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今年共有56位科技领军人物获奖。其中,

西安交通大学多位教师、校友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

获奖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子信息技术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周卫健,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孙剑,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青年创新奖);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郭万林,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奖);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江松,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数学力学奖)。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管晓宏,西安交大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他针对能源、电力和互联网等网络化系统,提出了系统优化、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的新理论与新方法,解决了多个公认难题,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为能源电力等系统的提效节能和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和多篇国际最佳论文奖,连续五年被Elsevier列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他领衔的"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周卫健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周卫健,西安交通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 长期从事第四纪地质、全球变化及宇宙成因核素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古气候突变事件、14C年代学和10Be环境示踪领域取得系统成果。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五项;曾获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科学院首届优秀女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女杰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群体"等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全球变化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

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孙剑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孙剑,1993年—1997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研究生毕业,分别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现任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郭万林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郭万林,1991年至199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作,任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纳米科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徐芝纶力学奖等荣誉,并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校友江松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江松,1982-1985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压缩流体力学数学理论、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奖等。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对我国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进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祖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基金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20万港元。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创立25周年,从1994年3月成立至今,共进行了26届评选颁奖活动。先后有1362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何梁何利科技奖励的殊荣。

祝贺!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奖!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官微、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官微、中国科学院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