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济宁有个亢父故城遗址 墓群主人到底是谁

济宁有个亢父故城遗址 墓群主人到底是谁

在济宁市博物馆石碑陈列室里,13块画像石那是特别的引人注目。尽管只有13块,但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汉画像石大体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而在全国则以山东发现最多,在山东省又以济宁市最为富有。而且,陈列在济宁市博物馆的这些画像石,是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13块画像石,出土于济宁城南50华里的亢父故城。亢父,曾是东鲁时期古任城国的一个县城,大致呈方形,城墙痕迹依稀可见,周围有护城河,南、北、西三面尚有护城河遗址。1968年,在城南600米处,当地的公社社员,在修建排灌站时发现了很多墓石,13块带有画像的刻石就是其中一部分。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曾经的亢父故城也早已改了颜换了名,也就是现在的喻屯街道办事处城南张城后村。因此,亢父出土的画像石就有了“城南张画像石”之说。

城南张画像石不过一人多高,从上往下阅读画面,就像阅读传统中国书籍,按照这样的秩序观看图像,就像是在阅读一本书。首先遇到的是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然后是山海经里的传说故事。这个长着人头的鸟就是炎帝的女儿,大家熟知的衔石填海的精卫,下面是月宫里的蟾蜍,正在捣药的玉兔,一幅画。另一幅画像石上方是一一幅画的看下来,就像重新阅读了一遍上古的历史,而那时候的历史是和神话故事分不开的群小鸟围绕一只大鸟,小鸟表示被后羿射掉的九个太阳,而中间的金乌就是代表太阳的神鸟。下面的是天地人三皇,三皇人身蛇尾,三皇下方的都是身上长着羽毛翩然飞逸的仙人。

在1980年,原济宁市博物馆馆长朱承山,就到现场进行过考察,并对这批画像石做出了初步的考古研究。经过20多年的研究,朱承山对这批画像石已是如数家珍。

济宁市博物馆研究所研究员朱承山介绍:亢父故城出土的这些画像石,它的雕刻技法以及雕刻的内容,根据考古常识断定,它为东汉后期的画像石。因为在整个画像石发展过程当中,西汉时期产生的画像石,到东汉时期发展成高峰期,并且属于浅浮雕,浅浮雕雕刻起来难度相当大。在城南张这个画像石当中呢,不但以浅浮雕为主,同时还加入了一些线雕,还有其他形式的简洁雕刻等一些新的手法,所以显着特别丰富。

济宁有个亢父故城遗址 墓群主人到底是谁

踢毽子在画像石中多有表现,但是城南张画像石中的踢毽子图,不仅有形态各异、表情丰富的踢毽子人物,画面的下方还有椭圆形带。

除此之外,画像石中还有常见的子见老子图,车马狩猎出行图,以及一些生动的汉代生活图画。如,有屠宰场面,桔槔提水,射猎,捆绑的猪、驯化的羊,手持大槌的人正在煽牛等等。

当地老者:这个亢父城,南面向东,张桥西边,北至(护)城河,大约有1公里路。在东南位置有王粲之墓,听人说,这个墓群有18盘(墓),石墓是10个,砖墓是8个。

当地老者:在我记事儿的时候,城墙是很高的,有十来米高。后来村里建排灌站,为了寻找石头,我们村的村民扒了两个墓,这个墓呢,据说是王粲之墓。在这个墓的周围,还有五六个墓。根据这个墓群的推断和发现,所以呢考虑是一个家族的墓,分布也很紧凑。

规模较大的汉墓群,丰富多彩的画像石雕刻内容,足见这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寻常,想必这月薪也得是万儿八千的主吧,不然怎么会在死后,耗费巨资、人力,筑建这么一处“私人豪宅”呢?!难不成真的是王粲、王叔和的家族墓地?

据考古研究员介绍,从亢父故城出土的画像石规模、径脉程度来看,汉墓群的主人应该是一贵族,位居中低级上下的官吏。

在汉代,官吏的级别是以每年俸禄的多少石(dàn)来划分的。根据参考资料发现,墓主人应该是1000~2000石的官吏,在尊守以下,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国语·周语》中记载,汉代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大约在120市斤左右。这么计算下来,可见墓主人的粮食囤有多高、家底有多丰厚了。

济宁市博物馆研究所研究员朱承山:有文献记载,文学家王粲的墓在济宁城南,还有些文献记载,说是王叔和,他的墓也在济宁城南,根据这两则文献记载,现在有的人推断说,我们亢父故城发现的这个墓,是不是就是王粲或者王叔和哪一个人的墓。

人家墓主人的家底丰厚与否,与王粲、王叔和俩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么多年以来,与汉墓群有着扯不断理还乱关系的这俩人,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中文名:王粲(公元177年~217年)

别名:王仲宜

民族:汉

出生地: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

代表作品:《登楼赋》、《七哀诗》等

爱好:听驴叫

所属文学团体:建安七子

荣誉:七子冠冕

年薪:不详

王粲,出生于名门世族之家,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是汉朝的三公之一。他精通经学、数学,特别是数学更为出众,在建安七子中为首。生逢乱世的他,背井离乡,南下投靠老乡、荆州刺史刘表。在荆州不得重用,刘表死后投靠曹操,受到器重他。

中文名:王熙(公元201年~280年)

别名:王叔和

民族:汉

出生地:山阳高平(今微山县两城)

代表作品:《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爱好:校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所属文学团体:中医学界

荣誉:脉经之祖

年薪:600石

王叔和,与当时政治上的名人刘表、文化上的名人王粲同是老乡。他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疾病的关系归纳为24种脉象,并作出较为详细的理论阐述,还提出了“三部九侯“的切脉新方法。他所著的《脉经》,在隋朝时期传入了日本,十一世纪通过中东传到欧洲,十四世纪传到波兰,波兰人卜弥格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广为流传,在不少国家的医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充实了世界医学宝库的内容。

《直隶济宁州志》记载,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易学大师王弼、被称为中医切脉之祖的医圣王叔和就生活在这里。死后也都葬在了济宁城南(的亢父城)。

您还别说,这俩人的家庭背景啥的,还真与所要寻找的墓主人的身份,有不契而合之处呢。难不成,还真如当地村民所述一般,是这王粲、王叔和等王氏家族的墓地?!

由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陈寿编著的史书《三国志》中记载,王粲弃刘投曹后,在跟随曹操征伐吴国的途中,病患突发而死,遂后就地埋葬,大致位置在江苏省的南部。《世说新语》记载,曹丕率众官兵为其送葬。

战火缭绕,为躲避战乱而逃离到湖北荆州的王叔和,不久后病逝,埋葬在了襄樊市城南,并立碑留有坟墓。

济宁有个亢父故城遗址 墓群主人到底是谁

济宁市博物馆研究所研究员朱承山:根据考察认为 好像不是。它有这么几种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墓,它是在东汉晚期,而王叔和,他死的这个时期是西晋,差一百多年呢;再一个呢:王粲,他去世的时间是三国时期,也是比这个墓要晚。所以呢不应该是。还有就是,这两个人都曾经在文学上也有明确的记载。

既然亢父为王粲、王叔和的墓地假说被推翻,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汉魏时期王氏家族其他族人的墓地呢,或是王粲、王叔和的上一辈抑或几辈人的墓地?

济宁市博物馆研究所 研究员朱承山:参考其他地方的考古资料 ,我认为他们的家都属于高平,与亢父县相连接,相隔有一定的距离。说是王氏家族墓地的这个说法,从时代上到行政区划变更,都存在一些毛病,所以我认为不是王氏家族的墓地。

济宁有个亢父故城遗址 墓群主人到底是谁

亢父故城的汉墓画像石被考古发掘征集后,为了能确定墓群的主人及身份,考古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考古探索。然而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画像石,对考古工作的进行增添了难度。又因现在的城南张村,所处位置是稻区,常年积水,很难清理,考古工作相当难。即便是考古发掘,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发现不了带文字的题记,还是不能做一具体的定论。

透过13块无字画像石,却未能对墓主人的身份得以确认、证实。然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从史实记载出发,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考古探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墓群背后所隐秘种种疑团,都将被一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