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雍正帝刚登基就加封“死对头”八阿哥为廉亲王?

忠肝义胆岳老三


雍正继位之初,封自己的死对头老八胤禩为廉亲王,出任总理王大臣一直,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点,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说是意料之外呢?大凡初登大宝的皇帝,手握皇权,必定会对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所有敌对势力大开杀戒,以坚决清洗之而后快。大家都知道,九子夺嫡的几大势力,太子垮台后就数老八胤禩实力最强,尽管受到康熙的直接打压,但是老八在朝野的实力不容忽视,这对雍正上台后是最大的威胁。雍正为什么不直接采取强硬手段清洗,而是重用老八及其集团老九老十等。这真真是出人意料,即或不是进行清洗,也不必重用他们啊?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理解了,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一,雍正的继位,可谓是康熙布下的一个无奈之局。为什么这么说呢?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吏治腐败,康熙因为九子夺嫡倦于朝政,对于未来,康熙可谓忧心忡忡。随着太子几度被废,康熙几乎是心神具碎,于是,从康熙四十年起,就为重新无色新君做准备。但是,正如康熙临终前所言,儿子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克承大统的人选,康熙始终是不大如意的。二月河原著小说对于康熙当时对继位人的人选问题描写为十分头疼,后因谋士方苞的一句“看皇孙”才落定胤禛。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可以认为,康熙最终还是选对人了。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康熙所说的胤禛为人的问题。这位冷面王因为在朝中树敌较多(追逼国库欠款等),大多数朝廷官员都不喜欢这位做事一板一眼,十分刻薄寡恩的皇帝。换句话说,雍正继位之初,胤禛根基不牢,除了个十三爷,没几个人喜欢他,雍正心里也很清楚,既然都不喜欢我,大家都喜欢老八,那我就把老八抬出来,顶在前面做挡箭牌,只要他控制不了军权和九门,起码没有颠覆皇位的危险。所以,这是雍正利用老八胤禩的威望为自己服务的策略,只能说,这一招很高超。

第二,康熙老子有交代,雍正继位之初,为了自己的名声不得不为。康熙临死最后一句话说的很清楚: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善待兄弟也许给雍正以后的执政生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和麻烦,但是这是康熙的遗言,雍正不得不为。康熙一死,雍正如果立刻执行雷霆手段或者就算不执行雷霆手段,冷却老八,不是没有实力,因为军权在手,雍正最擅长的就是高压政策。但是,我们看看后来,因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执行的时候,朝野阻碍跪于午门的情形就知道,老八必定发动朝野,一人一口唾沫,也会将雍正淹死。此时的雍正心里很清楚,他定不能让人家的唾沫淹着自己,坏了自己的名声,所以,推出老八胤禩,就是防止朝野上下的唾沫的。

第三,雍正有意瓦解八爷党内部人士。尽管这一点在剧照表现不明显,但是试着想一想:康熙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备受打击打压,所谓争储,老八胤禩几乎是门儿都没有,正如康熙所言,老子康熙是以宽仁治天下,他老八是拿宽仁当本钱,出卖江山社稷拉拢人心。老八集团内部的人,自康熙打压的那一天起,估计也都大失所望,现在雍正启用胤禩,要说,还是雍正的恩赐,所以,一部分跟随老八的臣子也会心有所感,投奔到雍正的阵营。至于后来推行的新政又阻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那只是后话了,但是在雍正继位之初,这种功效还是很强的。

当然,老八胤禩才干也是有的,但是不是主要原因,连雍正都说得很勉强,不是么?还是他老爷子康熙总结到位:老八以出卖社稷拉拢人心,是失德之人,说的没错。


青灯问史


在《雍正王朝》里,雍正继位之初,朝局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相对失衡的状态。雍正新立,权威尚未树立。而在康熙朝时,雍正本身就是一个孤臣,并没有深入的人脉和强大班底。


这种情况下,接手一个吏治腐败、乱象丛生的朝局。而康熙临终前,把皇位托付给雍正。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他能够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匡补康熙的过失。

但是对于雍正而言,砍柴前需要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雍正必须要做三件事。

第一,稳定朝局,不能产生变故和动乱。

即位之初,雍正一没人脉,二没威望。不客气点讲,连雍正自己都对自己接班有点意外,更何况他人?一时间朝堂内外,很多既得利益者对雍正继位,仍然心存疑虑。

但是此刻,如果由胤禩出来组阁,是可以很快稳定这是既得利益者人心的。因为此前“夺嫡”的过程当中,胤禩处处学康熙,各种花钱,各种笼络人心。在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眼里,胤禩可以“保护和纵容”他们。


所以在“总理王大臣”(事实上的首辅)的人选上,雍正选择了胤禩,并晋封他为廉亲王(实际历史上亲王真是雍正封的,但在剧中是康熙时就封了的)。

组阁人选,除了继续仍用康熙留下来的张廷玉和马齐外,又加进了胤祥和隆科多,并晋封胤祥为怡亲王。整个内阁就是形成了两个亲王加两个此前的大臣以及佟佳氏的格局。

【这种安排有两个好处】

一来,表面上形成了维持康熙晚年现状的态势,但实际上加进了雍正的铁杆胤祥,并牢牢掌握住了兵权。


二来,分化了八王集团,胤禩不但当了“总理王大臣”,而且晋封为了廉亲王,至少表面看起来,地位显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清朝的第二号人物了。但是在八王集团的其他人眼里,胤禩是被雍正“招安”了。

所以当西北罗卜藏丹增再次发动叛乱的时候,胤禩与雍正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引起了其他几位皇子的不满。虽然从胤禩的逻辑非常好理解,如若大清亡了,就算自己争下了这个皇位,又何济于事?但是在其他人的眼里,这就是”被招安”的实锤。

第二,必须选拔和培养自己的铁杆,建立改革班底。

所以雍正继位之初,立马举行了恩科;立刻褒奖地方勤政行为。但是这个过程,也可谓举步维艰。

新钱案,雍正吃了哑巴亏,但是他发掘了一个人才孙嘉诚;恩科舞弊案,可谓奇耻大辱 ,但是收获了李绂和张廷玉;“山西藩库造假案”,更是辱出了新高度,雍正不得不下罪己诏,亲自承认错误,但是更加考验了田文镜。


“恩科重试”甚至为落榜才子刘墨林出面争辩,钦点其为举人;为廷试的仕子亲自掌灯。将田文镜、李卫升官调任为一方封疆,主持新政。


就在这艰难的过程当中,雍正的周边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改革班底。

第三,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集中精力,办成一件大事,以奠定新朝权威。

在西北,”罗卜藏丹增的举兵叛清”是雍正“化危机为机遇”的标杆性事件。罗卜藏丹增抓住雍正新朝未稳,边陲因”夺嫡”而空虚的机遇,发动了叛乱。如果里应外合,外部压力促成内部危机的爆发,那么大清很有可能就此分裂。而虎视眈眈的准噶尔与罗卜藏丹增合兵一处。整个西北,大清将永无宁日。


但是这个事情对于雍正而言,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平叛如果成功,雍正不但名利双收,而且可以一举奠定自己新朝的权威;但是如果失败了,毁家灭国,被迫下野,那是铁定的。

于是雍正大胆地起用了年羹尧,并且押上所有的身家,将康熙留下的本来就很薄的国库掏空来支持年羹尧打败罗卜藏丹增。

结果,雍正成功了。而雍正成功的那一刻,事实上也就意味着胤禩的好日子终于到头了。因为,拥有了权威的雍正即将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雍正只是用了一个“亲王”,就使一个曾经极力反对自己的胤禩,在大的方向上和自己保持了一致,虽然一路当中,不断的在搞小动作。但是越是如此,越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而胤禩真可谓为自己铺的一手好路啊。


炒米视角


导语:在九子夺嫡的后期,各位皇子的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在康熙的寿宴之上,八阿哥都敢拿死鹰来嫁祸十四阿哥胤禵。可是最终的胜利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四阿哥胤禛,让号称“八贤王”的胤禩非常不满,他时时刻刻都想伺机报复。

本期讨论: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是死对头,雍正加封胤禩为廉亲王,是因为胤禩对他构成不了多大威胁,我从以下3点理由说明。

先分析下康熙为何选择雍正继承皇位

康熙在晚年时期,深陷九子夺嫡的痛苦之中,无奈九个儿子都非常有本事,到底传位给谁是非常头疼的问题。经过对众位皇子的考察,康熙决定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为何会选中胤禛呢?

康熙晚年已经意识到吏治的问题,他希望自己的继任者是一个敢于改革的人,同时这个继任者也是一个仁义的人,能够为老百姓真正谋福利。就这样不显山露水的胤禛出现在康熙面前,他以“不争”来示人,同时对康熙极尽孝道,在江南赈灾和追讨欠款中,主动为康熙分忧,为江山社稷着想。

胤禩坦然接受雍正的封赏

雍正登基以后,时刻不忘康熙临终的嘱咐,让他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最大的竞争对手八阿哥胤禩被封为廉亲王,并任命为总理王大臣。八阿哥胤禩刚开始还有点不能接受,以后雍正登基,就要拿自己开刀。胤禩借着廉亲王的身份和总理王大臣的职位要继续和雍正斗争。

雍正登基以后,要封胤禩为廉亲王到底是何用意呢?我认为有以下3点:

第一,雍正刚刚登基,想要稳定局势

八阿哥胤禩在朝中党羽很多,他特别善于拉拢别人。如果雍正立刻就开始打压八阿哥,势必会影响到人心,造成局势的不稳。当时雍正的心腹爱将年羹尧在平叛,西北战事处在关键时刻,雍正非常需要大臣的支持,所以必须善待八阿哥,给八阿哥的党羽吃下定心丸。

第二,利用胤禩的办事能力

胤禩曾经掌管户部多年,确实是一个理财的能手,雍正重用胤禩,也是想继续利用他的能力。胤禩虽然夺嫡失败,但是他还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不会看到大清的江山沦为别人之手。在西北平叛的过程中,胤禩也是竭尽所能帮助前线的粮草供应,雍正正是利用他的办事能力。

第三,雍正不想辜负康熙临终的嘱托

康熙临终之手,嘱咐雍正要“戒急用忍”,他细数了每个皇子的缺点,并让他善待自己的兄弟。雍正刚刚继位,不想辜负康熙的重托,也不想留下一个骂名,所以雍正先把自己最大的死对头胤禩封为廉亲王。

这一点和汉朝的刘邦做法有些相似,汉朝刚刚建立,每个人都为得到什么封赏而大吵大闹。刘邦非常烦恼,于是张良出了一个计策,让刘邦首先封赏他最讨厌的一个人,刘邦封雍齿为侯爷爵位,这才稳定住了大家的心。

其实雍正封胤禩为廉亲王还留了一手

胤禩虽然是廉亲王,但是他只是上书房大臣之一,雍正又封十三阿哥胤祥为铁帽子王,并且也封为总理王大臣,还有张廷玉也是总理王大臣之一。这样就把胤禩的权力进行分散,等到雍正成立军机处,胤禩就更加没有权力了。

所以雍正还是很有深意,封胤禩为廉亲王对雍正影响不大,我是这样认为的,你怎么看呢?


小灿哥说历史


胤禩,清圣祖第八子,出生于康熙二十年,生母为良妃卫氏。康熙三十七年,年仅十七岁的胤禩被父亲清圣祖册封为贝勒。两年之后,其生母卫氏被册封为良嫔,后又晋封良妃。出身内管领(辛者库)而得以封妃者,卫氏是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位。从其生母地位变迁也能看得出,胤禩还是颇得父亲清圣祖喜欢的。



因为生母出生低微,幼年的胤禩实际上是由清圣祖皇长子、直郡王胤禔的生母纳喇氏抚养长大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胤禩内心深处的自卑。因此,渐渐长大的胤禩处处要强、拼命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当然,这种努力没有白费,胤禩的确获得了父亲的喜欢,生母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被封为妃。随着年龄的增长,胤禩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父亲对自己的喜欢,渐渐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由于出身相对一众兄弟较低,为了摆脱这个短板,也为了增加自身争储夺嫡的本钱,胤禩采取了一种近乎普惠式的方式结交宗室、朝臣。不仅为自己搏得了仁的美名,而且也为争储夺嫡积聚了不少人脉。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紧接着皇长子、直郡王胤禔因为向父亲清圣祖提议杀废太子胤礽,并且被皇三子、时任诚郡王胤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阵胤礽。最终,胤禔被革去郡王爵、幽禁终生。在清圣祖的嫡长子、庶长子同时落马之后,胤禩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串联朝臣、私下结党,并且利用相士算命制造舆论,以谋求储位。在一切被父亲清圣祖洞悉之后,胤禩遭到了父亲严厉的训斥,被革去了贝勒爵位(不久后又被恢复),同时也被父亲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但是,胤禩并不死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受到父亲的刻意压制,胤禩依然一直觊觎着储位,小动作不断。在皇十四子胤祯(允禵)得势后,胤禩又想借助允禵翻盘,给清世宗顺利即位制造了不少麻烦。清世宗即位之后,胤禩为避帝讳更名允禩。清世宗为了稳定局势先册封允禩为廉亲王,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在地位稳固之后,清世宗不断找茬儿整治允禩一党,最终于雍正四年一举拿下了允禩,将其革去黄带子(废黜宗籍),更名阿其那,幽禁终生。同年九月,幽禁之中的允禩在清世祖的授意或默许之下,被折磨致死,终年四十五岁。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被侄子清高宗恢复宗籍,复本名、收录玉牒。



提问者问题中提到的应当就是雍正元年发生的清世宗册封允禩为廉亲王的事情。那么,清世宗为什么要册封对手允禩为亲王呢?



首先是稳定人心,有那么点儿刘邦咬牙封雍齿的意思。清世宗即位之初,曾经与自己争储的兄弟、曾经结党站队的朝臣都人心惶惶,政局不稳。清世宗册封自己最大的对手允禩为廉亲王,实际上和刘邦当初封雍齿为什邡侯意思差不多,为的就是安定人心。连允禩朕都没有处置,你们其他人怕什么呢?同时,清世宗此举也是为了稳住允禩,以免他狗急跳墙,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至少明面上清世宗既往不咎了,允禩短期内没有性命之忧,也就不会狗急跳墙了。而且,一旦这个时候允禩有什么动作,就显得非常名不正、言不顺,连当初明成祖朱棣“靖难清君侧”的理由都用不了。



其次是利用允禩的才干收拾残局。允禩在康熙年间就分管了一些实质性政务,平心而论,允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否则出身较低的他也不可能在清圣祖的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清世宗即位之后,接手的实际上是父亲清圣祖“康熙盛世”盛名之下的一副烂摊子。要想稳固地位、有所作为,就必须先收拾好父亲留下的这堆烂摊子。而允禩有才能、又有经验,正好可以帮把手收拾残局。于是,清世宗在册封允禩为廉亲王的同时,又任命他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兼管理藩院、工部事务。为了防止允禩做大,清世宗在任用允禩的同时,又册封铁杆十三弟允祥为怡亲王,并且以四位总理事务大臣分权的形式来牵制允禩。



再其次,或许清世宗彼时也有那么点儿观望的意思。毕竟兄弟相残不是什么好名声,也不是父亲清圣祖愿意看到的。清世宗册封允禩为廉亲王,或许是想借此观望允禩一党的举动,以决定下一步动作。如果允禩就此彻底认输、主动示弱并交出权力,或许清世宗会就此放过他也未可知。可惜,允禩、允禟、允䄉等人并不示弱、服输,更加不安分。如此一来,彻底激发了清世宗的斗志和狠心,最终于雍正四年彻底拿下了允禩一党。



二百多年过去了,真实原因恐怕只有清泰陵里躺着的那位自己知道了。这种宗室内斗的真正原因不可能见诸史籍,我们只能靠现有的史料来分析。个人能力有限,只能分析到这个层次了,若有谬误、不足,敬请海涵、指正,拜谢!


农民工歪说历史


康熙皇帝临终前对着跪在自己面前的雍亲王四阿哥胤禛说道: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又处处学的不像,朕对下面太过于放纵,可他八阿哥胤禩比朕还放纵,朕是以宽仁治天下,他把阿哥胤禩的宽人即使是真的也只能是把天下越治越乱。朕把这千斤重担交给你,你要善待你的兄弟。

康熙皇帝临终前的托付;重点是对下面过于放纵!

朕把这千斤重担交给你,你要善待你的兄弟!康熙皇帝的交代是对下面过于放纵,这就是康熙皇帝在晚年明白了弊政的根源就是以宽仁治天下,对那些跟着康熙皇帝打江山的老臣、功臣过于放纵而造成的康熙晚年财政吃紧,吏治不清,诉讼不明,国库空虚。那么康熙皇帝一再强调,要善待你的兄弟,康熙皇帝的这一条要求,雍正皇帝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加封八阿哥为总理王大臣)

实际上是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在八哥胤禩为廉亲王的基基础上出任总理王大臣。八阿哥胤禩对于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四个加封自己为总理王大臣似乎感到吃惊,同时也明白雍正皇帝这位对手的用意,明白自己这个总理王大臣只不过是个牌位,是吃空饷的摆设。

那么作为刚刚登基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加封自己的死对头为总理王大臣?这说明雍正皇帝是一位聪明睿智的皇帝。摆在雍正皇帝面前的是一个吏治腐败、诉讼不公、国库空虚只有不到一千万两存银的朝廷。可雍正皇帝要励精图治,改变康熙皇帝留下的弊政,必然要触动以八爷党为首的权贵阶级利益。
(雍正皇帝的用人手段)

我们来看看雍正皇帝加封廉亲王八阿哥胤禩为总理王大臣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一、首先他要遵守皇考康熙皇帝的遗嘱善待自己的兄弟,更不可登基伊始,就大开杀戮,雍正皇帝要兑现自己对先帝爷的承诺,更不想因为杀兄屠弟而载入史册而留下千古骂名。

二、稳定朝局是第一要务;因为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在朝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他们不仅贼心不死,还代表着朝廷上下大部分权贵的利益,特别是雍正皇帝要推行新政的同时必定要遭到八爷党所代表的贵族利益集团的万般阻挠,所以缓解压力。

三、西北战事吃紧,而雍正皇帝刚刚任命自己的大舅哥雍亲王府的奴才年羹尧主政西北大局。他不想让八爷党看他的笑话,同时也是为了权力再平衡。
(八阿哥岂能不知这个套)

可号称为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岂能不知雍正皇帝的用意?明知是套儿他也得钻,毕竟是胜者王侯败者贼呀!廉亲王八阿哥胤禩明明知道总理王大臣是个虚职,可毕竟是在上书房行走,他答应了,他要等待时机进行反扑。

这边雍正皇帝给你时机就不怕你反朴。在此同时,雍正皇帝进行了权力布局,雍正皇帝加封了十三阿哥胤祥为铁帽子王的同时更加重用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这样就真的架空了这位刚刚加封为总理王大臣的廉亲王八阿哥胤禩。

后期雍正皇帝,又以整顿职务为名把九阿哥胤塘发配到西北军前效力的同时,又把自己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加封为郡王领亲王衔。那个二杆子的十阿哥胤娥可以忽略不计!这让雍正皇帝妥妥当当的分化了八爷党的骨干。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的情节做出了猜想,故事为主,有不同看法欢迎网友们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43期总268期)


日尧居


诚然,在康熙朝末年的“九子夺嫡”过程中,八阿哥是雍正帝的最主要的死对头,康熙在权衡再三后最终选择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雍正帝继位之后封自己昔日的竞争对手八阿哥胤禩为廉亲王。这在旁人看来无法理解,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雍正帝的举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雍正帝刚刚继位的时候,朝局尚未稳定,因为九子夺嫡而撕裂的朝野尚未重新团结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帝如果继续打击八阿哥等人的话,则会使得朝局进一步动荡。而且将自己的竞争对手置于死地的话,必然会激起其他竞争对手的猛烈反扑,这对于当时的雍正帝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相反,如果连自己昔日的死对头都得到很好的政治安排了,其他可能的潜在对手也就不会再那么敌视雍正了。这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政治的艺术。

况且,雍正帝继位之初,国家正需用人,八阿哥虽然心机很重,野心大,但是其人能力还是有的。所以,雍正帝封其为亲王,主管工部事务。


青年史学家


在《雍正王朝》中,封八阿哥为廉亲王的人并不是雍正,而是康熙。



八阿哥胤禩因审理肖国兴一案有功,被康熙封为廉亲王。但他通过诱审肖国兴来试图扳倒太子胤礽的行为也被康熙知晓,从此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其心可诛”的印象,永远失去了夺嫡的主动权。而康熙之所以封他为亲王,主要还是为了维护朝局的平衡,同时也给了胤禩一种错觉,让他以为自己还没有发现他企图扳倒太子鬼蜮伎俩。



不过,雍正继位之初对八阿哥胤禩的待遇确实非常好,这绝对不是仅仅做姿态而已。一上来就封为总理王大臣,位高权重不说,雍正对他的期望也很高的,而且真心实意地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搞好朝政。后来成立了军机处,在人选上雍正虽有些迟疑,但还是把他选了进去。但在多次交锋过后,雍正慢慢意识到,胤禩实在无法与自己共存,当然也无意与自己共存,他心心念念的永远是那个皇位。



实话说,作为当年夺嫡的对手,雍正对胤禩一点都不防备显然不可能。但仅就雍正继位之初的表现看,他对胤禩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既然胤禩做不到贼心不死,那也只能怪雍正对他不客气了。


达摩说


我认为由以下几点:

第一稳大局,雍正刚继位,有很多康熙临终的遗愿还没有做,如果这个时候不让老八去当总理王大臣,有很多事是办不了的,在康熙时代,老八一直以八贤王著称,底下的门人很多,上到朝廷首辅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他的亲信,而雍正呢,号称冷面王,在处世为人方面确不如老八,而且自己在为朝廷办差的时候还得罪了不少人,包括江南富商,朝廷内外的众多官员,一旦现在自己撇开老八,自己干,一没人,二是自己的政策落不到地方,三是老八不在自己眼皮底下,再谋划其他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到时自己的皇帝就比较尴尬了,现在只能卧薪尝胆,慢慢的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朝局才能稳,事才能办。

第二是名誉,雍正在继位的时候就被传的很邪乎,对于他的皇位是很有争议的,这对于雍正来说是对他不利的,而且在九子夺嫡的时候百官就对雍正的为人有看法,认为他是小肚鸡肠,不喜欢听别人的意见,对于自己的政敌要不杀,要不就软禁,现在雍正突然任命自己的政敌老八为总理王大臣,其实就是给猜忌他的人宽心,就像他说的,只要现在以后做的对国家有益,不管之前干了什么都既往不咎,这说明雍正我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也不是你们传的那样,我能对我最大的政敌都可以重用。何况其他人,而且我一心想的就是国家,绝邬私心,这种事情如果传到百姓那里,对于雍正的影响是很加分的。也是明君的表现。

第三可能雍正真想和老八冰释前嫌,这个确实没有历史反应这个目的,不管小说还是电视剧,都把老八和雍正演成死对头,明争暗斗,所以这种可能不是不可能。


不要怀疑我的未来


历史上,雍正刚刚登基就册封胤禩为廉亲王。

《雍正王朝》中,胤禩的廉亲王爵位是康熙封的,雍正上位后,封其为总理王大臣。雍正之所以授予这位曾经的夺嫡对手高官厚禄,并且还是掌握实权的岗位,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雍正刚刚继位,根基不稳。康熙晚年废太子后,再也没有立储君,众多大臣都不确定说是未来的皇帝。雍正的继位,让许多大臣觉得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雍正并不是热门人选。在官员眼里,胤禛是冷面王,胤禩是贤王,所以许多官员一致看好八爷。四爷做事不讲情面,得罪朝中一大批官员,自己的嫡系寥寥无几。八爷是笼络人心的高手,拉拢了朝中的大部分官员,势力如日中天。

刚刚继位的雍正,还没有自己的领导班子与人马。许多政令的推进,都绕不开八爷党。如果八爷党不配合,甚至发难,雍正的皇位都会不稳。雍正刚刚登基,此时此刻,他不再是王爷而是君王,是君王就要有帝王心术,最重要的是团结各方力量稳定朝局,让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最大化。笼络了胤禩,也就暂时稳定了八爷党。至于其他恩怨,等时机成熟,可以秋后算账。

二、八爷是贤王,也是有才干之人。胤禩在康熙时期,在朝廷当过差,熟悉朝中政治事务。朝廷上许多关系只有胤禩能够协调,许多事情只有胤禩能够打理。八贤王的身份地位,在朝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务上胤禩的支持,雍正的政策效果会更好。

三、康熙临终的时候,交代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新朝新气象。雍正也比较好面子,封胤禩总理王大臣,也为了表现自己的仁义和大度。


秋媚读史


《雍正王朝》中,加封八阿哥胤禩为廉亲王的不是雍正,而是康熙。

当初在热河行宫,十四爷胤禵伪造太子手谕,调动凌普的军队连夜开拔,包围康熙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做了两项重要的人事安排:第一,废黜太子的一切权力并且停用太子印信;第二,就是同时将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以及八阿哥胤禩加封为亲王。

因为八阿哥胤禩在之前审理“张五哥刑部冤案”的时候,被康熙册封为廉郡王,因而这次加封后,胤禩也就升格为廉亲王。

而雍正在登基之后,对于这个曾经的政敌,夺位路上的死对头,并且也是“八爷党”首脑的廉亲王,并没有动手打击,相反,让他做了总理王大臣,协助雍正处理军政要务,可以说这是委以了重用。


雍正这样做,并不单单只是因为康熙临终前的那句“善待你的兄弟”,更多的还是从朝局稳定的角度而进行的安排。

康熙临终前曾给雍正留下遗言:“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正是因为康熙的交代,雍正不能在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的情况下擅自处理掉八阿哥一伙,更何况,康熙尸骨未寒,雍正无论是从内心还是从外界的舆论角度上看,也都不会动八阿哥胤禩他们。

当然,除了对康熙遗言的敬畏之外,雍正也有着自己的考虑:

一来,八爷党在朝中依然是势力庞大,势力雄厚。

雍正一直是以“孤臣”自居,朝中支持的势力本来就非常单薄,相反,八爷党因为八阿哥胤禩一直以来“收买人心”至上的宗旨,得到了朝中大部分的拥护和支持。

此时的雍正刚刚登基,自己这一方的势力还没有培养,康熙留下来的臣属支持八阿哥的人居多,剩下的张廷玉、马齐、隆科多等站在哪一边,雍正也没有完全的把握与信心,这个时候还需要借由八阿哥的影响力,来稳定朝局,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以维护自己统治的政治根基。

二来,这也是雍正的怀柔之道,也是在拉拢和平息朝中的反对力量。

如果雍正一上台就对自己曾经的政敌开刀,对于此时的雍正而言,是明显的弊大于利的行为。

那些曾经依附于八爷等人,没有支持雍正的官员们,必然会因为雍正处理八阿哥一事而人心惶惶、人人自危,为求自保,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要么迅速的划清同八爷党的路线,而这样就以为他们会举证八阿哥及八爷党官员,官员们相互碾压,相互弹劾,朝廷的风气被败坏。

要么因为恐惧和担心,反而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联合起来反对雍正。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对于自己非常不利的,对于自己的刚刚取得皇帝之位以及朝廷的稳定,都是巨大的威胁,雍正就是借着捧起八阿哥,彰显自己的胸怀与魄力,让百官放心的工作,也是在为自己笼络人心,赢得更多的支持。

三来,八阿哥胤禩有影响力,也有着能力去担任这个职位。

八阿哥虽然一直反对雍正,但是在西北平叛这样关系家国存亡的大事面前,还是有着大是大非的判断力,同时,胤禩的能力与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现在的雍正确实也需要这么一个人帮助他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

而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拉拢住了八阿哥胤禩,才能控制住八爷党的其他阿哥,也就是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才能将他们安稳的控制下来,不让他们去干扰朝局,扰乱新政的推行。


只不过八阿哥胤禩对于雍正的“好意”并不领情,一直处心积虑,最终发动了联合关外“铁帽子王”和隆科多的逼宫行动。

从制造铜钱的事情上开始,八阿哥胤禩表面上阳奉阴违,支持雍正,但是暗地里却始终没有接受自己夺位失败的结局,一直在与雍正为敌。在自己这面的势力遭到打击的时候,他又找到了雍正的儿子弘时,以与弘历争夺皇位为诱惑,教唆弘时与雍正以及弘历对抗。之后,更是串通关外的铁帽子王与隆科多联合进行了逼宫行动,企图逼迫雍正退位。

但是每一次,八阿哥胤禩都是以失败告终,在逼宫行动失败后,八阿哥被抄家治罪,自己也被削宗夺爵,就连爱新觉罗家的姓氏和名字也失去了,成为了“阿其那”。


历史上的八阿哥胤禩起初也受到雍正的优待,但是最终还是被雍正圈禁致死。

雍正登基后,为了确保政局的稳定,也是先进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是对于八爷党的其他兄弟,则没有这么客气,九阿哥被发配西北,十阿哥被圈禁,十四阿哥去看守皇陵,就连不是八爷党的三阿哥胤祉,也因为同太子和十四阿哥的关系好,被雍正罚去与十四阿哥一同看守皇陵。即便是八阿哥胤禩受封廉亲王,也经常性的受到雍正的斥责。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帝位后,找各种借口进行打压,进而削宗夺爵,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被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名字和宗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