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有些老人宁可艰难打工,也不愿意为子女看孩子?

缇丰


肯定是老人没有退休金,又没有生活来源,看孩子晚辈又不给钱,将来老了看病,吃饭等等,不打工怎么办?


白云飘飘84945751


说两个例子,一个是打工一个是不打工的。

先来讲讲打工的这位老阿姨,60多了,儿子家开物流的,照理说,不缺钱,可是老太太宁愿每天去二十多里外的饭店洗碗,每天上午公车去上班,晚上八点多老伴开电动三轮车去接,老两口自由自在,活的潇潇洒洒。

另一个老阿姨,退休后一直给儿子家看孩子,忙家务忙三餐,今年孙女18了,说,明年孙女考大学,如果考的离家近,她还得跟去,她老板今年年初刚去世,没去世的时候,这么多年,老太太都是自行车,电动车,街上农村,这么天天来回。今年老伴去世了,就直接住儿子家了,工资卡一直在儿子手里,什么主自己都做不了,什么都要问过儿子听儿子的。


悦啊影视放送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婆婆就是典型的干什么活都行,就是不呆在家看孩子。我家俩个孩子婆婆从来没帮忙看过一天,就是要出去工作。实际上,带孩子是最累的,比上班累多了,上班多好呀,出去又有同事,开开心心的,比在家放松呀,又不用做饭,现在大部分单位都管饭,吃现成的。在家还的忙活做饭,带孩子,孩子还吵闹。工作赚到钱还能装自己口袋。怎么讲都是上班好。


小洋一家生活记


我现在就是快要给子女看孩子的年纪了,前几天回答了一个类似的问题,被一个女读者给喷了一顿,看来这个问题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父母为什么宁可愿意打工也不愿意给子女照看孩子呢?主要有下列原因。

大家不要小看照顾孩子这个活,这可不是个容易干的活,一天到晚哭闹你得哄着,满地跑你得去追,有腿脚不灵便的老人,一但追不上还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一天到晚累的要命。

虽然照看孩子很累,但是为了儿女也得照看哪!如果碰到一个通情达理的儿媳妇还好,碰到一个不体谅人的儿媳,稍微有点不合她的心意还要受埋怨,不是嫌老人脏就是嫌责任心不强。

我们村的一个婆婆给媳妇照看孩子辛辛苦苦看了一年,到了年底一分钱不给,按理说不给钱过年了怎么也得给婆婆买件衣服吧,结果人家儿媳妇给自己妈买,也不给婆婆买,你们说像这样的情况,伤不伤婆婆的心。

现在的孩子们要求条件高,公婆确实难当,出现很多的问题需要双方体谅,年轻人不易,老人也不易,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女拉扯大,老了还要看孙子孙女,心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说的都是实话,但是这年头说实话也得罪人,前几天的女读者喷我说,公婆看孩子是给儿子看的,关儿媳妇什么事!

这话说的也对,但是我要说孩子光是儿子的吗?你闺女没有一份?如果儿子媳妇多体谅老人,就不会出现宁可辛苦打工,也不愿意照看孩子的事了。

不说了,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防止再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我又得挨喷!喷不怕,但是我还得替老人们说句话,老人不欠你们的,给你们照看孩子是情义,不给你们照看孩子是公道,不要把善良当软弱来看待!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为什么有些老人宁可艰难打工,也不愿意为子女看孩子?

这种现象在农村老人当中,还是有一定的比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60岁之间。前几年,我在农村包括在城里,看到不少这样的情况,就有意地跟许多农村老人,曾经聊过这个话题。我归纳总结一下,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为了培养子女的孝道

农村有句俗语:没有养儿,不知父母恩。明白这个道理的农村老人,就会让自己子女去照料他所生的孩子。让自己的子女亲身体会生儿育女的付出。长大以后才会有感恩之心。中国人的优秀道德传统-百善孝为先,才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和农村老人聊这方面话题时,有相当一部分老人说:我宁可在外面去打工,挣些钱补贴孩子费用,也要让自己的子女去带他自己的孩子。这些话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原因,为了子女的下一代素质教育着想

农村老人在培养教育子女时,可能会很严格要求,但是一旦隔代以后,从心理上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隔代的孙子辈的孩子,出现过度疼爱、溺爱情况是普遍性的,这是人之常情。农村老人看孩子,什么都会顺着小孩子,这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是不利的。

再一个方面,从早期综合素质和文化教育角度来说,农村老人文化水平和现代知识普遍没有子女高。小孩子问到一些书本上的问题、或者现代知识方面的东西,很多都不懂不会教不来,怕耽误小孩子,希望子女自己亲自去教育培养为好。

第三个原因,为减轻子女经济负担和自己将来养老着想

现在的农村养老金发放标准,一个月才一百来快钱。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储蓄,将来老了干不动了,只能靠子女。靠子女会增加子女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自己出去艰难打工,存一些钱以防不测还是上策。同时,现在社会的子女要买房、买车,小孩子培养教育花费也很大,因此,子女经济压力很大。自己将来没有收入来源了,希望基本上做到在经济上可以不要依靠子女,这样也可以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

第四个方面,为了家庭和谐,与子女相处得更好

给子女看小孩子,自己就基本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只能靠子女了。农村老人平日里也要一些零花钱,大部分男的有抽烟、喝喝小酒的习惯,一个月也要花上个大几百块的。每个月这些钱都靠自己,担心子女给不了或者即便给了,农村老人可能心里也不舒坦,担心可能出现家庭矛盾。

还有就是农村老人看孩子的标准和要求,跟现在的标准和要求差距比较大。这些老人大部分是在艰苦时代长大,生活比较随便。现在农村小孩子在各个方面要求都高,担心看不好,遭到子女啰嗦,出现家庭矛盾或者不和谐。

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看法。我是无来无去者。你认同这些观点和看法吗?请发表你的评论。谢谢大家阅读!

无来无去者


我觉得为自己的子女们照看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为家庭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让子女们安心的在外面打工挣钱养家。但是,只有为子女看过小孩的父母才知道其中的难处,确实不容易,难就难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给孩子辅导作业 操心孩子们吃喝睡觉及念书来回接送都不算事,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却难住了老人们。这部分人一来是没有智能手机,就算有也不会用,而老师们每天都会把家庭作业发到手机上;二来是就算孩子们在微信里找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老人们帮忙抄写到纸上,然后教孩子如何做,说实话老人们自己也不会怎么教孩子呀!

二、开家长会 现在的学校隔三差五要开家长会,给家长们讲一些安全等常识,这是好事。但有时孩子们做错了事,家长要在会上当着师生的面替孩子们承认错误,和孩子一起共同做检讨,这可难倒了老人们(监护人),用嘴说说还可以,要形成书面文字,说实话,很难,就是别人写下自己也读不下去。我就曾经为做错了事的侄儿写了一篇17页(稿纸)检查。


耳金木向往的生活


我覺得老人不愿帶孙子有几种原因。

其一是父母还只四五六十的年纪,任务还沒完成,身上的担子还重。

其二是即使任务完成了,還想为自己找点生活费和養老資金。能辛苦打工,每月挣个二三千,一年下來也能存一两万,如果两口子都打工,一年存三至四万也有可能。有几个儿子平均每年会給父母除吃之外、还給四万現金呢

假如父母专业帶孙啦,家中有个人情往來、平时有个头痛脑热,想吃什么,穿什么,想给女儿送个什么贺礼,健在的父母拿点生活费,都问媳妇要,好意思吗,媳婦能給那么多吗?所以只有从自己腰包中掏錢才有底气。

其三:老人只相信自己以前簡单育儿经验,老拿贫穷時候那一套方法来培養現代人,他們不知道世界在進步,社會在飞速发展,你不从小培養好孩子,你家小孩还在玩泥巴,煮过家家飯,別人的小孩巳經在德智体全面發展了。他们那時是如何让孩子吃饱,经常为缺吃少穿发愁,年代人是如何給孩子均衡营养,不让孩子乱吃不洁净的食物,从小把好身体健康,保护安全这一关。让孩子不輸在起跑线上,茁壯幸福的成长。

其四:一般媳婦不是自己辛苦帶大,跟婆婆感情少。婆婆很难把媳婦当闺女一样隨便,想说就说,想指责就指责,而媳婦也很难把婆婆當亲媽,可以隨便發火,隨便与其理论。

俗语说:一班竹子一班笋,老少两代長期住在一起不太理想。所以小孩最好還是自己帶為好,想怎么帶就怎么帶,想怎么管,就怎麼管。


红果满园160


老人宁可打工也不给子女带孩子,现在小孩也是不多,一般就1-2两个孩子,不像以前3-4个孩子,现在的的老人有的也是挺惯小孩的,又是溺爱的很,。老人带小孩一是怕小孩带不好,孩子的父母会责怪,有时老人用以前的方法带孩子,孩子的父母不喜欢,因为以前和现在都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老观念和新观念在一起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再说现在的小孩也挺难带的,抵抗力又不怎么好,一感冒孩子父母知道了,又说老人是怎么带的,各种问题都会有,小孩还是年轻妈妈自己带的好,自己管教的好一些。

我自己也是两小孩,都是自己带的,上下学都是自己来,管教都是自己,不然怎么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了你,从小到大什么事都得父母一手把你拉扯大的辛苦。




徽皖小妹


现在为何有些老人宁可艰难打工,也不愿给子女带孩子。

这是我们国家一个现实又要面对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有儿子的家庭。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婆媳关系好像越来越难处。儿子结婚娶妻生子,父母家庭倾其所有倾家荡产,甚至负责累累艰难度日,正是因为很多女方借此婚姻蛮横无理大张其口,不管男方家庭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先达到自己的要求和满意才会善罢甘休。

殊不知,你觉得是正常合理的要求,早已使婆家人对你刮目相看不满于心中!

很多父母儿子婚后就出去打工,即要还帐又得挣自己养老钱,因为通过娶媳方知:养儿不能防老,将来伸手恐怕难于上青天。

所以该给的都给了,该刮的都刮完,该榨的都榨干……自己以后怎么过怎么活?

别以为带孩子这么容易,我宁可天天去挖地,不愿守家带孩子,出力不讨好还看不到成绩,人家总觉得你就看个孩做点家务嘛有什么了不起,能有多累,唉……老来难啊!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谁能料到以后的日子?老了靠谁?靠儿女?那是讲故事!除非你本事好养了个不差钱又孝顺的儿,还碰上了个和儿一样孝的媳。否则一切都是零。


小雪3645076281787


有些老人宁可艰难打工,也不愿意为子女看孩子,看到这,我很同情这样的老人,为了生活还在艰难打工,也很同情子女不理解他们的付出。

为什么老人宁可打工,也不愿意给子女看孩子?我从养老、家庭生活和育儿方式这三方面陈述我的观点:

养老

一、没有钱的晚年生活,儿女指望不上

人们都说“养儿防老”,父母生养孩子,等到他们老了,希望子女能够赡养他们。可是,真的等到老了的那一天,子女会不会给老人养老还很难说。子女结婚以后,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父母也不希望指望儿女过日子,他们也知道付出给子女可以无私,但是等到子女“反哺”就很困难。

老人也是由子女成长过来的,也经历过赡养父母的时期,没有钱的晚年生活,很不容易,不仅会拖累子女,而且还得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没有钱的晚年生活,是指望不上子女的。

父母也心疼子女,深知子女的生活压力大,不想给子女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哪怕吃点苦,也不愿意向子女开口要钱。老人也需要生活,也有许多人情事故,也需要花钱,宁可艰难打工,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挣够将来的养老钱。

家庭生活

一、贴补子女

老一辈人有传统观念,养完儿子再养孙子,挣再多的钱,只要能够自己的生活,多余的还想给子女,自己条件过得差点,也不忘帮助子女。老人宁愿艰难打工,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子女的生活条件不济,需要老人贴补,而老人也愿意贴补。

二、婆媳矛盾

不帮子女看孩子,不仅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不足,而且还怕引起婆媳矛盾。

婆媳矛盾一直是一个很难解决的家庭难题。看孩子,就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许多矛盾的产生也是因为生活在一起诱发的,适当的保持婆媳之间的距离,不仅因距离而产生美,而且,引发婆媳矛盾的概率也会降低。老人也懂得,和儿女住在一起有很多弊端,即使,当时显现不出来,但是,越来越多的接触,终会有矛盾的一天。为了远离婆媳矛盾,老人宁愿艰难打工,也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三、生活习惯

老人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大不相同,他们生活在贫苦的年代,融入不了子女的家庭生活。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单一,不适合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老人喜欢早起早睡,年轻人习惯熬夜。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交叉在一起,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再说,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有诸多不便,老人喜欢自由,不喜欢年轻人的约束,年轻人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喜欢过小家庭的生活。

育儿方式

老人的育儿方式、方法,大部分是传统的,落后的,如今,人们注重孩子的健康,育儿的方法已经变得很科学,不再是从前的“土味”,老人看孩子,还停留在他们的时期,这让年轻人,很难接受。不愿意看孩子的老人,就是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事情。有些老人,就是担心看孩子看不好,得罪了子女,到最后弄得家庭不和睦,倒不如防患于未然,不接触的好。

老人有老人的生活态度,看孩子并不是老人的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就不必让父母为了生活而打工,“百行孝为先”,我们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传扬下去,尽心对待身边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