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三國正統明明是魏國,為啥後世大家都更喜歡蜀漢?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很精彩的一個時期,群雄逐鹿,各路風流人物縱橫捭闔。那魏蜀吳三國誰是正統呢?很多人可能還不確定,首先東吳自然排除,關鍵是蜀漢和曹魏誰是正統,其實在古代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小時候學歷史被歷史朝代歌的時候說的很清楚:

魏晉南北朝,魏國是當之無愧的正統才是。

三國正統明明是魏國,為啥後世大家都更喜歡蜀漢?

其實這本沒什麼疑問,首先魏國曹丕的皇位來自與漢獻帝的禪讓,程序合法;其實就事實統治範圍來看,魏國版圖最大,當時中國最富庶,文化最發達的地方盡屬於魏。吳國和蜀國的人口加起來甚至才到魏國的一半,“十分天下有其八”,自然是正統。

三國正統明明是魏國,為啥後世大家都更喜歡蜀漢?

曹魏為正統,這本是歷史上的定論,但後世對於蜀漢這個政權卻情有獨鍾,蘇軾在《東坡林志》記載到,就連宋人在聽三國故事的時候(“說三分”在中國歷史很早,後期的《三國演義》便是在這些故事之中整合而來),“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可見,對於宋朝人來說,他們更喜歡劉備。

為何相對於曹魏,割據一方的蜀漢更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其實主要原因有這兩點。

一, 蜀漢政權本身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

漢王朝是古典時中原王朝最強大的時期,劉備的蜀漢王朝自詡為其繼承者,並一生致力於重振漢室,這是極為令人同情的。此外蜀漢王朝也能說是聖主賢臣,曹操,孫權,劉備三人中,孫權經常逼得人民起義,曹操更是一怒之下屠了徐州城,而劉備卻始終是一個相對仁義的君主,對百姓和大臣還不錯,容易令人產生好感。

而蜀漢政權後期的操盤者諸葛亮,那更是中國五千年以來極為少見的,幾乎沒有負面評價的人物,其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被後世臣子試做楷模,而諸葛家族連續三代都為國獻身,這種精神更是令人大為感動,所以雖然蜀漢實質只是割據政權,但卻一直為歷代人士所尊重。

三國正統明明是魏國,為啥後世大家都更喜歡蜀漢?

此外,劉關張三人肝膽相照,桃園結義;關羽荊州失意後寧死不降;白帝城託孤君臣赤城交心……這一切的一切,都令後人對此極為感動。蜀漢政權白手起家,意圖逆天改命,這種悲壯是很難得的,人民對其有好感也情有可原。

二, 特殊歷史遭遇導致的民族心態變化

在南宋之前,魏國是正統幾乎是沒有爭議的主流意見,大家認同魏的正統地位,同時也對蜀吳兩個割據政權保持尊重,宋前甚至幾乎沒有“三國時期”的說法,而是說“魏晉時期”,只不過到了南宋之後,整個國家形勢發生了變化。

唐亡之後,中原王朝長期比較衰頹,一直面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宋朝更是因此經歷了“靖康之恥”,北方中原盡喪而偏安東南,這下南宋的實際情況就很像蜀漢和後來的南朝,是一個偏安政權。如此再將曹魏豎立為正統,那麼就將把自己立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這種思想其實東晉時已經有了一點苗頭(當然,東晉部分人士也不可能視蜀漢為正統,而是認為三國都屬割據,無正統之說),而到了南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

三國正統明明是魏國,為啥後世大家都更喜歡蜀漢?

由於長期受到北方異族侵略還丟了半壁河山,帶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意識的知識分子開始把“正統”盯上了蜀漢,於是朱熹等人大肆鼓吹“蜀漢正統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對於市井小民來講,他們本就對蜀漢政權有好感,此時又對北方政權帶有強烈的抵制心理,到了元明清時期,市井文化興起,評書,小說,演義等屬於市民階級的文化藝術為了迎合大眾情緒,也爭相開始“尊劉貶曹”,《三國演義》的橫空出世更是將此思想推上了高峰。

也正是因此,儘管魏國更符合正統的定位,在大家心中的理想政權,確成了蜀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