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賴茅和茅臺是什麼關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340


我們現在說的茅臺酒廠,是在1953年由華茅、王茅、賴茅三家酒廠合併而成,當時叫做“地方國營茅臺酒廠”,由私企變成了國企。賴茅可以理解為是茅臺的前身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合併之後,三家的品牌、技術、配方、廠房都歸國家所有。注意,這是賴茅的歷史,不代表題主的賴茅酒。

隨著茅臺酒名氣越來越大,王茅、賴茅、華茅的歷史被挖出來,許多商人打起了冒名的主意,爭相用類似的商標做酒。比如市面上見到的“華茅”、“華聯輝酒”、“榮和燒坊”、“賴茅”、“賴永昌酒”、“賴氏茅臺”等,數不勝數,僅兩三家是由王茅、華茅後人創立,剩下全部是冒名。

由於冒名亂象嚴重,對茅臺酒的形象產生了影響,茅臺開始起訴冒名酒,現在冒名酒比以前消停很多了。

題主這一瓶就是冒名酒,和現在的茅臺公司沒有關係。它的酒質基本和價格成正比,論升值空間,是沒有的,所以也不需要繼續收藏了。

市面上的醬香型白酒,基本是靠茅臺把名氣打出來的。即便是茅臺酒廠,也只有飛天級別以上的茅臺酒才有明顯升值空間,王茅、華茅、賴茅屬於系列酒,升值空間都很小,何況小酒廠生產的呢?

市面上的王茅、華茅、賴茅真的沒有好酒嗎?


也不是,只能說多數沒有,不建議以身試雷。因為王茅、華茅、賴茅的廠房、基酒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收歸國有,即便是他們的後人,沒有當時的基酒,也很難調出好的味道。俗話說,三分釀,七分調,沒有好的基酒勾調,單純釀酒是很難的。

而那些冒名的酒廠,就更不用說了,都是隻想著靠賴茅他們的名氣賺一波塊錢,根本沒想做好酒。他們明白,如果自己的酒真的做起來了,品牌也是茅臺的,會被起訴,何必自尋死路呢?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遇到蹭別人名氣的酒,還是不買的好。寧可買小品牌,不要買仿冒酒。


茅粉會


其實稍微對茅臺酒有些瞭解的酒友都知道,茅臺集團是在解放後,由茅臺鎮三家燒坊:成義燒坊(華茅)、榮和燒坊(王茅)、恆興燒坊(賴茅)組建發展而來的,收歸國有之後,這三個品牌才合併成了茅臺酒,隨著後來的發展,茅臺酒也逐漸做大做強,在世界範圍有了知名度,後來在改革開放時期,這三家的後人又各自成立了私營釀酒廠,毫無疑問他們都打出了引以為豪的自己祖輩的旗號來做酒,想著一方面可借祖先的餘蔭,另一方面也許有想光中耀祖或者光耀門楣的意思吧!

複雜關係圖

但是有一點對他們是不利的,就是這三家燒坊隨著併為茅臺後,其商標都為茅臺集團所有了,那沒有了商標,它們就變成了"名不正言不順"境地,那它們都沒法證明自己是正統。所以,從茅臺集團的手裡拿回祖輩的商標就變成了它們此時的第一要務。

首先是王茅的情況: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可能是王茅後人了。王茅創辦於1879年,一開始是由孫泉太、石榮霄(本姓王,名霄)、王立夫合夥開設,叫做"榮太和燒坊",後來孫泉太退股(那時也有股份制了),成了"榮和燒坊",再後來石榮宵一家獨大,"榮和燒坊"又被叫做"王茅"。但到了1952年,王茅被強制沒收入貴州茅臺酒廠,家族商標就此沉寂,不過也正因為是被沒收,王茅後人才有機會保留有"榮和燒坊"的商標

改革開放後,王茅後人自行創辦了私營釀酒廠,為了重新啟用榮和酒坊商標,幾經周折,在經歷了三十來年的官司鬥爭之後,2009年,國家商標總局裁定:駁回貴州茅臺酒廠申訴,"王茅"嫡傳後人擁有"王茅"相關知識產權,併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 王茅後人雖取得了王茅商標,但關於王茅的商標有"王茅"、"榮和"、"榮太和"、"榮和燒坊"幾家,並不屬於同一家,所以王茅的商標情況依然很混亂。現在市場上與王茅相關的酒業,取得商標的主要是"榮和酒業"、"榮和燒坊"、"王茅酒業"三家,而掛名"榮太和"、"王立夫"、"王天和"等商標的企業,迄今沒有註冊成功,其他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公司也掛名"王茅",實際大多數既不是嫡傳,也沒有嫡傳的工藝了。

所以看見有些酒商打著這些旗號買酒時酒友們就得注意了。華茅的情況:華茅的後人不太顯眼了,一些企業生產了類似"華聯輝"、"成義燒坊"等酒,但至今無一個與"華茅"、"成裕"、"成義"或"華聯輝"相關的商標註冊成功,而且這些企業基本上與華氏後人沒什麼關係。

但有一家企業把“華茅”的故事講的有鼻子有眼的,那就是廣東五葉神公司投資的茅臺鎮厚工坊酒業,在推出“厚工坊”這個品牌的時候,他們居然還講到從臺灣把保留在臺灣的”華茅“工藝拿回到了茅臺鎮,恢復了1949年前的“古法釀造工藝”,推出了綿柔醬香

(其實就是非純坤沙酒)的概念。但事實是他們的酒並沒有在我們資深酒友圈裡得到一點的認可。

再來看看你們非常熟悉的賴茅:1953年賴永初的"賴茅"商標作為恆興酒廠無形資產和工業產權,與恆興酒廠其他財產一併折價劃歸茅臺集團。1980年1月,賴永初在省政協四屆二次會議上提出了恢復賴茅酒生產的提案,並獲准通過。賴永初嫡子賴世強重建老字號茅臺鎮 "

恆興酒廠",將所產賴茅冠名註冊為"賴永初"、“恆興燒坊”酒商標。

1988年12月29日,茅臺集團成功註冊賴茅商標。茅臺集團註冊賴茅酒之後,之前市場上的賴茅酒全部下櫃,從此賴茅酒沉寂。2005年3月16日,有企業以連續三年未使賴茅商標為由,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茅臺集團的賴茅商標,茅臺酒廠因連續三年停止使用而被商標局撤銷"賴茅"商標。同年3月29日,茅臺酒廠有限公司再次提出"賴茅"商標的註冊申請。茅臺集團再次申請註冊賴茅商標時,便不斷遭到異議的力量。

此後,無主的賴茅商標便陷入了極其混亂的時代。2012年7月30日後,賴茅商標爭議進入了司法階段。2014年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賴茅"商標歸屬茅臺集團。同年10月,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合資成立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在全國市場運營賴茅品牌系列產品。 所以從1988年-2014年的26年間,由於賴茅商標的歸屬不明,因此各類白酒廠商紛紛以其他註冊商標之名生產“**牌”賴茅酒,大打擦邊球,因此此期間的市場上有大量不同商標的“賴茅酒”在流通,可以說是極其的混亂。

各種“賴茅”

酒友們看到這裡應該對賴茅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瞭解了:2014年以後的賴茅,只要不是茅臺酒廠生產的,就可以判定為是假的賴茅酒;那些在市場上流通的2014年以前生產的賴茅酒,酒友們一定得要謹慎得選擇,至於如果你想找正宗的老賴茅工藝生產的醬酒是不可能的了,其實你也搞不清楚什麼樣的酒才是所謂的老工藝醬香酒,而且老工藝醬香酒的口感也不一定適合現代人的口感偏好方,搞不好你一口也下不了口。


以上就是王茅、華茅、賴茅和茅臺酒間的關係。其實我們只從這三個白酒的的混亂現象就可以窺見或理解中國現在白酒市場的混亂局勢了,所以可以說現在的白酒市場很混亂,如果沒有一個半個靠譜的購買渠道就更很容易上當的,這點酒友們一定得認清楚。特別是臨近中秋佳節,市場上茅臺假酒

開始氾濫,很多假酒也會出現在我們的酒桌上。

散茅醬香酒

如果真的遇到了假酒,面子事小,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實在茅臺鎮上,秉承傳統工藝生產醬香酒並且在酒友間傳的精品口碑酒廠還是有的,用合適的價格買到滿意的品質醬香酒完全不是個問題,但關鍵的前提是你得找到屬於你的靠譜的渠道阿文會一直努力堅持於醬香好酒的挖據,心願就是希望醬香酒客們都能喝上健康的

純糧釀造醬香酒。最後對於這幾家醬香酒有其它瞭解的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交流。

中秋散茅


喜歡醬香酒的朋友可關注私信阿文,瞭解更多醬香酒知識, 提升自身白酒知識,一起去領略醬酒之醉!


醬香茅臺DNA阿文


可以簡單歸納為:正宗賴茅酒是現在貴州茅臺酒的三大前身之一,現在是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重要的商標品牌之一。

華茅、王茅、賴茅三個中,賴茅是建廠最遲的,也是最遲併入到國營茅臺酒廠的,但實力也是比較強的,且商標影響也大。為什麼這樣說呢?小六作為茅臺鎮醬酒人、茅臺酒愛好者就跟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一、華茅、王茅、賴茅與茅臺酒廠的今生前世

根據《茅臺酒廠志》記載:

1862年華聯輝(字桎均)父子創辦釀酒作坊,於1872年定名為“成義燒房”,酒名回沙茅臺,人稱“華茅”,常年產酒1.75噸,最高年產5噸。1879年後,又有王立夫、石榮霄,孫全太聯合成立“榮和燒房”,規模較小,年產僅為1噸多,人稱“王茅”。1938年,貴陽賴水初在茅臺鎮辦“恆興燒房”,所產白酒稱“賴茅”,1949年10月前,茅臺的三家燒房因受生產條件與外部環境影響,產量一直較低,合計最高年產量僅6噸左右。

(小六延伸解讀:榮和燒房,最初叫榮太和燒房、後來孫全太退出,才改為榮和燒房;創始人之一石榮霄,原姓王,後為石家養子,後認宗歸祖,恢復姓王,榮和燒房名副其實的王茅,股權王家獨攬。恆興燒房在組建初期,備受成義、榮和兩酒坊的為難,後都以雄厚的資金實力得以解決,之後恆興燒坊憑藉充足資金實力,高價搶購原材料,逐漸穩定立足,擴大規模,酒坊三家鼎立,競爭也激烈)

1951年秋,仁懷縣人民政府請示省、地專賣部門同意,責成當時的縣稅務局兼專賣事業局負責人王善齋出面,由本縣知名人士周夢生先生作中證人,徵得“成義燒房”老闆的同意,分別於1951年11月5日和1951年11月8日兩次立約(一次為燒房房產、一次為輔助房產),以舊幣13億元、合人民幣1.3萬元(其中1000元是契稅和工本費)將“成義燒房”全部購買過來(款項於當月8日簽約時付清),隨即仁懷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臺酒廠”,恢復生產。

(小六延伸解讀:成義燒房為政府收購,華茅歸屬茅臺酒廠,所以後期改商標的爭議不大,其是茅臺酒廠最早的原廠家,規模也是當時最大的,但是經營、財力等方面實力略遜色於賴茅)

“榮和燒房”,自從它的老闆王秉乾因通匪罪被仁懷縣人民政府於1951年2月21日槍決後,即停止了生產,1952年10月4日,仁懷縣財經委員會決定將沒收的”榮和燒房估價500萬元日幣(合人民幣500元)併入茅臺酒廠,使停產的“榮和燒房”獲得了新生。

(小六延伸解讀:王茅的規模比華茅、賴茅原酒廠規模小很多,各方面實力也是最小的,是被政府強制沒收的,回收摺合成本最低的,商標歸屬茅臺集團所有,茅臺集團1988年開始註冊王茅商標,現在王茅商標占據多種商品類別。)

“恆興燒房”,雖然至1949年建國後多次得到政府在經濟上的扶持,維持了生產,但老闆賴水初因採取轉移銀行金庫、掉換借據等手段,盜竊價值46億(舊幣)合人民幣46萬元的國家黃金被查出,於1952年7月被貴陽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根據當時有關文件記載,1952年12月底,遵義地區財經委員會向仁懷縣財經委員會轉發貴陽市財經委員會(以下簡稱財委)1952年12月19日關於“接管賴水初恆興酒廠的財產”的通知,由仁懷縣財委轉茅臺酒廠接管。1953年春,茅臺酒廠負責人張興忠到“恆興",由資方代理人韋齡出面召集“恆興"職工,張興忠宣讀了關於沒收“恆興”的文件,獲得全廠職工擁護與支持。接著,經過對全廠的財產清點造冊,共折價2.25億元(舊幣)合人民幣2.5萬元。

(小六延伸解讀:這是三家酒坊收價是最高的,其在茅臺酒廠建設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僅是基酒還是窖池,大大地擴大了茅臺酒廠生產規模,為後期茅臺酒生產奠定了基礎。賴茅酒品牌在酒界享有盛譽,也為現在市場賴茅酒的推廣奠定基礎,成就了當今十分暢銷的產品)

至此,三傢俬營茅臺酒燒坊便轉變成國營茅臺酒廠,並於1953年8月1日貴州省專賣事業局劃歸貴州省工業廳領導,為工業廳的直屬企業,1957年7月又下文劃歸為貴州省輕工業廳領導。

二、賴茅商標歸屬

抗日戰爭勝利後,恆興酒廠所有人賴永初將商標改為“賴茅”,在上海印製三十萬套,貼瓶用以提高知名度和競爭力。“賴茅”酒瓶40年代原為遵義紅陶質壇形細口酒瓶,後改為筒形。此瓶小口、平肩,瓶身為醬色簡形,高20釐米,口徑1.5釐米,底徑7.3釐米,容量500克。商標貼於瓶身,從上至下依次為“ RQYMQU"字樣,商標正中日暈形狀上有大鵬藍色圖案,圖下有“ TRADE MARK"小字樣,再下為藍底白字從右至左書“賴茅”兩個美術體大字,最下從右至左書“貴州茅臺村恆興酒廠出品”字樣。

恆興燒坊被沒收,併入茅臺酒廠,商標歸屬茅臺酒廠。

賴茅商標1988年茅臺股份註冊,滿期後沒有延展被註銷,90年代然後“賴茅”出現了十分混亂的局面,所謂的“賴茅酒”遍地開花,其酒質也是參差不齊。在2014年1月,"賴茅"商標判給茅臺公司註冊商標,結束了混亂的局面。現在是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重要的品牌之一,其他生產廠家均為假冒侵權產品。

現在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賴茅酒有賴茅一代工匠、金樽、紅御、珍藏、珍品,還有賴茅傳承(藍、棕),賴茅傳禧,賴茅端曲,賴茅重沙,賴茅生肖酒等產品,

至於那些不是茅臺股份出廠的賴茅酒,大家還是要注意了,不要上當,現在市場上還有很多打著賴茅酒旗號賣酒的,甚至一些酒廠與賴永初毫無相關的,也做出來賴茅酒了。

大家認準茅臺股份出的“賴茅酒”,不要找那些亂七八糟的所謂“賴茅”酒了,被騙花點錢事小,劣質假酒危害身體事大呀。

德譽小六作為茅臺鎮醬酒人、白酒愛好者是最瞧不起的這些蹭熱點的酒,我更加敬重那些獨立自主、自強不息、堅守傳統、自主創新的酒企,他們寧可是光瓶,也不想山寨或者侵權賺快錢。小六覺得酒質好,光瓶也是寶!你覺得呢?

拋開歷史與故事,適合做口糧純糧酒的無疑是茅臺鎮傳統工藝優質醬酒,有可靠渠道路子,口碑好,能喝上符合自己要求且酒質滿意的純糧醬酒還是輕而易舉之事。

更多茅臺鎮優質醬香酒知識詳情,歡迎一起交流探討,小六帶您領略醬酒之醉!


劇搞笑片段


以前的賴茅其實為茅臺的前身之一(其餘兩個分別為王茅以及華茅),而現在的賴茅,品牌比較雜亂,質量也良莠不齊,但是商標的合法使用權是在茅臺集團手中的。

賴茅,其商標歸屬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1980年,賴永初提出重啟賴茅酒的生產提案,並被批准,賴茅酒也因此重回江湖。在1988年,茅臺酒廠申請註冊賴茅商標成功,獲得了其專屬使用權,一時之間,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賴茅牌”白酒品牌沉寂下去了。又直到2005年,因茅臺酒廠將賴茅商標擱置不用,被酒企提出異議,隨後商標被撤銷。

賴茅商標就進入了無主狀態,市場上大大小小的打著賴家傳人口號的生產形形色色的賴茅廠家不在少數。而正是由於過度開發,賴茅酒氾濫且酒質又得不到保障,賴茅品牌已經給消費者留下了一個低價酒、仿冒酒的不好印象。在2014年,茅臺集團也終於再次拿回了賴茅商標的歸屬權,並將“賴茅”商標的獨家合法運營權交由貴州酒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化易捷銷售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貴州賴茅酒業有限公司。

雖然茅臺生產了賴茅系列酒,但市面上仍充斥著不少質量不一的賴茅酒,酒友們還需擦亮眼睛挑選!像2014年後生產的賴茅如果不是茅臺酒廠所生產的,那基本上可以說其是假酒。所以說,以前的賴茅為茅臺的前身之一,而現在的賴茅要麼為茅臺集團旗下的茅臺系列酒,要麼就是與茅臺毫無關係的質量沒什麼保障的假賴茅。


一個小酒酒


解放初期,1951年政府把王姓、華姓、賴姓三家燒坊合併成如今的茅臺酒廠,這三家酒坊也就是俗稱的王茅、華茅、賴茅。在歷史上,這三家酒坊有什麼不同?他們之間與茅臺又有怎樣的歷史淵源?

王茅

要說三家與茅臺酒的歷史淵源,就得從王茅說起,“王茅”最早開創了“茅臺酒”的輝煌歷史,“王茅”成為許多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在共和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重要事件中創造了很多傳奇故事,為“茅臺酒”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1829年清道光九年貴州鹽商為宴請客商建“天和號燒房”

貴州不產鹽,主要依賴於四川自貢的井鹽。自清乾隆十年貴州總督張廣泗奏請朝廷動工疏通赤水河後,茅臺成為川鹽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鹽運的興起,使地處川黔要衝的茅臺商業日趨興旺發達。王振發在茅臺建立“天和號”經營鹽業,並迅速成為一方鉅富。

發跡後的王振發要經常宴請鹽商,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在“天和號”修建了酒房,取名“天和號燒房”,釀酒宴請客商和親朋好友,並聘請一釀酒高手,自行釀製了酒麴,釀出的酒品質上乘,客人飲後讚不絕口。王振發中年後指派四子王國賓負責掌管“天和號燒房”在當時茅臺村的老人們都還稱王國賓為“四掌櫃”,王國賓掌管“天和號燒房”後,增加了窖池,擴大了生產,把開始只是自用的酒開始商品化,“天和燒酒”迅速在周邊地區得以流通。

清道光年間,王振發晉京朝貢所釀美酒,道光皇帝飲後,龍顏大悅,封王振發為“奉政大夫”賜正五品官銜,從此“王茅”成為“清廷御酒”最早開創了茅臺酒的輝煌歷史,素有“天下第一茅”之稱。

1879年更名為“榮太和燒房”後又更為“榮和燒房“

王國賓晚年,經家族中商議又指派有文化的王立夫(字澤履)來接掌天和號燒房並將王用賓掌管的天和鹽號也一併交與王立夫掌管,天和燒房的生產與勾兌就指定具有釀造和勾兌技術的王立安負責(這是因為技術不外傳的原故)。

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王立夫、王立安迫於壓力與懷仁中樞地主石榮霄、習水商人孫全太兩人各出200大洋入股“天和號”酒房兩人作為小股東,便選擇王天和之“和”字,石榮霄就用自己名字中的“榮”字,孫全太也用了姓名中的“太”字,合起來就是“榮太和”。商定還是由王立夫當掌管,石榮霄管賬、王立安還是負責生產勾兌。不久孫全太以賬目不清,要求查賬,石榮霄不予查賬,孫全太無法,只得提出退股。

孫全太退股後,王立夫、王立安、石榮霄便將“榮太和”燒房招牌中的“太”字去掉,便名為“榮和”燒房。“榮和燒房”(王茅酒)自開建以來一直就是叫“本地酒”(當地的小紅粱酒)。

華茅

1862年華聯輝父子在茅臺鎮創建“成義燒房”,生產的酒被稱為“回沙茅酒”、“華家酒”,也就是“華茅”,比“榮和”(王茅)建酒房晚33年。

賴茅

賴茅的老闆為賴永初,貴陽人,時為貴陽本地的一銀行資本家,1941年前因茅臺當地小作坊酒廠“周秉恆酒坊”老闆染上吸食鴉片不良習氣,導致“周秉恆酒坊”經營困難,1941年賴永初將“周秉恆酒坊”收購,並更名為”恆興燒房”。

三家中,歷史最悠久的口碑最好的是榮和(王茅),傳統工藝因為一年只能一釀,還要經過五年的窖藏,又還受到原料供應不足的影響,產量有限,加上名聲在外,所以售價也相對於較高。當時“成義酒”(華茅)每瓶售價半個銀元,“榮和酒”(王茅)最貴,賣到每瓶2個銀元。

歷史是頑皮的,1915巴金是王茅?華茅?

1915年民國政府農商部把“成義”和“榮和”兩家的酒,作為地方特產送去萬國博覽會參展,沒想到拿了一個金獎。兩家為爭榮譽打起了官司,歷時三年。歷史有時是頑皮的,歷史永遠要保留她的一份曖昧和含混。現在,他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留給了世人:拿回金獎的究竟是“王茅”還是“華茅”,是“榮和”的產品還是“成義的產品?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據說送展產品中既有“王茅”又有“華茅”,經辦其事的仁懷縣官員考慮到兩家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裝相同,雖然各自標有“成義燒房出品”、“榮和燒房品”字樣,畢竟“燒房“一詞不符合“國際慣例”,索性,官員們徑自做主,將兩家產品合為一個產品,生產廠家定為實際並不存在的但外國人能夠理解的“茅臺造酒公司”。這也是“茅臺酒”名的由來。

金牌誰屬,不得不爭,“榮和”與“成義”互不相讓,仁懷縣商會調停無效,官司打到了縣政府。仁懷知事覃光鑾無法判斷,一紙呈文送到了貴州省公署。

獲獎是喜事,喜事就該辦得和美。一九一八年六月,省長劉顯世對這樁遷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決,省長公署令如下:

令仁懷縣知事覃光鑾:

呈一件。呈巴拿馬賽會茅酒,系榮和和成裕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於分給,請核示由。呈悉。查此案出品該縣當日徵集呈署時原系一造酒公司名義,故獎憑、獎牌謹有一份。據呈各節,雖屬實情,但當時既未分別兩戶,且此項獎品亦無從再領,應由該知事發文交縣商會事務所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至榮和、成裕兩戶均系得獎之人,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獎品,以增榮譽,不必專以收執為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

省長 劉顯世

中華民國七年六月十四日

時任省長劉顯世把“榮和燒房”因為老闆姓王,起名“王茅”,“成義燒房”老闆姓華,取名為“華茅”。王茅和華茅的名稱由此出現,民國時期,“茅臺酒”是王茅和華茅兩家酒房的統稱。

1951年新中國成立後,仁懷縣人民政府先後將“成義”、“榮和”和“恆興”三家燒房購買或沒收,成立了“貴州省專賣事業公司仁懷茅臺酒廠”,此後茅臺酒廠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美酒品天下


你好提問者,關於賴茅和茅臺,我本人還真做過簡單的瞭解。因為我本人是做純糧小燒的,既然是從事白酒這個行業,當然要對白酒行業比較出名的品牌進行一下深入的研究。

據我瞭解,賴茅是茅臺前身的廠家之一。

在1980年的時候,賴永初主導的賴茅,不過後來茅臺和賴茅形成了兩種風格。好多茅臺的廠子聯合生產了茅臺,而那些沒聯合的小廠子就生產賴茅。

不過現在很多人會覺得賴茅是茅臺的一個系列,其實賴茅和茅臺沒有任何關係了已經這兩個是完全獨立的品牌。

不過由於賴毛商標有過很多次糾紛,現在依然有很多廠家打著冒賴茅的旗號在做…群眾們擦亮眼啊!

不過我個人覺得買酒這個事兒也簡單,拋棄品牌包裝,什麼酒好喝就買什麼酒喝,不管他正宗不正宗,不管他是不是嫡系。比如如果讓我個人選擇在洋河酒和純糧小燒中選,我寧可選擇20元錢一斤的純糧小燒,我也不選擇888元的洋河白酒。











良心哥的糧芯酒


歷史上來講,賴茅屬於茅臺酒廠的前身之一。上世紀30年代,周秉衡創建“衡昌酒房”後被賴永初接管並更名“恆興酒廠”產品名為“賴茅”。1953年“茅臺鎮的王茅丶華茅丶賴茅”三茅合併,才有了今天的茅臺酒廠。茅臺集團持有“賴茅商標”,一直沿用至今,並且在茅臺酒股份公司中有“賴茅”來命名的系列醬香酒。並非坊間傳聞的與茅臺無多大聯繫。


活趣大師


品牌不代表真的值那個錢,茅臺集團的酒固然正宗,但是我們老百姓都喝不起,炒作的太貴了。山東人想喝正宗的醬香酒,還不如去買雲門陳釀(不是推廣,與我無關)


手機用戶75355866916


50年代公私合營,三個小作坊併入成立茅臺集團,改革開放以後,其後人紛紛希望獨立,更有好利者渾水摸魚,現在市場上各種茅臺旗號層出不窮,亂人耳目。

我要告訴你的,就是茅臺酒廠出品的賴茅,算是正品,可以一嘗,其他的最好敬而遠之。


一直困惑


茅臺酒、賴茅酒,家中都有,都喝過。二者都是貴酒,但差別很大,大到什麼程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根本不是一個層次。賴茅因為有茅,想方設法往茅臺上靠,就如小演員小歌手bang大Wan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