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为何狼狈逃走?

夏仙宝


王平为将的综合素质非常不错,拥有近乎完美的人物性格,处事谨慎,刚正严明,为将勇猛,善通权变。属于丞相诸葛亮喜欢的类型。诸葛亮甚至把自己一手创建的王牌队伍“无当飞军”交给他管理。这支队伍在他的领导下,以精于防守著称,谱写了无数的军事奇迹。

王平的缺点在于文化程度不高。据《三国志》记载,他生平所识文字不过十,每次传达军情,都只能以口述的方式让部下代为完成。正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导致他不能像姜维一样,拥有近乎完美的帅才特质。其本身的局限性,只能将自己定格为战术性的将才。

王平无疑是三国时期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却能混迹军旅,成长为后蜀时期的一线名将。若不是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他的成就或许远不如此。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气之下放火投奔蜀营,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

定军山之战与汉水大战后,曹军中损失惨重,锐气重挫。局势已经非常不利了。曹操于是遣徐晃为先锋大将,打算与蜀汉做最后的决战。商议之间,账下牙门将王平慨然请命。曹操见王平深知蜀中地理,于是用作副先锋大将,辅佐徐晃进军。王平区区一个牙门将,多次提出不同的意见,否定主将徐晃的计划。因此招致了徐晃的不满,对于王平的建议,徐晃一贯不予采纳。

在是否兵渡汉水的问题上,正副先锋又产生了争执。徐晃想采用韩信的“背水扎营”战术,借此激励将士们的斗志,于是执意渡过汉水背水扎营。

只可惜徐晃的对手不是陈余,而是战斗经验丰富的黄忠、赵云等汉末名将。徐晃几次引军诱敌,任凭其弓弩乱发,黄忠、赵云始终都不上当。直到魏军士气萎靡,被迫收兵回营,黄忠、赵云趁机出动,大破徐晃,魏军将士落入汉水者不计其数。

徐晃逃回大营,故将此战的过错强加到王平身上,怪王平不引军援救,并表示要将其斩首谢众。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王平只好忍气吞声,暗中发动。当夜引本部军马放火烧营,趁乱逃奔了赵云。


徐晃经过前者之败,本来就大势已去,背水之营已成危地。即便没有王平放火,他也不能继续坚持。王平主动放火投降蜀汉,致使魏营中大乱,徐晃只能选择撤退。如果下令救火,一旦黄忠、赵云压制过来,到时候想撤退都不行了。

外加上现在撤退,他有很好的理由规避过错,所有的过错都可以推到王平头上,打了败仗也不会被曹操责怪。所以不如将计就计大败而逃。


爱尚文史


王平是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

至于王平为何要投靠实力比曹魏相差太远的刘备,原本王平还是曹操手下校尉(正团级,手下约千人),分拨在徐晃麾下,王平性格内敛,少言寡语,与徐晃关系很差。还是要追溯到刘曹汉中争夺战时了,曹操在汉水对岸30里处下寨,徐晃请缨渡过汉水对抗刘备,王平自愿担任徐晃副将随同出战(王平熟悉汉水地开形熟读兵书)。徐晃提出渡过汉水仿韩信背水ー战,王平劝谏不听,徐晃自负出战,王平守寨。果然徐晃大败而归,王平见无法守住莒寨就投降了。徐晃大骂而走,两人结怨,王平烧营寨而走,渡过汉水,投奔到赵云营中,赵云引荐给刘备。王平尽言汉水地理。玄德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遂命王平为偏将军牙门将,领向导使。

熟知汉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奋勇协助徐晃进兵。而曹操也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然而,到了汉水之后,徐晃和王平在作战方案上却有非常大的差异。徐晃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便下令渡水列阵。王平劝说,说韩信是因为对手无谋才这么做的。但现在对手是赵云和黄忠,用此方法或许不当。最终不听王平劝说的徐晃,被黄忠和赵云设计,“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而徐晃在首战失利,回到曹营之后,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王平见死不救。王平却称,如果自己出兵,处境没办法救徐晃,自己也可能丢失营寨。徐晃听完之后恼羞成怒,对王平心有杀意。

韩信不是简单的背水列阵,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赵军营寨旗帜,比如算准了对手会中计,现在徐晃在不合适的时候准备背水列阵,一旁的王平就看出来这样不行,于是劝谏徐晃。王平下去后,总觉得不对劲,这在曹营没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会灭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刘备那边去,毕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过去,就可以回到家乡了,因此王平在当天晚上,带领自已的本部兵马在徐晃的营中放火,趁乱乘机渡过汉水,投靠刘备去了。





南飞雁1988


都知道昔日韩信背水一战破赵国,很少有人知道徐晃在汉水之战也曾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但结局却是徐晃战败,徐晃毕竟不是韩信,他的对手赵云、黄忠也不是陈馀。

在汉水首战曹操失利,成就子龙一生是胆后,曹操派出徐晃为前锋,攻打汉水西侧的蜀军赵云、黄忠部,当时的王平在也在曹操手下当牙门将军,听说曹操派大将徐晃出战,由于王平是益州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因此自告奋勇与徐晃一起出战。



于是曹操任命王平为副先锋,作为徐晃的副手出战。徐晃和王平来到汉水,徐晃就准备下令让士兵渡过汉水,背水列阵,效仿当年韩信破赵的背水一战,徐晃想当韩信,但赵云和黄忠可不是陈馀,况且徐晃也没有真正研究透韩信的背水一战。

韩信不是简单的背水列阵,同时还有一系列的其它策略,比如安排伏兵拔除赵军营寨旗帜,比如算准了对手会中计,现在徐晃在不合适的时候准备背水列阵,一旁的王平就看出来这样不行,于是劝谏徐晃。



王平对徐晃说:当年韩信是判断了对手无谋,才用这样的策略,现在我们的对手是赵云和黄忠,他们可不是有勇无谋之人。

可是徐晃不听劝,仍然执意要渡河作战,让王平率步兵驻守,自已带领骑兵架浮桥渡河,背着汉水列阵,准备应战蜀军。



当徐晃在摆鼓应战时,赵云和黄忠拒不出战,等到徐晃师老兵疲之时,赵云和黄忠各率领一支军队进攻,而徐晃部下却只射箭,同时开始退却,赵云和黄忠率军杀入敌阵,曹军无法抵挡,徐晃大败,拼了命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汉水对岸。

徐晃回营后,开始责备王平:为什么不带领军队来救援?



王平说:我如果来救援,则我们的营寨就保不住,当初我就劝过你不要渡河作战,你不听,才导致大败,现在怎么能怪我呢?徐晃本来战败就一肚子气,现在一听王平这么说,大怒,就想杀王平,王平就赶紧退下去了。

王平下去后,总觉得不对劲,这在曹营没法混了,指不定哪天徐晃就会灭了自已,因此打定主意,想投靠到刘备那边去,毕竟自已是益州人,投靠过去,就可以回到家乡了,因此王平在当天晚上,带领自已的本部兵马在徐晃的营中放火,趁乱乘机渡过汉水,投靠刘备去了。



而徐晃在晚上看到营寨起火,搞不清楚状况,以为是蜀军杀过来了,白天刚刚战败,这晚上蜀军就杀过来了,徐晃一害怕,就带领手下弃营而走。

当时徐晃是曹操大军的前锋,与蜀军隔着汉水对峙,与蜀军离得很近,又是前线,现在营寨着火了,又是在晚上,又怕蜀军偷袭,不逃走难道还要在原地坚守吗?营寨都烧没了,住的地方都没有,也没有防御设施,如鹿角什么的,无法坚守,只得弃营逃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历史上真实的王平也如同小说《三国演义》中一样,原为曹操手下的一名普通将领,最后在汉中之战中投降刘备。至于王平是否如同《演义》中描述的一般,是与徐晃发生矛盾,才被迫投降刘备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题主所问的故事仅记录在《三国演义》之中。在《演义》中王平首次出场已经到了小说的第七十一回,黄忠在定军山斩了夏侯渊之后,亲统二十万大军,令徐晃作先锋,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黄忠、赵云据守汉水,曹操命先锋徐晃前往决战,这是王平自荐熟知地理,愿助徐晃;曹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徐晃打算学习昔日韩信将部队渡过汉水,背水作战。遭到王平反对,徐晃不听,引军搭起浮桥,渡过汉水扎营。

然后,黄忠、赵云各引一军据守寨栅,徐晃无论如何挑战不出;直到日暮,徐晃兵疲,欲退之际,赵云、黄忠率军两路夹攻,徐晃大败。败军而回的徐晃见到王平后,责骂王平率军不援,王平据理力争,徐晃大怒,欲杀王平。王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王平渡汉水来投赵云,刘备见到熟知汉水地理的王平后,非常高兴,封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那么,诚如题主所问,徐晃为何狼狈逃走。很简单。

首先,徐晃自信满满,打算效仿汉代韩信来个背水作战,置死地而后生;结果被赵云、黄忠抓住战机,大败而归,击破了徐晃的自信心。

其次,徐晃责怪王平,其实是为自己刨去兵败脸上的火而已;结果王平不给面子,徐晃估计通过杀王平来吓唬;到最后,王平没有吓唬住,直接放一把火反了,反而把徐晃吓住了。


安定郡小书生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而徐晃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他曾在樊城之战中打败关羽,且其与许诸的大战,在经历五十回合之后,最终与许诸平分秋色,可见徐晃的战斗力之强。而王平此人,据《三国志》记载: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这么看来,王平和徐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而且在汉中之战时,曹贼将领夏侯渊被黄忠所杀,徐晃也接连被赵云、黄忠打败,徐晃都没有弃寨而逃。但在平王放火之后,徐晃就狼狈而逃,这又是为什么呢?以下便是个人的理解。


第一,分析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结局。曹操派兵从斜谷小路前去先取汉水,命大将徐晃为先锋。

此时熟知汉中地理的王平,自告奋勇协助徐晃进兵。而曹操也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然而,到了汉水之后,徐晃和王平在作战方案上却有非常大的差异。徐晃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便下令渡水列阵。王平劝说,说韩信是因为对手无谋才这么做的。但现在对手是赵云和黄忠,用此方法或许不当。


最终不听王平劝说的徐晃,被黄忠和赵云设计,“军士逼入汉水,死者无数”。而徐晃在首战失利,回到曹营之后,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指责王平见死不救。王平却称,如果自己出兵,处境没办法救徐晃,自己也可能丢失营寨。徐晃听完之后恼羞成怒,对王平心有杀意。

而此时的王平可能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夜里朝营寨放了把火,就投奔蜀军去了。而察觉到营寨起火的徐晃,"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而这些,就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但是要注意的是,为什么徐晃要狼狈逃走,而不是救火呢?


第二、徐晃可能因为败仗,成了惊弓之鸟,加上军中士气低迷,王平如此一烧,徐晃自然逃跑。

当徐晃与赵云、黄忠对战而败时,他没有逃走,是因为王平的营寨还是安全的,他可以到王平的营寨中进行休整,这也是徐晃此时唯一的退路。

一旦王平的营寨也被蜀国占领,徐晃就只能返回曹魏境内,面见曹操请罪了。而徐晃在白天的时候,被黄忠和赵云击溃,此时魏营中的军心便有些不稳了。徐晃深知过会休整的重要性,因此便尽可能的安抚士兵,把人还到王平的营寨中,进行休息整顿。


而徐晃此时也不复以往的意气风发,况且此时军中士气低迷,一点点小的刺激,都会有可能让士兵直接崩溃逃跑。且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徐晃这背水一战,策略失误,导致军中死伤无数。军心已乱,只能勉强回营整顿、休息。

而这时王平又突然在半夜又放火烧营,军队就更乱了。一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四处逃散,命都快没了,谁还想的起来救火呢?徐晃或许也是无力收拾残局,才弃营而去的。况且就算徐晃不走,强迫士兵留下来救火,又能够如何呢?还不如弃营而走,保存实力。


第三,徐晃或许以为是敌袭,内心慌乱,所以才仓皇逃走。

徐晃在战败后责备王平,对王平起了杀意。导致王平一怒放火烧了营寨。这大大的出乎了徐晃的意料。因为营寨是行军打仗的基本要素,王平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与曹操为敌。况且此时在魏营中,仅有王平的营寨幸存,完好无损。当徐晃住下后,半夜军营内突然着火,本来就神经紧绷、神态疲惫的士兵一时间也没有想到是王平放的火,此时军中又无战意,面对敌人的偷袭,他们也只能仓皇出逃。


而此时的徐晃也是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的败仗就已经让他失去了信心,此时王平的这一把火更让徐晃觉得蜀军的强大。对于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的徐晃来说,这场大火无异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没有原本平稳、良好的心态与蜀国对阵,更没有勇气留下来救火,所以他狼狈的逃走了。或许此时徐晃还考虑到了整个军队的生死存亡,担心军队会全军覆没。因此,徐晃就更有理由说服自己逃走,赶往曹营,面见曹操。

由此可见,徐晃在王平放火烧营时,选择仓皇逃走有两种可能,一是他想要保存魏营的整体实力,二则是因为败绩,怕自己不敌,所以才狼狈逃走。不过无论哪一种可能,也都只是猜测而已。

你是如何看待徐晃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王平是个非常优秀的将才。

王平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很精通军事地理,有自己的一套战术,在蜀汉后期,也是一方柱石,国家栋梁。

王平的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在蜀汉阵营中,也能排到前十,低于五虎将、李严、魏延、姜维,与马岱、关兴、张苞相近,而高于廖化、张嶷、吴班等人。

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中,王平曾经与魏军猛将张郃有过交锋,体现了不凡的战斗力。

回目: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命马谡去守街亭,以王平为副将。到达街亭后,马谡不听王平劝阻,执意将大军驻扎在山上,王平只得另率一军驻扎在外。

张郃率兵来到,围住了山坡,截断马谡汲水之道。王平引军杀来救援,正遇到张郃,两将交锋,“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


能与魏军猛将张郃大战“数十余合”
方才败走,王平的武艺还是相当不错的。

王平这个人,他原本是益州巴西郡的宕渠人。

宕渠这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就是张飞与张郃大战的地方,张飞在这里利用地形之利,将张郃的军队封锁于狭道,首尾不能相顾,张郃大败,见势不妙,就弃下大军,率几名亲随逃之夭夭。


王平的家族是宕渠当地汉化的少数民族賨人,后来随着七姓夷王朴胡和賨邑侯杜濩内迁依附于曹操麾下,做了一名“假校尉”。

王平后来归降刘备,也是水到渠成,早有预谋。

刘备与曹操为了争夺汉中,双方发动大战,在汉水一带僵持不下。曹操命令徐晃率兵到汉水以西去阻挡刘备大军,王平看到机会来了,特自告奋勇,请命随徐晃出战:“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


为什么王平想投附于刘备呢?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他本来就是宕渠的賨人,当宕渠归属于刘备治下后,王平家族中很多亲人也加入到刘备的军中。两军交锋之际,在曹操麾下的王平与蜀军作战时就比较尴尬了,他有时在阵上大喝一声“来将通名!”,对面却答道“平儿,我是你舅舅啊!”

将如此,兵亦然,双方部下的士兵们互相看看,往往发现对面那个持盾拿刀的敌人就是邻居家的何二狗或者王铁蛋。以前还曾经一同上树掏过鸟窝,下水摸过泥鳅。

这要是再刀兵相向,实在是下不去手。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这仗没法打了,王平就有投降刘备的打算。


如果曹军能占优势,将来收复巴西宕渠,王平也还能接受,但徐晃打算率兵渡过汉水,要搞个背水列阵,“致之死地而后生”。王平觉得希望完全破灭了,他无法接受自己和部下这群家乡人在这次战役中逃无可逃,全部被歼灭。所以王平拒绝随徐晃的大军行动。

徐晃果然被赵云和黄忠夹攻击败。败回后又责怪王平不救,而王平迅速发动兵变,也说明他和部下早有预谋。

此时的徐晃主力已经被赵云和黄忠歼灭得所剩无几,无力应对王平的攻击。而若论武艺,王平虽然不是他的对手,但也并不弱,徐晃想速胜也决无可能,所以只好仓皇逃走。


王平归顺刘备后,还是颇受重用的,刘备很高兴:“孤得王子均,取汉中无疑矣”,任命精通汉中地形的王平为偏将军,领向导使。

无论在刘备麾下,还是在诸葛亮和姜维主持大军时代,王平始终都受到重用。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馋嘴肥猫铲史官


王平何许人也?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籍贯益州,是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



王平这个人的武艺算不得高,在武将频出的三国中期可谓是一点名气都没有,但是在三国后期,蜀国人才凋零,五虎将相继去世,连二挡大将关平、刘封、关兴、张苞等都死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已经俨然成了蜀国军中的中流砥柱。

再者虽然王平的武艺虽然算不得多厉害,但是却多有韬略,并且对地理的理解颇深,领兵有方有大将之才。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极为看重马谡,对于王平还算不上看重。当时诸葛亮派遣马谡守街亭,知王平熟知地理,而街亭地形复杂,于是让王平为马谡军先锋,辅佐马谡。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于是不尊诸葛亮军令,反其道而行之,以高处地利易守难攻为由舍水上山。王平以高地之利,只在兵力相当的情况才有用连连规劝马谡,当时蜀军也就一万出头,而曹军却足足有五万之多。岂料马谡持才傲物,仗着职位比王平高,看不起王平,不听王平之言。王平见此,只得自引一部兵马在山下扎营,以为掎角之势,以期能够挽救一二。但是魏将张郃果不其然直接断了山下水源,以军力之优势围住了马谡而不攻,此时马谡军力不足,突围无力,又无水源,难以持久,而王平有力相救,但只要一千人马有心无力,马谡军惨遭大败,士卒离散。王平只得想办法保全自己仅有的人马,于是令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以做疑兵。这让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保全了军力,率领他们平安归还。




在这件事之后,诸葛亮深刻的认知的王平之能,逐渐开始器重王平,直接拜为参军,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更是官拜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在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汉中时,再立大功,将其击退,累封安汉侯。

但是王平早先并不是蜀汉的大将,而是曹魏的一员将领。是在汉水之战后才归降蜀汉的。


提起汉水之战倒是极为有意思,这也是王平第一次在三国的历史上正式展露自己的军事才干,甚至一把火直接把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吓的仓皇而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话说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命大将徐晃为先锋从斜谷小路先取汉水,而这个时候曹魏一方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发现没有人对汉中的地理十分了解,进军困难。这个时候王平就出来了,王平本就是蜀中人,加之本就十分喜欢借用地利,又立功心切便自告奋勇协助徐晃进兵。于是曹操便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


徐晃这个人呢,确实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但是在哪个时代已经他的老对手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能和他相比的将领已经很少了,面对这种情况,人就难免会有骄傲之心,容易看不起人。而王平呢?在曹军多年,可谓是名声不显,地位微薄只是个小将自然就入不了徐晃的眼。


到了汉水之后,徐晃就直接和王平在作战计划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徐晃想要效仿韩信命令军队渡过汉水列阵,背水一战,一战而胜。但是王平却不认同,劝谏说,如果到时要遇到紧急情况退军怎么办?徐晃拿出韩信的例子,王平反驳说,韩信能料定敌人无谋才用此计,现在,你能料定赵云和黄忠无谋吗?




徐晃显然是不会听王平的,王平劝阻无功也无能为力。后面的结局果然印证了王平之言,徐晃大败而归,死里逃生。这个时候徐晃就开始推卸责任了,说都怪王平不知道及时援救,但是王平要怎么援救呢?

首先徐晃给王平留下的人马就不多,再加上要防备蜀军劫营,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再说王平事先本就劝阻过徐晃,这更让徐晃无力反驳,面子上挂不住的徐晃大怒,便要杀王平。这下怎么办呢?徐晃要杀自己,王平根本就无法阻拦,首先他打不过徐晃,手下的人也没有徐晃多。在加上徐晃在曹魏位高权重现在不杀自己,回去自己随便两句话就能把兵败的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弄死自己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将还不是轻而易举。想到这里王平干脆直接反了,再加上他本就是蜀中的人,投降的理由更加名正言顺。

但是要如何去归降呢?直接去蜀营被徐晃发现肯定是死路一条,与是乎王平心生一计,直接在营中放火,徐晃看见火起,直接仓皇而逃,王平轻轻松松就去了蜀营了,之后在蜀汉更是备受重视。

为什么王平放了一把火就直接把徐晃吓跑了呢?倒不是因为徐晃胆小,徐晃为何不救火?选择弃营逃走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徐晃渡河一站,兵败如山倒,死伤无数早就军心大乱,这个时候的一把火无疑是火上浇油,根本就无法收拢军心。这个时候要是赵云和黄忠再杀过来,他必死无疑,甚至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徐晃逃走其实是一个明智之举,起码还能保留一点火种,避免全军覆没,总不能成光杆司令去见曹操吧,那样他更加没法交差。这这一点上看,徐晃还真的是一个良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危险时刻还能保持冷静的心态去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