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九几年还在读小学住在泉州洪濑有个同学家里做满煎糕,每天放学路过煤炉上煎着飘香甜味的满煎糕,我就特别羡慕我同学。现在可以天天吃了切没有记忆中的那个味道。

|满煎糕|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满煎糕上过“舌尖”,说它是名小吃绝不为过。吃起来口感松软,黑芝麻、冬瓜、花生碎混合的饱满夹层,被厚厚的皮包裹住,一口咬下去有股莫名满足感,甜而不腻。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它是泉州人的经典早点,平时配碗豆浆当早餐吃,不能更完美了!

据宋代嘉泰元年(1201年)居士张约斋《赏心乐事》记载:宋宁宗赵扩时期,正月孟春的杭州人就举行"人日煎饼会"作为夜间活动。在这活动中的野炊"煎饼"应该就是"满煎糕"的雏形。

但真正的"满煎糕"的出现却与清代左宗棠有关。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福建时,左宗棠在马尾创建造船厂,推荐汉人沈葆祯主持。为了使清兵吃饱且不扰民,他决定在煎饼上加以改进,利用福建盛产蔗糖及花生仁让传统咸面饼卷大葱、沾辣椒变成甜食。于是,他把糖与花生仁碾碎,拌在已发酵松软的煎饼卷内变成煎糕,使兵勇在海上练兵后更容易入口,更容易携带。宗亲中也有至泉州清军驿驻扎者,仍传入"满煎糕"为食。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师福建。他派老部下王鑫之子王诗正组军潜入台湾,以对付在台南的法军,"满煎糕"也随王部传入台湾。

福建泉州最火的西街,过年期间这条街可是人来人往的,有本地的吃货,也有很多游客,场面十分热闹。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而在西街就有一种必吃的美食,那就是满煎糕了,这是泉州的特色小吃,一条街上就属这家店做的口味最正宗了,所以这生意也是很火爆的,想吃上一块还得排队半小时呢。其实这满煎糕就是一种用面粉做成的糕点,上面会撒芝麻花生红糖,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管是当早餐还是小吃都是很不错的。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看这家店满煎糕基本上都是现做现卖的,因为满煎糕根本做不够卖,一出锅就会被清空了,所以老板都是用两口锅在交替的做着,当一口锅的满煎糕煎好的时候,就把另一口倒有面糊的锅放上去煎,真是忙到根本停不下来啊。而这满煎糕的制作过程还挺简单的,把面糊倒在锅里之后,撒上芝麻花生红糖就可以开始煎了,最后这满煎糕熟了还要盖上盖子去焖一会儿,这样才能保证中间的面糊也熟透了。

接着就可以把满煎糕对折起来,用刀平均切成五块,然后一盒装4块卖20元,平均一块满煎糕就是5块钱,你们觉得贵吗?再来看看这满煎糕,闻起来一股香甜的味道,拿在手上感觉很松软,中间还能看到很多蜂窝孔,吃起来就像发糕,很好吃,要是早上吃一块满煎糕,配一杯热豆浆,这感觉就很舒服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满煎糕呢?

用料

中筋面粉 250克

传统文化之满煎糕

满煎糕

白糖 80克

花生 50克

白芝麻 15克

苏打粉 4克

泡打粉 5克

水 400克

折叠

工具

平底不沾锅

搅拌机

保鲜膜

折叠

做法

花生炒熟去膜,用搅拌机打成较细的颗粒,或者直接磨面粉状均可。白芝麻也要事先炒熟。白糖同样入搅拌机搅成糖粉,三种粉混合在一起制成馅料。

中筋面粉和苏打粉、泡打粉、酵母等粉类一起干净的粉盆里混合均匀。

加入全部温水,用手动蛋抽把粉类和温水全部混合均匀,搅拌成看不见干粉颗粒细腻的面糊。

料理盆包上保险膜,室温静置1小时让面糊中的泡打粉、酵母等发挥发酵作用。

1小时后,火上放上干净的平底不沾锅,(我没有擦油,要擦一层薄油也可,煎出来比较漂亮)把面糊再次搅拌后倒一些入平底不沾锅中,面糊不要倒太厚,能铺满锅底就行。

铺好面粉后立即把馅料均匀的撒在面糊上,然后盖上锅盖,小火焖,待煎盘周围冒气后(约5分钟)打开锅盖,用木铲把满煎糕对折成半圆形,出锅装盘。

吃的时候直接切着吃就可以了。

折叠

贴士

面糊要静置一小时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