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華雄被斬之迷

華雄被斬之迷

關羽溫酒斬華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嬌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描述了身為馬弓手的關羽在汜水關揮刀斬華雄於馬下的事蹟。

華雄是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

東漢末年,皇綱失統,董卓專權,濫殺君臣百姓,致使天下大亂。公元190年,曹操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共十八路兵馬,推選袁紹為盟主,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戰事一開始,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都很恐慌,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袁術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飛身上馬去了。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人忐忑之間剛要派人前去探聽情況,只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關雲長已經提著華雄的頭扔到地上了。,而曹操斟給關羽的酒還是溫的。

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流傳後世,為世人津津樂道。

歷史上的華雄真的在汜水關被關羽所斬嗎? 其實這並不是歷史。據《三國志·吳志》記載,華雄是被孫堅在梁縣的陽人聚所斬。

東漢末年,董卓在洛陽上欺天子,下壓朝臣,黎民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有一次董卓帶兵到了登封,把正在趕廟會的群眾殺了很多,將人頭砍下裝在車子上拉回洛陽,說是剿賊有功。當時有十八個諸侯兵分三路來打洛陽、滅董卓。河陽太守王匡過黃河來攻,在孟津被打的大敗,袁紹、曹操也在滎陽、鞏縣一帶吃了敗仗,曹操還差點被俘虜;只剩下東南一路的袁術、孫堅聯軍。他們從南陽、魯山過來,駐紮在梁縣東邊的陽人聚。

董卓派大將胡軫來打孫堅,但他的士兵紀律鬆弛指揮不靈。胡軫在一次會議上說:“要想紀律好,非得殺個都督不行。”有一個武藝高強的騎兵都督叫呂布,聽了胡軫的話很不滿意,就想搗亂一番,使胡軫無功而返。

一天傍晚,行軍到了梁縣的廣成關,為了防止黃巾農民起義軍臨時設的八個關口之一,按計劃應該在廣成關吃飯休息,第二天在去陽人聚攻打孫堅。這時呂布找到胡軫說:“聽說陽人聚的賊兵跑了,是一座空城,我看咱們不吃晚飯、不要睡覺,連夜去把這座空城佔領,去的晚了恐怕就佔不成啦。”胡軫不知是計,連聲誇獎呂布出了一個好注意,隨即下令不休息、不吃飯連夜趕到陽人聚。到得陽人聚城下,往上一看,只見城頭燈火輝煌,人影晃動,就命令兵士們休息。這時呂布又大聲喊:“賊兵出來了,快跑啊!”士兵們聽見當官的這樣喊,只好丟盔撂甲,沒命地奔逃。跑了十幾裡,見沒人追趕,才又慢慢地回來。這時天已大亮,城內的孫堅以逸待勞,迅速開城門出擊。胡軫的士兵又累又餓,一夜沒睡,更是一肚子的氣,誰也無心打仗,四散奔逃,將官們也是一樣。有個都督叫華雄,本來勇敢異常,但因人困馬乏,措手不及,被孫堅一刀斬於馬下。隨後孫堅乘勝前進,不久便攻進了洛陽。

這才是真實的華雄被斬的情節。而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只不過是羅貫中根據小說情節的需要,在《三國演義》裡為突出關羽這個人物形象加工設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