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樑何利科技獎!

11月1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9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今年共有56位科技領軍人物獲獎。其中,

西安交通大學多位教師、校友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

獲獎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電子信息技術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周衛健,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地球科學獎);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孫劍,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青年創新獎);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郭萬林,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數學力學獎);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江松,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數學力學獎)。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管曉宏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管曉宏,西安交大電子與信息學部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他針對能源、電力和互聯網等網絡化系統,提出了系統優化、物理安全與信息安全的新理論與新方法,解決了多個公認難題,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為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提效節能和保障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自動化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美國李氏基金傑出成就獎和多篇國際最佳論文獎,連續五年被Elsevier列為中國高被引學者。他領銜的"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榮獲2019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周衛健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周衛健,西安交通大學教授,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0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AGU Fellow)。 長期從事第四紀地質、全球變化及宇宙成因核素在地球科學中的應用研究,在古氣候突變事件、14C年代學和10Be環境示蹤領域取得系統成果。她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和三等獎一項,省部級一等獎五項;曾獲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科學院首屆優秀女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首屆十佳女傑等榮譽稱號;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創新研究群體"等項目;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全球變化專項、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等。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孫劍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孫劍,1993年—1997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0年、2003年在西安交通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專業研究生畢業,分別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和工學博士學位。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現任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郭萬林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郭萬林,1991年至1994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力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至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工作,任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納米科學研究所所長。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徐芝綸力學獎等榮譽,並以第一完成人獲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江松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江松,1982-1985年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數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可壓縮流體力學數學理論、計算方法及應用研究。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求是傑出青年獎等。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對我國取得傑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祖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基金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每年評獎一次,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不超過5名,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100萬港元;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總數不超過65名,每人頒發獎勵證書和獎金20萬港元。今年是何梁何利基金創立25週年,從1994年3月成立至今,共進行了26屆評選頒獎活動。先後有1362位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何梁何利科技獎勵的殊榮。

祝賀!西安交大5人喜提2019年度何梁何利科技獎!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微、西安交通大學校友會官微、中國科學院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