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有人说,建新的发展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有人评价建新是汽配行业的一匹“黑马”。

这家从3个车间、8个员工起步的小厂,如今成为拥有近20家子公司、超过5600名员工的大型集团公司,去年集团销售额达44亿多元。

而作为“创二代”的赵肇丰如今更是踌躇满志。他不仅在全国主要城市布局生产基地,更将公司的研发中心开到了欧美和日本,立志要将公司打造出成为世界级科研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提供商。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1984年,父亲创立了建新橡胶厂,从生产橡胶V型圈、O型圈开始,慢慢拓展市场。创业期很长,父亲与大多数创一代甬商一样,从零开始,敢闯敢拼,打下了事业的基础。”

曾经在梅林机耕站开过拖拉机的赵国行,对于机械并不陌生,办厂以后,在技术上把关极严。凭借着严格的质量管控,建新橡胶厂当时的密封圈产品渐渐打开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之后,进入洗衣机行业,给松下等知名洗衣机品牌做配套产品。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1992年,对建新来说是关键性一年,建新进入了汽配业。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迎来了轿车国产化浪潮,之前已经起步的宁海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上海汽车产业的拉动下,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陆续形成了以橡胶类汽配为主的生产格局。

这一年,赵国行抓住了对建新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商机——与一汽大众合作生产橡胶减震件,标志着建新正式步入汽车零部件生产。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轮胎、传动带、密封件、减震件……平均每辆汽车需要橡胶配件一两百种,一千多个。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橡胶汽配行业门槛并不高,在宁海就有众多橡塑产品企业,要想活得好,就要有技术优势。

1997年,建新迎来了第二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企业开始战略转型,从原来的生产型企业转向研发型企业。”这一年,赵肇丰担任建新橡塑的总经理助理。

“这之后,我们在人才和设备上的投入

大大增加。虽然当时产值只有七八千万元,但投入的都是国际上一流的检测设备。”赵肇丰说。最高的时候,建新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度超过了10%,近几年,这一数字保持在4%-5%之间。

1999年,企业改制为宁海建新橡塑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000年,公司开始研发整体式密封条,很多参与这个项目的员工都记得,在攻坚的那三个月里,技术人员、试制人员都住在厂里,只有换衣服才回一次家。甚至有的员工把15套衣服全部穿脏了才回家。这款产品研发成功后,成为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新的主导产品。

进入新世纪,国家把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宁波汽配业同步快速发展,逐渐坐上第一产业的宝座。在研发力量不断加持之下,建新在这一轮产业浪潮中,也成了一位弄潮儿。

为了更好地与时代接轨,2000年开始,赵肇丰开启了为期四年的德国留学之旅,接受国际化教育,也见识了德国工业的魅力。公司的锻炼与国外的学习,为赵肇丰之后的回归积蓄力量。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与很多企业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建新,将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

“2005年,我们到美国成立了研发公司,建立了研发团队,这在公司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之后,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硬件和软件在企业发展中所产生的效应。”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2003年,赵肇丰留学归来就提出了向国际拓展的思路,并组建了外贸部,主持抓好外贸业务的拓展工作,当年实现了公司外贸业务的突破,公司产品先后进入美国通用、克莱斯勒等国际大型汽车生产厂家的采购网络。2003年前,建新多为国内汽车企业配套橡塑零部件,2003年以后,则和国外中高端品牌的合作越来越多。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多年的锻炼,赵肇丰的经营管理理念、对行业趋势的把握和具体执行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认可。2006年,赵肇丰被任命为公司总裁,正式接过父亲的指挥棒。

接棒当年,建新的销售额为1.9亿元,12年后,到2018年,建新赵氏集团销售额达到44.2亿元,汽配板块约38亿元,走出了一条稳健增长的漂亮弧线。

“成为世界级科研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提供商。”这是赵肇丰接班后提出的企业发展目标。

“没有技术,是客户挑我们;有了技术,我们才可以挑客户。”这是赵肇丰对技术的态度。

“企业要国际化,关键还要有符合国际化的管理思路,从公司高层到企业基层管理人员,都要有工匠精神的理念,只有精细化管理,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这是赵肇丰的管理理念。

持续的科技投入和逐步现代化的管理改革产生了很好的回报。2006年,建新成功开发奥迪A6轿车密封条,成为一汽大众独家供应商,并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能研发、生产高档轿车密封条的厂家。2011年,又成为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十余个车型变速箱支撑等高端减震件独家供应商,同时也使公司具备了高端减震件同步研发的能力。2016年,建新的天窗项目与神龙汽车签订了开发协议。2017年,获得奔驰MPV商务车整体密封条生产项目。最新的底盘轻量化和天窗项目,也在投资推进当中,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大部分工序可实现无人化操作,底盘轻量化项目明年年初预计投产,并将拥有国内第一条、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铝合金副车架低压铸造生产线。

2008年,建新赵氏集团成立。此后,在赵肇丰的主导下,陆续投资相关子公司,国内在成都、武汉、沈阳、佛山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国外继美国之后,在欧洲、日本也建立了研发公司,产品更多地出口欧美。

如今,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认可试验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立美国、德国、日本海外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640多人,获得授权专利200多项,先后有多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大部分工序可实现无人化操作,拥有全球第一条铝合金副车架低压铸造生产线。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从整个公司36年的发展来讲,可以说正是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让企业跟随受益,到目前为止,建新发展的还是比较稳健,后续还会坚持这样的发展方式。”

然而,在持续发展了几十年后,2018年,整车销售出现掉头现象,全国性汽车销售开始下滑,且到今年上半年,这一势头更加明显。“作为汽配企业,我们的发展肯定受整车市场影响,但对于后市,我们还是有较大的信心。从宏观上来讲,汽车行业是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一个代表,从国家经济的发展角度看,应该会有所支持。从消费层面看,随着收入的增长,国内消费者有较强的更新换代需求。从产业角度看,新能源车、自动驾驶是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需要跟上这一趋势要求。只要国家大的经济形势发展稳健,汽车消费趋势还是比较看好的。”赵肇丰说。

伴随着新能源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产品的轻量化是一个方向,因此这两年,建新开始研究轻量化原材料和工艺,发展轻量化产品。

赵肇丰:汽配行业杀出的“黑马”,将研发中心开到欧美和日本……

就在今年8月底,建新百名大学生助学暨冠名基金扩签仪式在集团三楼多媒体教室举行,建新赵氏集团与宁海县慈善总会签署“建新赵氏慈善基金”捐赠协议,将建新冠名基金规模扩增至1500万元。这是建新自2009年设立冠名基金以来,第2次扩大基金规模。

该基金每年会为百名学子每人发放5000元补助金,直至学业完成。与此同时,建新还将建立助学档案,为大学生提供暑期培训、实习以及就业的机会,并指派公司技术骨干及专家予以指导,保障贫困大学生“成人、成才”,打造一种独具特色的助学新模式。

“建新冠名的慈善基金从2009年设立以来一直在做相关资助,原来做的事情比较分散,从去年开始,我们希望把慈善做成系统性的事情,分散了不利于真正要资助的人。我们的想法是,慈善能不能使企业与被资助者形成短期或长期的综合效应,使大家可以长期受益。从国家发展来讲,人才是基础,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由于条件限制没法发挥能力,作为企业,我们尽量把这块补上,为大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实习到就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平台,这样,就不是简单的物质上的资助,还会产生造血功能。”

作为甬商的一员,赵肇丰及父亲继承了宁波帮前辈知恩图报、回馈社会的精神,在企业发展起来以后,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尤其在教育事业方面,积极援建学校改善基础设施,设立大学生助学基金,帮助学校改善教师福利,关爱员工子女上学。据统计,企业在扶贫帮困、敬老助学、赈灾捐款等方面累计捐赠超过2500万元,曾获得宁波市最具社会责任奖、宁波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企业奖、宁海县慈善突出贡献奖等荣誉,集团总裁赵肇丰曾获宁波慈善奖捐赠个人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新伴随着国家的强大而强大,所以也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个人、企业、国家共同努力,培养更多的人才,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赵肇丰表示。

文字:王伟 编辑:诸新民 美编:周驰

视频:周驰 朱一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