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春游去插秧,带着孩子清扫烈士墓碑: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天气好了,旅游旺季也到了。不少学校已经结束了一轮的春游,大多数是江南园林、湿地公园、名胜古迹之类的景区,而有个学校却不走寻常路,春游带着学生去插秧了!

没错,就是插秧!

今年的春游项目,广西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五年级350名师生是去体验插秧。孩子们踏进水田,将庄稼苗栽进土里,虽然插秧看着简单,但真正去做才会发现其中的辛苦。孩子们很快就手脚都是泥,甚至连脸上都有,采访中学生表示“才10分钟,心累”,“体会到了劳动的坚信,以后会珍惜粮食。”

春游去插秧,带着孩子清扫烈士墓碑: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校长陈一璐表示,到秋天还将组织孩子们去收割曾由自己种植的稻谷,让他们体会收获的喜悦。

恒念物力维艰

实际上,早在2017年的时候,武汉有一所国际学校就把小学生带到农场去上课,亲身体验挖红薯、割稻子等劳动,听老农介绍作物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等。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农作物,对农作物的认知都停留在书本上,而且作为父母的心头宝,可谓娇生惯养。这种情况下跟他们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之类,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到这些道理的真谛的。

春游去插秧,带着孩子清扫烈士墓碑: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而通过劳动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过程和艰辛,使他们学会敬畏大自然,敬畏每一份劳动,对付出辛苦劳动的农民存感恩之心。这样别出心裁的教育更有意义和说服力。

感恩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回报社会的善意之心,但很多家长和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走了弯路,苦口婆心、语重心长也没什么效果;一番煽情的演讲过后,倒是能让孩子感动得流下眼泪,但事后很快就忘,不能真正将感恩两个字印在孩子的心中。

真正的感恩教育,应该落实于实践,光说不做假把式,只有以身作则、脚踏实地去实践,才能将感恩教育贯彻于心。

春游去插秧,带着孩子清扫烈士墓碑: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家长以身作则

在甘肃庆阳,有一位38岁的哥乔德恒,他是庆阳雷锋车队的一员,每年的6月7、8号两天免费接高考生,这件义举已经做了四年;春运期间,在家乡市区的各大车站免费送返乡农民工回家,这件义举已经做了三年。他可是车队的“学雷锋标兵”,多年来帮助过很多人。

谈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乔德恒说自己小时候家庭困难,甚至曾经乞讨过,当时受到很多人帮助,他将这些恩德铭记在心,觉得人不能忘本,得知道感恩。

今年春节期间,庆阳当地新闻就采访过乔德恒,当时乔师傅正要送赵生琪夫妇回家。夫妻俩的家距西峰城区约30多公里,通常从市区回家,两人要乘坐公交车。如遇雨雪天气,公交车到站后,两人还要步行3公里左右到家。

“娃他妈身体不好,司机师傅免费送我们回家,真是做了件好事!”赵生琪感谢地说。乔师傅开着车,在通在赵生琪的指引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一点多赵生琪夫妇平安到家,比平时快了三个多小时。

而乔师傅在帮赵生琪夫妇卸下行李后便即刻返程,又要开始下一趟的“爱心之旅”。

采访过程中,乔师傅说:“春节期间车不好打,路也比较堵……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乔师傅不仅以身作则,以感恩回报社会,还专门请人写了2万字的感恩本。那上面记的都是别人曾经对自己的帮助,他经常拿着本子跟儿子讲上面的故事,希望儿子长大以后也能做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

进行感恩实践

青海西宁福禄巷南社区居民王青梅七年来几乎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都要做一件事:带着清扫工具去烈士陵园。

西宁有一擦拭烈士墓碑志愿者团队,王青梅就是负责人。不管风雪交加还是骄阳似火,王青梅坚持七年,来陪伴“睡”在这里的革命烈士,为他们擦去墓碑上的灰尘,还革命烈士一方干净的天地。

在王青梅的带动下,擦拭烈士墓碑志愿者团对发展壮大,已经从起初的几个人增加到了上百人。他们将墓碑擦干净后,还要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鞠躬致敬后,表示对烈士的缅怀。

不少志愿者还带着孩子一起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在采访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四五个小朋友用心地擦着一块墓碑,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认真。一位妈妈告诉记者,她带着10岁的儿子一起来擦拭烈士墓碑,以实际行动缅怀烈士,也让孩子学会感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样是10岁的小朋友曹俊皓已经是第三次来,他觉得很有意义。

春游去插秧,带着孩子清扫烈士墓碑: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以身作则;最有效果的教育是实践。感恩教育贵在实践,并且应该细水长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渗入,使孩子在体验中养成感恩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