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黃沙百戰穿金甲:永樂帝為何堅持五次親征漠北?

文|周渝

瓦剌軍盤踞於忽蘭忽失溫(今蒙古國境內),以逸待勞。六月初七,明軍一路碾壓而至,瓦剌部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等率兵3萬,依山阻擊,但明軍排列整齊、進退有序,令瓦剌軍未敢輕易進攻,兩軍成對峙局面。隨後朱棣派人挑釁,瓦剌軍終於按捺不住,如潮水般由山上傾瀉而下,直卷明軍。這次衝鋒正中了朱棣佈下的圈套,他下令讓安遠侯柳升統領神機營出擊,頓時火器齊發,銃聲大作,煙塵蔽天,瓦剌騎兵紛紛中彈落馬,馬匹也為槍炮聲所驚,一片混亂。

朱棣乘勢領兵追擊,但瓦剌軍抵抗也十分頑強,他們退據山岡,以弓箭壓制進擊的明軍。雙方騎兵也混戰到一處,明軍都指揮滿都陣亡,一時竟殺得勝負難分。關鍵時刻,柳升的神機營再次立功。明軍火銃手在騎兵掩護下列於陣前,待瓦剌騎兵攻來便一起發射,隨著銃聲響起,一隊隊瓦剌騎兵墜馬而亡。隨後明軍騎兵殺出,在熱兵器與冷兵器的雙重打擊下,瓦剌軍終於不支潰退。儘管明軍再次取勝,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戰役中甚至發生皇太孫被包圍的驚險一幕。戰鬥結束後,朱棣將忽蘭忽失溫改名為“殺胡鎮”,隨後下令班師回朝。

經此一役,瓦剌元氣大傷,很長時間無力犯邊。但成祖的遠征也進入一個死循環,因為無論是瓦剌或韃靼,兩次遠征都沒能將其徹底連根拔起。瓦剌被討伐後,韃靼又隨之強勢起來。到永樂二十年(1422)三月,之前歸附的阿魯臺再度搞事,攻打邊城並襲殺指揮使,惹怒了朱棣,引發第三次遠征。但這次勞師動眾的出征卻因阿魯臺避戰而一仗沒打。大軍回師時,倒黴的朵顏三衛成了出氣筒,被明軍打得滿地找牙。此時明帝國已遷都北京,北伐更方便,果然不到一年,朱棣又組織第四次親征,但同樣因阿魯臺避戰無功而返。

黃沙百戰穿金甲:永樂帝為何堅持五次親征漠北?

這次歸來後,朱棣身體已大不如前。後面幾次作戰,阿魯臺深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精神,明軍回師不到兩個月,阿魯臺馬上襲擊了大同,朝中官員投上所好,一片親征呼聲,終於將朱棣推上最後的征途。永樂二十二年(1424)四月初三,朱棣開啟了第五次漠北親征。這次,明軍同樣沒有找到對手,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卻在班師途中病逝。

從永樂七年至永樂二十二年,短短15年時間內,明成祖共進行了六次北伐,其中五次為御駕親征。明成祖為何在生命的最後15年一意孤行要一次又一次地親征漠北?絕不能簡單總結為宣示威德。明成祖一生的確做過許多好大喜功之舉,但在兩個問題上認知十分清晰:其一,他清楚知道建文帝問題是對他皇位合法性的最大挑戰。其二,他清楚認識到漠北問題是真正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大隱患。對前者,他不惜腥風血雨殺人如麻;對後者,他不惜勞師動眾,御駕親征。遺憾的是,儘管永樂親征讓邊疆得到暫時的安寧,但終其一生也沒能徹底解決漠北問題。25年後的土木堡之變大概是永樂帝最擔心出現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