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應激是一種常見的動物生理反應,是動物機體對外界環境變化和自身營養缺乏的一種保護性反應,處於應激狀態的動物常常不能正常生長和繁殖。

外界的變化包括:pH、溫度、鹽度、溶氧、有毒物質的進入、飼料的轉換、細菌病毒滋生、噪聲汙染等。當少量有毒物質(如氨氮、硫化氫、N/P、抗生素、消毒劑、殺蟲劑、重金屬等)進入池塘後,機體尚能自己抵抗毒素的危害對蝦會出現應激,當有毒物質的量超過對蝦的承受範圍時出現的反應即為中毒,中毒常常造成對蝦機體受損,甚至死亡。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對蝦應激反應的症狀

1、大觸鬚,尾扇變紅,鬍鬚變紅,蝦體色發紅!

2、吃料突然減少或者突然停止不吃,沿著蝦塘周圍巡塘會發現有些蝦在浮頭遊動。

3、在巡塘的時候對蝦容易受到驚嚇,跳出水面。

4、有時候會出現趴邊的蝦,撿起來會發現有黃腮,斷須這類症狀。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對蝦出現應激的八大原因

這是對蝦出現應激反應的大體症狀,對蝦應激反應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一:水色突變,如倒藻,水色變清,或者藻類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導致水色過濃。

原因二:天氣突變,如短時間內突遇強烈冷空氣,颱風,暴雨,連續陰雨天,冷熱溫差大等極端天氣。

原因三:季節轉換,春夏交替,秋冬交替。

原因四:使用刺激性較大的殺蟲劑,殺藻藥(在藍藻爆發的時期會使用殺藻藥進行控制藍藻)如硫酸銅,硫酸鋅,或者大劑量使用含氯製劑消毒藥,都會讓對蝦產生劇烈的應激性反應。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原因五:過塘(就是標粗苗捕撈以後放入另一口塘)。

原因六:一次換水或加水太多,(超過30%-50%)

原因七:溶氧,鹽度,溫度,酸鹼度,等水質因素急劇變化。

原因八:養殖中途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在蝦塘中抓掉一部分蝦(原因可能是蝦苗成活率太好,導致密度太高,或是大小不均勻等等),導致剩餘對蝦產生應激反應,造成大面積退殼,蝦體發白,不吃料,巡塘會發現有對蝦趴邊死亡。

正確抗應激

疾病,預防為主;應激,防抗結合。怎樣才能真正的減少對蝦應激呢?

1、養水很重要

優良、穩定的藻相(以硅、綠藻為主,鞭毛藻為輔,大小型藻類共存),可保證充足的溶氧、分解有害物質、提供餌料生物。但是實踐中水質往往不穩定,有害藍藻、鞭毛藻水華頻頻出現,硅藻、綠藻易死亡,對蝦經歷水變帶來的多重應激。所以,看水施肥、慎重擇肥、合理配肥,使水體穩定,才是減少應激的出路。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2、改底要跟上

對蝦生活在底層,營造一個優良的底部環境對預防應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養殖過程中,隨著汙染的加大,底髒、底臭、底熱、底酸、底分層等一系列問題都接踵而至,對蝦上浮易跳、開增氧機就水臭,使對蝦承受著巨大的應激。所以,堅持定期使用底改劑,將底層有機物轉化成藻類的營養鹽循環利用。 

3、保健是保障

對蝦擁有好的體格是成功養殖的基礎,它意味著耐低氧、抗應激的能力強。重視內服保健的養殖戶養出的蝦往往長速快、體色亮、活力強,各式的保健類藥品都起著重要作用。

4、用藥需謹慎

市場上防病、治病的藥物琳琅滿目,建議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並仔細鑑別;另一方面,要對症下藥,注意用法及用量,儘量減少副作用;謹慎消毒、殺蟲,保護生態環境,養殖中不使用或少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藥。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5、溶氧是關鍵

成功養殖,一定要保證充足的溶解氧。溶氧高時,水體淨化代謝能力強、對蝦相對安靜,特別是養殖中後期,要儘可能的提高溶氧,預防對蝦應激及防病非常重要。

三種隱性應激

對蝦養殖過程中一些比較常見的操作、持續高溫天氣等很容易造成對蝦潛在的隱性應激,這些應激較為隱蔽,造成的危害較慢,往往不易察覺,但這些細節處理好往往能夠有效提高成功率。

一、加水應激

對蝦養殖過程中經常會有加水操作,經常遇到養殖戶加水就出問題的,尤其是養殖前期的池塘,而有的養殖戶加水卻成了常態,效果反而出奇的好。尤其是第一次添加水源,外源水源與池塘差別較大,加上對蝦蛻殼期等,往往添加少量就會造成較大水質變化,從而引起對蝦出現問題。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因此建議前兩次加水少量添加,最好潑灑“VC”等抗應激產品。等蝦有了適應,再逐漸加大換水量。加水時水質清瘦時選擇白天添加為好,水質較肥,透明度低,鞭毛藻類較多者儘量選擇晚上添加水為好。有蓄水塘的客戶儘量蓄水塘也選擇肥水調水工作,這樣添加水更有保證。

二、高溫應激

蝦塘普遍出現高溫現象,高溫導致強光藻類瘋長,而這些藻類又極易衰敗,對蝦攝食這些藻類很容易出現空腸空胃現象,如華南區域普遍害怕高溫季節老綠水,紅水等。因此避免此類水質的出現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往往上層水面水溫能夠達到35℃,因此建議合適區域,尤其是冬棚養殖區域,可以利用冬棚硬件採取搭遮陽網,能夠有效降低表面水溫,不易倒藻,泡沫少,有利於穩定水環境。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三、缺氧應激

對蝦養殖過程中對溶解氧要求在3ppm以上,白天往往溶解氧充足,但到了晚上由於水濃、底髒等原因導致蝦塘底部溶解氧急劇下降,尤其以裸藻甲藻為主的池塘溶解氧更低,蝦在低氧條件下易出現伏邊、爬沙,用手電筒照射易跳塘,即使白天也會出現暗浮頭現象。


養蝦出現這三種情況,你是怎麼處理的?


溶解氧底的池塘氧化還原電位低,有毒有害物質往往增長較快,幾天的暗浮頭或者爬邊就會造成病菌感染,從而導致蝦發病。因此養殖過程中要在關鍵時期檢測池塘底部溶氧,譬如大量倒藻的晚上,蝦出現蛻殼的晚上、消毒之後的晚上、泡沫較多的晚上等等,

總之,蝦塘這類應激相對較慢,不易察覺,但如果防控不到位的話,往往是導致爆發性疾病的開始。

文章由龍昌動保整理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