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作名篇,喜歡書法的朋友也常常以這首詩為內容創作。這裡,人們喜歡的是《將進酒》的壯志豪情和李白的超然灑脫。我也非常喜歡這首詩,並經常寫這首詩用來送朋友,我也很敬重李白,原來年輕善飲之時,也常常用李白和他的《將進酒》來勸酒和為自己的喝酒過量來開脫。

關於這首詩的美好意境和積極意義,已經被無數的文化人說濫了,我也沒有更高的文化修養來標新立異。這篇文章,我想從《將進酒》背後折射的酒文化陋習,來說說其對現代生活的四點啟示。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方圓居主人《將進酒》



《將進酒》是李白處於失意之時,與朋友聚會借酒澆愁之後作的一首詩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將進酒》意境


公元742年,李白在長安城擔任唐玄宗的貼身秘書,過了大約兩年的安逸舒適、風光炫耀的日子。之後,因為自己放蕩不羈的性格,加之酒後不拘小節,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弄臣,於744年被唐玄宗無奈的逐出宮禁。唐玄宗在放還李白出長安時,還是很講感情的,當時賜給了他不少金玉珍寶。這首詩裡的“五花馬、千金裘”估計就是那時唐玄宗賞賜給他的。

李白不在皇宮中做事後,立即成了無業遊民,當然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榮耀的和生活來源,他的內心是十分沮喪的,因為他原來就有酗酒習慣,這時更是借酒澆愁,天天醉飲。那期間,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也就是詩中的岑夫子)結伴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也就是詩中的丹丘生)的潁陽山居作客。這首詩就是他們三人一次聚會醉飲之後,李白即興寫下的千古名篇。

《將進酒》中的”將“是”請“的意思,這首詩的題目就是”請您飲酒“之意,所以從題目的名稱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勸酒詩,裡邊描寫的內容也是李白在元家反客為主,變著花樣勸人喝酒的過程。在詩裡,我們除了能夠領略李白酒後的豪邁與灑脫以外,卻也活脫脫看到了一個市井”酒鬼“的形象。但是用”酒鬼“這個名稱來說李白就太褻瀆這位詩仙了,我們不妨用”酒仙“來定義他老人家。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李白

那麼,我們用世人的眼光來看,李白的這首《將進酒》折射出哪些酒文化的陋習呢?


借酒澆愁,無濟於事

寫《將進酒》之前,李白剛剛結束了在皇宮中朝夕陪伴唐玄宗左右風光的兩年。

據考證,李白相貌英俊,高大魁梧,不僅能文,而且善於劍術,看來武藝也不凡。關於這一點,應該也不虛枉,要不是他有那麼良好的身體素質,以他長期酗酒的事實,也不會活到61歲,況且他的死據說還不是正常死亡。也許正是李白這樣優越的外表、氣質及文采、武藝,也才能在他40多歲時還得到唐玄宗的賞識,讓他陪伴左右、形影不離達2年之久。

李白40歲以前,基本在為找工作奔忙,期間他甚至不惜放下身價去討好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當然野史上也有一些關於他們二人的流言,他也多次違背自己的人格原則為皇上寫歌功頌德的賦文,終於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下被唐玄宗聘為供奉翰林,主要是陪侍皇帝左右隨時為他作賦作詩,順便再起草個詔書文件什麼的,應該相當於現在的領導貼身秘書了。

還有一種說法,唐玄宗之所以重用李白還因為他懂胡文,也就是少數民族的文字。因為那時的唐朝經常受到西方胡人的侵擾,不勝其煩,而胡人國家送來的國書只有李白能夠看懂,也只有他能夠寫回書。

但這樣一個規矩的場所的確不是性格放蕩不羈的李白能夠待的了的,李白不僅沒有改變酗酒的惡習,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口無遮攔得罪了當朝權貴和皇帝近寵,終於還是被趕出了皇宮,又重回失業待業之路。

應該說,在唐玄宗身邊做翰林是李白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擔任國家公職,他內心應該是很在意的。所以,當失去這份工作後,內心是鬱悶的,便借酒澆愁,但卻無濟於事,最終還是落得四處漂泊的結局。李白儘管是酒中仙人,不能用世俗的酒鬼來看待他,但是李白終生多數情況下借酒澆愁、排解鬱悶卻是不爭的事實。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放蕩不羈的李白



酒後失態,忘乎所以

《將進酒》從頭到尾活生生刻畫了一個人從開始喝酒到醉酒失態、甚至失智的全過程。

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直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段,就像幾個剛入席的朋友邊聊天邊喝酒,思維是清晰的,說話也很有條理。但隨著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時的李白已經有些酒酣耳熱了,說話也明顯多起來,甚至有了越位失禮的舉止。比如,這是在元丘生家裡做客,他卻已經開始反客為主,勸主人喝酒了。

當然,這時的李白肯定也已經激情飛揚,又有些忘乎所以了,不僅說話多起來,而且還即興演唱,如果在現代的酒席上,他一定是拿著話筒唱卡拉OK不停止的那個人。他甚至以陳留王自比,誇海口要飲三百杯、喝一斗酒。

詩的最後兩句,卻完全勾畫出李白醉酒的狀態了。也許這時的元家主人覺得他已經喝醉了,便假託家裡沒有酒了,也許就真的是被李白喝光了,但李白卻意猶未盡,連忙叫自己的兒子回家將皇帝賞賜的”五花馬、千金裘“拿去換美酒,這就有些不計後果了。

這就完全是酒場中人醉酒失態的生動表現了。為了酒可以什麼都不顧,這不是酒鬼,又是什麼?但對於李白,卻也只能用”酒仙“來讚譽他吧。

李白的這種酒後失態,忘乎所以還表現在他在宮中任翰林期間。據說,有一次胡人又派使者送來國書,但滿朝文武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翻譯,這就十分有失大唐國威了,於是就找來李白翻譯並起草回書。可這時的李白卻又喝醉了,他便趁機借皇帝之力整治起楊國忠和高力士來,要求前者為他研墨、後者國其脫靴,這可是不小的人格侮辱。要知道,那楊國忠是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的親哥哥、當朝的宰相,而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寵侍。儘管這兩個人屬於人人痛恨的奸臣,但李白這種醉酒失態的行為還是不合時宜的,當然他以後也就為自己這種圖一時之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逼人喝酒,喝就喝死

李白對喝酒的認識是有些問題的,他認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應該不是他一時酒後失語,這可能就是他一直以來對喝酒的認識,甚至終生把這個觀點作為自己喝酒的指導思想。青年以後,他的一生都離不開酒,而且喝就喝足、喝就喝死。

他自己酒量可能的確很大,但陪他喝酒的朋友未必有那麼大的酒量,比如寫這首詩時他的兩位酒友岑夫子和丹丘生。我們甚至可以在想像中還原當時的場面:兩位朋友不勝酒量,連連推辭,但李白先生卻不依不饒,一再要求他們”將進酒、杯莫停“,估計在他興奮失態之時,甚至會離座出臺來拿著朋友的酒杯往他們口裡灌。要不,也就不會出現後邊朋友都不敢往外拿酒的情況了。

喝酒,本來是一件雅事,是一件助興的工具。但如果不喝就逼人喝,甚至喝出人命來,就是酒文化裡的陋習了。也許,我在這裡胡猜古人意,但這種延續至今的現象是醜陋的,不可取的。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醉酒失智,不計後果

李白的一生是酗酒的一生,據說他的絕大多數詩作都是在醉酒狀態下寫成的。我一直對這個說法存疑,即使李白酒量再大,文采再高,在完全醉酒的狀態下是不可能寫出那麼華美的詩作的。我覺得李白在作詩時應該還是處於微燻的狀態,大腦皮層正處於最活躍的時候,只是作完詩以後難免更加興奮而繼續飲酒,直至酩酊,這倒是比較合理的過程。

李白的祖籍是甘肅天水,但他的童年生活地卻是唐朝時期的巴西郡,也就是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所以,李白也自稱為”青蓮居士“。他的童年應該有一個不錯的家庭環境,要不他不會受到那麼良好的教育,也就不會有那麼高的文化修養。

青年時期的李白是不得意的,甚至在他41歲進入皇宮任翰林之前一直在忙著找工作,這也許是他常常酗酒發洩鬱悶的原因。但李白的喝酒是不計後果的,可以想像以他的人品才貌、文采武藝,在那個時代裡謀一份象樣的工作是不成問題的,但事實是卻是李白的妻兒經常跟他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包括後來他離開皇宮,玄宗皇帝賜給他的金玉良馬,肯定是價值連城,如果他不去拿著換成美酒過口癮,留著養家過日子也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所有酗酒成性的人的共同品性,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人格特徵。

李白的酗酒也最終讓他付出的慘重的代價,在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就不說了,據說他的幾個兒子都因為他酗酒而弱智,起碼沒有一個成材的。而他本人,也最終死在了酒上。

關於李白的死,歷史上有三種版本:一是說他因酒醉終於沒有醒來,醉死了;二是病死;三是醉酒後發狂,奔入江水中撈月溺死。這三種情況中,第二種沒有明說他是因酒得病,但可以想像,李白終生酗酒,又長期鬱悶,估計他的肝臟是要出問題的,如果處在今天的環境下恐怕早就得上肝癌了。但我寧願相信,李白是投江抱月而亡的,用這樣極其浪漫的死法,倒也極符合這位浪漫主義詩人的浪漫情懷。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李白投江撈月




【方圓居文化】結語:

1、酒是朋友相聚、閤家共餐時的調味劑,用好了能夠起到助興、調情的作用,但用不好不會適得其反。切不可在鬱悶之時借酒澆愁,那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傷害身體,弄不好還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當心情不好時,可以通過與朋友喝茶,運動等方式來消除煩惱,即使有知己共飲也不可過量,當適可而止有利;

2、人的酒量有大有小,自己善飲不等於別人也能喝,自己好酒,不等於別人也願意狂飲,在場合上應該互相尊重,因人而宜,切不可強求別人飲酒,甚至用”不喝就看不起“等刺激性語言相激,那樣一旦不適宜喝酒的人因喝酒出現問題,不僅會傷害朋友感情,弄不好還會負法律責任;

3、要把喝酒當作一種人生的享受,當作朋友之間增進感情的調節劑。所以,飲酒就要飲出酒文化,比如李白的喝酒作詩,這就是很文雅的酒文化。萬事有度,喝酒更是這樣,只要喝的得當、喝的適度,酒一定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享受的。

4、我們現在讀《將進酒》一定要從中學習李白的豪邁和瀟灑,學習他酒後賦詩的文化品味,切不可只拿他的喝酒作風和習氣說事,作為效仿的榜樣,那樣就變成”東施效顰“,差之萬里了。

《將進酒》背後的酒文化陋習,對現代人的4點啟示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