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32年,他和黃龍病槓上了

<table> 32年,他和黃龍病槓上了

關安全。

/<table>

“不砍行不行?”

“不行!病樹該砍的就得砍!不然禍害整個果園。”廉江市水果發展中心副主任關安全常對果農們說,一旦發現病樹,就要下狠心,噴殺柑桔木蝨2—3天后立即挖除。

黃龍病被稱為“柑桔癌症”,多年來,被譽為“中國紅橙之鄉”的廉江深受其害。參加工作32年來,關安全和黃龍病算是槓上了。

南方日報記者 顧大煒 見習記者 李梓賢

把脈▶▷原來是種苗出了問題

至今,關安全回憶起1993年廉江紅橙受黃龍病侵害,一個個果園慘遭滅頂之災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病來如山倒,這句話形容那幾年的紅橙再貼切不過。昔日高峰時期13.6萬畝的紅橙,到1996年僅剩下1.1萬畝。關安全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那個時候縣城裡還沒有電腦,關安全就跑到書店、圖書館去查資料。書一本一本翻,筆記一頁頁記,放在一起厚厚一摞。有些問題搞不懂,他就坐車到廣州,去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果樹研究所找專家“拜師學藝”。

關安全經常到黃龍病重災區石頸、高橋、青平鎮走訪,把果農種植的過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他慢慢意識到,原來是早些年各地一哄而上發展紅橙,種植一些來路不明、質量良莠不齊的果苗,最終“引狼入室”,黃龍病通過四處擴散的帶病苗木在廉江肆虐開來。

關安全把自己的想法向領導彙報,認為防治黃龍病的根本途徑是防止病原傳播,必須推廣無病苗種植。事實證明,無病苗種植髮生黃龍病概率的確低得多。

為普及應用無病毒種苗,廉江市於2009年成立“恢復和發展廉江紅橙生產領導小組”,並首期劃出40萬元專項資金建設無病毒紅橙苗木繁育基地,並制定五年廉江紅橙振興規劃。

關安全所在的廉江市水果發展中心對無病苗也下了大力氣,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和廣東省果樹研究所(華南熱帶果樹脫毒中心)獲取無病毒紅橙接穗進行繁殖。關安全就和同事常常下鄉推廣宣傳,讓種植戶都種上了無病毒紅橙苗。

亮劍▶▷根治不了也得盡力防

關安全研究紅橙,也種紅橙。一樣的種苗,他能比別人種得好。“無病苗好是好,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以後不得黃龍病,後期還是看栽培管理。”關安全一句話道出了實情。

黃龍病目前還無法根治,這是業內公認的。就算推廣了無病毒種苗,管理上一樣馬虎不得。關安全認為,推廣種植無病毒大苗可減少幼苗期的大田生產時間,從而減少柑桔木蝨的危害。在放梢期,要及時抹除零星新梢,掌握柑桔木蝨低峰期統一放梢。他用這些方法經營自己的果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栽培講究技巧,“狠心”也很關鍵。在關安全看來,果園一旦發現黃龍病,必須及時挖除並殺菌消毒,那些失管和染病較多的果園要堅決剷除。這還不算,果園最好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幾年後再種植紅橙,最好選擇隔離條件好的新區種植。

對付黃龍病這麼難,讓很多果農“談黃色變”,不得不改弦更張做起了其他營生。關安全不這麼看,黃龍病是根治不了,但是隻要肯花心思掌握一些竅門,也不是隻能坐以待斃。他對大家說:“總得試試看。”

石嶺鎮的鄭永強信得過關安全,零經驗種植紅橙500多畝。每次關安全到他果園裡,都要傳授一些口訣:“一梢兩肥”,新梢萌發前10天左右和嫩梢轉綠時各施一次;春梢肥佔25%—30%,秋梢肥佔40%,採果肥佔30%—35%;幼樹修剪應遵循“去零留整,去早留齊”,“短截不如摘芯,疏枝不如疏芽”的原則;結果樹應按“下輕上重,內輕外重”……種植戶們感嘆,老關真是個能人。

目前,治理黃龍病仍然任重道遠,關安全想做的,是讓更多人有科學防範意識。“黃龍病根治很難,前述防治措施只是我的個人經驗,在生產中也有一定效果。”關安全笑言。

跟蹤▶▷有需要一個電話就到

廉江市良垌鎮的黃崇明今年85歲,他的果園裡種著1000多株紅橙苗。力氣活有家裡人一起幹,技術活他就常請教關安全。只要開口,關安全就一準到黃老伯的果園裡,給他支支招。幾年來,黃崇明的紅橙種得紅紅火火,掙了不少錢。“多虧了你呢!”每次見到關安全,黃崇明都笑得合不攏嘴。

從關安全的家到良垌鎮不是很遠,但是青平、石嶺、高橋等多個鎮的果園他也要經常去。早些年還沒買車的時候,他就坐班車或者騎著一輛摩托車“嘟、嘟、嘟”地到各個鎮去。

關安全是個閒不住的人,他腳不離地十里八鄉地跑,拍著胸脯對果農說:“你們有什麼需要,一個電話我就到。”

一個電話就到,這是關安全對果農的承諾。自1987年從華南農業大學植保系畢業當農業技術員算起,關安全在這一行一干就是32年。幾乎每隔兩天,他都會到果園轉一轉,對各家的果樹長勢和控梢等情況都瞭然於心。幾十年如一日,不知不覺間,粗算起來跑了已有數千次。

關安全工作很拼,但家人從來沒有說過什麼,這讓他很寬心。但回想起早些年工作忙的時候,一個月跟自己的孩子見不了三五天,他覺得心裡過意不去。

32年來,從廣東省國營紅江農場技術員到廉江市水果發展中心副主任,關安全也帶出了一些徒弟,但他一點沒閒著,不管事情多忙,還是親力親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