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从贫困村“蝶变”看兴国乡村振兴

客家新闻网 李玲

“感恩党的好干部,真帮实扶拔穷根;全村人民齐上阵,共创美丽致富路。”一首熟悉的兴国山歌,划破了兴国县隆坪乡高园村的宁静,诉说着人们甩掉“穷帽子”的脱贫路。

高园村位于兴国县隆坪乡南大门,辖13个村民小组547户225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319人,山地面积4269亩,耕地面积1505.18亩。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园村“两委”紧盯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狠抓整村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启动快、进展顺、效果好的良好态势,实现66户301人脱贫、整村退出的目标。

改设施 村庄环境大变样

生活在高园村的村民们,最近都感觉幸福指数不停地上升。以往村里垃圾成灾,交通不便,村容村貌脏乱差......如今摇身一变,俨然一幅秀美乡村之景。

“金叶新村建设正有序推进,到那时村容村貌又将提升一个档次。”高园村书记黄奕荣告诉笔者。在村委会任职以来,村子一点一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贫困村“蝶变”看兴国乡村振兴

高园小学一角。

高园村把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紧紧围绕贫困村退出“九项指标”目标,统筹协调,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全村共完成主干道路建设3.65公里,自然村100%通水泥路直达,硬化进户道15.4公里,涉及农户208户。硬化河堤护坎800米,完成农饮管网延伸提升工程,解决了全村饮水难题,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着力开展河道清理,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卓有成效,长效机制正常运转,纵深推进空心房拆除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拆除空心房8225㎡。新安装路灯209盏,美化亮化了村庄面貌。

强产业 群众收入稳当当

“以前,我们村啥都没有,大家都得靠外出打工养活家里,村里剩下些老幼病残,愈加贫困。现在村里有了产业,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有份收入,方便了许多。”高园村村民刘功兴去年将自家的2亩土地流转用于村里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除了收取租金,妻子也在基地务工赚得一份收入。

从贫困村“蝶变”看兴国乡村振兴

花卉苗木基地师傅正在捆扎裁剪造型。

除了产业富民,高园村还借助邻村,开启“抱团发展”的脱贫模式。今年4月,60岁的郭修桃从隔壁龙下村领回50只灰鹅,如今大部分灰鹅长势良好,再过一个月便能全部出售。据他介绍,龙下村灰鹅基地采取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为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收购后加上补贴,每只灰鹅最少可以挣到50元,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在村支“两委”的带动和鼓励下,高园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搭乘“抱团发展”的东风,开始尝试养殖。

在脱贫攻坚中,高园村积极培育产业,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根据传统产业优势,高园以特种养殖(养蛇)、蜜蜂养殖、生猪养殖、蔬菜药材种植为龙头,以村级光伏发电站为依托,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摘帽目标,推动产业落地开花,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保障 村民生活节节高

“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余生也收获满满幸福。”近日,正在接受专业护理照料的五保户老人刘建柳感慨道。今年70岁的他因年迈无人照顾,村里通过摸排了解情况后,将其安排到乡里的敬老院,并面向社会募捐了三万余元为刘老聘请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在身旁照料。

从贫困村“蝶变”看兴国乡村振兴

高园村保洁员正将生活垃圾统一运往处理点。

在整村脱贫中,高园村因户施策,精准发力,“两不愁三保障”获得新成效。高园村帮扶干部坚持把握“输血”与“造血”并重理念,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因户施策,精准发力。为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发展路子。对有富余劳动力的贫困户,有序开展劳务输出和安排公益性岗位;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集中开展技能提升,其中参加月嫂培训5人次,花卉培训2人次,工匠培训5人次,让贫困户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贷款入股分红,盘活资金,增加收入;对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的特困户和分散供养五保户,实行低保金、五保金、残疾人补助和村集体经济兜底,确保扶贫见到实效。

丢掉“等靠要”,贫困户有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加快脱贫步伐。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高园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投入到脱贫致富的道路中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