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改革开放40年 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

导语:走进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江西赣州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偏远的大山深处,宽阔的通组公路、规划统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令人豁然开朗;在这里农村电网基础改造基本完成,电饭煲、洗衣机、电冰箱、电脑不再是摆设,村民们开始用上了手机、宽带和座机电话,贫困户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小小的廖下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40年 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

邱元樟是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人,自小出生在山沟沟里的他,16岁刚踏出校门,他便选择加入留龙乡(现社富乡)政府电影放映队,为这个偏远的乡村增添欢声笑语。19年的默默坚守,他把外面的世界带进了这方宁静的土地,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1999年3月,他出任社富乡廖下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只要提到他,廖下村的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改革开放40年 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

行动践行,奉献大爱彰显社会责任

1960年出生的他,虽是两鬓早已斑白、农民出身,却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据介绍,家住罗坪组的邱某一直将他当作自己的再生父母,是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扶持她上大学;2008年,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寒门学子,邱某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兴国县重点高中平川中学,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底和白发苍苍的二老,她心生弃学念头。邱书记得知后,拿出准备给老伴看病的3000元,送到她手中,并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秋天,邱某考上了井冈山大学,而邱书记省吃俭用、一如既往地资助她读大学。

罗坪组的刘某,丈夫早逝,体弱多病的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2013年6月,她旧病突发,邱书记送上6000元给她治病。

丰产组的某村民,是2012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一家三代蜗居在危旧房中,家境贫困的他,正一筹莫展之际,邱书记送上7000元助其建房,并于2012年8月搬进了新房。

一次次爱的奉献,是一名基层村支书的责任和担当,他把村民看成了亲人。

改革开放40年 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

夯实基础,民生大事一件件干

位于社富乡东南部廖下村,距离乡政府18公里,路离兴国县城48公里,距离于都县25公里,地处偏远山区。而樟脑组更是地势偏僻,电压低,供电不足一直是村民们用电的大难题。不要提大功率的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就连功率大点的日光灯,有时都无法正常亮起来。邱书记带领村干部,四处奔波,积极联络供电公司架设电缆,终于在2013年2月从九山村架设起到廖下村的高压电缆,彻底解决了樟脑组供电难问题。

在任期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修建通组公路13.2公里,硬化村级公路3.6公里,修建6座桥梁,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极大的促进了对外交流,促进全村经济发展。

为彻底改变危旧校舍的面貌,让孩子们有个安稳地上学环境,2013年动工建设占地200平方米的廖下村小学,如今,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书声琅琅。

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实事,是他对家乡的爱和付出,书写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40年 兴国县社富乡廖下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

穷则思变,以产业发展促脱贫

廖下村地方偏远,交通不便,很难开展规模化产业生产。自从修建好通组公路以后,邱书记率先谋划、四处奔波,邀请县里的毛竹种植专家,指导毛竹种植户科学化规模化种植毛竹。定期组织开展毛竹加工技术培训班,指导村民加工毛竹并积极对接企业帮扶销售竹器,为20余户毛竹种植户带来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修筑通组道路,架设高压电缆,帮扶慰问困难群众……一桩桩、一件件,获百姓点赞、百姓叫好。村民们如是说:“以前的廖下村路不通,电灯就像萤火虫;现在的廖下村水泥路通村通组、电压稳定灯火通明了……”

廖下村的喜人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对老区深度贫困农村的大力支援和帮扶;从通村、通组公路到土坯房改造,再到产业发展,描绘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喜人画卷。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廖下村将积极培育产业合作社,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贫困户主动脱贫,建设美丽乡村,争取早日脱贫摘帽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肖士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