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你的挫折價值千萬

明代大儒王陽明提倡:把世間當修行的道場。

個人很推崇這樣的人生態度。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季節更迭,時序輪轉。會有一馬平川,也有會有崎嶇蜿蜒。會有風和日麗,也會有雨雪霜凍。

人生的逆境和順境,就像道路的坎坷與平坦。

春花不常開,春風不常在,春色不常留。挫折,是人生通往未來的必經之路。

一個人對待挫折的態度,決定他所能活出的人生溫度。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你的挫折價值千萬

是世態炎涼、心如荒漠,還是塵世美好、內心有一束光。就看你是否把世間當作修行的道場,是否把生活當作修行的良方。

王陽明倡導修行首要是修心,在挫折中磨礪心性。心強大,才能無懼外界的紛擾。

王陽明認為,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一個人倘若沒有經過任何挫折與磨難,他註定永遠長不大,心性將一直處於青少年時期。

安逸的環境容易滋長惰性,沒有經過風浪洗禮的人很難安度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就算身處順境,也會被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擾亂心性。心亂了,身就不安,萬事都不會順。

晚清重臣曾國藩曾這樣評價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而他本人就是踐行王陽明修行、修心觀點的表率,曾國藩曾在仕途和生活上屢屢受挫,可以說是三起三落,但他最終還是成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就連毛澤東主席也這樣評價他,“餘與近人,獨服曾文正公”。

曾國藩之所以每次被貶、被損、被打壓、被嘲諷,都是在韜光養晦,吞下委屈養大格局,無不是因為他強大的內心和抗挫折能力。在生活中他一直像王陽明一樣在以修行者的姿態,砥礪前行。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你的挫折價值千萬

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意思是:人必須在事上多磨鍊、多下功夫才會有所幫助。如果只是一味好靜,遇到事情就會慌亂不知所措,始終不會有進步。因為那樣的靜,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

就像現在很多人都在口口聲聲倡導佛系生活,他們看似清心寡慾,心寬似海,實際上不過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藉口而已。

真正的修行從來不需要麻衣素紗、吃齋唸佛、參禪打坐。也不需要整天把修行二字整天掛在嘴邊,並念念不忘自己是修行者。

因為,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場,真正的修行是在紅塵煉心。真正的修行者,懂得把挫折當磨礪,把逆境當機遇。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指出,挫折發生後不要一味向外找原因,而要向內找原因。他說,向外歸因是一種像鴕鳥遇到危險時把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的暫時躲避,於事無補。向內歸因,首先是認為自己一定有原因,其次是相信自己一定有可以努力的地方。

對於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武志紅提出了四點建議:

1、任何時候,都要問問自己,“我可以做什麼”,去試試看自己能做什麼。

2、向內歸因,問題發生時,問問自己該負擔什麼樣的責任,而自己又可如何去改變。

3、不要把問題擴大。有失敗發生了,但他就是這麼一件事而已,這並不意味著我其他方面有問題。

4、如果你真的確定一件事可以做,它是有道理的,那麼努力將其進行到底。

武志紅還提出了對事不對人的觀點,即這件事沒做好,就是這件事而已,並不是我這個人不行、沒有價值。

一旦有了理性的認知,負面情緒就會有效減少,心也會在一次次挫折中強大,最終無所畏懼。達到王陽明所說的,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王陽明: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你的挫折價值千萬

在世間修行,重要的一點是不從心外下功夫。找準本心,磨礪真心,恪守初心,心之所向,挫折也是臺階。

信念的力量無窮。信念,可以喚醒一個人體內酣睡的巨人,讓他有驚人的自律,無懼生活的壓力,不為雜念和慾望所支配。

心強大了,堅定了,你所有遇見的磨難和挫折都會成為鋪就通往未來美好的路基。

作者:安芮嫻,寫安暖的文字給最懂的你,關注安芮嫻,更多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