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20世纪20年代,面对欧洲日益现代化的艺术: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至上主义等,大洋另一端的美国艺术家们开始不满于本国的现状——他们的艺术没有自己的风格,更别提受众。盲目效仿十万八千里外的异国潮流不再是这些本土艺术家们的追求。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一些美国的画家们开始摒弃欧洲越发抽象的现代艺术,转而立足于自己心爱的土地上寻找创作的主题,想要将新生的,质朴的美国文化展现在艺术作品中,由此便诞生了:

“美国地方主义”

该流派三足鼎立的中流砥柱: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 Hart Benton)和约翰·史都特·特瑞(John Steuart Curry),他们各自的作品都与一片土地联系起来,依次分别是:洛瓦(Lowa),密苏里(Missouri)以及堪萨斯(Kansas)。

一系列带有强烈地方特色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笔触陆续出现。这些画作通常带有强烈的叙事性,描绘着本土的日常风俗,被细节填满,承载了美国民间文化的底蕴。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美国哥特式》,油画,格兰特·伍德,1930年

这幅作品表现了洛瓦的一位农夫和他的女儿。他们身着朴素的服装,谨慎又虔诚地站立着,位于一座复兴哥特式房屋前。农夫手持干草叉,直直地望向观众,一旁的女儿却望向画面外。

女儿佩戴的项链,左侧的盆栽,窗户后面的窗帘花纹…大量的细节就将洛瓦的农家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当地简朴又虔诚的民风。画面构图将我们的目光吸引至农夫手中的干草叉,加上主角坚定的目光,他对自己事业的自豪和恪守之感也跃然纸上,表明了画家对

中西部农业传统的赞美。

直至今日,《美国哥特式》依旧是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之一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堪萨斯的洗礼》,油画,约翰·史都特·特瑞,1926年

画面中央的木桶中,牧师托着一位身着白衣的少女,准备对其进行施洗。左边另一位牧师手持圣经,口中默念宣福的话语。四周的当地居民共同目睹着这一仪式,右方一列白衣青年静静等待着轮到自己。

同样地,美国新教的宗教传统在这里被展现,结合了农家生活。画面背景中左方的马车,仓库,右方延申向远方的小径和猎犬都共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卡萨斯的日常剧场。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失业的男人在芝加哥一家大萧条救济厨房门口排起了长队》(Unemployed men queued outside a depression soup kitchen opened in Chicago),摄像,Al Capone,1931年

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从美国开始,股票市场暴跌,银行倒闭,失业率急升25% 。全国上下深陷于一种近乎死亡的泥沼氛围。

对当代生活和大城市的梦骤然破碎,人们转而向从前的土地寻找答案。回归那种单纯的道德契约,粗茶淡饭,简单又平淡的桃园生活似乎能够解决这一危机。而美国地方派的画作正好回应了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未来的希望。相反地,效仿欧洲的城市生活的精巧和国际精英主义则愈发不符合人们的追求。

后来的三十年代,美国新的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上台,他成立了公共事业振兴署(WPS,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并实行“以工代赈”的政策:向失业者提供修建基础设施或是公共设施的工作来代替直接救济发放。而政府也选拔一些艺术家,让他们在公共场所绘制艺术作品来获取生活的温饱。符合大众期盼的美国地方主义当然便脱颖而出。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西部运动》(Mo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Westward),壁画,约翰·史都特·特瑞,1937年

约翰·史都特·特瑞便是第一个受雇于公共事业振兴署的艺术家,他在1935年完工的美国司法局的墙壁上绘制了《西部运动》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描述了美国人民在美洲大陆上开拓新土地,安家乐业的幸福生活。

这一系列的画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下人民们的精神脆弱,成为一种

文化安慰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地方主义的艺术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事业中。然而,艺术家本人或者背后的委托方便开始在绘画中施加一定的政治倾向,艺术趋向一种宣传工具。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印第安纳州文化和工业的进步》(The Cultural and Industrial Progress of Indiana),壁画,托马斯·哈特·本顿,1933年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正是如此,在托马斯·哈特·本顿1933的画作《印第安纳州文化和工业的进步》中,陡然出现了KKK党的身影。他们在背景中集会,面对着燃烧的十字架(基督教恐怖主义),仿佛在进行着某种仪式。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而在一战过后,欧洲极权主义盛起,德国,俄国等国家看到了公共艺术对公众的巨大影响力。地方主义的画派因其强烈地写实性,落入了这些国家的魔爪,开始沦为一种政治武器,用来对国民进行文化镇压和洗脑。地方主义开始越来越多地和“爱国主义”,“仇外主义”,“愚钝不变通“等观念联系起来,逐渐成为了一种”乡巴佬文化“,被艺术界所排斥。

1942年格兰特·伍德的逝去为美国地方主义划下了句号。此后的艺术流派从现实的和叙事的开始转向抽象的和思想的。

最有趣的是,抽象表达主义的领导者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其实是托马斯·哈特·本顿的学生。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Blue Poles, Number 11, Jackson Pollock, 1952

史·流派|Vol.3 美国地方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