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46 七律·长征 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yǔ宇)、骑田、萌渚(zhǔ煮)、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福建、江西出发,沿这四省边境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西进军。“腾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

乌蒙磅礴: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江,即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县之间的一段。江的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又称绞平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本句“水拍”原作“浪拍”。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时已改为“水拍”。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的果洛山。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水势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乐山县,入岷江。桥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形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十三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下旬到达泸定桥,当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的英雄战士在对岸敌人的炮火中攀缘着桥的铁索冲了过去,夺得此桥。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几十座山峰海拔超过四千五百米,山顶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47 念奴娇·昆仑 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原注:

前人(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的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歌女。

作法: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48 清平乐·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红旗:1957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1961年9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10月7日的《光明日报》。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49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10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50 四言诗·懦夫奋臂 193510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51 沁园春·雪 1936

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自注:

“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

注释:

作法: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156—前1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10月7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52 临江仙·赠丁玲 1936

12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咏水仙。此词牌有两种形式,这里用的是每阙首句为七个字的一种。另一种为六个字。

作法:大概因为同是湖南人,毛泽东在这首词里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保安:当时是陕北苏区首府,在陕西省西北部,现名志丹县。

出牢人:指丁玲。丁玲于1933年5月进狱,后被软禁在南京。1936年9月,在共产党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于11月12日到达保安。

毛瑟:德国毛瑟兄弟设计制造的枪,当时中国军队用得很多。

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丁玲的。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生于湖南常德,192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是三十年代著名左翼作家,1932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共。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即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十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

丁玲主动要求到前线去看看。1936年12月底,毛泽东通过军用电报把这首词拍给在前线的丁玲。来年2月,毛泽东亲自下令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将军”。丁玲于198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53 祭黄帝陵 193612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注释: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4月5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54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19373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 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55 四言诗·改江淹《别赋》 1939年6月1日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

  送君延安,快如之何!

56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19433

  外侮需人御,将军赴采薇。

  师堪机械化,勇夺虎罴归。

  浴血东瓜守,逐倭棠古回。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注释:

戴安澜:国民党200师师长,在缅甸抗击日军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8岁。

57 五言韵语·军队向前进 194510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58 五律·张冠军道中

19474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温尖难染,霜笼鸦不惊。

  戍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59 五律·喜闻捷报 19479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60 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7年秋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6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

不可沽名学霸王: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62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原诗:

《感事呈毛主席一首》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注释:

柳亚子:名弃疾,字安如,号亚子,江苏吴江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后来成为国民党左派。1958年病逝于北京。

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

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牢骚:1949年3月28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63 赞“密使1号” 19501月上旬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注释:

随着海峡两岸逐渐解密的资料,尤其是中共“密使一号”吴石将军的资料公开,毛主席的五言绝句诗公开于世。这是毛主席惟一的一首赞扬吾党吾军情报战线英雄的诗。

吴石(1894—1950),中共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为“密使1号”。吴石抵台后,就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6月10日,被叛徒出卖在台北从容就义。临刑前望着大陆方向说:“台湾大陆都是一家人。这是血脉民心。几十年后,我会回到故里的。”为了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1973年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由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64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10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柳亚子原词: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

于阗:汉朝西域国名,即今新疆于田县。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65

浣溪沙·和柳先生 195011

  颜斶齐王名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

  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

  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66 浪淘沙·北戴河 1954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

一切都过去了,一种新的美已经诞生。这就是本篇主旨。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林木葱茏、气候宜人的海滨胜地一边休养,一边工作。一天,海面狂风骤起,暴雨斜飞,怒浪排空,他突发去中流击水之想。身边的警卫人员以风浪太大为由,尽力劝阻,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地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他坚持下海,在滔天白浪中尽兴畅游了一个小时。上岸后到了寓所,他仍意犹未尽,以雄浑沉郁之情泼墨挥毫,一气呵成这首壮美与缅怀之诗。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67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10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城外鸡虫事克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周世钊原诗:

《七律 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

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注释:

1955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6月20日这一天,他在湘江游泳后,登上了岳麓山。陪同他的有他早年的同学和朋友、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第一师范院校校长的周世钊。后来,周世钊将自己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他几首诗词寄呈毛泽东。毛泽东于当年10月4日回信说:“读大作各首甚有兴趣,奉和一首,尚祈指教。”下文便录示了这首诗。细省书信中的语气,和诗似作于写信的当天或稍前。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68 七绝·五云山 1955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69 水调歌头·游泳 1956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水调歌头:词牌名,水调本为一曲子,歌头是曲子开头部分。

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1957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1956年6月1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6月3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4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毛主席诗词百首及手迹(续二)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