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事业单位编制为什么比企业单位编制要稳定得多?有谁知道原因?

张志刚的乡愁


之所以事业单位编制比企业单位编制要稳定,主要由单位属性决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事业单位的属性。

事业单位属于体制内单位,从整体来看,就是所谓的“吃皇粮”的,与公务员比较相像,属于由国家财政负担开支的单位。

当然,也不是所有事业单位都是由财政负责开支,按照老的说法,叫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单位,现在改名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

  •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就是公益一类,财政负责承担该单位的全部开支,例如学校、图书馆、档案馆等等;
  • 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就是公益二类,财政负责承担该单位的一部分开支,例如公立医院;
  •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也就是公益三类,包括各种设计院所。

由此,不难看出,前面两类事业单位,由于背靠财政这颗大树,这些单位的生存基本上不成问题,有财政拨款,完全可以维持单位的运转。

不过,全额的最不用担心,而差额的只要经营稳定也不用担心,而自收自支的,则类似企业了,必须自己的“饭票”自己挣,等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努力挣钱才能养活自己。

尽管如此,但自收自支的单位大多都还不错,所以,挂着事业单位的牌子,有着行政背景的资质,还是可以轻松给这些单位带来业务收入,养活自己也不算难。

其次,我们来看看企业的属性。

企业,是一类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财政不会承担其相应的运营开支。


企业又分为国企、私企。哪怕是国企,也不需要财政承担开支。


国企就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企业,并委托国资委作为资产管理者代理国家行使出资人责任。私企则是由私人出资组成的企业,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管理职权。

国企的国资背景存在,加上国企的前生大多都是原来的行政事业单位转制而成,所以,虽然国企是企业,但其经营的稳定度和政府的扶持度都是相当大的,国企的经营领域大多都是基础性行业,例如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

比较典型的,就是铁路总公司,它实际上是原来的铁道部改制之后,对行政和生产经营剥离,将生产单位进行公司化运作,实现政企分开,促进经营活性。

国企虽然有国资委作为后盾,但却无法享受到财政承担开支的优渥待遇,国企的所有开支,都必须要考自己经营获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国企实际上与事业单位的自收自支单位比较接近。

由此可见,企业没有了财政开支作为基础,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出现破产出局的局面,相比之下,国企单位的编制当然就会比事业单位编制的稳定度低一些。而国企都是如此,私企的稳定度就更差。故而才会证明,事业单位的稳定度是高于企业的,特别是高于私人企业的。

当然,从国企的稳定度来看,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中央企业级别的,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包括金融、石油、电力、通讯、交通等等领域,基本上都是经营良好的企业,其实与事业单位的稳定度相差不大。但地方属性的国企,相对来说就要弱一些。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编制总体上比企业的编制更稳定,尤其是比私企的编制更稳定。这是两类单位自身属性决定的。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我是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问答达人、问答青云计划获奖者【雪天惊雷】。如果我的观点对您有启发、有帮助,劳烦您点赞并关注我,雷哥将把职场干货与您分享到底,谢谢!


雪天惊雷


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财政供养的,具体分为三种编制,1、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公益类职能的事业单位;

2、差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财政拨一部分,单位自己创收再发一部分)一般指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

3、自收自支类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只是叫法不同,性质一样。

不过最近的事业单位改革,要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过渡为行政单位,教育医疗类划分为公益类,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推向社会,以此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企业的性质是自负盈亏,也就是说,企业是直接推向社会,政府不承担任何财政支付,也就是说企业如果在社会上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就会被淘汰,所以企业员工生存压力较大,并且随时都会有失业的危险,而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工作相对轻松,工作单调重复性较多,没有太多压力,只要工作中不犯什么大错误,就可以一辈子被国家供养。

从待遇上看,理论上说,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工资标准/福利标准都执行不同的规定。如果你想调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你的企业编制肯定就不行了。“体制外”人才普遍压抑感强、压力大,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微笑]



星播客短视频


因为事业单位就相当于铁饭碗,说白了就是说它不会倒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裁员,他的工资待遇直接由国家颁发,企业单位不一样,她的工资有企业来发,如果企业效益好了,工资发起来也很稳定,也不会欠工人的工资,但是如果说效益不好,那就需要欠几个月工资了,效益如果差的不行,他会倒闭掉,这个应该大家都非常清楚,一般大学生毕业也愿意先找事业单位,实在找不到事业单位,才能选择企业单位,


艺术与创作的魅力


事业单位编制原来分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三类!现改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这三种,对应以前的叫法,具体哪些行业和部门在公益几类,百度里可查,不详叙。按照国务院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的事业单位必须改革完成,大概率事件是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会变更为企业,公益一类仍然是全额拨款,甚至一些参公的、具有执法权的事业单位会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就是事业编的分类。

至于现在人都想进入事业编(主要是公益一类的事业编,公务员编更不要讲),而不愿进入企业,无非就是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来做,而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相对来说不是很稳定,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进入事业编(公益一类)比到企业编的稳定!

当然,有能力者到哪个岗位都能适应,并发挥出自己的所长!


LZY53707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可以估量的物质形态或货币形态。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谢谢采纳



子俊影视


@张志刚的乡愁:

编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编制与财政拨款挂钩,企业不存在编制。

(本文述及的企事业单位,是指国有企事业单位。)

一、党政群团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制

在当今中国,人事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使用编制管理的,只有党政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群团机关原使用行政编制,现在与事业单位同样使用事业编制。

(一)与财政拨款挂钩的编制

党政机关使用的行政编制,群团机关、参公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使用的事业编制,编制是与财政拨款挂钩的,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相当严格。

(二)与财政拨款不挂钩的编制

既使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编制,虽然没有和财政拨款挂钩,但是,人员录用、调配、工资福利待遇管理等是和编制挂钩的,机构编制部门对其编制虽然没有党政机关行政编制、参公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那么严格,但也是相对严格管理的。

综上所述,所以,党政群团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相当稳定。

二、企业单位没有编制

企业单位工作人员,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并没有使用编制管理,而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全体员工分别按照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人岗位工作,也就是说,企业单位不存在编制问题。


z山海


第一,事业单位比起企业来说不存在破产倒闭的可能,顶多只能调整岗位分流,而相关的福利待遇一旦确定并不会因为各种变故而变化。

第二,相比于企业管理层,事业单位领导层一般没有聘用和解聘人员的职权。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事业单位相当一部分承担政府职能,与公务员之间的差别非常微小。

第四,以当下而论,事业单位大部分聘用的是高学历人才,特别是科教文卫,充当的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角色。


布谷谷的老斑鸠


原因一、事业单位编制类似公务员也是铁饭碗,工资福利按月发放,基本行政班,旱涝保收,不会随便被开除比企业单位稳定;原因二,企业单位可能是合同制的,工资福利和企业单位效益挂钩,企业生产效益好,工资福利就好,企业单位效益差,工资福利就差,不稳定因素多,企业还可能倒闭。





桂林小栩


两者用工制度和单位性质不同。事业单位是聘任制,企业是合同制。事业单位人员聘任权不只在单位,还掌握在政府人事部门和主管部门,没有政府部门的批准,单位没权聘用和解聘人员。还有事业单位工作稳定是因单位稳定,工作任务稳定,工作任务不会因时间和形势不同而变化,这就决定了其用工的稳定。而企业则不同,用人自主权在企业,企业会根据市场形势和生产需要调整用工。但一些百年企也用工也是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用人也有改革不彻底的问题,只进不出,人浮于事,养许多不胜任工作的人不能解聘等。


用户愚叟


不是这么比较的。事业编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其中全额最稳定。事业单位承担公益职责。

企业分中直、省直、市直,其中中直、省直最稳定,市直次之。企业需要创收纳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