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殖民扩张也欺软怕硬?为何列强完全殖民了印度却放过了清朝?

静夜史


拿当时的清朝和松散的印度半岛相提并论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1840年时全国正处于满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尽管在我们的常识中,满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我们逐步的脱离了世界的轨道。更是先后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当西方列强纷纷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壮大综合国力时,清朝则依然保持着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社会。但是清朝当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实力依然十分强劲。

这样的落后面貌和思想以及生产力使得清朝迎来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西方列强在清朝地盘上设立特权机构,设立租界。强迫开放通商口岸。并且通过不平等的贸易逆差疯狂的骗取黄金白银。

但是当时的大清王朝并没有像我们的邻居印度半岛那样,被英国和其他西方列强直接吞并开启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这是因为大清王朝和印度半岛并不相同。

首先尽管大清王朝的统治是落后而封建的,但是大清王朝的统治同样也是强有力的。这种对全国范围内的有力统治并非只包括满清政府的发源地——东北地区,也并非只包括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区,而是包括全部边疆在内的多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沿海海域。

并且大清王朝的统治在当时中国百姓心目中具有正统性、唯一性和不可撼动的君权神授的地位。这使得无论是当时的西方列强还是清朝百姓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清王朝不可能彻底沦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但是反观葡萄牙人在入侵印度半岛之前。也就是十六世纪,当时的印度半岛处于莫卧儿帝国时期。而当时的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国内分裂势力众多。这也给当时的西方殖民者以可乘之机。最终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势力划分。最终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印度半岛建立了东印度公司。作为自己殖民统治印度半岛的代表。


但实际上,西方殖民者在对印度半岛进行逐步蚕食的过程也是漫长的,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如果给西方殖民者足够的时间,腐朽的清朝早晚也会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但历史没有给西方列强时间,中国这条巨龙便觉醒了!


珞珈山的猫


其实这个问题当年侵华的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就给过答案了,我大概陈述一下他的看法:

你们都怂恿我瓜分中国,我告诉各位一些我们德国人掌握的情报,我们在北京城门口随机抓到几个清国百姓做了体格测验,测验结果证明清国人的身体素质特别强,并不亚于任何一名德国士兵,他们现在的战场失利完全不是因为装备和人员体质不行,问题出在他们的政府,中国百姓守法易治,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如果我们瓜分中国,杀掉慈禧,我想问下在坐的各位哪个有能力管的住这个随时可能暴动的有庞大人口的国家,我提议继续让慈禧帮我们管着这个国家,我们争取更大利益要求赔更多银子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中国人有很强的国家意识,人又多,也不是很弱而且极具反抗精神,这些应该就是西方列强无法瓜分中国完全殖民统治中国的原因。








玛雅古堡


尽管清朝的确有够腐朽,但是大清王朝也从来不是侵略者随意就可以欺辱的,作为亚洲大陆的霸主,中国的强盛国力几乎不需要任何质疑,就算西方的诸多强国靠着强大的武力,占据了中国不少的领土,依旧无法彻底击垮中国。

印度就差的多了,同为亚洲大国,印度不仅在凝聚力上有着不小的缺陷,在国力上更是弱鸡,英国人可以轻松殖民印度,却始终无法完成对强大清王朝的统治,正是因为中印两国的巨大差距,让大清王朝尽管弱势,却始终能保持自己的完整。



中国虽然在近代略显弱势,但是放在古代,那可是赫赫有名的神秘东方王朝,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强大就已经足以威胁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不过碍于工具的落后,没办法打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要不然,按照古代中国君主那穷兵黩武的习惯,不管再难打他们都要攻打试一试的,如果给当时的王朝现在的科技,他们必定要搅动整个世界。相对的印度就差很多了,不能说印度没有能人,只能说印度人被奴役的时间太久了,被征服过许多次,早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本能。



当英国人到了印度时,他们面对的是破碎的一块块土地,印度几乎没有统一的领导,各个地区的主人也是一样,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就算成为英国人的走狗也没什么问题。

各地盘的大佬都这么想了,他们不仅不抗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反而帮着对方压榨手底下农民的价值。

但是中国不同,中国自古统一的时间长,分裂的时间短,清王朝虽说腐朽,那也是一个统一的王朝,清王朝的土地也是他们一块一块打下来的,不可能让给英国人,虽说英国人依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权益,但却始终拿不下中国。



或许被世界大国看上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或许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忙于统治世界的英国殖民者派出大军进攻清朝土地,始终能被派来击垮清廷的兵力是有限的。

而清廷所说腐朽,但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清廷,也不是完全没有抗击侵略者的能力,如果仅仅是大英一个王国,想要吞下清廷是绝无可能的。

但是跟来的却是世界列强集团,众多列强共同进攻,清廷自然也会轻易的被击垮,而众多列强利益不均,自然也不可能真正一心控制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从思想的方向看,中国人早已被儒家文化熏染了数千年,佛教也流传了几千年,这些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完全不需要外来文化的补充。

要控制一个地区,首先要控制他们的思想,这一点对侵略者来说难度太大了,虽说他们在中国本土传播了基督文化,但这种信仰始终无法影响到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侵略者想要彻底拿下中国,在当时来看,无异痴人说梦。


魏青衣


殖民扩展从来都不是欺软怕硬的主,只有殖民者征服不了的国家。英国能完全殖民印度,但是西方列强哪怕发动鸦片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等却无法殖民清朝,其中缘由可以简单概括为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印度跟清朝两个文明古国有着不同的命运

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此时的印度处在崩溃的边缘,莫卧儿王朝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这个巨人已经快要倒下,国家分崩离析,同时内部斗争很激烈,很多军官也是各自为政,这有点类似古代中国三家分晋,王朝中央集权就是一个笑话。而且莫卧儿王朝大臣们各怀鬼胎,人心不齐,只想保全自己的利益。

所以东印度公司乘虚而入,很自然的军事方针就是采用的是各个击破,看印度王朝内部窝里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而且翻开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只有几百的英国军人就可以将几万印度军队打败,这是为什么呢?英国人很聪明,他们花重金去贿赂王朝重臣,让他们为英国人做事,最后他们投资的钱在打开王朝充满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的时候,都不由得内心说一句,值了!比如占领孟加拉期间,克莱武殖民强盗在回英国述职时将他的经历说出来,他表示自己只在国库里抢了20万英镑真的太少了,还表示很惋惜。

(英国殖民印度)

但清朝不一样,在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清朝还处于乾隆时期。清朝历经前几任皇帝呕心沥血的治理下,国库充盈,八旗子弟各个能征善战。英国那个时候还得派使臣过来买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等,为什么英国当时没有殖民清朝?因为根本就打不过啊,乾隆时期对外对内战争几乎全胜。但是因为列强的狼子野心,中华大地上哀鸿遍野,弥漫着硝烟,民不聊生,晚清时期中国已经再也无法做世界的文化中心。

由于乾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到了晚清时期,中国渐渐的已经变得落后,从历史说上我们也知道,晚清时期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那么为何遭遇列强入侵那么多次,清朝仍然没有变成殖民地呢?

(列强入侵清朝)

外部原因

当时的清朝地域太大,资本主义国家不会容忍单独国家独享,也就是相互制衡,这也就给清朝喘息的机会,虽然最后被慈禧估错形式,向十一国宣战,导致中国半殖民化加重。但不可否认,列强之间彼此不服气,也是清朝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内部原因

  •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传承,在骨子里都有一种思维方式:不管你是秦汉,还是唐宋,说到底都还是华夏人自己内部的斗争,所以谁做天子无所谓,只要保证自己有一个口饭吃。但是如果是外地入侵,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唐宋时期的倭寇,晚清时期的西方列强,炎黄子孙总会有一批领导人站出来,驱除鞑虏,还我中华!而且统治者在清朝的比例很少,况且西方列强打进来的时候,国内也在发生义和团反抗斗争,虽然当时的晚清政府已经濒临破碎,但人民大众看着国家的山河再被慢慢侵略,于是“扶清灭洋”给西方列强带去了非常大的麻烦。因此一个国家的底蕴造就了清朝不可能被完成殖民。

(义和团)

  • 清朝实现皇权高度统一

或许很多人都在问,哪个朝代的皇权不是统一的,这不可否认,但从印度被完全殖民的时代背景来看,就是因为大臣各自为政,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且这些大臣都掌握着国家命脉。而清朝自雍正采纳张廷玉的建议设立军机处以后,基本上朝臣手上是没有权力的。这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得听从皇帝的诏令,不存在朝臣反叛,因此这些大臣说到底就是没有能和皇室谈判的筹码。

虽然晚清事情,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大有推翻晚清统治的力量,但是帝王之术,制衡的手段被皇室应用的非常好。

  • 中国传统儒教礼制的熏陶

这点其实跟第一点有点相似,但是这里想说的是,中国的儒教礼制,三纲五常已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人几乎从小就得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而且不管哪个朝代要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只能从精神上控制,让所有人民大众都知道红线在哪里。这在大明王朝就十分突出,明朝基本上上文臣治理国家,也就是常说的东林党,这部分动嘴皮子的功夫是很高的,但是打仗起来估计都怂。那么东林党人就颁布各种文件,比如万历皇帝每年都得朱笔签字,下发指导春耕秋收的文件,简单来说就是指导书。人们只要按照这个文件就能生活,也就没心思造反了。

这就是儒家文化的熏陶,让君主能够更好的管理国家,清朝还有考功名必须知道的八股文都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此基础上,人民群众都十分听话,除非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了,才会反抗。

  • 列强已经在晚清政府得到了想要的利益

这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开启?因为西方对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非常喜欢,而西方出口给中国的都是些毛织品对于清朝民众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本来想从清朝赚外汇的列强没办法只能卖鸦片,口里喊着贸易自由!于是发动了战争,打开了清朝的大门,之后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列强吃饱了喝足了,也就不想也不用将清朝殖民了!或许殖民清朝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与其如此,倒不如维持现状。

清朝不同于印度,哪怕晚清政府支离破碎,列强想要瓜分中国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地大物博,炎黄子孙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岂是列强能慢慢蚕食同化的?最后也只能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地盘上。


历史每日说


殖民扩张从来都是血腥的,强硬的,英国之所以放过清王朝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清王朝内部因素

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清王朝国势的衰弱,思想钳制放松,社会危机日渐显露,学者们纷纷离开书斋,投身现实,清王朝内部重新涌现了经世思潮,经世思想逐渐活跃,成为晚清学术运动的主流。经世思想家主要包括陶澍、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包世臣等等。他们治学议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剖析国家和社会的各种病象,积极寻找变革对策,挽救国家的执政权力,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经世思想家非常关注社会、经济、军事、边疆、制度一系列问题。而且他们最注意边疆事务,《皇朝武功纪盛》《苗防备览》《西域置行省议》《圣武记》等一系列关于边疆的书出版。

在鸦片战争以后,经世思想家不仅仅留心边疆事务,还密切关注西夷的情况。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环志略》等关于西方的著作问世。

经世思想家的核心精神就是面向现实,讲究功利,注重实效。所以在西方炮火的挑战下,他们能够勇于承认战败的事实,力求知己知彼,探讨抵抗侵略的方法。“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就出自他们。而且他们影响了一大批晚清时代的学者和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郭嵩焘、刘坤一、张之洞等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也是他们在没落的王朝里面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虽然割让了很多边疆领土,但是国家的大部分疆域都保留下来了。


魏源

清王朝的外部因素

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目标和方式都是以英国入侵印度的历史为模板的,想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而第一任美国驻华公使义华业对英国有计划的把中国变成第二个印度而感到忧虑。为此报告给当时美国总统,准备联合法俄来遏制英国,但是清王朝为高度中央集权统一大帝国,英国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吞下,加上俄法美陆续来到中国,对中国逐渐蚕食,英国的第二印度计划泡汤。这时候英国改变对华政策,联合法国美国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胁迫清王朝对外开放。

虽然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利益分配,避免了成为殖民地,但是大英帝国在中国取得了英属殖民地所有的经济特权,此后法国,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陆续也取得了殖民地的经济特权。

综上所述,清王朝没有成为殖民地,实属必然。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和中国一样,也是古老的文明国家。可中国和印度在同样面对英国的侵略时,两个国家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中国半殖半封,而整个印度完全却被殖民,直到1947年才脱离英国的殖民控制。

为什么印度这么容易就被英国变成了殖民地

首先,印度自古以来就没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权组织,始终处于分裂状态。英国开始殖民印度时正在处于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王朝中晚期,此时的中央王朝已经衰落起来,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几乎丧失。

当英国殖民者来到印度时,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从西海岸的马拉巴海岸到孟加拉湾的马德拉斯地区,这些地区的行政长官(土邦王)根本不认莫卧儿皇帝的权威。这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那就好对付的多了。因为对于执行殖民任务的东印度公司来说,只需要对付地方势力就行了,而这时北方的莫卧儿和次大陆西部正在处理与马塔拉人为代表的印度教势力的麻烦。这就让英国在地方的殖民统治更加顺风顺水。

其次,东印度公司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殖民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与地方势力示好,培养一大批买办家为英国的殖民统治服务,在印度当地招纳“雇员”给予他们一些特权。这是殖民者的常见的伎俩,但也是非常有效的伎俩。因为有被殖民者起来反抗时,他们首先遭到的是自己邦主的镇压。然后当这些反抗者都清楚反抗没有意义时,东印度公司再将他们雇佣自己的各个组织去为自己办事。慢慢的这些反抗者也就习惯这样的生活,不再反抗。

最后,英国在印度建立了许多英式教育的学校,目的就是培养东印度公司的员工,虽然这些学校并没有特意推行奴化教育,但是老师在传授这些学生知识时总是有意无意的对他们的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进行贬低,让他们产生文化自卑心理,自认为低英国人一等,英国什么都是好的这种扭曲的观念,从这里出来的人还会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而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吗?

为什么英国对中国又不能进行完全殖民

首先,因为中国是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王权存在的,它不同于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清朝通过科举选官制和改土归流使整个国家都处于中央的管控之下,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对中国进行侵略时,中央能够随时调动各地军队进行反抗。

还有清朝人比印度人更有血性。在英军侵入三元里这个小屯子时,由于错以为中国人喜欢把财宝藏在地下而刨了当地居民的祖坟,遭到了当地居民的殊死反抗,以至于要当地政府出面才能脱身。也就是这一次,让英国认识到清政府或许无能,但中国人可不好惹,况且人口数亿,如果都起来反抗,英国肯定是对付不了的。

其次,当时的清政府懦弱无能,各方列强都想来中国分一杯羹,前有法国人俄国人,后有德国人日本人,英国想要一家独大其他列强一定不会答应的,与其和其他列强撕破脸皮搞得两败俱伤还不如各退一步共同宰割中国,所以英国并不需要完全殖民中国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利益,况且后来的日本不是想实行完全殖民吗?后果呢?

最后,即是满清一直在挨打割肉,但中央王朝一直存在,也就还有和英国谈判的能力。英国也想把满清政府培养出像印度那样的买办政府,事实上也确实在通商上成功了一小部分,比如各种开放通商口岸和减免关税,但很快人们就忍受不了清政府懦弱,1911辛亥革命爆发,1912清帝退位民国建立,这一切发生的太快,英国完全来不及建立殖民体系,直到1949新中国成立,一些不合理条约更加不可能。

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有太多不同,有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就可以拖慢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脚步;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也不同,在印度种新制度下大部分的低种姓人民一直被少部分的高种姓人民所统治,来了英国人不过是被另一种人统治,差别不大,而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原正统文化可对这些外来民族不太友好,面对威胁从不畏惧,以死保卫国家。所以英国可以完全殖民印度,而对我们不行。

农夫三拳工作室-七月七供

实说历史


古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国家。如唐朝时候的中国,生产力水平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近代的中国却是非常悲惨,积贫积弱。然而,相比印度来说,中国运气也是不差。近代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我国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晚清时候,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国家呢,原因也就在于这些:

晚清时候的中国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印度却是一盘散沙

虽然中国与印度都是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走的却是不同历史发展道路。

我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科技上获得巨大进步。如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皇权政治制度,统一了中国各个疆域领土,如使中原、东北、西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区都归属于清朝这个统一的国家。所以,中国是有着国家的观念,也有着民族的理念,是统一的整体。

但是,印度却是不同了。印度在历史中一直都被征服,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存在。在印度这一块南亚的热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土邦。当英国踏上印度这一块南亚大陆的时候,面对就是支离破碎的印度。印度国家的统一,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文化统一,都还是由英国殖民者完成。

我国却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的集权国家。专制主义的集权特征,使国家各个地方都能有机融合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尤其在外民族入侵的时候,就会有用强烈的民族意识去反抗侵略。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在两次鸦片战争登陆我国沿海地带时候,虽然清军战斗力低下,民众愚昧和麻木,却都还是持着民族的观念勇敢反抗殖民者的入侵。这也令英国殖民者,也会想着用另一种方式统治中国。

相比之前,英国统治印度就很简单,当给予印度土邦王公某种利益,王公就会心甘情愿服从殖民者统治,接受殖民者的命令来管理印度民众。

社会基层力量对殖民者态度不同

晚清时候,统治中国社会基层都是士大夫阶层。士大夫阶层不仅是晚清朝廷的官僚,也是社会基层统治力量,是很反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士大夫阶层也就是知识分子,不仅留心于边疆的事务,也很关切主义西方英法殖民国家的状况。如林则徐在《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瀛环志略》等都是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

晚清的士夫阶层作为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西方炮火的攻击下,勇于承认战败的事实,力求知己知彼,探讨能够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办法。所以,这些知识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也影响了晚清的学者与官员。如洋务派的李鸿章、曾国藩、沈葆桢、左宗棠等都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在晚清没落的王朝中,官僚和知识分子都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虽然割让了许多土地给西方列强,但是国家大部分疆土也能保留下来。

印度却不同。当时莫卧儿王朝在十八世纪就已经衰落,印度就已经陷入了一种地方封建割据势力盘踞的时代。封建割据势力为了壮大势力,心甘情愿与外国势力做勾结,英国由此也可以轻松利用这些土邦等封建割据势力统治印度。如英国人到印度的两年多年时间内,借助于莫卧儿帝国衰亡的时候大肆扩张领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政府的暗地支持下,借助于各个土邦王公的矛盾来吞并整个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土邦王公的分崩离析,都允许英国殖民统治,这也是印度容易变为英国殖民地的原因。

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利益不均,也使得英国不能把中国完全做殖民地

当时,中国与印度面对的侵略者是不同的。晚清政府面对的外国侵略者,不仅是英国,也有沙俄、美国,德国,以及后来崛起的日本。就是因为这些侵略国家利益上的不均,对清朝的殖民诉求也有着差异,这使得他们对全面殖民中国问题上达成一致。如当俄国想要全面占领长城以北和外蒙古地区,必然遭到了英国和日本的反对。实际上,单凭着英国消灭晚清朝廷也是有可能性的,但是英国在中国势力的强大,也会遭到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反对。就是因为殖民国家在中国问题上的互相扯皮,晚清政府也可以充分利用殖民国家之间矛盾保护国家的主权,在客观上也能保全大部分领土的完整。

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众多西方国家联合进攻中国,清政府被击垮也是完全有可能性的。就是西方殖民国家的利益不均,使得没一个国家能真正控制中国,只能是把中国分别作为自己的殖民势力范围。

相反,印度就不同。印度面临的国家就是大英帝国。英国在1600年就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然后一步步蚕食印度。当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时候,才把印度全部吞没。这时候,其他国家如法国、美国的工业革命没有完成,侵略印度的时间也就是太晚了,这给英国占据了殖民印度的优势。

国土面积的不同

我国与印度在近代遭遇不同命运,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国土面积比印度庞大。国土面积的宽阔,不仅意味着市场的巨大和资源的丰富,更代表着国土的巨大纵深。

清朝末年,我国领土总面积虽然从1316万平方公里下降为1100万平方公里,印度总面积却是400万平方公里土地,是英属印度的三倍多。这就意味着如果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至少派出比印度多三倍的兵力。当时英国与中国的距离可谓是隔山隔海,万里重重。可以想象英国如果占领中国,承担经济负担更加沉重。

印度虽然有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在历史上却没有真正统一过。国土很难终深,也方便英国的殖民侵略。中国虽然在晚清末年割让领土给西方列强,却是运用边缘领土保住中国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善于利用边缘国土来延缓列强的侵略步伐。

文化因素

控制一个地方,首先是要控制思想。对一个国家真正殖民和侵略,那就是文化上的殖民和侵略。当被殖民国家对殖民国家有一种文化上认同感,也就是变得与殖民国家一个模样,丧失了民族独立性和个性。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信仰儒家思想文化,受着儒家的“夷狄”论,对西方文明都有超强的警惕性,从基督教在我国很难推广就可以看到了。而且,统治中国的地主和士绅阶层在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自然不愿意与中华文明圈之外的蛮夷合作,这也是西方列强的殖民文化难以推行。由于儒家思想文化占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在中国人头脑里,西方国家基督教文化信仰自然也很难影响到中国人。

这些就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沦为印度完全殖民地社会的原因所在。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请点“关注”。


七彩飞扬


这个主要因为当时印度,清王朝的具体国情不同,还有当时各自所面临的殖民者的形式不同。

第一点先说清朝和印度的统治阶层。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对于印度来说,其本来就是就是外来侵略者,且印度又建立了种姓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达到民族融合的目的,在印度其上层统治者本就是异族。而当时清朝,虽然也是少数民族统治,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已经全盘汉化,不存在民族歧视,统一的认知感强。

第二点是民族的认知感。当时的印度,民族众多,宗教信仰众多,统一的民族认知感不足,民众缺乏凝聚力。但是当时中国,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一直是中国的发展主潮流,以至于到清朝末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说法。而英法美等国一直被视为外夷,排斥外族。在面对侵略时,即使中国人民手中的武器再简陋,也敢于同侵略者拼命。

第三点是国家基本情况。当时的印度说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邦,在严格意义上其实已经不能称为一个国家,面对英国殖民者,各自为战。而当时的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统一集权的国家,尤其是当时已经完成了对新疆、西藏、蒙古、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统治,而且有自古的统一思想。也就是说当时的殖民者面对的印度,只是一个个的小国家,而当时的清朝则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帝国。

第四点是战略纵深。当时的印度因为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王朝,各邦国之间各自为战,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可言,甚至有的邦国为了利益还会帮助英国人。就算当时的印度是统一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也不过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当时的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就算是清末,清王朝的统治者也实际的统治着整个国家,放眼侵略过中国的任何一个殖民者,谁有如此胃口可以吃掉诺大的清朝。

第五点就是殖民者本身。当时英国殖民印度时,起步早,竞争者少,而且是步步蚕食,逐渐吞并了整个印度。但当轮到清朝时,那殖民者可就数不过来,就算是最前期,英国也得拉上法国一起。殖民者一多利益分配便不均衡,殖民者之间就有矛盾,清王朝就可以在他们之间找到平衡,苟且偷生。还就是离中国的距离,军队派遣或是后勤补给都不方便,也无法支持大规模战争。


狼君历史


这个原因还真的是很多。

首先和印度相比,清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莫卧儿王朝却是一个由大贵族把持的封建性质很强的帝国,每一个组成帝国的部落都有自己的军队和人民,这就给英国人的渗透做好了铺垫。相比之下,中国的地方官员都由皇帝指派,官员之间互相制约,能够独揽大权的还真的没有。



第二点,在1880s以前,列强中除了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并没有殖民中国的打算,因为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法美为首的欧洲列强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倾销出去,很显然,当时占有世界1/3人口的大清帝国是一个理想的市场。所以在1880s以前,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更多的条框是取消对他们国家的关税,可以进入内地倾销商品。而印度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开始被殖民势力蚕食的老大帝国,从性质上讲,印度就已经被英国定义为原料掠夺地。



第三点,1880s之前,列强并没有把殖民重点放在中国,因为他们还需要对自己正在殖民或已经殖民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内部消化,所以无暇去顾及中国。但是1880s之后,正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列强的目标纷纷指向大清,那么也就不会谁有机会独吞中国。因为哪个国家也不会容许另一个独自坐大,英国为了不让俄国独吞东北,就扶持日本与之对抗。日本窥伺于山东,一支在找德国的事。法国和英国在云南地区也有争端。英国和俄国在新疆和西藏也有利益冲突,这种列强之间的竞争间接保证了软弱的大清不至于像印度一样被完全殖民。



火器工坊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印度被英国完全殖民地化?中国的大清王朝,却没有被西方列强,完全殖民化了。首先,两国的国情不同。印度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王国,印度的反抗意识没有中国民众那么坚决的抵御外辱,那么坚强的抵抗到底。清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也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迫,剥削。但是,中国民众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让西方无法完全殖民化中国。历史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时候,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严重的打击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已分裂中国的图谋,让西方列强意识到中国最底层的民众埋藏的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以抵抗精神在里面。反观印度被英国殖民化很早,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被英国殖民化了。虽然中间也出现了一小股力量的反抗。但是没有大风大浪轰轰烈烈的,像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那么强烈,或者中国的义和团那么强烈的打击,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在中国民众反帝反封建反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背景下,西方列强图谋分裂中国殖民化中国的图谋没有得逞。就是因为中国民众底层隐藏着一股强烈的反抗压迫与帝国主义侵略的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的存在,印度人被英国轻易的职殖民化首先印度有很多松散的王国。王国之间互相攻伐,让英国人挑拨离间,比较有可趁之机,才很快,迅速的占领印度殖民化印度。反观中国的清朝政府是一个强大中央集权国家,虽然国家没落了,但是,国家整体行政命令还是保持一致。国家大小事务还是由中央拍板决定地方没有权利以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印度就没有这个能力了,印度的松散王国是各自为战,各自以西方列强谈判。最终被西方列强的英国各个击破,达到了完全殖民化。中国中央集权的清朝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各个击破,或者说,从内部瓦解掉。所以说,中国整体上还能保持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