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有两大功臣绝对第一时间被杀,是谁?

静静观天下


开国皇帝和功臣之间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开国皇帝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比如采取“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方式解决了功臣问题,有的开国皇帝则采用简单粗暴的屠杀方式解决功臣问题。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之后,会解决哪两位功臣?既然是假设就要设定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太好假设。第一个假设刘备没有死,而且统一了中国。第二个假设刘备集团的功臣们包括关羽张飞等人也都活到了刘备统一天下之时,其他条件则相对不变。如果要看刘备会杀谁,就要看来刘备为什么要诛杀功臣。刘备如果诛杀功臣的话,终极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蜀汉统治。刘备除了担心这些功臣威胁自己的统治之外,更担心功臣威胁自己弱势的儿子刘禅的统治。

我觉得刘备第一时间杀的应该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和关羽有点像萧何和韩信,还有点像李善长和徐达。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实际上是蜀汉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将。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刘备会先杀关羽。关羽和刘备的感情非常深,刘关张三个人情同手足,史书称: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对刘备可谓是忠心耿耿,关羽对刘备的忠心已经被历史所铭记。关羽这个人非常孤傲,普天之下除了刘备之外其余人都不在他眼中。关羽对刘备如此忠诚,为什么关羽还会首先被杀呢?帝王向来都是可以共患难、难以共享福,开国帝王杀得往往都是都是忠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适用于帝王身上非常合适。谁能说文种不是忠臣,如果没有文种,勾践不可能灭掉吴国报仇雪恨。谁又能说韩信不是忠臣,如果韩信对刘邦不忠的话,刘邦不可能夺取天下。李善长难道对朱元璋不忠心吗,就算李善长不忠心也不可能拖着七八十岁的身躯谋反。这些人对自己的君主都忠心耿耿,但是在帝王看来仅仅有忠心是不够的。开国君主需要忠心的大臣,但是他们更需要对皇权没有威胁的大臣。

关羽虽然在性格上有不少缺点,但是关羽的能力绝对不应该被怀疑。从各个角度看,关羽都是蜀汉阵营中当之无愧的第一武将。关羽败走麦城没有错,但是关羽面对是曹魏和孙吴最优秀的将领。东吴为了对付关羽派出了最有能力的吕蒙和陆逊。曹操为了对付关羽,派出了曹仁和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于禁。如果不是糜芳和傅士仁投降,曹操和孙权不一定能打败关羽。整个东汉末年能够同时对抗这几位一流统帅的武将也只有关羽一人。之前有人说如果派赵云镇守荆州,可能不会丢失。赵云有可能不会“大意”丢失,倒是有可能被直接抢走。有这样一位有能力的将军在,刘备自然不会放心。有关羽在,对刘备或者刘禅的皇权就会是个威胁。

关羽死后逐渐被神化,可见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后代,关羽活着的时候也非常有威信。关羽在后人心中的地位绝对要远远高于刘备。关羽在当时人心中的地位也绝对不亚于刘备。一个大臣的威望高于皇帝,这对皇帝的权威绝对是一种削弱,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人存在。这也是岳飞被害死的一大原因。刘备的威信尚且没有关羽高,更不用说日后即位的刘禅。

关羽性格太别孤傲,除了刘备之外所有人都不在关羽眼中,关羽甚至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这是关羽的优点也是关羽的缺点。关羽这样的性格非常符合骄兵悍将的性格,一旦开元建国,关羽极有可能成为骄兵悍将。关羽心中除了刘备之外,没有任何顾忌,也没有任何畏惧。这样的关羽极有可能和蓝玉一个下场。关羽只服刘备一个人,万一刘备要是不在了,他会服继任皇帝刘禅吗。刘禅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的皇帝,他绝不可能镇住关羽。那时的关羽,要能力有能力,要威望有威望,又目空一切,还有可能是骄兵悍将。即使关羽对刘禅也忠心耿耿,刘备也不放心留这样的关羽辅佐刘禅。

诸葛亮的处境和关羽差不多,而且诸葛亮和刘备也不是一团和气,两个人在最核心问题上有一定出入。诸葛亮这样一个人才的想法和刘备并不一致。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就已经发现自己和诸葛亮之间的观念性差异。其实诸葛亮对兴复汉室的兴趣比刘备更大。刘备固然也想兴复汉室,但是刘备是想自己做皇帝,重建一个刘秀式的汉室。刘备占领汉中之后,就有点飘了,而且有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已经违背了汉廷的封王制度,当时的汉献帝还健在,此举也就意味着刘备已经有开元建国的想法。这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出现了观念上差异,刘备也开始有意识的削弱诸葛亮的权力,逐渐疏远诸葛亮。此时刘备最信任的人是文臣的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刘备兵败夷陵的时候,诸葛亮曾经说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刘备能够统一天下,诸葛亮则成了不和谐因素。刘备连忠于自己的人都有可能铲除,更不用说这个不和谐因素了。

诸葛亮是个比关羽更厉害的角色,刘备在世之时诸葛亮的才能主要展现在政治上面,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已经初露头角。我一直认为诸葛亮其实是一个萧何加上半个张良和半个韩信。诸葛亮的能力要高于关羽,而且诸葛亮是一个比关羽更能成大事之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一时间成为三国中的小霸。诸葛亮的忠心不用我多赘述,诸葛亮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忠臣的典范。这是我们以后人的眼光看待诸葛亮,刘备未必会这样想。殊不知有这样一首诗: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刘备不会知道诸葛亮的忠心,为了保险起见刘备会清除这个有能力的文官一把手。

诸葛亮本人也非常有威望,在蜀汉政权里面有很高的地位。蜀汉政权的不少文臣武将都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比如赵云。刘备活着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听从刘备的,刘备去世之后他会听从诸葛亮的而不一定会听从刘禅的。有这样一个诸葛亮存在,刘备会始终害怕自己的儿子镇不住他。后来的事实证明,刘禅根本镇不住诸葛亮。刘禅在诸葛亮面前就像一个孩子一样,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始终把握着蜀汉实权。当然诸葛亮的掌权和周公有点像,和王莽、曹操完全不一样。诸葛亮一辈子都在为刘备和刘禅父子效力,最后自己也死在了北伐的前线。


依稀说史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的话,肯定是免不了和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要杀两位功臣的,因为这两人一人功高盖主,一人本质上并不是忠于刘备,这两人是谁呢?其一自然就是最强智囊诸葛亮了,其二则是完美大将赵云。

第一个诸葛亮其实是很好理解的,至于第二个赵云相信很多人都不赞同,那么为什么我要说是这两人呢?听我细细道来。



诸葛亮此人被杀主要是因为有两点:第一太过傲气,第二太有才华。

一,太过傲气

1,三顾茅庐才出山:刘备当初是怎么请诸葛亮出山的?要三顾茅庐诸葛亮才给了刘备这个面子出山跟随刘备打天下,前两次直接是让刘备吃了闭门羹,虽然刘备嘴上不说,但是只不过是为了让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所以才掩饰了所有不爽的情绪,但是任何一个大佬面对这种情况,想必心里都会极为不爽。



2,新野初战让帅位:

诸葛亮刚刚下山的第一仗,就是场硬仗。当时骄傲的关羽、张飞看不起诸葛亮,不听诸葛亮指挥,让刘备也是无可奈何,这个时候夏侯惇已经引兵十万,杀奔新野来了,如果诸葛亮才不行计,估计刘备就凉了。刘备只能以剑印付孔明,将帅位让给了诸葛亮坐,才让诸葛亮遂聚集众将听令。


由此可见,诸葛亮实在是太傲气了。在天下未定之前,刘备确实太过需要诸葛亮的才干,但是这样傲气的人,有一天刘备平定了天下,已经不再那么需要他了的时候,还能忍的了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君不见刘备老祖宗刘邦打下天下之前对韩信不也是如此这般礼贤下士,可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呢?直接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将韩信直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三,太有才华

太有才华的人难免就会立下赫赫功劳,功劳多了难免就会功高震主,这样的例子历史上不少见吧?先谈诸葛亮之前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白起。

白起在上党之战大败韩国,又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万,一时之间威势天下无两,甚至在军队里的名声超过了当时的秦王秦昭襄王。但是功高震主的白起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遭遇接连贬官的待遇,最后更是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赐死于杜邮。


然后就是韩信,刘备的祖先刘邦能够真正大败项羽,最依靠的人无非就是一个韩信。韩信一生从无败绩,可是在韩信为刘邦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大败项羽,将其逼死在了乌江畔之后。刘邦就开始了杀害功臣的清算之仗,韩信无疑是当是最有才华,功劳最大的人之一,直接就被刘邦给诬陷至死了。

自古功高盖主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从先秦白起,到西汉韩信,再到和诸葛亮同时期的陆逊等,又或者后世的李唐李君羡,赵宋岳飞,朱明之时最甚,蓝玉、刘伯温等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种方法逼死或杀死。而如果刘备打下了天下,同样太有才华,功高盖主的诸葛亮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和前辈后人一样,难逃一死。

赵云此人被杀的原因,只有一个:赵云一直以来忠诚的都不是刘备,而是汉室。

可能我说赵云也是刘备打下天下必杀的一个人,很多人不服气,但是你想通赵云一直以来都不是刘备的大将,而是汉室的大将就理解了。赵云这个人是三国时期最完美的英雄,但是他确实一个典型的儒家,把忠君爱国的思想贯彻道了骨子里,而他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哪个国呢?那就是汉室的君,汉室的国。



赵云一开始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看到袁绍对汉室有不臣之心,所以才反投了袁绍的大敌公孙瓒。赵云之所以投奔刘备,也只是认识刘备之后,发现这个人竟然是汉室皇叔,而赵云从小的志向就是为汉室天下建立功业,刘备也是他唯一接触到的有汉室血脉的人。

但是刘备大天下却并不是真正完全为了汉室,而是为了他自己当皇帝,从汉献帝没死,说人家死了称帝就看见一般。当时的赵云如果知道汉献帝没死是肯定会反对的。


可想而知,如果刘备打下了天下,他虽然有刘姓的血脉,但毕竟不是正统,在赵云这个效忠汉室的人眼力还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这样刘备还能容得下赵云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小姐姐讲史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当了皇帝,如果要杀功臣的话,一定是为了自己的后代着想,因此刘备要杀的人需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年轻,有才华,傲气十足等。因此结合这些因素,我认为此二人是必然会被杀的。

一、诸葛亮

为什么杀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实在是太过于年轻,太过于优秀了。

打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亮才27岁;刘备托孤的时候,诸葛亮才42岁。相对于当时蜀汉军中一帮五六十岁的老将,诸葛亮已经是非常年轻的人才了。我们也知道,诸葛亮后来为什么早死?是因为诸葛亮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活活累死的。如果说天下早早平定,诸葛亮不必那么操劳,那么诸葛亮本人很有可能会活很久,时间长了必然会滋生出诸多问题

而且我们知道,最早的时候关羽、张飞等人都是看不起诸葛亮的,认为他过于年轻,只会耍嘴皮子,没有真本事。后面诸葛亮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能以及刘备的威望才让他们勉强信服的。因此若是老将们在,则会对诸葛亮形成一定的制衡作用。但是老将们一个一个老去而诸葛亮仍然活着,那么诸葛亮恐怕渐渐就会失去了制衡力了。

另外,诸葛亮太过于有才华也是个问题。因为诸葛亮的才华,刘禅对于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若是在三国鼎立时期,因为外部压力太大而蜀国内部则较为团结;若是统一之后,诸葛亮很有可能会成为操纵刘禅的霍光一类的政治人物,这对于刘备来说是不能允许发生的事情。

因此综上来看,刘备统一后必然要杀诸葛亮,这是为了后世子孙基业的考量。

二、魏延

个人认为,刘备还会杀掉魏延。

为什么是魏延呢?因为魏延一是年轻,二是有才能,三是听诸葛亮话。

在《三国志》中没有明确提到魏延的生年,但是个人感觉魏延是要比刘关张三人年轻不少,因此很可能魏延也会比他们多活不少时间。

在才能方面,相对于蜀汉方面一大批将领来说,魏延是少数可以做元帅的人。不论是统兵打仗,还是智谋谋略,魏延都是优秀的人才。因此魏延在统军的才能方面可以排到蜀汉前三。

在听诸葛亮话方面,个人认为魏延虽然经常会异想天开,但是总体来说他是诸葛亮最为得心应手的战友。虽然魏延也有自己的傲气,但是在临战之时从来不掉链子。

魏延做过汉中太守,可见魏延本人是十分受器重的。倘若蜀汉得了天下,以魏延的战功和威望,必然会做一方大将。倘若他和诸葛亮里应外合,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天下。

而且刘备统一天下之后,必然是要杀人立威。杀谁好呢?既有功劳,又有才能,但是与刘备关系又不那么密切,又不怎么牵涉各个利益集团的魏延就会被推出来当那个“猴”,杀鸡给猴看。

因此综上来看,魏延也是属于要杀的人之一。

三、总结

刘备得了天下之后,如果汉献帝还没死,估计刘备还要伪造一个意外杀了汉献帝,然后痛哭两声,然后继位。要杀人立威,文官先杀诸葛亮,武官先杀魏延。杀一儆百,以正身份。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答:自古帝王最无情,所谓帝王的嘴,骗人的鬼。帝王向臣子许诺的最美谎言,就是“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可真正到了成功的时候,便是“待他君临天下,怕是为笼囚花”。

假若刘备没死,并成功的一统三国,个人认为诸葛亮和关羽会被首杀。理由如下:

其一,诸葛亮的威望和名声太大。在刘备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天下就有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古人都喜欢营销自己,因为只有名声,自己在和平年代才会被举孝廉,才会平步青云;而在战乱年代,才能让老板找上门,去重用,离不开,而不是自己拉下脸面去求职。


诸葛亮这个“卧龙”的称号营销的太好了,以至于当时三国的谋士都知道他的名声,并会声称“自己的才华不值他的一半”。诸葛亮还未发迹时,就是这么营销,而刘备后来也是这么的离不开他。但是,当国家真正的一统后,又是另一种回事了!

因为国家既然一统了,战事已经平息了,接着就是国家的发展生息了,而这就变成后勤工作了。虽然诸葛亮的后勤工作能力非凡,但是懂后勤的人蜀国多的是。这样一来,诸葛亮就不显得那么重要。另外,诸葛亮既然是卧龙,别人得一可安天下,那如果刘备不在了(刘备年纪比诸葛亮大),别人是否也能任用他,诸葛亮是否自己也会起野心(毕竟刘备的儿子还年轻,斗不过诸葛亮)。


其二,诸葛亮的掌控意识很强。终究诸葛亮一生,会发现诸葛亮是一个掌控力很强的人,每一件事都要事亲事为,每一个人的选拔都会亲自去把关。更为主要的是,从诸葛亮入主蜀汉,成为军师中郎将以来,刘备都给他很大的权力自由。如果这放在乱世的话,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刘备当时也知道自己的才能深浅。但是,一旦放在一统三国之后,这颇大的权力就有点难办了。

因为名义上刘备才是蜀汉的真正掌权者,但是权力却分割了一半给诸葛亮,这样一来,作为帝王是不可能容忍的。可是,诸葛亮不是平常的无名之辈,一旦收回权力,难免诸葛亮会产生遐想,从而造成君臣隔阂。刘备害怕诸葛亮利用军中堆起的威望,对自己或者是蜀汉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


其三,关羽的傲气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关羽和张飞不同,张飞是那种平时大大咧咧,但是粗中有细之人,而且张飞的玩心很重,又不太注重权势。但关羽不同,关羽就是一个自命不凡,看谁都会藐视两眼的人,而且关羽在某种程度上对权力等级很是看重。

就拿刘备评比的“五虎上将”来说,五虎上将既是一个荣誉称号,也是一个权力的象征。当时在荆州的关羽,得知刘备和诸葛亮把黄忠也放在和他同一等级的时候,就心生不满,不肯接旨。要知道黄忠在未归顺刘备的时候,可是和关羽单挑过,要不是黄忠网开一面,射中关羽的帽子,关羽早就归于黄泉了,但是关羽就是不服。


这样一来,就让刘备下不了台了,毕竟这“五虎上将”的评比,可是刘备搞出来的,关羽不服不就是不给刘备面子吗?要不是刘备认为当时还需要仰仗关羽,恐怕早就翻脸了。

其四,关羽政治意识差,逾越了本位。都说伴君如伴虎,尽管关羽和刘备再好,有过命的交情,但那也是半路任过来的弟兄。

可关羽这个人,虽然读过《春秋》,有点文化水平,但也不会太高。而关于春秋里面所突出来义气,个人认为关羽也只是在半懂状态,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大义这种程度。后世把关羽的忠义仁德拔到神的高度,恐怕也是后世掌权者所需要的一个政治典范和教化民心的工具罢了。


而之所以说关羽逾越了本位,是在关于——帝王的继承人的问题上。关羽虽然是刘备的义弟,但是关于皇家的继承人的决定,是刘备本身的事情。关羽一个臣子去跟刘备说:兄长既然有子了,何必还要收螟蛉之子。

因为当时的养子也是有继承权的。可是,人家刘备收刘封,一是当时还没有子嗣,为了稳定臣民之心,是他们安心的辅佐自己;二是看重了刘封背后的身份。收不收儿子,是刘备的事情,况且人家刘备还不一定要刘封继承他的位置呢!

所以说,以关羽这种前科,在刘备统一三国后,关于谁人可继承他的位置这种问题上,关羽肯定会插上一脚。而刘备那时未死,刘禅也未定会是皇帝的继承人选。这样一来,肯定会产生波折,而帝王最痛恨的就是那种插手皇家之事的臣子。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死于他的威望和老谋深算;而关羽则是死于他的傲气和逾越本位!


韶华倾梦


你好我是西厢奇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那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他会第一时间杀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另外喜欢我的可以关注一下喔

第一个诸葛亮

我们说诸葛亮这个人也并不是完人一个,他绝对不会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因为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太迷恋权力,试想一下刘备如果统一了又怎么可能留诸葛亮不断的揽权,危及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呢,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第二个义子刘封

当年关羽被困荆州刘封正准备去救,孟达告诉他关羽素来看不上少将军何必去救,结果关羽战死荆州,那个时候刘备集团才拥有益州内部矛盾就如此激化了,各种猜忌内讧层出不穷,更何况统一天下,所以刘备就算是单单为自己的儿子刘禅着想刘封也必须死。

我们上面说的是朝廷内部必杀的二人,接下来我们说说刘备必杀的两位地方大员。

关羽张飞

我们说到刘备统一天下其二人怕是早已是一方诸侯王了,你们想想自西汉以来每朝每代异姓王有几个有好下场,前有韩信、英布后有吴三桂、尚可喜哪一个不是死于非命所以云长、翼德啊为了你哥哥刘备的江山也只能委屈你们了。

以上几个是必杀的,但是这份名单还远远不够,其他的人如魏延、马岱、姜维等就要看在为刘备的统一的道路上立多大的功勋了,功勋越大死的也就越快越惨,这是帝王的同病,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是如此,要不怎么说伴君如伴虎呢?喜欢的评论关注一下,这里是西厢奇谈


西厢奇谈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归汉,刘备统一。感觉像是小说里的桥段。如果真有这么一出,那就先来看看如何有可能实现。首先一点,东连孙权,北拒曹操。如此,刘备需要从荆州取樊城、宛城。同时,吴国在合肥一地牵制曹军,取此二地,主将关羽,功莫大焉。

拿下宛城即可从荆州、益州两处威胁关中之地。要去关中之地,马超不可少,他对于羌人的影响力无人可比。同时,关中平原是骑兵驰骋的好地方,马超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按照六出祁山的桥段,诸葛亮为主帅,副帅一职当为马超。拿下关中,诸葛亮、关羽、马超当计首功。

之后则是攻取洛阳,许昌之地,拿下两地,则大事可期。攻城战,当以诸葛亮或关羽为主。之后就是华北平原争夺战,此时骑兵又有大用,马超、赵云这种骑兵将领会受到重用。也将是主要的功劳获得者。之后的事情估计劝劝降基本就搞定了。东吴就假设他会投降。这个桥段大家不喜务喷,就是按照题目设定的。

按照功绩来说,诸葛亮、马超、关羽三人最大。自古狡兔死、走狗亨。诛杀功臣的事情可没少干。要说诛杀两大功臣,当属马超、关羽二人。为啥?以诸葛亮这种智商的人,自然不会傻傻的给刘备来杀。恐怕还未完全统一之时就已经想好了自保之道,看看张良、萧何这些牛人,谁没有点压箱底的自保手段。

为何马超、关羽二人会被杀?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傲气。关羽的傲气不用多说,马超也不是什么善茬子。马超早年归降之时,也是一口一个玄德。而且马超归降刘备本就是无奈之举,总不能跟着张鲁去找自己的杀父仇人曹操,忠心度算不上高。

巨大的战功可能导致马超嘴巴翘上天,而且马超在西羌之地有着巨大的威望和影响力,这样一个人物,是刘备必杀之对象。

至于关羽,关羽的傲气那是远近闻名的。统一之后,当属武将第一人的角色。这样一个人的角色对于皇权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整个荆州集团唯关羽马首是瞻,曹魏降将不少和关羽是旧识,内部张飞、赵云等宿将都是老交情。刘备自然不会留下这位来威胁自己的皇位。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如果刘备没有病逝而统一三国,做了蜀国的开国皇帝,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清除对自己掌握政权有威胁的人,这种人对于建立新的国家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在新国家建立之后却对掌门人有着一定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剪除。

我认为两个人中会有一个是魏延,另一个或是马超,这两人都是为蜀国建立果汗马功劳的大臣,但是两人都有威胁到刘备的一些地方,下边就来详细的看看吧。

首先来说魏延,从他招降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杀了旧主,贡献封地给刘备以示忠心才得以安全。诸葛亮从一开始就认为他有反骨,有朝一日必定会再次谋反,当时就差点将魏延斩杀,还是被刘备拦下来的,尽管这是唱的一出红黑脸恐吓魏延,但是从魏延的卖主事件可以看出,刘备是肯定有一定戒备之心的。

魏延作为一名武将,在战场上指挥作战还是有一套的,这个时候的魏延对于缺兵少将的刘备来讲,在动乱时期还是很有作用的,可以帮助刘备打天下。但是一旦当刘备统一三国后,这个在早期有卖主求荣之嫌、长有反骨,且握有一定兵权的武将肯定是会被刘备作为头等危险剔除掉的。

其次再来说马超,乃西凉人士,对于刘备来讲也就是异乡外族人士,马超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有着自己的军队,如果哪天对刘备的政权不满时,远在西凉的他完全有能力反叛刘备,这绝对是一个对刘备有威胁的人。

所以说假设刘备当上统一三国的开国始祖,首先要清除的工程或许可能是这两人,但是也有很多人说诸葛亮功高盖主会被首选,但是刘备毕竟是有帝王之相的人,他的想法肯定与我们常人有所不同,对于真正要杀的人可能也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果,毕竟那都是历史了。


蜀乡小果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诸葛亮是第一功臣,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刘备的地位。更何况他有神机妙算的本领,要是他去辅佐其他人,刘备会感到非常大的威胁,必须要除掉他。


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因为诸葛亮的才能厉害,能够帮助他取得天下。对于天下的形式能够轻易的分析,但是他却没有出山,这是他在等待机会。而刘备刚好需要他,于是就要做一个顺水人情。为了能够请到这一个大神,刘备不惜降低自己的尊严,在诸葛亮的家里等了很久,给足了诸葛亮的面子。

虽然诸葛亮给刘备做了这么多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在刘备心中是非常不痛快的。而且在刘备的手下做事,诸葛亮虽然做事起来非常的有把握,但是刘备对诸葛亮始终是没有信任。诸葛亮是深不可测的人,就像一把利刃一样,掌握的好可以轻易的杀死敌人,但是掌握的不好,可能这把剑就是要杀掉自己。


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要诸葛亮这个人干什么,就算诸葛亮的才能非常突出,难道还找不到替代诸葛亮的人?当初刘备战死白帝城的时候,说是让诸葛亮掌握所有的权利,如果刘备的儿子可以辅佐那就不做,如果不可以辅佐的话,那就诸葛亮当皇帝。


其实刘备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是诸葛亮敢反叛的话,他手底下的老将就是不答应,诸葛亮就会被五马分尸。即使诸葛亮掌握了大权,也是不敢轻易的动荡,只有通过北伐来缓解内部矛盾,团结一致向外。

自古以来谋臣都是非常的厉害,可是皇帝的手段也非常厉害。谋臣最大的作用就是为皇帝提供策略,而真正的决定权就在皇帝手上,谋士的性命也在皇帝手上。就算这个人再怎么厉害,只要有危险就一定要铲除掉。

刘备第2个要杀死的人,就是和他在桃园结义的三弟张飞。关羽是不会被杀的,而张飞就是一定要死。

虽然当初刘备在桃园结义的时候,和关羽张飞一起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誓言对于刘备来讲又算得了什么,当初他在流浪的时候,跟随过很多人,可是他却一心想要当皇帝,成为天下共主。谁要是胆敢阻挠他的前程,谁就是他最大的敌人。


曹操曾经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世界上的英雄只有刘备和曹操两个人。还是曹操比较懂得刘备,曹操是一个奸雄,刘备又能够好的到哪里去呢?这两个人才是彼此彼此,完全都是同一副嘴脸。

至于刘备为什么要杀张飞呢?

那就是张飞实在是太过于自傲,虽然他跟着刘备忠心耿耿,但是对刘备一直都没有存在着“尊敬”。这个“尊敬”并不是张飞看不起刘备,而是自从刘备当上了皇帝,张飞也以为自己是皇帝了,这个天下就是他们几个人共有的。


张飞想得非常的开心,但是刘备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这个天下只能是刘备一家子的,就算他儿子现在还没有资格,只能他一个人掌握天下。更何况是张飞这个异性兄弟,就算感情再怎么好,现在当皇帝了就与往日不同,必须要和张飞划清楚关系。

张飞始终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刘备已经在很多次都提醒过他了,可是张飞始终改变不了。虽然他十分担心关羽,但是只要找一个好机会杀死他,关羽又能够怎么样呢。实在不行的话,连关羽也一起杀,凡是阻挡他成功的道路上的人都要一一铲除。

这个就是真正的帝王道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天下之主,不惜要抛掉亲情友情,自己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只是为了那个真正一个享受的荣华富贵。权利真的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已经让刘备丧失理智了。


汪公说


假设刘备没死,还统一三国当了皇帝,有两大功臣绝对第一时间被杀,是谁?

三国一统,蜀国刘备得了天下,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他会杀功臣,头号人物就是诸葛亮、张飞、关羽、但是如果刘备登上了帝王真的必须杀功臣,我觉得头号人物是刘封,绝对不可能是张飞 赵云 关羽 诸葛亮。

刘封是谁?这是很多熟读三国演义或者熟看三国电视剧的朋友都会忽视的人物,说道他还必须提起他的死和关羽有关,关羽败走麦城其实本来是有机会退回汉中,麦城距离刘封的领地是很近的,但是因为他偏偏就听了部下的挑拨,并未发兵相救关羽,以致关羽身死,最后刘备得知就赐死了他。

如果蜀汉一统,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关羽和他身死一说,相反蜀汉将面临的是太子之争,即使是已经登上帝位的刘备年纪也相当大了,他首要做的就是为自己儿子刘禅扫平道路,刘封有人脉有领土有兵马,再反看自己儿子一无所有,他必定会在自己死之前解决对自己儿子最有威胁的人物。

第二、魏延

刘备一统,魏延绝对早就是一个镇守一方的大将,初次降刘备之时背主之人,献出领地投靠他,对于一向以仁德之心标示自己的刘备眼里绝对是容不下魏延的,他将会是刘备头号杀的大将,一招杀鸡儆猴,绝对合适。

最后很多人说会杀关羽、张飞,我不怎么认同,因为张飞、关羽那个时候年纪颇大早已经不适合领兵了,刘备登上帝位,即使很多东西会改变,但不至于非要杀了关羽和张飞,因为杀人容易,寒了天下将士的心是刘备不愿意看到的。他最多是打着兄弟感情多年为聚,召回张飞、关羽,找机会慢慢卸下兵权。

最后对于诸葛亮,以诸葛亮的性格是早就会告辞离去的,如果他真的贪图富贵权力,他从最开始是不会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相反刘备一定会假意几次挽留,到最后还是会同意诸葛亮重新归隐的,不至于全部杀死,给自己留下不必要的骂名。


飘云少年


假设刘备没死,天下被他给统一了!要杀功臣了!我觉得首先被杀的肯定就是诸葛亮了!因为诸葛亮太有才华了!也太傲气了!在乱世用人之际还能忍受!一旦天下统一了也就是卸磨杀驴,兔死狗烹的时候了!诸葛亮几乎可以肯定百分百会被杀!任由他怎么明哲保身,怎么想退恐怕都躲不过这一劫的!到不是诸葛亮的智慧不足以保全自己!而是任何保全他的方法都不会管用!把刘备换成任何君主任何君主都会杀诸葛亮!因为他太有才了!如果他一旦被别人所用自己的江山可能转眼就失去了!这是之前的任何一个人也没有的能力!这就好像一把锋利的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随时有滑落的风险!而滑落了你也就被抹了脖子了!这时候自己对任何人的信任就像一张纸那样脆弱!一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就破了!所以这就注定了他肯定会被杀的!

其次被杀的可能就是关羽张飞了!关羽张飞仗着自己有功劳,又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肯定会干出对刘备不敬和违法乱纪的事儿来!再加上刘备也有想杀他们的想法!我觉得刘备不会和他们共富贵!觉得他俩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他俩的被杀应该也是避免不了的!

赵云不会被杀,因为赵云很低调!遇事不会强出头,也不会自作主张!刘备也很喜欢赵云!所以赵云不会被杀!赵云是一个君主都喜欢的臣子!有能力但又绝对服从命令!这样的臣子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赵云肯定能终老!

黄忠也不会被杀!毕竟都老了!还有几年活头啊!如果黄忠就跟着刘备这样死去!后人会称赞黄忠的!所以黄忠绝对不会反叛刘备!刘备想让他死那他就死呗!这样还成就了自己忠孝的美名!正是因为这个刘备才不会把他怎样!也会让他终老!

至于马超就要看他的身体状况了!如果身体已经不行了刘备也不会把他怎样了!如果身体还很健康那就不太清楚了!对马超了解的不多所以不好评论!

至于别的大臣那就没什么事了!没什么太大的能耐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威胁!

综合上述,我认为如果刘备真的统一了天下会被杀的肯定是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其余人会相安无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