,他看到了工具為人所用的本質。

可以說,這本雜誌的理念和裡面各種新奇的科技工具,對喬布斯的產品思想影響深遠。


而讓喬布斯與沃茲尼亞克最終做出APPLE I的直接靈感來源,是一本叫做《大眾機械師》的雜誌,那本雜誌在1975年1月出版的封面上印有一張個人計算機的圖片--阿爾泰,雖然是雛形,還需要二次開發和組裝,但是這對於敏感和聰明的人來說,足夠了。

沃茲尼亞克回去就開始搗鼓,設計出了完整的個人計算機結構圖,並開始自己焊接板子並編程讓計算機顯示圖像。喬布斯看到沃茲尼亞克的演示後,立刻加入,並添加了交互、磁盤存儲等很多重要的思想進去,此外喬布斯還想辦法幫助沃茲尼亞克找來了很多零件。 後面的產品化、商業化、公司化,都是喬布斯一手包辦的,因為沃茲尼亞克對這些事情沒有興趣,他只想當個基層工程師。


喬布斯傳裡有一句話,也能告訴我們喬布斯的專業知識都來自哪裡:

他早晨冥想,然後去斯坦福旁聽物理學課程,晚上在雅達利工作,並夢想著能創辦自己的事業。

你沒看錯,是物理學課程。喬布斯關於科技與思想的眼界,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行為煉成的。


所以,你真的熱愛一個東西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學到你想要的,任何知識。

這就是我對於“喬布斯大學上一半就退了,在自家車庫研究出了APPLE I,他從哪裡來的專業知識呢?”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於你有幫助。


在下秦公子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幼稚,一看就知道完全不瞭解蘋果的起家和喬布斯,反而還故作樣子!

其次喬布斯並不是擅長技術,背後的大牛是沃茲尼亞奇,一個極其低調的碼農,可以說是他成就了喬布斯

最後喬布斯只是幹了他作為一個產品和商人應該乾的事兒,即如何打造最舒適的產品,如何賺更多錢


震哥一直在


喬布斯專業是禪宗和哲學,他的死黨沃茲尼亞克才是電子學大神,此公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父親乃是洛克希德的導彈工程師,家學淵博,畢業後作了惠普的一個小工程師,如果說喬布斯是信息產業最有名的煽動家的話,那沃茲尼亞克則是當時最不顯眼的數字電路鬼才,特別擅長用盡量簡單的佈局設計出功能最複雜的電路板,正是因為如此,那個年代面對著如同電焊機一般的個人電腦,主機面板一排小紅燈閃爍都激動不已的電腦迷們,看見了一個匣子上面的小顯示屏閃著亮光的字符,簡直就是見到了上帝!


顫動的丹田


在裡德學院期間,為了貼補開銷的費用,喬布斯在學校裡找了份工作,給實驗室做電子設備維修師,教授們們發現,他似乎對電子產品的修理上癮,他不是簡單的維修,他往往把整個設備重修設計組裝後再送回來。喬布斯的電子知識讓教授們稱奇。哦,順便提一句,這是一個心理學的動物實驗室裡,得到這種評價不知道該報以何種表情。

他的創業夥伴沃茲尼亞克曾評價喬布斯“不是很精通電子學。”而喬布斯曾評價沃茲尼亞克是他認識的人中,唯一一位比他更懂電子的人。想了解更多關於喬布斯和蘋果的資訊,請關注 @銳智號


銳智號


喬布斯看到他的朋友自己手工搞了一臺臺式電腦,認為這個東西以後會非常流行,就和他的朋友合作,成立了蘋果公司,生產臺式電腦,很快就大賣,非常成功。從這段歷史看,當時他有一個很好的技術合夥人,他主要負責對外談判和商業運營,他有天才的眼光發現潛在的流行,並且真的做到引領流行更有後來的引領人類歷史。

非凡的夢想家,完美主義的追尋者——史蒂夫·喬布斯

http://tv.cctv.com/2012/12/15/VIDE1355516730997160.shtml


探索貓


專業能力很學歷不是直接的對等關係,只要有興趣和堅持,農民一樣可以是碼農,但不一定必須是大學生。


心靈極客


其實從45年美軍研發出“埃尼阿克”開始,計算機的時代就已經悄悄拉開序幕了,到了喬布斯研發出APPLE I時美國已經是大多數有知識的人都對計算機有所瞭解了,再加上對計算機技術的狂熱,喬布斯想多瞭解計算機知識並不需要自己去創造,他只需要在前人基礎上創新就行了。


裝機帝


喬布斯在硅谷長大,高中時就被HP創始人請到公司動手實踐,在硅谷的車庫文化中長大。當然他的特長是市場和營銷,這類能力課本幫助不大


若羌紅棗北緯39度


問題忽略了6502CPU的設計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